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做小偷
成年后,自己光明磊落,不偷不抢,言行一致,是非分明,但小学时代也做过二次小偷。现在回忆起来,非常惭愧,愧对曾叔婆,愧对农户,愧对亲人,愧对老师。
小学那年阳历8月,正值署假期间。稻田里满目葱茏,禾苗郁郁青青,有二尺来高,已长出了稻穗,一些抽穗早的开始“低头弯腰”,微风吹来,稻穗起起伏伏。 好一幅稻花飘香的美丽田园新画卷。
稻田上面是曾叔婆的菜园,菜园里有一棵正值壮年的枣树。枣树的叶子像是翠绿的波浪,随风起伏,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气息。树上结满了青青的诱人的香枣。
儿时家里缺衣少食,别奢望有买来的水果吃,能不能吃饱饭都是父母头疼的问题。平时饥肠辘辘的堂兄和我早已对那树枣垂涎欲滴了。经密谋,堂兄偷枣,我望风的的方案付诸行动。我们来到紧挨菜园的的稻田边,堂兄从菜园下的稻田土坡上爬上去,越过篱笆,跳入菜园,爬上枣树,双手急不可耐的伸向青枣,快速的让它们落入大口袋中。耐何运气不好,才摘了几分钟,我看见曾叔婆扛着田铲从小路上快步向菜园走来。我吹了一声口哨,示意堂兄赶快撤离,自己急忙跳到下一块稻田,身子紧贴土坡隐藏起来。
“谁在偷我的枣子”曾叔婆大声呵叱着,走投无路的堂兄落荒而逃,翻过篱笆,从3米多高的菜园边跳入稻田中。因落差高,两脚深深的扎入田中。急忙抽脚走时,一只解放鞋陷在深泥层中拨不出来,不幸中的万幸,满满几口袋枣未在逃跑时掉落。
我等曾叔婆忙完菜园的事,离开菜园很久了,才起身回家。聪明怕父母责备的堂兄把偷来的枣子分成俩份,放在离家300多米的回家路旁的草丛中。
事后不久,曾师婆带了一些青枣来到我家,跟我母亲说我堂兄偷她枣之事,善良不明真相的她说我没有偷她的枣子,夸我是好孩子,当时的我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的我虽然惭愧,但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直到长大成人,才向母亲坦白了偷枣一事。
家乡村小只有一至四年级,我五、六年级是在滁洲中心完小读的。滁洲中心完小离家约35华里,那时还不通公路,35华里的上学路都是步行,大约要走3个半小时。因离家远,只能住校。那时完小星期六还要上半天课。我们一般是星期六放学后,不吃中饭就回家,回到家第二天即星期日,带足一个星期的米和干菜返校。
有一次秋高气爽,秋阳高照的星期六放学后,我、堂兄和同村的几名同学,大家用“钢筋伞”扛着小行李包踏上了回家路。大约走了20多里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的我们来到一个叫“观音亭”的山坳。地名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供路人中途休息的“观音亭”。我们坐在“观音亭”休息,看到亭前的一垄垄青翠欲滴的地瓜,饥不择食的我们不约而同提议偷地瓜充饥。
每人手持“钢筋伞”,用它的尖头,一下一下的挖开泥土。不一会工夫,带着泥土,身穿红色衣裳的地瓜极不情愿的被我们请了出来。我刚挖好二个地瓜时,“谁在偷我的地瓜”的凶狠骂声从远处传来。不好,被发现了,我慌不择路的抓上小行李包和“钢筋伞”同大家一起落荒而逃。大约跑了一里路,发觉农户没追来,才气喘吁吁的坐在地上。沉着冷静的堂兄从左右两个大口袋里掏出两个地瓜,笑着问我:
“你偷了几个?”
“偷了两个,当时心大慌了,只想着跑路,没带上,哎”。
堂兄把偷来的地瓜分了一个给我充饥,权当安慰沮丧的我。
此两事已过去将近40年了,每每想起,在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的感召下,自惭形秽,还有老师及父母的耐心教育,我知耻而后勇,改过自新,从此立志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