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广场训儿”所带来的思考(随笔)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一一题记
题记中的这十个字,凡是看过曾文正公文集的人,大概都应该知道,这来源于被后人喻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这句话如果是放在现在,大概意思就是表扬一个人,把一个人的优点,正能量的,积极的事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公众场合去表扬;批评,或者是纠正一个人的过错,要在私密场所,私底下去纠正。
那天,一个周五的傍晚,确切地说是在夜晚的时间段。因为我吃完晚饭,己经绕东湖陶园•臻境兜了一圈,回来时经过东湖广场,正准备回家的时候,在靠近广场东侧建有休闲器具的地方,一位年轻的母亲,非常激动的,大声训斥的声音,不断地传送着……
我循着声音望过去,看到这位年轻的母亲对面,正站着一位男孩。男孩(小学生)比他的母亲只矮一个头,侧昂着一张白皙、没有一点表情,却倔犟的脸,与母亲对视着。换个词儿来形容这个场面,用“叛逆”,不!用“敌视”这个词,还是“对抗”,应该更为确切些。
后来,我认真地理了一理,这位年轻母亲当时是在反复地说着这么几层意思:一是、崽啊!你知不知道?你的手表电话,我从下午你放学的时候开始打起,一共打了二十几个;二是、崽啊!你为什么不回电话?我还以为你出事了呢!;三是、唉!下次不能再来这里玩了!而就在这对母子的旁边,一张上面刻有“楚河——汉界”象棋盘的石桌子周围,一群群,一伙伙,三三两两的少年,聚在一起,满头大汗地在玩着小小的、长长的、上面有各色图案的卡片。他们用稚嫩的小手,不断地扑腾着地上的卡片,只为争了个输赢,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欢笑和啧啧的惋惜声。
这位母亲焦急的心情、担心的状态、大着嗓门咆哮地训儿的声音,一一裸露在这座繁华广场来来往往的人们之间,他们有跳舞的、有健身的、有休闲慢步的,还有在这扑卡片的小孩、看扑卡片的小孩和大人,也时不时的像我一样,看向这对相视而立的母子。
此时,我的思绪放飞了,看着这个高昂着头,却不服气地在挨着训的儿子,也回到了儿时读小学的时光,不也是这个样子吗?放学了,老师不在眼前,父母又不在身边,疯着一样的玩,胆子大得能上天去捅个窟窿,打胡足,跳房子,上树掏鸟窝等,哪样没干过!甚至闯祸了,人家家长上门来告状了,自家父母等人家家长走了,关上门,一顿“泥鳅跑灰”少不了。第二天,跟同伴在一起,还会犟着要面子,没有尝过“泥鳅跑灰”的事儿,不照样乐吗?
我小时候很淘气,时不时地会闯祸,总记得在要挨训的时候:如果是在外面,父亲总会讲等下到了家里,你得好好准备着;如果是在家里,只要遇上有外人来了,父亲就会讲,崽你,你等着。然后就像没有事情一样,跟来人忙乎。
现在仔细想一想,连小学都没有读完,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的父亲训儿做法,不正是包含着半个圣人曾国藩“规过于私窒”的智慧吗?
再想一想,现在一些年轻父母,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加上自己是过来人,面对现实生活压力的清醒认知,就像广场上那位年轻的母亲,由于放学了,二十几个电话又联系不上儿子,甚至怀疑儿子出事了,带着这份急迫和恐慌的心理,应该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广场找到了儿子。于是,不分场合地训儿,出现了文中母子相互对视、最为尴尬的一幕。
当时,等这对母子走了以后,我对这些玩卡片热火朝天、满头大汗的孩子们(小学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他们只争能扑翻卡片的多少张,不关乎钱的事情。这不是除去学校体育课上,还能增进身体健康,用尽体力去拼博增强的好事吗?看着他们一个个甩开膀子,挥汗如雨,使劲扑腾卡片的场面,一个个孩子真的活泼可爱。每次想到这些童趣满满的画面,我恍惚又回到了少年。
这一段时间,年轻母亲大庭广众,又是在儿子小学玩伴面前,大声训儿的情景;还有她的儿子,一幅高昂着,没有半点表情的模样,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去思考。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去找寻孩子的亮点,发掘孩子的优点,去公开场合肯定会激发孩子向上进步的无穷动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私下去纠正孩子的过错,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千万不要反反复复地去唠叨同一件事,并缠住不放,也许教育的效果会更好。现在的孩子聪明得很,凡事点到为止即可,用句老话讲:“就叫做‘响鼓不用重锤’。”
要是这位母亲换个角度去想。放学了,孩子也应该放松一下;更何况还是个小学生,不是有这么多孩子也在玩吗?适当地玩,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活跃孩子的思维,拓展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的身体,增强孩子的自立能力,何乐而不让为呢?当然,母亲打了二十几个电话,没有其它原因的话,儿子不接肯定是不对的。
要是这位母亲找到了儿子,换种方式。先若无其事地把孩子带回家,等回到家里,再把在广场说的那些话,放在家里讲,学一学半个圣人曾老爷子的“规过于私室”,照顾一下孩子在同学面前的自尊心,不知道孩子还会和母亲对视不?
育儿难,难育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年轻人不妨去学一学题记中古圣曾国藩的“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