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君埠印象:红土地的纯朴篇章(散文)
一
阳春三月,冬日的冰雪渐渐消融,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天空湛蓝如洗,湖水清澈见底。高悬的太阳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仿佛温暖的阳光能够穿透人心,为每一颗心灵带来温暖和希望。
融入大自然的怀抱,美丽的景色让人心生向往。阳光洒在刚长出新芽的小树上,立刻闪耀出耀眼的光芒;阳光照在起伏的山峦上,高山如同金石般熠熠生辉。漫步在春天的田野上,你一定要去乡间旷野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城市里,你无法真正触摸到春天的生机,即便有所接触,也是少不了人工雕琢的痕迹。旷野的春天,阳光自由洒落,春风自由吹拂,空气渐暖却还带着一丝寒意,清新而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春天的温柔召唤下,我踏上了前往永丰君埠的旅程。这里是红色文化与自然美景的交汇点,也是我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应永丰新媒体协会之邀,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青和网络大咖们一同聚集在这里,准备深入探索君埠的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
我们受到了君埠乡政府的热烈欢迎。在采风活动正式开始之前,乡党委书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片土地的产业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份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每个人都对君埠的红色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位于永丰县的南端,与宁都县、兴国县相邻,西接龙冈畲族乡,北连上固乡。君埠圩,这个距离县城98公里的地方,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全乡十个村委会,146个村民小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自然与历史的魅力。
君埠的自然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仅有“莲子之乡”、“天然氧吧”的美誉,更是“红、绿、古”三色一体的革命老区。红色景点与历史遗迹遍布,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满怀期待,准备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山川之间的红色记忆,感受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热血与激情。
在这片被春意盎然包围的土地上,我仿佛能够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些曾经在这片红土地上奋斗过的先辈们的呼吸。我们不是简单的旅人,而是怀着敬畏之心,来追寻那些英雄故事的聆听者。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是诗,每一个故事都是史,而我们,即将在这场心灵的旅程中,与君埠的红色文化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
二
我们踏上了探寻历史的旅程,首站是万寿宫。这座坐落在君埠老街心脏地带的古建筑,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它始建于清朝中期,而在中央苏区的时代,这里成为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总部驻地,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其中最为人所铭记的,便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在万寿宫,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等伟人商讨军事策略的地方,他们在得知国民党军动向的情报后,便在这里制定了关键的作战计划。这座宫殿,不仅是军事指挥的中心,也是革命火种的传播地。
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地方保护神“福主”许真君而建,内供奉有许真君像,又称“真君祠”。它不仅是一座庙宇,还承载着古代江西同乡会馆的功能,遍布全国各地。尽管在1931年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时遭受了破坏,但后来在群众的集资下,它又按原样重建,成为了今日我们所见的模样。2013年,它作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铭记着那段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
在参观完万寿宫后,我们迎来了午餐时刻。永丰的特色美食摆满了餐桌,酸辣牛肉、糯米糕等菜肴让人垂涎。美食与风景,它们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能抵抗世间的所有悲伤与迷惘,带来无尽的欢乐。品尝着这些极品美食,我感受到了最大的满足。在这个世界上,美食和美景是人生不可辜负的珍宝,它们让我们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滋味。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落,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君埠,那里有一处正在建设中的温泉胜地——君临仙汤温泉。这里的水源中含有丰富的理疗元素,碳酸氢钠、锂、钾、钙、硒等近30种微量元素,它们赋予了这泉水独特的医疗和保健功效,对于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失眠、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这是一处水质极优的理疗温泉,它的魅力不仅在于能缓解疲劳,改善皮肤,还能缓解各种病症。
我们在温泉中浸泡,感受着泉水的温暖与抚慰。泡温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释放,它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短暂的逃离,仿佛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在那升腾的水汽中消散了。然而,时间总是不等人的,我们只能体验这片刻的宁静,却无法完全沉醉其中。
女士们甚至来不及吹干她们湿润的头发,便不得不匆匆离开,赶往下一个景区。虽然我们的温泉之旅未能尽兴,但那短暂的时刻已足够让人心生向往。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我还会再次回到这里,尽情地享受君临仙汤温泉带来的那份宁静与放松。
三
从温泉的清爽中归来,我们踏上了前往山岭畲族村的旅程。在这里,千年的畲族文化如同一杯香茗,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味。山岭村,这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以其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让人心生羡慕。美女们感叹,若能在这样的村庄中住上一些时日,该是何等惬意的生活。
山岭畲族村,坐落在君埠乡的东北方向,村庄由217户人家组成,共806位村民,分布在4个自然村和11个村小组中。这里的耕地面积为780亩,而林地则广阔至11042亩,其中油茶山占据了7000多亩。
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探访了山岭五叠泉瀑布。尽管此时雨水稀少,瀑布并不壮观,但那抛洒的万颗珍珠,溅起的千朵银花,仍让人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畅快。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车队的行进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最终我们抵达了黄竹岭。这里的黄竹岭并非永新县的黄竹岭,而是第一次大“围剿”前线指挥部的旧址,位于君埠小别村的黄竹岭山上。这里是通往龙冈的必经之地,也是一段革命历史的见证。据说贺子珍曾深情地说:“黄竹岭这三个字对我多么亲切,它是我的家乡啊!毛委员可是我们村的女婿。”
站在革命纪念碑前,我心中充满了沉重。那些为了保卫这片土地,为了保护这里的乡亲们而英勇奋战的烈士们,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让我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和意志,提醒着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些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付出生命的英雄。
在这里,湘赣边界的军事培训班如同革命的摇篮,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英勇战士;红军练兵场上,战士们的汗水浸透了土地,红军井的水滋润了他们的喉咙,红军哨所则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四
沿着岁月的小径,我踏上了归途,经过了闻名遐迩的小别桥。这座两孔石拱的古桥,坐落在距离乡政府六公里之处,它静静地横跨在清澈的河面上,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桥头的古木枝繁叶茂,桥身上的青草随风轻摆,桥下的河水潺潺流过,它们都在诉说着小别桥那不平凡的经历。
1930年的12月30日,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红三军七师的尖兵连在黄公略军长的英明指挥下,翻越黄竹岭,在这座桥上与敌军的十八师五十二旅黄团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就在这里,我军打响了第一次反“围剿”的第一枪,那声枪响,如同革命的惊雷,震撼了四野,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经过激烈的战斗,黄团被我军击散,革命的火焰在这片土地上更加熊熊燃烧。
为了铭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人们在桥旁竖起了一座纪念碑,正面刻有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那壮丽的诗篇仿佛仍在激励着后人。碑的背面,详细记载了那场战斗的时间与经过,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听到当年枪炮的轰鸣,感受到战士们冲杀的勇气。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除了万寿宫、小别桥、黄竹岭,还有老街上的毛泽东旧居、小别亭的侦察敌情旧址、街口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们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红色记忆,发扬红色革命精神,让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永远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这些历史的见证,传承这份坚韧不拔、勇于牺牲的精神,让它们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
随着夜色的温柔笼罩,我们一天的采风之旅告一段落。晚风轻拂中,我们踏进了君埠乡的空坑村,在这里,我们品尝了村民精心准备的农家菜。每一口都是那么地道的乡土味,尤其是那盘简单的油煎豆腐,没有复杂的配料,却唤起了我对母亲烹饪的记忆。摄影老师轻声细语地询问我是否尝过这道菜,我心中暗想,或许各地做法各异,但这份家常的味道,却是各地共通的。
君埠乡的风景,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尽管地处偏僻,山路曲折,旅途的紧凑让每个人都感到了些许疲惫,但这里人民的淳朴与善良却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当我们走进村子,老奶奶们便会热情地拿出小竹凳,邀我们歇息,那一刻,这些简陋的凳子比任何豪华的沙发都要舒适,都要温暖。
有些风景,如果不主动去探索,你永远无法发现它的绝美与超然气质;有些旅程,如果不经历其中的艰辛,便永远无法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君埠,这个美丽而深邃的地方,它的人,它的景,都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再次与这里的美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