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痴情石头记(散文)
我对石头的喜爱,最初源自喜爱《红楼梦》。
《红楼梦》有很多名字,包括《石头记》《金玉缘》《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还泪记》和《风月宝鉴》等等,我最喜欢的名字,还是《石头记》。受《石头记》的影响,对石头渐渐刻骨铭心。
记得大师曹雪芹先生曾经有一首《题自画石》诗,全文如下: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读后竟然过目不忘,几十年如一日,仍然记忆犹新。曹雪芹先生的诗,既有对石头的赞赏,也有对命运的感叹,既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也有对人生的理解与深思。
为什么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喜爱石头。因为石头象征着天长地久,坚贞不渝。所谓的海枯石烂海誓山盟,其实就是象征着石头永远不会腐烂。金石文字,是指刻在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寓意千古流传。
说起石头,其实在四大名著里,都有作者寄寓理想与情怀的石头。《水浒传》里的石头是水浒传里的“聚义石”,这块石头在水浒传里总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里,说是宋仁宗时期,京师出现瘟疫,百姓死亡无数,皇帝派太尉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天师张真人禳灾驱除瘟疫,救助百姓。这洪太尉却要打开伏魔殿之门观看,结果让人挖出一块石碑,这石碑上的文字大家全都不认识,却导致放出妖魔,为害人间。第二次这块石碑出现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说是在忠义堂东南不远处挖地三尺,掘出一块石碑,上面是龙章凤篆蝌蚪文字,经金石大师一一破解,石碑上雕刻的天书乃是排列好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孙权用周瑜之计,准备在甘露寺暗害刘备,不料却被诸葛亮识破阴谋。于是将计就计,刘备不仅没有被害,而且娶了孙权的妹妹做佳偶。刘备到庭外更衣,见庭下有一块大石头。刘备便拔下侍从佩戴的宝剑,仰天祷告说:“如果刘备能够安全回到荆州,成就王霸之业,一剑下去将石头劈为两段。如果刘备死在这里,一剑下去,此石安然不动!”手起剑落,火光迸溅,那石块被砍为两截。孙权从后面看到,就过来问刘备怎么回事。刘备说:“我已经年近五十,不能为国家出力剿除贼寇,心里常常恨自己无能。现在感恩国太把我招为女婿,确实是人生快事。刚才我向天祈祷,如果能够破曹兴汉,就能砍断此石!”孙权怀疑刘备在欺骗他,也拔剑在手,对刘备说:“我也向天祈祷,如果能够破得曹贼,一定砍断此石!”内心却暗暗祈祷:“如果能够夺回荆州,兴旺东吴,一剑下去,将此石砍为两段!”手起剑落,巨石轰然一声,也裂开分为两段。据说此石遗迹尚存,被后人称为“恨石”。
《西游记》里的那块石头,更是赫赫有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原著说:海外傲来国大海中有一座仙山,名叫花果山。在花果山的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这块仙石,从开天辟地以来,就吸收天地日月精华。天长地久,这块仙石就有了灵性。在仙石里面育有一仙胎,日积月累,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这块仙石崩裂,产出一个产石卵,像圆球一样大小,风一吹,就化为一个石猴。这石猴就是后来大闹天宫并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美猴王孙悟空。
《红楼梦》里的石头,更是富有传奇色彩,而且自从曹雪芹先生创作出来之后,堪称经典之上的经典,精华之中的精华,属于国宝级别中的桂冠级石头。原来是:远古时期,女娲娘娘在炼石补天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的补天五彩石。女娲娘娘用了三万六千块补天,单单只剩了唯一的一块未用,便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这块石头自从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看到女娲娘娘煅炼的所有石头都得到补天的重用,唯独自己不得入选,于是常常自怨自艾,免不了日夜悲号惭愧。后来此石受到一僧一道启示,并得到点化,化为一块鲜美晶莹的灵玉,到人间经历了一番悲欢离合,品尝了红尘的酸甜苦辣之后,这石头又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石头上所记就是石头化为宝玉到人间的所有经历,因此原书第一个名字便是《石头记》。
关于《红楼梦》中的顽石化为宝玉,书中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里也有关于对这块通灵宝玉的描写。书中写道: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无色花纹缠护。这块通灵宝玉的正面的篆文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雕刻的篆文是:“一除邪祟,二疗顽疾,三知祸福”。
在通灵宝玉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曾经在《石头记》的背后题写了一首诗,道是: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其实,《红楼梦》中的这块通灵宝玉,不仅是一块补天石,而且还脱胎于当年的那块和氏璧,也就是所谓的大秦帝国秦朝建立之后的传国玉玺。
关于和氏璧如何成为传国玉玺,其实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更具有悲剧成份。传说在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根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他认为山里有宝。于是卞和便在这座山上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含玉的石头。卞和便将这块石头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玉工认为不是玉,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就下令砍卞和的左脚,并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这块含玉的石头献上,玉工判断仍然认为是普通的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足。到了楚文王即位的时候,卞和怀揣这块含玉的石头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流血。楚文王感到很奇怪,就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我是因为非颠倒而痛心啊!”文王于是直接命人剖开石头,结果得到了一块精美无瑕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氏之璧”,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手中,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并让丞相李斯在上边用小篆雕刻了八个字,乃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我们只要仔细寻根溯源,其实《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其构思原型应该来源于这块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
在《红楼梦》诞生之后,这块通灵宝玉可以说超越任何一块奇珍异宝,成为文艺作品中最为璀璨最为精美最富有灵性和内涵的宝玉。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之后,黄山上的那块红楼梦巨石已经成为一处旅游资源,享誉中外,大放异彩。
陕西神木天台山山顶崇峰寺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中间相隔着不到一米宽的距离,恰如一对情人相互呵护拥抱,人们把这两块石头称为“情侣石”。关于情侣石,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古代,天台山山下有一员外的小姐名叫尚琴娥,与家中的一位仆人高爱郎彼此真诚相爱,情投意合,二人海誓山盟永结百年之好。谁知,其父将女儿许配给一家温姓大户人家的一位花花公子。琴娥誓死不从,遭到其父百般胁迫。后来琴娥和高爱郎私奔逃至天台山崇峰寺的山顶。二人抱头痛哭,决心为爱殉情。恰逢吕洞宾云游路过此处,被两人的真挚爱情感动,于是便点化二人成仙。两人成仙后,天台山上便留下了这对情侣石。
我们经常说到三生三世,大意是指天长地久、永远永远的意思。事实上,所谓的三生,来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后成三生三世为文艺作品中情定终身的象征。真正相爱而且又珍惜爱情的人,总希望与自己相爱的人一生一世永不分离,三生三世依然忠贞不渝。
三生石的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天竺寺。关于三生石的典故,来源于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洛阳北郊的慧林寺,和住持圆泽互相交往,相处很好,互为知音。有一次,两人计划一同前去游览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始终不愿意,并说:“我已经下定决心远离浮华,更没有追求仕途升官发财的欲望,岂可再去什么京师长安呢!”圆泽沉默良久,说:“所有的缘分和命运,本来就是由天不由人的,既然你这样坚持,那就按照你设计的路线走吧。”于是两人从荆州前往四川。路过南浦(今重庆市万州区)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怀孕的妇女,背负着瓦瓮在河边汲水。圆泽就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投胎转世的母亲。”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她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再也无法躲避,我只有投胎去做她的儿子去了。”圆泽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家里人正在为新生儿沐浴。那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见到你会对着你一笑。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天竺寺相见。”李源知道圆泽说的话都是真的,顿时内心十分伤感,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完不久就圆寂了。王姓妇女也顺利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到王姓妇女家探访,果然那小儿正被母亲抱着沐浴。小儿看见李源到来,冲着他咧嘴就笑。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再去峨嵋山,继续隐居于慧林寺。时光荏苒,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想在灵隐天竺寺与圆泽相会。来到天竺寺一片树林旁,沿着小溪正在漫步,忽听隐隐约约有人在喊他。李源抬眼望去,只见溪水对岸,有一牧童骑在牛背上,一边喊他,一边朝他挥手。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相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是前世的圆泽转世。牧童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旧日性情却没有改变,思前想后,百感交集。他问起圆泽的情况。圆泽对他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歌声还在飘荡,牧童已经骑着黄牛,隐入烟霞而去,从此再也无处寻觅。
寻根溯源,从女娲娘娘的补天石,到古往今来收藏家收藏的奇石,从卞和发现的和氏璧到秦朝制作的传国玉玺再到民间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各种石刻玉器,可以说是只是沿着石头的脉络就可以建造一座巨大的奇珍异宝博物馆。
自从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开通之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也陆续开通了各种各样的鉴宝节目。在那些鉴宝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世珍宝,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珍藏的石头。
这些年我也附庸风雅,曾经到山里和河边捡回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虽然明知道不是珍宝,却依然爱不释手,情有独钟。肖峰老师收藏石头已经多年,投资也已经几百万,我当然是望尘莫及。只是偶然见到非常便宜的石头才会买下来,也从不收藏,只是喜爱而已。
有一次,也就是大约五年前吧,肖峰老师的一位朋友收藏奇石,送给我一块石头,非常贵重。至今我还保存着,偶然拿出来观赏一番,心中十分欣喜。
五年前,我和双博士周智慧一起去陕西白云山,在白云山下的黄河边,我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挑选石头。我们两个每个人都捡到几块自己喜欢的黄河石。其中我捡到的一块非常有特点:上面自然形成的山水画色古香,自然幽深,恰如一座林木葱郁的山庄庭院。背面就像一个心脏的形状,又有几处斑斑驳驳,就像一颗饱经风雨受伤的心。几位朋友都十分欣赏,甚至有人要高价收购。我在石头的一面用刻刀刻上了“痴情石”三个字,一直珍藏至今。
各种各样的石头,各种各样的传奇。如果我们认真观察石头,阅读石头,其实是阅读岁月,也是阅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