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陕西神木天台山游记(散文)
在黄河大峡谷的西岸,有一座威武神奇的山,名字叫做天台山。天台山的具体位置,位于陕西省神木市贺家川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距离神木市城区65公里。天台山东临黄河,西靠窟野河。两条河一左一右向前奔涌,在天台山的前方大约5公里处汇合,继续向前奔流。天台山山势奇险,高耸入云,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风光秀美,曲径通幽。天台山名称的由来,据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前有天然狮子石,甘霖地,复有仙桥,绝似天台,故名。”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台山的山前有一座自然形成的巨大无比的狮子石,山上的泉水甘冽香甜,恰似甘霖,而且山上有一座仙桥,就像天台一样,所以人们就称这座山为天台山。天台山树木茂盛,壁画满目,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根据道光年间的《神木县志》记载:天台山的山上八景,极具盛名,分别是“楼攀香桂,池蓄甘霖。崇峰南秀,窟野西清。黄河点石,紫岭堆去。石狮近卧,金钟远闻。”天台山上不仅名胜古迹极多,而且风光秀丽,风景优美,既是黄河岸边秦晋两省的儒道佛教胜地,也是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
2024年4月5日,我和双博士周智慧、医学专家李诚民三人一行,从陕西神木大保当镇黑龙沟出发,驱车行程一百五十余公里,前往陕西神木天台山游览。正是四月初的天气,芳草初露嫩芽,杏花刚刚绽放。连绵的群山生机蓬勃,春意浓浓。一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路边山峰陡峭,怪石林立。距离目的地越近,山越险峻,风景越奇特。风景越神奇,心情越愉悦,此情此景,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心旷神怡。汽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天台山。山边的窟野河相伴,河岸边枣树林成片,山坡上既有巨石也有野花,令人欣喜令人赞叹。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上,来到天台山的半山腰,我们立即被眼前的风景吸引住了。
一眼望去,一块巨大的“飞石”突兀地躺在路边。在一块悬崖峭壁上,雕刻着几个龙飞凤舞的行楷大字道是“天台胜境”。从半山腰的停车场南北分开,可以将天台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天台山前山为崇峰寺,始建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后山为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巨龙腾飞。站在后山,可以俯瞰俯瞰黄河两岸美好风光,并可以瞭望前山的优美风景。登临前山,可以仰望后山的名胜古迹。天台山巍然屹立,两条河滔滔奔流,山水相映,景色优美壮观,形成了“一山览秦晋,二水锁烟霞”的天下奇景。天台山的庙宇恢弘,亭台别致,工艺精湛,古朴典雅,整体建筑极具观赏价值。天台山山虎踞龙盘,背后连绵着百里群山,由北向南蜿蜒前伸,就像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宝葫芦,静卧在黄河与窟野河两河之间。葫芦蜂腰处两河相距最近距离只有几十米,一条公路在河岸蜿蜒延伸,一端可以盘山而上登临天台山,一端延伸通往沿黄公路。天台山上由南至北依山势而建的庙宇数不胜数,是各路神仙相聚修行并护佑天下苍生的风水宝地。天台山前山为崇峰寺,以佛教文化为主。后山为天台诸神殿,儒道佛教文化互相包容,以道教文化为主。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初八为天台山传统庙会,届时四方游客前来祈福、逛庙会、做生意、听戏,热闹非凡。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葺,逐渐形成如今的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的一方宗教圣地,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登天台山游览胜景的最佳路线是先沿着一条山路登临后山,游览后山上的名胜古迹。天台山庙古建筑群绵延约两公里,沿山而上依次有天台山石刻壁画、文昌阁、观音阁、真武祖师殿、龙王庙、五佰灵官殿、五岳四渎庙、永乐天公庙、九天圣母殿、玉皇大帝阁、阎王殿等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每一处都精彩异常,威严端庄,气派非凡。殿内雕塑形象生动逼真,令人不由自主生出敬畏之心。四方游客在这里虔诚膜拜,香火十分旺盛。在后山的山前,有两处险要之地,巨石突出,上有古亭。站在古亭边,恰如悬空立于黄河之上,上面是九霄云端,下面是滔滔黄河。登临此地,不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体验,而且有戏言“这就是我为你打下的江山”的自豪之感。事实上,更多的人登临此处,不由自主会发出人生短暂,人世苍茫、百年瞬间和锦绣江山万古流芳的赞叹。石刻壁画,让人感受到古人的匠心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巨大工程;文昌阁让人理解古人对文人的无比尊敬以及渴望拥有智慧和知识的美好期望;佛家建筑让人修行向善,剔除邪恶;道家“道法自然”,盼望遵守天道自然规律,不要扰民害民。儒道佛教的结合,让人尊重自然,崇尚真诚,保持善良,走向文明。无论登临儒家、佛家还是道家的亭台庙宇,都给人以高大宏伟、精美无限、端庄沉稳、威仪四方的感觉,让人敬畏,让人敬仰。
恋恋不舍地从后山山顶沿路盘旋而下,行至前后山相连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石盘边有一株正在盛开的杏树,杏花鲜艳无比,散发着清新的幽香。来到前山,一座高大气派的牌坊门楼上雕刻着四个大字,道是“崇奉南秀”。天台山是一座神仙山,更是一座英雄的山。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明末王家胤义军曾在此筑寨御敌。土地革命时期,一批志士仁人在这里凝聚起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进入大门,则是一座塑像,乃是投巨资重修天台山的投资人塑像。旁边有一石碑,上面雕刻着重修天台山记的碑文。一座四层金碧辉煌的建筑坐南朝北,拥抱着前来观赏的游客。在这座四层楼的顶层则为“刘志丹东渡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馆内陈列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进入神府革命根据地东渡的图片和资料,以及神府红军创始人王兆相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活动的照片,以供世人瞻仰缅怀。1936年3月底,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兴县罗峪口的战斗、随后北上攻取黑峪口。4月13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役中,刘志丹不幸左胸中弹,33岁英年早逝。出馆不远,高高的山脊上,“刘志丹东渡纪念碑”拔地而起。纪念碑上篆刻着毛泽东的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和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从纪念碑继续向前,则是悬崖峭壁,乱石如牛背,小路蜿蜒于巨石之间,既神奇又惊险,前行几十米,则有一山亭立于巨石之上。站在亭子上,四周瞭望,距离天际只有咫尺之间。俯瞰山下河流、枣树林和村庄,则细小渺茫,仿佛人在云端。
沿着巨石之间的小路继续前行,则是两座悬崖之间的仙桥。这座桥宽度只有1米5左右,长约30多米,往下一望深不可测,往上一望白云就在头顶。仙桥原来为铁桥,2019年重修后改为玻璃桥,更惊险,更具有立体感,胆小之人过桥小心翼翼而且心惊肉跳,胆大之人通过也触目惊心。回看,一体的山石如鬼斧神工直上直下笔直劈开,唯顶上有窄窄小桥横贯,山风带着声响从夹缝穿过。仙桥一头连着此岸一头通着彼岸,人从桥上走过,凌波微步飘飘欲仙,十分有趣的意境。
继续向前走,一路上石岩石窟随处可见。石窟内有年代久远的岩画,刻工精细,图案精美,经岁月烟云,许多地方风蚀沙化严重,唯存窟顶比较完整,画风奇特、美轮美奂,仍极具观赏性。山上有“古寨”、“北魏遗物”、“朱砂洞”等碑石,以及石槽、石碾、石磨等古物件。古寨是古代农民起义军留下的遗迹。石槽、石磨、石碾等都是北魏遗留下来的文物;朱砂洞最为神奇,传说是吕洞宾和铁拐李两位仙人在这里避暑下棋。山下有童子上山观看,回去后那些童年的玩伴都变成了白发老人。验证了“神仙洞中方一日,人间已经几十年”的古老传说。这里的石窟岩画无论从历史、工艺上堪称艺术与智慧的结晶,从考古和文物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跨过石窟不久,在陡峭的山岩之上,有一处金碧辉煌的宏伟建筑群,就是崇峰寺。崇峰寺里有大雄宝殿、倒座观音殿、眼观菩萨殿等佛教圣地。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宏,造像雄伟,佛家气息浓郁,建筑风格优美而且古朴典雅。倒座观音殿前有一棵巨大的桃树,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朵朵,艳茹仙子。秋天的时候,树上更是挂满了水灵灵的桃子,确有仙桃之风。
高处是观音殿,低处则是具有神话色彩的“仙舟帆影”。据古代民间故事传说:刘晨、阮肇与两位仙女成婚后,在山间种植桂枝仙草,为百姓解除疾病。闲暇之时乘舟扬帆在黄河上游荡,仰望崇峰如海市蜃楼。每到夜晚,漫步仙桥,赏月观星,心旷神怡。后来两对情人上升天界,仙舟帆影便长凿山岩之中。
接着我们游览到了位于崇峰寺大殿前的情侣石。情侣石,是一对巨大的山岩,中间相隔一米左右的石缝,虽然分成两块,但合起来就像一颗心的形状。关于也有个美丽的传说:讲的是古时有一位富家小姐与家仆相恋,遭其父胁阻,二人私奔到此决意殉情。恰遇吕洞宾云游过此,感其真爱,便点化二人成仙。二人成仙后,天台山便留下了这对情侣石。
我们沿着石道继续前行,则是更为险要的南天门。山峰直上直下,台阶十分陡峭,古人的建筑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在这里修建了门楼和神像庙宇,并把这里命名为南天门。站在南天门,极目远方,天高云淡,大河奔流,群山苍茫。环顾四周,群山、大河拱卫,古庙、奇石相陪,微风轻拂,心旷神怡。站在南天门,天台山分外险峻,特别壮丽,十分妖娆,“一山览秦晋,二水锁烟霞”的美誉天台山当之无愧。山侧有石台阶,前行有数十米石洞,洞内有百余石阶相连。天台山最南端是高耸的山门,山崖离地数十米有石刻“崇峰”二字,字大如斗,笔法端庄,古朴典雅。继续向前便到了天台山的最南端的悬崖上,这里有一座碑亭,游人登临此处向前瞭望,则见在窟野河与黄河两条河快要连通的地方,窟野河又划出一个圆弧,留下了大片滩涂和枣林,河水继续前行在下游约5公里处才汇入黄河怀抱,一路奔涌向南而去,形成一山分二水的壮美奇观。这是我们的游览的路线。如果前来旅行的朋友有时间,也可以沿着山坡上的山路,和我们旅游的方向相反,从天台山最南端的碑亭开始,一路观看“崇峰”,登南天门,观情侣石,赏仙舟帆影,敬拜崇峰寺,参拜倒坐观音殿和眼观菩萨殿,畅游朱砂洞,观赏北魏遗物和古寨,过仙桥,敬拜刘志丹纪念碑和纪念馆,然后上天台山后山观赏诸神殿、登悬崖石,尽情欣赏天台山所有胜景。无论按照哪条路线游览,都会让您心中惊喜不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回望所来路,仿佛是梦幻。
风景秀丽神奇无比的天台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向往的圣地,这里既是红枣的故乡,也是黄河大峡谷的著名风景区,不仅山水相依,时长云雾缭绕,隐藏着无尽的修行仙缘与诗情画意。进入群山之中,便有无限风光,接近天台上,更是山花与奇石让人目不暇接。行至山脚下,便觉阵阵清香扑面而来。举目四望,群山连绵,苍翠欲滴。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向往,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向上,一路花香扑鼻,鸟鸣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天台山的古老传说。行至半山腰,云雾渐渐浓厚,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仰望山上,内心更加纯净;俯视山下,大河奔流,更觉美不胜收。站在巨石山岩,静静聆听那山间的风声水声,还有那远方隐隐传来的钟声,不仅让人神魂受到神圣庄严和诗情画意的浸淫和洗礼。此时此刻,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隐藏在云雾背后生命奇迹和神秘力量,优美而神奇的向往吸引着我们继续前进。当我们来到天台山顶,站在天台山最高处的悬崖石上,向四周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环抱,云海翻腾。山水相依,非常和谐。那一刻,我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平和。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这天台山的新鲜空气,心中感受到了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向往已久的温馨。天台山上的古老建筑名胜古迹,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我看着众人在那里烧香祈福,也有很多游客在那里聆听道士们讲述那些关于天台山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让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山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天台山上的自然风光也令我陶醉。无论是漫步在山林之间,欣赏着那千姿百态的树木与花草。还是俯瞰山下的窟野河与黄河,每一处奇石,每一处花草,每一处自然风景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都精彩纷呈,奇妙无限。登上天台山,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与世无争的宁静。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和美丽传说以及造化精神内涵,让我的心灵更加洁净,驱散了尘世的浮躁与烦恼,化解了人间的牵念与优思,让我学会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学会了审视自己的内心,清除杂念,默默地与自己对话。
良辰美景总是这样精彩而短暂,锦绣江山却是万古而长青。当我们将要离开天台山时,我依依不舍地回头望去,这里的山、水、云,都已渐渐化为我心中难忘的记忆。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天台山的美景与文化,更让我增添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力量。我们的目标一直向前,人生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登山。人生在世就是一直面对着一座座高山,翻越了一座山,未来还有无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