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榆钱馍(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榆钱馍(散文)


作者:清风垂柳 秀才,132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发表时间:2024-04-09 15:25:19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各种野菜都钻出了地面,各种树也都开花了。树开花,代表着又可以吃到各种美食了。每到春天,又到了我们豫东地区,吃各种大自然馈赠的美食的时候了,简直可以称之为“餐桌上的春天”。我们吃得最多的,也是最爱吃的,莫过于各种野菜、榆钱和槐花了。
   野菜最经典的吃法是拌面粉蒸着吃,槐花和榆钱也可以蒸着吃,不过做成窝头和馍更好吃。清明刚过,槐花还没有开,不过榆钱已经长出来了。榆钱生长得速度很快,所以食用期很短,也就十几天左右,等长老了就不好吃了。
   清明节放假期间,在家闲着无事。乖说:“咱们去河边看看有没有榆钱树吧?榆钱可以吃了。”
   我说:“好的,正好出去转转。”
   于是,我们就骑着电车出发了。我骑车带着乖,沿着河沿一路向东。路两边的油菜花已经开始慢慢凋落了,不过开得还是很热烈。油菜花的香味弥漫在春天里,春光正好,鸟语花香,令人陶醉。
   我们走到水闸旁,把电车停在大桥上,步行继续向东寻找榆树。穿过成片的油菜花地,只看到成片的槐树和杨树,却没有发现一棵榆树,不免有些失望。乖不死心,想继续向东走。河堤上种的不仅有成片的油菜,还有成片的荷兰豆。荷兰豆被油菜花包围着,不走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槐树林里还有各种野草,其中有四叶草和野芹菜,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草。虽然不知名,但是却很熟悉,因为从小都见过。
   我们沿着河堤走了很远,仍然不见一棵榆树。乖很失望地说:“现在怎么一棵榆树也找不到了啊?”
   我说:“可能是现在用不到木头了,以前种树是为了打家具,现在都是买现成的。而且榆树没有槐树和杨树结实,不好开板子。不过咱们老家还有几棵榆树,小时候榆树更多,近些年都砍掉了。”
   乖说:“咱们往回走吧,骑上电车再向东边的村子走走,看看村里有没有榆树。”
   说着,我们就沿着河堤往回走。回去的时候沿着河边走的,没走几步,发现几个逮鱼用的地笼。开始我们以为是别人下在河里捕鱼的,但是越看越不像。因为这些地笼不是在水草上面飘着,就是烂了,而且还有几个绳子断了。
   我说:“看着不像是别人特意下在这逮鱼的,像是别人不要的地笼扔在这了。”
   乖说:“咱们捡一个,拿回去放在咱们小院前面的池塘里逮鱼吧?”
   我说:“好的,挑挑看哪个还能用?”
   我们挑来挑去终于找到一个完好的地笼,我拎着地笼,乖在后面跟着,就往桥上去了。我们走到桥上才发现裤子上沾了很多油菜花粉,犹如染上了黄色的油彩,像是穿过了整个春天。
   我们骑上电车继续向东走,走到东边路口向南拐弯,继续向南走。路两边绿油油的麦田,随着电车向后倒退,而且路两侧栽了很多小树,看着很像香椿树。
   我说:“呀,路两边种的全是香子叶树啊。”
   乖说:“傻得不轻,这哪是香子叶树啊?这应该是臭椿树,不然早就被折完了。”
   我嘿嘿一笑,继续骑着电车向南去。以前下乡,这些村庄基本都来过,所以对每条小路都很熟悉,走了没多远又向东拐去。刚拐弯,乖发现一家门口种了好几棵香椿树。
   “看这家门口种了很多香椿树,真想去摘一些。”
   我说:“那可不管,人家种的不能摘,不然要挨打。”
   乖说:“嗯,那就不摘呗。”
   我们骑着电车又向东走了几公里,我骑得很慢,边走边看路边的树是不是榆树。走到高城村,乖看到麦田里有一棵树很像榆树,让我停车要去跟前看看。我把电车停在路边,我们顺着田间小路向那棵树走去。走到大概还有三十米远的地方,最终发现它不是榆树。无奈,我们很失望地往回走。
   我说:“在这边找一棵榆树真难,在老家好歹还有几棵。”
   乖说:“以前,我们这边种榆树的就少,现在就更没有了,这下死心了。不找了,咱们向东转一圈就回家吧。”
   我骑上电车带着乖继续向东走去。路上遇到很多老人在一块聊天,春天的傍晚,正适合回忆青春。走到东边村里,还遇到了熟人,非常客气地要留我们吃晚饭。我们谢过他的好意,骑车往家赶。转了一大圈,没见一棵榆树,多少有点儿失望,没办法,只好等槐花开了摘槐花吧。
   我说:“这边还不如老家呢,咱老家还有几棵榆树呢,这边转了一大圈也没有见到一棵榆树。我给咱妹打电话问问她村有没有,有的话让她给咱够些先放冰箱里,等咱回老家再给她要。”
   乖说:“你问问哎。”
   我在微信上给妹妹发消息:“妹妹,你家那边榆钱开了吗?要是开了你够些,等俺回老家的时候带些,回来做榆钱馍。”
   妹妹回复道:“等回来我问问俺婆婆,看看这边还有没有榆树。”
   我们看到妹妹回复的消息,心中非常期待,期待她们村有榆树。过了一会儿,妹妹回复道:“大哥,我问俺婆婆了,俺这边没有榆树了,榆树都砍了,倒是有一些槐树。”
   我看到消息,有些失落,回复道:“好吧。”
   我和乖很失落,今年是吃不成榆钱馍了。这让我们想起了去年母亲做的榆钱馍。
   去年过完年,母亲外出打工走得晚些,榆钱开的时候,母亲还没有去北京。我和乖赶在榆钱开的时候,回了一次老家。回家的前一天,母亲在微信上说她做了榆钱馍,还拍照给我们看。乖看到后,也非常想吃,回复道:“妈,俺也想吃榆钱馍了,等俺回去了,你给俺做吧?”
   母亲说:“想吃还不容易啊?等你们回来了,我再够些榆钱给你们做。”
   乖听了母亲的话,恨不得马上飞回家,那两天一直觉得时间过得慢,期待着快些休息。终于到了休息的日子,一下班,我们就开车出发了。我们到家时,天已经晚了,母亲说第二天发些面,蒸上一锅馒头和一些榆钱馍。蒸的馒头让我们走的时候带着,因为柴火灶地锅蒸的馒头比电锅蒸的好吃。
   第二天,吃过早饭,母亲就开始和面。母亲和了一大盆面,等中午面开了就蒸馍。发好面,母亲带着我们去东地够榆钱。母亲拿出前几天够榆钱用的竹竿,上面绑了一把镰刀。我觉得不是太牢固,又重新绑了一下。乖拿着篮子,我扛着竹竿,母亲在后面跟着,我们就去东地了。
   走到大街里,几个老头儿在那坐在聊天。我主动跟他们说话,每次回老家遇到村里的长辈,我都会跟他们主动打招呼,“老太爷,你们没事了吧?”
   几个老头儿回答:“申光啥时回来的啊?”
   “我昨天回来的。”
   “这是干啥去啊?”
   母亲在后面回复道:“媳妇儿想吃榆树花了,俺去东边够些,蒸些榆树花馍。”
   “好好,去吧,在外面吃不到,回来想吃还不容易啊。”
   我们边说边向东边走去,没几步就到一棵榆树下面了。我拿着竹竿够,母亲和乖在下面捡树枝,捋榆钱。乖看我够着挺顺手,她也跃跃欲试,“让我够一会儿吧?我也想试试。”
   我说:“给。”把竹竿给乖了,乖前几下都扑空了,一支树枝都没有够下来。我在旁边笑着说,“够榆钱是需要技巧的,你要把镰刀别着树枝,猛地一下就把树枝割断了。”
   乖听了我的建议,猛地一拽,“咔”一支树枝下来了。乖开心得像个孩子,终于够下来一串榆钱了。乖越来越熟练,够得越来越起劲。我们正在够着榆钱,不远处树的主人站在他家门口往我们这边看。
   我告诉母亲:“妈,人家往这边看呢,是不是不让够他的树啊?”
   母亲说:“都是一个村的,够他一些榆树花子,还能不让够吗?没事,够吧,等会儿走到他家门口给他说一声。”
   听了母亲的话,我们安心了。是啊,一些榆钱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而且那人看了一会儿就不看了,应该不是看我们的,是我多心了。农村人就是这么淳朴,谁家要是有什么,邻里邻居的去借,准会大大方方地借给别人。
   我们够了一会儿,就够了一大篮子榆钱。母亲说:“这些够了,不仅够中午做榆钱馍的,而且还够你们拿走的了。榆钱馍现做的好吃,今天中午先做几个,剩下的榆钱你们带走放冰箱里,什么时候想吃再做。”
   我们够的都是一些小树枝,不耽误树生长。把榆钱捋下来后,把小树枝放在地上,让它们晒干可以当树的肥料。
   回到家,母亲和乖把榆钱用水洗了几遍,把榆钱上的灰尘洗干净,再放到锅拍上晾干。等榆钱晾干,发的面也开了。母亲开始做馒头和榆钱馍。
   母亲先分出来一小部分的面用来做榆钱馍,把晾干的榆钱拌在发好的面里,让榆钱和面揉均匀。揉均匀后,再做馍剂子。先把面搓成长条,然后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馍剂子。榆钱馍做好后,先让它醒着,母亲接着做剩下的面。剩下的面,母亲都做成了馒头,好让我们走的时候带着。
   母亲做好馍剂子,我主动帮母亲烧锅。好长时间没有烧地锅了,烧起来很有感觉。烧锅也是技术活,掌握不好柴量的话,地锅光冒烟,就是不着。还好我有基础,烧起来得心应手。水烧开后,母亲把做好的馍剂子,放在篦子上。然后,我就一直保持旺柴大火。蒸馒头不能让火焰小下来,不然容易缺火,那样的话蒸出来的馒头不宣,也就不好吃。我大火烧了半个小时左右,母亲说:“可以了,都闻到馍香了。”
   于是,我停止加柴,让馍在锅里再焖一会儿。刚熄火,是不能马上掀馒头的,那样的话,蒸汽一下就跑光了,馒头瞬间降温会瘪下来,就会变得又硬又难吃。要让蒸汽慢慢散去,让馒头慢慢降温。在等待掀馍的时候,母亲捣了蒜泥。捣好的蒜泥,母亲让乖调味,说乖调的味道好吃。
   调好蒜泥,榆钱馍可以出锅了。一掀锅盖,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母亲先把榆钱馍拾出来,说:“申光,给,你们吃吧。”
   我和乖一人拿了一个榆钱馍,掰开夹上一些蒜泥,咬一口,简直好吃到起飞。榆钱馍又香又有嚼劲,麦香夹杂着榆钱香和蒜香,在口腔里翻滚,碳水的满足感充满口腔直到胃里。心心念念的榆钱馍终于吃到了,简直太幸福了。母亲刚拾完锅里的馒头,我已经把一个榆钱馍吃下肚了。母亲一共做了六个榆钱馍,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母亲看我一口气吃了三个,说道:“榆钱馍做少了,知道就多做些了,开始怕做多了吃不完,再吃就不好吃了,你们没有吃好吧?”
   乖吃了一个就吃饱了,说:“妈,我吃饱了,可能申光没有吃好。”
   我说:“我也吃饱了,我都吃三个了。”
   母亲说:“剩下那些榆树花你们走的时候带上,回去放冰箱里,等想吃了再做。”
   我们返程的时候,母亲把蒸的馒头都要给我们带上。我们打算带几个就行了,剩下的给母亲留着。母亲说:“地锅蒸的馍好吃,你们在外面吃不到地锅蒸的馍,我想吃我自己再蒸哎。”
   我们拗不过母亲,最后给她留了两个,剩下的馒头我们都带走了。这次是近些年最后一次吃榆钱馍,今年母亲和父亲外出打工走得早,我们最近也就没有回老家了。现在正值榆钱开的时候,很是怀念母亲做的榆钱馍。
   小时候,榆树挺多的,但是那个时候吃榆钱的却不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榆树也越来越少了,人们反而对榆钱和槐花这些东西更喜爱了。可能人越长大,越怀念小时候,走得越远,越怀念故乡的美食。榆钱的花期非常短,几天的时间就老了,想吃就要再等一年了。因为稀少,所以显得珍贵,要是能有一兜榆钱,就算给块肉都不换。
   花期已过,春天也要走了,不知道明年能不能吃上榆钱馍。还好五月份,槐花就要开了,吃不到榆钱馍,槐花馍还是能吃上的。等到槐花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够上一大兜的槐花,煎一些槐花馍吃。春天的遗憾,就用夏天来弥补吧。
  

共 4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野菜属于应季的乡间美食,伴着春暖花开,大地上各处冒出菜尖尖,作者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餐桌上的春天”。地上的野菜好找,树上的榆钱儿难觅。清明假期,为了吃上一口榆钱儿,作者和乖骑着电车,沿着家的河畔一路朝东,在油菜花、水闸、河堤、桥上、槐树、杨树间寻找和徘徊,直到往回走亦未见榆树的踪影。失望之余,作者不禁想起老家的榆树和去年母亲做的榆钱馍,沉浸在那口美食的回味中。奈何今年母亲出门打工时间早,此时老家的榆树开花正当时,再想吃榆钱也只能等待明年。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生动有趣,字里行间让春意无处不在,无声胜有声。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佳作力荐共赏。【晓荷编辑:阔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4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阔以        2024-04-09 15:25:50
  学习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智慧到彼岸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4-04-09 16:19:32
  谢谢老师的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4-20 17:13:07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4-04-22 08:03:36
  谢谢社长的鼓励。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4-20 17:37:4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3 楼        文友:清风垂柳        2024-04-22 08:03:54
  谢谢小雨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