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海姑娘甘肃小伙(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青海姑娘甘肃小伙(散文)


作者:吴雪儿 白丁,3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发表时间:2024-04-03 22:38:57
摘要:  青海姑娘不知道怎么了,一个一个地被甘肃的小伙子迷得神魂颠倒,魂不守舍。不分东西南北,不问青红皂白,也不探究是好人坏人,只要是甘肃小伙子,随你牵手领起跟着就往甘肃来哩。

青海的姑娘不知道怎么了,一个一个地被甘肃的小伙子迷得神魂颠倒魂不守舍。不分东西南北,不问青红皂白,也不探究是好人坏人,只要是甘肃的小伙儿,随你牵手领起跟着就往甘肃来哩。
   这是一个长远的话题,长远到二十年前,具体说应该是九十年代最盛行的事情了。
   说起这段曾经风靡了一个时期的话题,涌入我心头的却是些五味杂陈,曾经的时段里也曾不知不觉地提姑娘们捏过一把冷汗。我想,万一领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呢?虽然世间好人是多数,但坏人也无处不在啊。我真佩服青海的姑娘们,是什么让她们那么地言听计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她们胆子真是大啊,居然能把自己心安理得地托福给一个仅仅只见过两三次面的陌生人,其实我知道我分明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状态。还别说,记忆当中,那些领到甘肃的青海姑娘们好像真没有没有跟错人,领她们的多的是些憨实的愣头汉子,当然也有个别的精明小伙儿。不论是精明的还是愣头的,都拿她们当宝,呵护周全,从不让受委屈。
   到了甘肃住进小伙儿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难怪青海姑娘不管不顾,翻起身就跟着来了。
   今日,闲坐一隅,铺展开思绪,想写一点东西来打发窗外风和日丽的光阴。所以莫名地想起盛行一时的,甘青两省的风月故事,说是风月故事,就因为配成了很多真正的姻缘。那我就静静地写故事,乐意听的人悄悄儿听就是了。
   话说甘肃的小伙子,如果在本地讨不上媳妇,那就想办法找个里应外合的人(说媒人的另一种称呼),不知为何叫做“里应外合”的人了,这个我无法考证去,反正大伙儿都这么称呼,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领个媳妇回来才是王道。咱农民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实在,不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联络好“里应外合”的人,然后去一趟青海,保证能带个媳妇回来。 这样的列子多地很,举不胜举,其中很多就在我身边。
   隔壁于家老大儿子二十五六的人了,在本地说媳妇连个姑娘家的门都找不到,不是人家小伙儿差劲,是因为家里穷啊,一个“穷”字能把人限制死死地,甚至低人三分。事出无奈,再就想办法拉拢一个里应外合的人,跑一趟青海吧。这个“里应外合”的人很快就拉拢上了,人家一见面搓搓手指头提示着,意思是他“里应外合”可以,但是有条件的,啥条件?再就说呗。到这个时候了,能不答应敢不答应吗?里应外合的人眼睛笑成一条缝缝说:你们得准备些钱儿的要哩,人家青海的姑娘再怎么着迷甘肃小伙儿,也不可能白送对吧,话到这个份上,小伙儿的家人只能频频点头一一答应。于是,为了这个媳妇,一家老小齐动员,绞尽脑汁地昼夜想办法,东拼西凑,砸锅卖铁终于凑了些钱。当然,比起本地讨媳妇送礼金,青海姑娘实话说不贵。里应外合的人说:这些钱应该差不多够了。钱有了,接下来的事那好办的多了,揣好钱,带上于家老大风雨兼程的上青海去。
   到青海约莫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信儿传来了,说是讨媳妇的事有眉目了,让于家人开始准备操办喜事的事情。于家老两口那个高兴啊,逢人就夸,说咱家老大讨到媳妇了,姑娘攒劲的很,明明连姑娘的头发丝丝都没有见到,云里雾里地一顿乱谝。也怪不得,里应外合地终于讨来了个儿媳妇,了却了二老心头一桩大事,遇上谁也会高兴的合不拢嘴。
   新媳妇从青海翻山越岭终于领到了家里,陪伴送亲的只有姑娘的哥哥和嫂嫂两个人,送亲的队伍看上去实属孤寥单薄,甚至有点悲凉。于家这边倒是红红火火,人声鼎沸,满院子,满屋子都是吆五喝六花天酒地庆贺的人群。他们才不在乎娘家来了几个人,娶亲的程序一样没有落下。
   对,一样都不能落下。招待完前来庆贺的客人,然后开始其它活动。比如摆针线,端针线(送礼的意思),谢媒人等等各种遗留风俗。所谓的拜针线就是把姑娘从娘家带来的一些自己亲手做成的鞋子啊,鞋垫啊,剁绣之类的针线活,一一拿出来摆放到桌面上让婆家人看,由此来衡量姑娘是不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这时候,看针线的婆家人会懂事地说一些恭维话,比如这针线活做的如何如何地好,一顿口是心非地夸赞之后,接着是端针线。端针线是有人选的,只端给男方亲人,如父母兄嫂姐夫姐姐,扩展一下包括侄子侄女外甥等等。然后就是谢媒人,也就是谢那个“里应外合”的人,谢媒人是重头戏,男女双方都得谢,拿上一样姑娘做的针线活,再提男方父母精心准备的两瓶二锅头,新郎和新娘喜笑盈盈地呈送到媒人手里,同时一个劲儿地说一些感谢之类的话。要我说,这个媒人真没有谢的必要,谁知道他在中间吃了多少回扣。大东小东这些跑腿干活的人倒是应该谢一下。
   农村娶媳妇,评判娶来的媳妇是不是个攒劲人,村里有个固定的评判规矩,那就是一看针线活,二看茶饭活,这两样要是都做的好,那必定是众人口中的攒劲人了。所以,摆针线,端针线这是一项非搞不可的活动。
   于家媳妇的针线活真提不成,也看不成,端给公婆的枕套感觉就像从人家坡洼拾来的,黑狗肠肠不说,那针脚走线,正经百八地应了乡里一句俗语:“粗针大麻线,一针过廊檐”。不是我形容的过分,真的就是这样子,就连我这个针线活的外行人都看不过眼,别说会做的人看了。不过新媳妇模样长的真心俊俏。哎吆,我的个天老爷了,可惜了这副心疼模样了,她笑起来嘴角怎么堆着唾沫呀,不雅观极了。再看看那身衣服穿的浪里浪框,一点都不合身,都成年人了,尤其还是个成年女子,自己衣服合不合身都不知道,分明就是个邋遢人。邋遢就邋遢吧,人家于老大自己都不嫌弃,满眼窝子的喜爱,一个外边旁人干着急个撒呀,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方圆十里八村,甘肃小伙儿从青海讨来的媳妇可多了,我好像数过一次,估计是我数学学的不好的原因吧,自始至终没有数清楚过,到底有多少,反正攒劲的,邋遢的,心疼的,猪呆的各式各样,好多好多呢。
   据说,这件事引起了青海官方的重视,这是“据说”,没有可证明的凭据,不要想着问我要凭据。说甘肃人把青海姑娘都快领完了,那青海本地不就满山遍屲的光棍了吗,一直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得想个法子杜绝,可这个法子实在不好想呀。婚姻无国界,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难不成青海官方要搞特权,制定出个制度,青海姑娘不能嫁外地?吃熊豹子胆了,你制定个这样制度试试看,不把你碎尸万段才怪哩。不自身找原因,还怪别人,谁叫你青海的父母亲们,看见钱就把自家姑娘推送给一个陌生人家呢,心也太大了吧,万一给上个太怂人家了怎么办?这不就把姑娘亲手搡进火坑了吗?不要以为甘肃的小伙儿都是老好人,混巴愣曾地二百五多了去了。
   瞧青海父母干的这些事,着实让人想不通。也不知道学学甘肃的家长们。给丫头许婆家,必须先对男方了解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外观的房屋状况到内在的存款余粮,不整个底朝天绝不会把姑娘许配了。甚至亲自跑到家里看一趟,落实到底跟打问的情况一样不,还明里暗里地鉴定一下这家人的品性。看看咱甘肃的丈母娘和老岳父们多精明,所以,要我说把你们青海姑娘领光是活该。
   据说,听好了,依然是“据说”,摸索了半天,青海官方最终也没有想出个好法子来杜绝,那我大甘肃的小伙儿继续我行我素,本地找不上媳妇,就跑青海去领。要是遇到姑娘有啥想法领不到甘肃,咱小伙儿有的是办法,直接做上门女婿,在青海安家落户,没办法,这也是本事的一种。
   天上地下地喧了一堆,故事不是虚构,事实存在过,而且盛行一时。
   看窗外,已是草场莺飞,掠心头一些自由散漫,有时候书写本就是消遣,那闲了继续哦。    

共 29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话说甘肃的小伙子,如果在本地讨不上媳妇,那就想办法找个里应外合的人(说媒人的另一种称呼),不知为何叫做“里应外合”的人了,这个我无法考证去,反正大伙儿都这么称呼,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领个媳妇回来才是王道。咱农民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实在,不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联络好“里应外合”的人,然后去一趟青海,保证能带个媳妇回来。 这样的列子多地很,举不胜举,其中很多就在我身边。吴雪儿老师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青海姑娘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远嫁甘肃的实际情况做了祥实的描述。那时候农村各地都穷,但地区差别还是有的。只有姑娘可利用远嫁的办法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一现象青海省官方是不高兴的,这样下去青海省的小伙子就讨不到媳妇了。这种情况只有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缓和。可人往高处走,水给低处流,任何时候都改变不了这个认知。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这一社会现象做了祥实报导,文笔朴实无华,推荐阅读学习!【丁香编辑:志存高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4-04-03 22:53:22
  吴雪儿老师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海姑娘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远嫁甘肃的社会现象做了祥实叙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认知什么时候都是改变不了的。文章内容事实求是,拜读学习!敬茶祝福!
2 楼        文友:闰土        2024-04-04 09:07:31
  作者写出了甘肃小伙去青海领姑娘的事儿,婚姻自由,自古以来,只要双方愿意,走到一起过日子,是再好不过了,全文叙述清晰,写作手法独特。
3 楼        文友:闰土        2024-04-04 09:10:05
  “话说甘肃的小伙子,如果在本地讨不上媳妇,那就想办法找个里应外合的人(说媒人的另一种称呼),不知为何叫做“里应外合”的人了,这个我无法考证去,反正大伙儿都这么称呼,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领个媳妇回来才是王道。咱农民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实在,不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联络好“里应外合”的人,然后去一趟青海,保证能带个媳妇回来。 这样的列子多地很,举不胜举,其中很多就在我身边。”写出了风俗,写出了结果,作者文笔好。
4 楼        文友:闰土        2024-04-04 09:12:16
  志存高远辛苦了,编辑的好,编按写的好,继续努力。
5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4-04 15:37:04
  感谢志存高远老师的辛苦编推,敬茶问安!
6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4-04 15:53:57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之所以突然想到甘肃小伙领青海媳妇的陈年往事,还不是看到今天的婚姻状况有感而发吗?只可惜,现在只能打国外姑娘的主意了。悲哀!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