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两张蛛网(散文)

精品 【金文】两张蛛网(散文)


作者:董爱民 白丁,8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6发表时间:2024-04-14 09:34:53
摘要:两张网,两颗心,慈悲情怀,充满大爱。

他姓陈,一天也没教过我,但我却终生成了他的学生。
   那年我十六岁,在本村当民办教师。像那时的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我一边谋生,一边备考复习。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几乎全国的知识青年都不知道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因为,我们高中毕业了课本还是新崭崭的,东西两山植树、修建东风渠、洪三路捡石子成了我们高中求学的主业。毕业前一天,教导处的老师将生物、化学、物理课本发给大家,说:“拿回去擦屁股也行,糊墙也没人拦着;反正书钱你们都过掏了。”走出母校大门的那一刻,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惆怅压得我一时透不过气来。“你被抛弃了!”一个声音对我喊。站在母校两根砖柱组成的大门口,向北就可以眺望到我故乡的轮廓。但我踽踽独行了两三个钟头。我在反复思索以后的路该如何走。茫然中,我无意间暼见了路两旁寒风中摇曳的白杨树。那树杆银白中透出一股绿意。不知什么原因,我心头遽然一热,两眼竟溢出了泪水。从那一刻,我潜意识中一只猛兽苏醒了。它驱赶着我在故乡的土地上点地起跳,飞向蔚蓝的天空……民办教师是个很尴尬的群体。说是公职人员吧,无需任何程序,随时有被“打发”的危险;说是农民吧,只在收秋打夏季节领着学生象征性的“支援”几天。平素,身穿间于公职人员与农民之间的半新不旧的服装,抄着间于普通话与土话之间的语调,一半挣着微博的工资,一半挣着工分……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熬个“公办”教师。现在有了考试的机会,他们有条件的都挤到了这个“独木桥”上,没条件的则给其他同事提供这样那样的帮助——展现着同处苦难的寄托和自慰。我是其中的幸运者。善良的同事们,为我备考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有些不重要的会也不让我参加,像梅英、居锁还替我上自习,给我收集复习资料呢。
   第二年夏季,全地区进行了一次通考。因为上一年全区成绩不佳,决策者决定通过考试摸底遴选一些“苗子”速培一下,扭转一下颓势。为了公正,各高中派一名副校长交叉监考。我参加了这次考试。第二门课考试时,我就无意间看见一位腿有点瘸的中年人多次翻看我尚没答完的试卷。一天下来,五门课考完了(过后我才知道,我考了245分,远高于应届生的成绩)。当我刚走到校门口时,我原来的班主任宋博霖老师急吼吼追过来喊住了我,说景校长要见我。我返回见到了高高瘦瘦的景校长。景校长和蔼的笑着说:“你愿意来学校复习吗?”我当然想。但,我是“尴尬的”民办教师呀,我做不了我的主。我扰着头说,我考虑考虑。这时,景校长指着身旁多次看我考卷的中年人说:“这是刘家垣中学的陈校长,他看了你的所有考卷,他说你是个苗子。”我抬头望去。中年男子用慈爱的目光冲我笑着。他中等偏低的个子,背头,两腿似乎不齐(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小儿麻痹患者)。那时,我还不懂握手的礼节,只是低低的叫了一声“陈老师”。
   在当时没有复习教材的情况下,能争取到一所高中复习的名额(过后才得知,我所属的马牧中学的复习名额不能超过30个,原则上仅限于应届生),那真叫个难。
   然而难题摆在了我这个十七岁的少年面前。
   村支书女儿是我的学生,她给她爸说,如换了老师她就不上学了。张书记对我说:“复习可以,但要考不上,民办教师的位置还能给你一直留着?民办教师可是多少人打破脑袋争的差事呀。”说完,把背影给了我,背着手走了。
   母亲说:“娃,当个民办教师光光板板的,哪用整日黑汗白油的晒太阳?考不上,学校还能回去?再说,你爸一年老一年,权当考上了,这日子咋过呀!”说到此处,声音变成了啜泣。若干年后我才体悟到母亲当时的心情:她一生没有生育过孩子,四十岁的时候抱养了我,指望我养老送终呢。我家房后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儿抱养了一个灾区的“孤儿”,养到十八岁,孩子的父母寻来了,说好的带孩子去县城买身衣服就送回来,结果一去不返。那老两口在伤心绝望中过了没一年光景就先后撒手人寰了——这伤了全村人的心,更伤了母亲的心!
   十七岁的少年犹豫了。
   不久,“特使”出现了。他叫崔有海,是我的近邻,也是我的发小。他跑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转达宋博霖老师的召唤。记得,见我迟迟不去复习,宋博霖老师还托崔有海给我捎了信,话说得很重。信中还提到:“刘家垣陈校长还打过两次电话催呢!”最后一次,崔有海说:“宋老师说,你再不去,他就用八抬大轿抬你来了。”我知道,这是戏谑,也是最后通牒。
   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来到马牧中学复习。
   这时,距离高考还有58天。
   来校第三天,又考试了一次。我的语文、数学、政治考得不错,但物理、化学不及格。那个年代“全国科学大会”刚刚开过,华罗庚、陈景润的名字钳入了青年学子的脑际,科学救国成了时代的潮流。我做梦都是在太空中遨游。但物理、化学过不了关,咋个游太空?我皱着眉头找到宋博霖老师,说,报考大学怕是没戏了,不然就报个中专吧。宋博霖老师打开一包饼干让我吃。我推辞说不饿。其实,那时是一顿饭两个窝窝头,一碗玉米糊糊,经常是不到下课就饿了。但我知道,那时的老师们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不能“在叫花子身上剥补贴”。宋老师又递过毛巾,说:“洗洗脸吧,几天没洗了吧。”我一边洗着脸,一边等宋老师的答复。宋老师镜片后锐利的眼睛盯着我。等我洗完脸,他严肃地说:“这点挫折就吓住了?要报就报大学——这也是刘家垣陈校长的主意。不然就回去种地去,免得浪费人家一个复习名额。”眼泪在我眼眶里打转。我蔫蔫地退出了宋博霖老师的办公室。临出门,宋老师又叫住了我。他沉吟着说:“不然试试文科吧?”
   于是,我来到文科班来试听。记得这堂课是地理。上课钟响了,一位高个子老师走上了讲台。他环视一周竟一下发现了坐在最后一排东北角的我。他疑惑而严厉地问:“角儿上那个娃娃是谁?”“老师,我是理科班的,我想试听一节文科的课……”我怯怯地站起来回答。“这里是自由市场,谁想来就来?咹?出去,马上给你出去!”说着,高个子老师伸出一只胳膊,做了个“请”的动作……
   宋博霖老师将这个情况打电话告诉了刘家垣的陈校长,陈校长马上给主持工作的景校长帮我说情。景校长耐心说服了高个子老师,让我转到了文科。
   这一年,也就是1978年的9月23日,我在县城百货公司的墙壁上看到了我的高考成绩:五门成绩分别是55、78、81、62、52,总成绩328(是当时难得的成绩,那年考零分的大有人在),稳稳超过了录取分数线。
   报考志愿时,我问宋博霖老师报哪里?宋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从此,我一生的命运轨迹几乎就在这一刻被“规定”了下来。
   报到后,我给宋博霖老师和刘家垣陈校长分别写了一份信,告诉他们我已坐到中文系14班的教室里上课,一切顺利,勿念!很快,他们的回信就寄来了。陈校长的字,敦厚,整洁,他希望我“不负韶华,学好各门课程,尤其不要忽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当时不懂“韶华”何意,还查了字典;宋博霖老师的字体瘦而长,潦草中透着秀丽。他在信的结尾处,问我:“你在中学时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现在写入党申请书吗?”我一一答应着,但心里很犯嘀咕。
   大学毕业后,我先是教书,随后调动了七八个单位。
   期间,我到刘家垣下乡时看望过陈校长一次。他住在学校的三间平房中。他很热情,但也留露出了对我调出教育界的遗憾。到这个时段,我才了解到,陈校长当年由于小儿麻痹险些被拒于大学门外,幸亏那时中苏正处于“同志加兄弟”的蜜月期,他俄语高考得了满分,才被破格录取。他终生感谢国家对他的特殊恩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组织”分配给他的职业。同时,他也期望我这类“学生”成为他那样的“样子”。
   宋博霖老师,则从我毕业分配工作之日起,就像水蛭一样叮着我不放。
   “你这娃,搬了家,也不打个招呼,让老师好找。”
   他气喘吁吁地跨进门槛,一边抱怨我,一边四下睃巡找拖鞋穿;在我转身去沏茶的当儿,他已把一骨碌剪贴好的报纸摊在茶几上;我还没有坐定,他就急匆匆地招手让我坐在他的旁边,指着划满红线蓝杆的“资料”给我讲解起来。这是个常态。绝非一次两次,也绝非一年两年。
   几十年间,我调动过多次工作,搬迁过五六次家。但每回不管费多大周折,他都会毫无例外地找到我;而每次找见,他又会毫无例外地稍做埋怨,几乎来不及寒暄,就开始“教育”我。你不听?那由不得你,反正他有的是耐心和自信。“教”毕,他很匆忙地一边说“走呀走呀”,一边向门口走去;但他往往会在门口又折转身返回来,再接着“教育”你几句;有时候他返回来的时候,忘记了说什么,于是他就拍拍自己的脑门儿,很惭愧地低下头,嘟囔着“走呀走呀”,刮风似的顺楼梯向下走去。知道了我的“新窝”,接下来他会定时来“教育”我。比如,我调到了教育局,不久他就会寻到教育局;我调到了组织部、报社,他又会毫不例外地成为那里的常客。来到这些单位,赠送各种“资料”那是必须的,同时,他还会一边在办公室里翻阅报纸,一边与办公室人员闲聊,掌握你的动态,以便增强下一次给你输送“资料”的针对性。
   说真的,有时候我对他的举动,也有过疑惑。你想,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遇到过多少老师啊,但又有几个老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心里装着你,无论你到天涯海角,都聚焦你,跟踪你,对你进行远程教育呢!对此,我也用通常所说的“缘分”来做解释。但很快,我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理由有三:一是现实中的缘分往往显得那么苍白、脆弱,而宋老师对我“教育”的那股“劲儿”,却是那么强劲,那么执拗,那么持之以恒!这使我不得不做另外的思考;二是他终身从事教育,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像对待我那样对待其他学生,他忙得过来吗?三是我有不少同学反映,他们都深受他追踪“教育”之苦。那么,他是图名?不是!学生有了点进步,他能赚到什么名?逐利?更谈不上!几十年来,他从没有向学生开过一句口,我请他吃顿饭,他都连连摆手像许由洗耳似的愤而离去!同时,令我纠结和不解的还有:不少他的学生,不但不对他感恩,反而却对他颇有微词,甚至在背后骂他。有那么一天,我儿子瞪了我一眼。电光石火间,从儿子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宋老师的悲伤,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宋老师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青春年少时投身到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洪流之中报考了俄语专业。不料,毕业之后中苏反目,俄语教师成了尴尬的角色,宋老师在东北的牙克石迈上了他“堂吉诃德”式的人生旅途:父兄的诲人不倦赋予了他心直口快的性格;激情燃烧的岁月使他终生血液沸腾,蓬勃向上;渊博的家学使他恪守儒家传统而与现实相悖……随着时代的一次次的变革,他苦闷过,迷惘过,彷徨过,但他绝不沉沦,绝不随波逐流,绝不自暴自弃,而是把全部的爱都投射到学生身上——他要在学生身上实现他的理想,完成他的夙愿,实现他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一个严重的后果出现了:他对他的学生,爱之过“切”了。过“切”,就会过急,过急就会激,过激就会少方法和策略。凡此种种,处于反叛期的少年有几人能够理解和接受呢!冷静地想一想吧!在中国教育的背景下,有几位少年没有“瞪”过自己的父亲?有几位少年没有一度对自己的父亲怨恨过,诟病过呢?
   我想,以宋老师率真的个性而言,他不会听不到学生对他发泄的不满。但令人动容的是,他仍然痴心不改,我行我素。非但如此,他还自加压力,将“教育”的触角进行延伸。
   我家可以说是个“重灾区”:我儿子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宋老师先后送了不下三四十本复习资料;我女儿上学,他送得少了些,但也不少于十几本。而且,他把亲子教育的教学方式推广到我们家,对我们夫妻和子女一块进行教育。有一件事我全家铭记难忘。那年我女儿考上了晋中学院,宋老师知道了,就送给我女儿1000块钱的红包。而这一年,他的孙女也考上了大学。我和妻子商量以后,就买了一个皮箱,里面也装了1000块钱的红包作为回赠。想不到当天夜里宋老师夫妇就气哼哼地找上门来。他怒不可遏地将红包摔在茶几上说:“我给妮子红包,是让妮子记住她还有两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关心着她的学习,我不是给你搞什么交易!”……
   如今,很明显的,宋老师上楼梯有些气喘了,下楼梯,也有点腿软了。他的一只眼睛,也好像变色变形了。但他还在一次又一次地给我送“资料”。
   大约十几年前的一天,我接到刘家垣陈校长的一个电话,他请我第二天参加他与几位老朋友的聚餐。他强调:“没别的事,就随便见过面,聚聚,聊聊。”
   到了他指定的“槐荫饭店”我才知道,这天是他的八十大寿。来宾都是他的老同事和一几十位学生。
   我即兴发言称,我是陈老师的一个特殊学生,陈老师没有教过我一天,甚至没教过我一节课,但我是他一辈子的“学生”……
   此后,我去他的老家——堤村乡张端村,看过他一次。那天,他正在家门外的一块菜地上锄地。听见我的呼喊,他很夸张地扔掉手中的锄柄,急步迎上来跟我握手——由于腿脚不便,险些跌倒,我赶紧搀住了他。
   又过了两三年,宋博霖老师告诉我,陈校长病逝了;陈校长病重期间,嘱咐宋博霖老师:“我在电视上看到爱民娃工作太忙,我的病不要告诉他,将来我走了也别惊动他;我还告诉我的几个儿女,也不要找爱民办私事,办公家的事不容易……”最后,宋博霖老师又补充:“陈校长还说,爱民卓尔不群,但要不出教育口就更圆满了。”
   唉!我终生都感到有两张蜘蛛网在某个时空中张开着。宋博霖老师织了一张,陈校长织了一张。那无疑都是爱的网。他们希望我这只撞进蜘蛛网的虫子,在他们编制的阡陌中生存、发展,成为他们想成为而没能成为的人。
   但,我终究没有成为陈校长要我成为的那样的人,也没有成为宋博霖老师希望的那样的人!
   也许,我被更大的“网”网着呢!
   同时,我大概也在不自觉地用一张网正网着自己的至亲至爱吧!
  

共 55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情深厚的回忆文章。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自己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两位老师。作者文笔细腻,感情饱满,文风优美,情深意长。叙述过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一个陈老师,一个宋老师,两个人用自己满满的爱心编织了一张大爱之网,关爱学生,珍惜人才,甘做人梯,无私奉献。就像作者文章里叙述的,不求名利,一生淡泊。特别是陈老师的形象,更亲切,更感人,更有个性。在教育大潮被经济大潮覆盖的今天,陈老师无疑是被世俗边缘化的人才,他欣赏人才,培养人才,关爱人才,呵护人才,但又有谁去关爱他,珍惜他哪?充满爱心的两张网,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看到陈老师去世的片段,作为编者,我深深被真情打动,我流了很多眼泪。无限的恩情,谁能回报,如何回报?好文章总是感人肺腑,让人回味无穷。推荐阅读欣赏,并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王金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4-14 09:36:21
  精彩美文,感情至深,内涵丰富,形象逼真,读后感人肺腑,让人回味无穷!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4-14 09:37:34
  致敬董爱民老师,精彩文章,妙不可言!祝福董爱民老师创作丰收!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4-14 16:25:35
  文意深厚,布局讲究,叙事清楚,驾驭语言能力强。好文欣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梅发平        2024-04-14 17:01:52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作者很善于观察,描写刘家垣陈校长及宋博霖老师的形象非常生动、有趣!鲁迅先生有恩师藤野先生,而作者有恩师刘家垣陈校长及宋博霖老师。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那些为国家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所有才华及一生精力、桃李满天下的灵魂工程师们值得人们尊重。感谢作者佳作投稿金文,欢迎继续赐稿!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提名奖获得者,荣获首届、第二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入围诗人表彰。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4-14 22:34:01
  祝贺爱民老师作品获精!行家出手不凡,初审获精,可贺可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4-14 22:36:40
  爱民老师的经历细节与路遙的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 楼        文友:若水如歌        2024-04-15 04:45:55
  老师美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叙事流畅、抒情生动。实属一篇写作精品!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