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恒】雨潇潇兮话清明(随笔)

精品 【宁静·恒】雨潇潇兮话清明(随笔)


作者:裴善荣 举人,421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发表时间:2024-04-04 19:17:05


   时间总是那么匆忙,像溪里的水,倏然而逝,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提起清明节,人们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雨。因为它确实与雨结下不解之缘。每逢清明这一天,绵绵的雨也接踵而至。而端午节往往是祥光普瑞,一碧万顷。人们根据这一气象变化的经验故而得出“清明不明,端午不焐”的谚语。看来逢到清明这一天,也可以用山河失色,苍天垂泪来形容人们的沉痛心情了。古有诗词佐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足以证明中国的文化习俗,把清明这一天定为哀思逝去亲人的节日,是从古老的年代延绵而来。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它的由来有很多种版本。其中流传最广,也最为大众公知认可的是关于晋文公重耳与介之推之间的交集。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灾祸,流亡国外很多年。跟随他的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在他举步维艰,即将饿死街头的时候,介子推不惜割股啖君。这种衷心苍天可鉴。
   重耳知耻而后勇,苦心经营,终于平定战乱,重拾旧山河。他登上皇位后却忘记了介子推的临危救驾之事。介子推也淡泊名利,不想摆渡于官场嵯峨之中,过起山林幽居的安逸生活。重耳忽然有一天想起了这个最大的功臣,于是派人去打探他的下落。当他知道介子推在绵山隐居的时候,就派很多的人去山里寻找。然而,绵山如此广阔,又峰峦叠嶂,哪里能寻得他的踪影。有人建议,说只要把山给烧了,他自然会出来。重耳采纳了他的谏言。大火过后,介子推并没有像他们排演的那样从嶙峋的山峦里走出来,当发现他的时候,已经是背靠着一棵柳树,被大火烧死了。
   介子推罹难的这一天就是清明节。重耳痛心疾首,悔恨交加。为了纪念他,重耳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颁布法令,全国上下在这三天里都不许动烟火,但凡有违令者,依法重判。
   人们出于对介子推的敬重和思念,墨守成规,是绝对不动烟火的,只吃冷食。那个时候的冷食是以麦粥、水果为主食。后来人们发现熟鸡蛋最为放得时间长久。于是就在清明节前一天把鸡蛋煮熟,虽不动烟火,人们照样能吃上熟食。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现在。
   据说介子推依靠的那一棵柳树在山火中被烧得碳化了。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人们惊讶地发现,新的嫩芽又从它的根部发出了出来。这简直是一种奇迹,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神奇和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就折下柳树的枝条插在先人的墓穴上,也有的地方是插在门衔上。这种延续下来的传统,意义是放射性的,预示着对先人的尊敬,在往生的路上寻得一片净土;可以辟邪,可以消灾解难。也预示着柳枝是一种吉祥物,是新生活的开始,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面貌。
   清明插柳的传统从而沿袭下来,亘古至今。先辈们由缅怀介子推又衍生出到先祖坟前祭祀,这一庄重的文化习俗。于是这一节日在人们的生活里尤为隆重,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要到先祖坟前焚纸祭拜一番。
   祭拜先祖,烧前不烧后。也就是说要赶在清明节之前。至于其中的原因,我想大概还是出于对先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唯恐怠慢了或稍有差池,先祖英灵怪罪下来,晚辈们内疚而又于事无补。在我见过去先祖坟前祭拜最壮观,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是昆山一公墓。那时候,我去昆山一客户那里办事,适逢清明之前,那段地势不平。在坡上时,看那些祭祖的人,呈俯瞰状,进入眼帘的画面非常令人震撼。那些拥挤不堪的人群和车辆简直可以用人如山,车如海的词语来比喻。那一刻,我为之动容。我想他们这些人的先祖也会因此而无憾了。
   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在我们家乡的风俗是作为儿子一般不上坟的。上坟祭祖烧纸钱的是女儿。没有女儿的由侄女替代。因此在清明节之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在坟前烧纸已司空见惯。我们那儿还有一个习俗,在清明节这一天,坟上是不添新土的。添了新土,预示着家里祸事不断。哀棍也是一样。哀棍是柳木制作而成,容易发芽。这也是最大的忌讳,一旦它发了芽,同样也是预示着灾祸不断,故而在这一天,要把插在坟前的哀棍拔起来,活动活动,以防它与泥土粘牢而发出芽来。而仅相距数十里的徐州,风俗与我们那里截然相反。他们那儿祭祖时,只有儿子去,女儿出嫁后,清明节就不允许回来烧纸,不然,预示着娘家后继无人。儿子不仅要去,而且要扛着铁锨,在坟上添些新土。如果哪座坟没有新土,荒草丛生,那一定是没有后人,质朴的人们顺手就为之添上几掀。至于哀棍,那是一定要让它发芽的,象征着后世人丁兴旺。他们焚纸过后,会舀一些的水浇灌一下。
   这些都是区域性约定成俗,孰是孰非,没有谁能说得清。
   过去,我们那里还流行哭坟。作为女儿,在清明节这一天,把纸钱在父母的坟前点燃了,就开始哭。直哭得昏天黑地。谁哭得最悲伤,声音最响亮,感情最投入,就证明越孝顺。现在是新风尚,坟前只有纸钱的燃烧和晚辈们的祈祷,再也没有了哭声。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清明节这一天是要悼念先烈,祭扫烈士墓的。到了这天,通常是早上不上课。吃过早饭,由老师带领着全体学生向烈士墓走去。我们队伍整齐,列队最前面的是少先队红旗手。他们手擎队旗,一脸的肃穆,迈着沉重的步伐。红旗就是力量,是奋斗的源泉,我们不约而同地凝望着红旗,虔诚倍至,下定决心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社会主义建设得和这面旗帜一样,又红又艳。我们一个乡镇上所有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排着整齐的队伍,矗立在烈士墓前。春风吹拂,红旗猎猎。我们翘首聆听着教导员对先烈们奋勇杀敌事迹的演讲,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祖国的百孔千疮和烽火硝烟。他讲得声情并茂,我们也听得群情激扬。
   记得我在小学里一共当了三次红旗大队长。
   现在的清明节不再是单一上坟祭祖,怀念先烈的日子,更是开发出像踏青、郊游、拔河比赛、斗鸡等多种活动项目。还有一些单位举行有组织性的文艺节目,这些活动都能让平日里工作忙碌的人们在这一天好好地放松心情。还有的旅游景区也不失时机地与游客互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揽胜的人们流连忘返。
   公司的事务繁多,我忙起来也顾不得外面的世界,就像与世隔绝。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天公先下了几场潇潇的雨。雨过了,天晴了。在这一天里,上天以最美丽的姿态渲染着人们,当然人们也不会辜负这一难得的大好青春时光。小长假三天,要去哪儿采风,我得好好想想。

共 24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作者就写出了这样一篇精悍的文字来——雨潇潇兮话清明。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作者抓住清明时节的自然征候,紧扣清明二字,描写和叙说关于清明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感喟,感叹。文章在介绍了传统清明节的来历之后,又娓娓讲述了眼下清明节季候特征,以及现代人赋予这个节日新的内涵,踏青、郊游、拔河比赛等多种活动项目,一些单位还举办文艺节目,这些活动都能让平日里工作忙碌的人们在这一天好好地放松心情。还有的旅游景区也不失时机地与游客互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揽胜的人们流连忘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情形在作者笔下同框,对比鲜明而强烈,引人思考。也许这就是与时俱进,这就是生活的变化与发展,清明节不再单单是哀思,快乐亦可以助兴,因为我们都热爱大自然,都热爱五彩的生活。美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4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4 19:18:40
  清明时节话清明,言简意赅说古论今,细品,生活气息浓郁。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4 19:21:43
  感谢裴善荣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5 10:05:35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4-13 06:22:59
  原来清明节是这样来的呀,真的很感谢老师的分享,记得好几年前,我无意在哪里听到重耳有次快饿死,而介子推把他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给重耳,当时就有感于介子推的忠诚,可结果竟是如此,世事难料,唯活在当下,无愧于心,问好老师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