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流年·根与魂】【流年】精打细算,两代人教子(散文)

精品 【流年·根与魂】【流年】精打细算,两代人教子(散文)


作者:文姬邀月 白丁,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发表时间:2024-04-12 11:20:45

【流年·根与魂】【流年】精打细算,两代人教子(散文) 没有计算器的年代,估计每家都有一个算盘。
   爷爷也有一个算盘,起初他用算盘计算自家的收入,然后再计算给长工的工钱。那时候太祖父做着一个小官,家里的地无人管理,就劝读了两年书的爷爷下来经管自家的地和一百多个劳力。等中国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土地分队给老百姓种,爷爷因为读过书,经管过自家地会打算盘,被委派做了村里的出纳员和仓库保管员。
   六十年代队里的粮仓没有多余的粮食,放的都是队里来年春季下种的种子,很金贵,少不得一粒,这事父亲亲口抱怨过几次。
   老叔六十年代初出生,奶奶因为家里穷粮食没有,自己瘦的皮包骨,哪还有奶可以给老叔喝?大冷的冬天,外面一片白茫茫的积雪,野菜也找不到挖回来煮了给老叔吃,老叔也瘦得皮包骨,饿急眼了,捡起大孩子玩的玉米秸秆瓤子吞咽,结果卡在嗓子眼差一点被噎死。一家人围着着急,奶奶一边哭一边拍着老叔的背,才险险把老叔从鬼门关抢回来。
   小儿子是救回来了,可照样还是没有吃的可以喂给小儿子果腹。奶奶气得一边拍着炕沿一边数落爷爷死性,家里其他孩子也指责爷爷,每天哪怕从他管理的仓库里抓回一小把粮食,也能让老叔平安长到断奶。爷爷抱着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小儿子,哀戚的对家里人说:那是全村来年救命的粮食种子,我拿了怎么对得起全村老百姓?
   后来是奶奶走了一趟娘家借回来几斤粮食,每天煮着米汤给老叔喝,大人呢,把大豆皮筛出来粉碎攥成团蒸熟后吃了抵挡饥饿。父亲看着幼小的弟弟太可怜,领着二叔和三叔抓老鼠扒了皮,清理干净内脏煮了肉汤给老叔喝,一家人想着各种办法才把年幼的老叔养到来年开村,躲过了鬼门关。
   爷爷不仅用自己的算盘精打细算队里的收成,还要计算着家里的收入。五六十年代家里孩子要读书十分艰难,只要有了钱,爷爷不管奶奶如何吵闹,一定要送父亲去读书。一家十口人要吃饭,还要送男孩子读书,买卖不能做,牲畜和家禽不能多养卖钱,仅靠队里分的那点粮食实现送孩子读书,那是太艰难了。
   就这样,父亲在十分艰苦的年代,家里有了钱就去读,没有钱了等有钱再去读。即使是这样,父亲也是回回考第一,上了高中也是全县第一名。好不容易在六六年父亲读到了高三,本以为凭着父亲的成绩考进京是没有问题的,在高考还差五天考大学时赶上了……想通过高考改变一家子的运道,就这样扼杀在了摇篮里。
   二叔、三叔和四叔读书也是回回考第一,可惜家里太穷,每个人只读了几年书都下来务农了。等老叔读书时,家里的三个哥哥纷纷成了家,爷爷和四叔挣钱供老叔读书。
   老叔读高中时爷爷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村里出纳员工作卸任给四叔接替,他老人家有一手种瓜的好手艺。他每年春天一开化,扛着锄头在离家很近的山根下刨了几亩荒地,一半种倭瓜,一半种甜瓜,每年交替着种,爷爷说这样种出来的甜瓜,不仅甜,还面,村里人都知道爷爷种出来的瓜好吃。等甜瓜成熟后村里的人争抢着买,爷爷卖的瓜钱为老叔攒着上学,挣的钱虽然不多,也算是全了一颗老父亲盼儿成才的心。
   离考大学还有一个月,老叔患了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等手术后继续参加高考,因为手过术,算是健康有问题,高考虽然分数很高,最后只落个大专来上。
   爷爷一辈子养了8个孩子,五个男孩,中间三个只读几年书,两头的小子一直坚持着供到高考,却因为阑尾炎手术等原因,收尾不算喜人。爷爷在艰苦年代精打细算,甚至是不顾念家里其他人能不能吃饱,也要把儿子送到学堂读书,也有自己读不成书的遗憾吧。
   爷爷一生精打细算,喜欢让孩子读书,这优良传统都被几个儿子继承了,尤其是父亲把教育好子女的事列为他们夫妻二人人生岁月里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后赶上时代好,父亲母亲都读过很多年的书,计算家里的收入与支出,用加减乘除列几道算式也就算出来了,都有工作,衣食温饱基本没有问题。节假日还可以利用地方自然资源采采山,卖个山货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后来我们四个相继长大,读书需要的银子越来越多。父亲是个聪明人,他看到边疆虽然生活质量高,但是当地的教资水平太低。八九十年代老师常参加水平测试,教我们的老师分数都不算高,尤其是教我们的随军家属英语老师,自己才考了35分,如何能教出来英语高分!那个年代虽然有录音机,但是还没有普及到教学中。
   父亲想尽办法将我们送到教资好的亲属家读书,这样读书的费用更高了。尤其是大弟弟读高中太过贪玩,父亲对这个天资很像他的儿子更是格外重视,用尽所有的教子方法,只求得儿子的上进。说实话,那时候家里在当地还算殷实,父亲说的疾苦我们并没有体会过,也许当时因为考试分数不靠前,被父亲一顿狠揍,醒悟过来,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大概能坚持十天,厌学毛病又犯了,上课管不住自己听课,爱看小人书的恶习继续上演。这样周而复始,我们的成绩不上不下读到了初中、高中。父亲一看大儿子太过顽皮,去了省城找老同事探寻求学方案,还别说,真让盼儿成才的老父亲,找到了几位退休大学教授创办的小班额的高考复读提升班。年头有些久,也忘了大弟弟读了一学期还是一年,成绩提升了一百多分,但是离高考分数线还差几十分。父亲怒了,最后扬言再不管大弟死活,爱哪哪去。事后嘱咐要好的下属激将大弟弟:你要是凭本事考上大学,你办升学宴的酒席我全包了……
   大弟弟一听,这毫无颜面可留的讥讽的话顿时怒了,自己找了个高考复习班,费用也是自己挣的拼缝钱上的,最后文科高考全县第三名,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大弟弟看着自己高考的成绩,自信心找回来了,背着手在老父亲面前踱来踱去:你不是说我没有出息吗?这辈子烂泥扶不上墙吗……
   父亲斜视着他:嘁,考那点分有什么可骄傲的,要不是我让宋老师激将你考不上,你还能下狠心去读书……
   父亲常说三个姑姑都很聪明,可惜家贫没有读过一天书,到了他自己有了女儿,跟小子一样送到学校去读书,但是对我和妹妹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考上中专,自己有一份工作,不看男人脸色生活就可以。这样的要求对于在八九十年代读书的人来说,不是班里成绩第一第二的是很难考上的。尤其是边疆教资弱,父母还是不怕花钱的把我们送到相对好一些的学校读书。可惜人性的弱点——管不住自己,被我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父母一边花着钱供我们读书,一边痛心疾首地痛骂我们不知好歹,智商不差,怎么就不能好好读书?最后在父母的棍棒下好歹上了中专,毕业后有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父母爱子的一颗老慈心总算安了一些。
   最后一个是小弟,父亲此时感到身心疲惫,他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劝老弟别上高中了,考个中师走吧。老弟懂事,听话的点点头。直到我今天有女要养大,才深有体会父亲的无奈和不甘,但也输给了蹉跎的岁月,和我们的不上进。老弟是不服输的,等上了中师因为成绩优异,在校是学生会干部,被校方保送上哈师大,父亲劝小弟先上班,等上班后带职带薪继续上学,他即使有了意外也放心了,小弟答应了。
   九十年代家里因为我们几个一直在外地读书,父亲和母亲的工资已经供不上我们花销,不得已向亲属借了许多外债,小弟再去上大学读书,偿还外债更是难上加难。家里每个人开始节衣缩食,父母开始精打细算家里的收入供养我们上学。那些年父亲和母亲愁容满面,既为我们的不上进发愁,还要想尽办法找出路让我们有学可上,能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那些年父亲和母亲老了很多,那一刻父亲也会理解爷爷的无奈吧,儿子都聪明,就是没有多余的钱供养儿子上学。到了父亲这里,孩子不如他们哥几个聪明,还不知人间疾苦好学上进,既为没有更多的钱供养我们上学发愁,又为我们学习上的懒惰发苦……
   父母结婚晚,有了我们四个后一路养家糊口,外加四个孩子常在外读书用钱,他们也是用尽了毕生的努力和心血哺育我们,到了小弟这里,父亲告饶了,曾经发下誓言,要让两个儿子都读大学,到了人到中年精力不济被打败了。让两个儿子考上大学,这何尝不是父亲没有读上大学终生遗憾的弥补?
   小弟不甘心,毕业回乡一边上班,一边找些零活做挣钱,好找机会上大学。小弟这股不服输的劲很像父亲,最后挣得上大学的机会,到了大学他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努力,跟随大学老师跑全国各处大学做各种跟网络有关的技术工作。
   父亲在小弟上大学的第二年患了脑出血,病愈后半身瘫痪。那时只有我一个人成家立业。两个弟弟靠着自己聪明的头脑,一边工作一边经商。满足了父亲常骂我们的话:我供你们读书花钱如流水……两个弟弟给父母的钱每次都是几千的给,大弟弟一边给还一边回敬父亲:我现在给你钱也是花钱如流水……这回敬堵住了父亲不停抱怨的嘴,自从两个弟弟不停的给父亲钱花,父亲再没有抱怨供我们读书花钱如流水,大概是多年对我们教育的投资有了回报吧。
   父亲常说一句话:你们小的时候别人看你们要看你们的父母是谁,等我们老了,如何看我们,要看你们有何成就。
   等我们都工作后,按照父母的要求每年都给父母赡养费,两个弟弟给父母的钱不计其数,我们各自的小家也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了车和房子,这些都离不开父亲和母亲含辛茹苦的教育分不开,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要自强,不甘人后……母亲以身作则影响我们勤俭持家,待人和善。
   我们四个也是传承了上代人的里程碑,把教育子女成才放在首位,没有多要孩子,只育有一个,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精教细育自己的孩子,都上了大学,甚至读了研究生,面对老父亲也算有脸面可言。
   几代人精打细算的过日子,省下钱来供养孩子生活与读书,临老了,一辈子的好时光都给了子女。这大概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的思想观念,只不过我的爷爷和父母更胜一筹,为了子女的前程,付上了大半生的经济收入与精力。
   由于今天教学生上数学课涉及计算器,看到了算盘,略有感悟。几个算盘三代人,爷爷的算盘,承载了解放初期的辛酸,父亲的算盘,传递着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开篇,而我的算盘不仅是中学对我国传统珠算的认知学习,还有上一辈人生活观念对我根深蒂固的影响。
  

共 39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多年前,那个没有计算器的年代里,每家都会有一个算盘,每家还会有一两个把算盘打得熟溜的会精打细算的人。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用简洁深情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里家庭中会打算盘的长辈。爷爷用小小的算盘计算着自家的收支,后来因读过书做事认真仔细做了村里的出纳,计算着村里的收支。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再怎么精打细算,也经常是饥肠辘辘。极有远见的爷爷坚持供养家里的孩子去读书,日子再难,也要让孩子有书读,尽管读书的这条路也举步维艰,尽管有几个孩子陆陆续续地读了几年书,终究还是未圆大学梦,但好在家里的几个孩子都继承了爷爷精打细算,刻苦好学的品性。耳闻目染下,父亲母亲也用算盘计算着家里的收支,想方设法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并用同样的方式严格要求“我们”,将我们送去读书,想尽办法激励我们努力读书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前程。这种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正如作者在散文末尾所写:“几个算盘三代人,爷爷的算盘,承载了解放初期的辛酸;父亲的算盘,传递着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开篇,而我的算盘不仅是中学对我国传统珠算的认知学习,还有上一辈人生活观念对我根深蒂固的影响。”由此想到,算盘中所蕴含的劳动者的智慧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散文语言质朴,生活气息浓郁,又富有深刻的哲理。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2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4-12 11:43:17
  散文内容丰厚,有回味,感谢邀月赐稿流年,祝福安好。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文姬邀月        2024-04-12 19:08:05
  十分感谢社长的精彩编案,不足之处也给了细心的指导,十分感谢!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4-12 23:37:2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文姬邀月        2024-04-13 12:56:10
  感谢社长的大力支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