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坝上车前子(散文)
坝上,就是岭上。如塞罕坝,茅荆坝,都是以“坝”命名。长在坝上的车前子,品质也不同凡响了。
我的故乡在坝上高原的阴山麓畔,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中的温带亚干旱区,寒冷干旱是特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记事时开始,几乎年年都是旱灾,绝大部分岁月依靠国家的救济粮度日。有人说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饿死了几千万人,从我们这个全国最贫困的地区看,这种说法无论如何都是不成立的,那时吃不饱是真的,但饿死人是极少的现象,如果全国要饿死几千万,我们这个全国特困县,2021年才被脱贫的山区,一定会家家有饿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这个公社有两万多人,没听说有一个饿死的。当时各级政府对老百姓非常关心,很少贪污腐败中饱私囊者,各级干部名副其实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样的灾年,不是有如此爱民的政府,爱民的官员,饿死几千万是真会变成现实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粮食紧张的趋势彻底缓解,人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担忧了。
粮食短缺的状态下,人们穷尽智慧来想办法填饱肚子,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词“代食品”,也就是可以代替食品的东西。那时国家的救济粮一般是成人每月25斤,妇女18斤,学生更少一点,以高粱、玉米和红薯干为主,有时也救济大白菜和萝卜一类的蔬菜,但因乡亲们肚中毫无油水,加之繁重的体力劳动,救济粮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更为残酷的是,越是吃不饱,越是饭量大,救济的粮食越是不够吃。
最好的“代食品”是春夏季节的野菜。只要没有毒性的,都是人们采挖的对象。记得那时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㧟着柳条筐子去挖野菜,就像今天的孩子完成作业一样,挖野菜,是最重要的生活作业。
我家的东面有一条大约一公里长的河渠,水不大,刚能没过脚面,但常年流淌,虽然整个地区都被旱魃控制,但这小河渠的两岸总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生长的植物自然比其他地方茂盛了许多,也就成了我们采挖野菜的最为理想的地方。不论多少,每次来都会有所收获,至今想来,我还是极其怀念这条小河渠的,时常在梦中梦见,可惜的是,后来这条小河渠彻底干涸了。
在坝上,土地虽然寥廓,但能为人食用的野菜品种并不多。也许有人们不熟悉的原因。比如有一种被当地人叫作“雪麻”的植物,学名叫荨麻,东北人叫“哈拉海”,本来是很不错的野菜品种,但我们这个地方由于缺失这野菜的食用传承,加之这荨麻满身带刺的不近人情,竟没有人去采挖。采挖最多的是甜苣菜、嫩茴吊、嫩沙蓬、蒲公英和车前子。
车前子,我们叫它作“车前前”,是采挖的最理想目标之一。“车前前”植株肥大,叶子厚实,口感也不错。采挖回来摘洗干净,开水焯过,加上盐和醋,淋上几滴麻油,作为当地特色食品莜面的蘸汤料,那味道别具特色。
记得有一年父亲在锄地的间隙,碰到了一片车前子,父亲没有带存放的工具,便把上衣脱下来,用马莲草叶子把上衣袖口扎紧,两只袖筒就成了两条小口袋,满满装了两袖筒,这样晚上就会有一顿丰盛的菜蔬供家人食用。父亲想着孩子们大快朵颐的样子,很是开心,一边采择,一边还哼哼起了“二人台”小调,这是当地的一种特有的小调,据专家研究,当地民间流行的“二人台”曲调,就是从元曲转变而来,很多曲调保持了元曲的韵味,是研究元曲的活化石。
晚上回来,正好村干部把一位下乡的公社干部派在我家吃饭,看到新鲜娇嫩的车前子,便连声说自己有口福。父母都是十分好客,敬重朋友的人,不但为这客人凉拌了车前子,还蒸了土豆片,美美地给他吃了一顿家人平时舍不得吃的凉拌“车前前”蒸莜面,把这位干部吃得嗝声连连。临走时虽然支付了半斤粮票,三毛钱,但却“剥夺”了我们几个孩子的一顿美味,在当时,这是孩子们最大的遗憾。
后来才知道,这车前子不但是可以充饥的野菜,而且还是一味地道的中药。《本草纲目•草部》专门记载有车前子,可治疗很多疾病,诸如“血淋作痛、淋病、妊妇热淋、小产”等等,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
小的时候经常吃车前子,老人们也知道这是一味中药,但并不知道这中药能治疗什么病,只知道能治疗饥饿。
前一段时间,阅读金性尧先生的《闲坐说诗经》,其中一篇《车前子的故事》,让我知道,我在老家从小见识的“车前前”竟然还有如此崇高的文学背景。
古代把车前子叫作“芣苢”,发音“福以”。《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芣苢》,专门记录这车前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意思是:娇嫩的车前子,我去采挖来。娇嫩的车前子,我去摘回来。娇嫩的车前子,我去捡回来。娇嫩的车前子,我去捋下来。娇嫩的车前子,用衣兜兜回来。娇嫩的车前子,用大衣襟包回来。
这首诗全文48个字,只有6个字不同,6个不同的字中,“袺”和“襭”两个字还都是“用衣襟兜”的意思,实质上只有5个字不同。其他相同的字中,“薄言”二字还没有实质意义,就像今天“二人台”曲调中的“啊哈哟”,所以,这首诗全篇几乎都是重复句。词句重复结构太单调不说,内容也实在平淡得很。但是,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当年和音乐搭配在一起,便是人类文学艺术的初始创造,是可以和西方《荷马史诗》相比美的诗歌,那是极具精神震撼力的伟大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就不能不说先秦人民关于文学艺术的伟大了,在文字还不发达,词汇还不丰富,连达官贵人,士人学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诗的时代,劳动人民就能写出这样的歌词来,把这诗歌说成是唐诗宋词元曲的祖宗,一点不为过。
阅读这48个字,我总是能想起父亲脱下上衣,“用马莲草叶子把上衣袖口扎紧”,用袖筒来盛装车前子,并哼哼“二人台”的情景来,父亲不懂诗词,更不懂音乐,但父亲懂得用衣襟包裹车前子回家充饥,父亲懂得哼哼“二人台”小调可以愉悦身心,并能表达对子女、对家庭的爱!这《诗经》中的《芣苢》,不就是对父亲采挖车前子的描写吗!或者说,这《诗经》中的《芣苢》不就是父亲在采挖车前子的时候,随口哼哼出来的吗!
20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