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包子情(散文)
据说天津的包子很有特色,很好吃。我住的小区附近就有一家包子铺,每天排队买包子的人很多,有时路过都看见排了长长的队伍。邻居老两口就爱吃那家包子铺的包子,每天楼上楼下的邻居,上下楼都会给他俩捎上来几个。有时我下楼,他们两口子也会让我给买几个。老两口说:“吃了一辈子天津包子,就喜欢这个味。”
我可是最喜欢吃包子的。那天下班路过那个包子铺,禁不住诱惑也买了六个包子,寻思中午就当午饭了。拿着冒着热气的包子,一股股面香扑面而来。到家洗了手就拿起一个包子吃了起来,结果刚咬了一口就觉得很咸,舌头蠕动着感觉有些糊嗓子的油腻。感觉吃着有些不习惯,强对付吃下了一个,随手把剩下的五个包子放在桌子上。小弟回来也饿了,就都给吃了。
晚上闲聊天和哥说起包子事,哥说:“你自己包呀!你和邹娘学的包包子手艺不能忘呀!”
我怎么能忘呢?那可是我应该铭记在心的一段恩情呀!
那年父母相继去世,我和哥相依为命。二十多岁的我俩根本无法承受失去双亲的痛,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以后的生活。就躲在家里偷偷地哭。还好的是邻居李爷爷看我俩没有生活来源,就把自己家的一辆拉货的小货车让给了哥开,哥开始每天去大桥头去揽活拉货。哥这人性格软弱,话少。不会主动招揽生意。即使每天早出晚归去蹲守,由于是新面孔再加上车小找他拉货的人很少。所以出去一天也很少挣回钱来。那些日子,我俩不得不动用了父母留给我的上学钱。但钱是有数的,在花销上我俩都会小心翼翼地省着花。
一天中午的时候,哥拿回十个冒着热气的韭菜鸡蛋馅包子。哥说今天总算拉了一趟活,还是一个卖包子的邹娘帮忙介绍的。挣了五十块钱,买了十块钱大米,二斤散豆油,两棵白菜,剩下五块钱买了十个包子。为了包子我还和他吵了一架,我说:“买什么包子呀?五块钱买块肉多好,我就想吃肉了。”
哥却说:“先吃包子吧,人家帮我介绍活儿,咋也应该为人家做点啥吧。老人一天走街串巷的,也不容易。她家包子老香了,比肉好吃!”
不情愿地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立马被它的鲜香味道深深吸引住了,里面不光放了鸡蛋还有一些虾皮。我可是最喜欢吃海鲜的,几口我就吃了一个包子。十个包子我吃了五个,我还想吃,但想想哥一会还要出去拉活,我就没再吃。接下来的几天,我都让哥买回包子,哥看我爱吃就多买回两个。别说那天后,哥经常能拉着活,哥说都是邹娘帮忙介绍的。
“五毛钱一个包子还算合算,只是如果自己学会了包或许会省下一些钱。”那天哥无意突然冒出这句话,我觉得哥说得也似乎有道理。有一天,我就跑去滦河街里哥说的卖包子的摊位去买包子,想顺便看看这个好心的邹娘,也顺便和她学学包包子。结果走遍了滦河街的大大小小角落,也没见到卖包子的人来。那天,我记得有好多人打听有没有看到卖包子的,结果都没人说看到。还有几个拉货的开车司机,也在那打听咋回事?他们说这个邹记包子可是风雨无阻的,今天咋就没来呢?也觉得很奇怪。包子没买上,我就去大桥头找拉货的哥,结果哥也没在。旁边的一个大车司机说,他看见哥拉着卖包子的邹娘去医院了。邹娘突然晕倒了,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哥看到了就跑上前拉着她去了医院。
晚饭的时候,哥回来了,手里拎着几个包子和一只杀好的鸡。
“你买鸡了?挣钱了吗?”我问哥。他说拉了一趟活,挣了几十块钱,买了这只鸡。
对于哥突然舍得买鸡我很不高兴,我说:“挣钱了也不能这么舍得花呀?”哥却说,这只鸡是他买给邹娘的。邹娘今天突然晕倒了,他拉着她去了医院一检查是贫血。
哥还和我讲了邹娘的事情,邹娘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两个闺女远嫁外地,儿子从小小儿麻痹,腿走路一瘸一拐的,为此三十多岁了才从很远的地方找了一个山里媳妇,儿子没工作,媳妇也没出去工作,她和老伴就给开了这个包子店。刚开始儿子和媳妇还经常过来帮忙,后来媳妇也怀孕了也不再来店里。店里吃饭的人慢慢也不多了,挣的钱还不够交房租的,邹娘就把店退了在家包包子沿街推着卖,挣的钱养着一家人。她每天出来一天,吃饭也不应时,自己年纪也大了各种毛病也忽视了,那天突然晕倒在地哥看到了,就把她送去了医院。帮忙跑前跑后的检查治疗。医院本来检查完说是让住院的,邹娘说啥要回家,她说她不碍事的,回家歇两天就好了。哥知道,她是舍不得花钱。哥还说,贫血是因为缺乏营养,需要吃好的补补,不然会和我妈一样没命的。
哥提起我妈流下了眼泪,我妈就是疲于奔命的奔忙,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每天都超负荷工作,而自己却很少吃饱饭,日积月累,严重贫血也没当回事,最后各器官衰竭去世的。提起母亲我俩心里都不好受。哥说,他去大桥头拉活许多活儿都是邹娘给介绍的,这些日子我俩才有了吃饭钱。
“人家尽心尽力帮我们,我们可不能忘恩呀!”说完他就去厨房炖鸡了。
炖好的鸡汤,哥端着砂锅就和我一起去了邹娘的家里。去了她家看见邹娘正在厨房洗各种包包子的菜,老伴正用绞肉机绞肉。而儿子和儿媳妇那房间紧闭,邹娘小声对我俩说:“儿媳妇怀孕了,闻不得油烟子味,我让她歇着了,儿子腿脚不好陪着呢。”
见到邹娘一刻,我心里一颤,她对儿子和儿媳的关心,说话的语气,多像我妈呀!特别是她的脸色那种白就和我妈生前的脸色一样没有血色。见此,我心里很是心疼。急忙走上前,把她拽到房间把鸡汤端给她。她却拿来一个碗倒出一点,剩下的端着砂锅去敲儿子儿媳紧闭的房间门了。房门打开,一个男人瘸着腿叫了一声“妈”就把鸡汤端了进去,又把房门紧紧地关上了。邹娘说哥:“干嘛要破费那钱呀?你们也不富裕呀!”
她还拉着我的手一口一声地叫着“闺女”心疼地说:“可怜的孩子这么年轻就没父母疼了。以后我就是你俩的亲人,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俩的!”
那天我和哥帮着邹娘洗菜,学会了如何调馅、发面、使碱,包包子。临走,邹娘又给我们装了一小盆包子。
那天后,我会经常去邹娘家帮她干活,有时会和她一起走街串巷卖包子。我也经常在家给哥包包子,邹娘也经常来家串门。刚开始发完面,我掌握不了碱放多放少,邹娘就在旁边一点点教我,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有一天,我做的包子也用碱适度松软可口了。
那些日子,邹娘经常劝我回学校上学。她还说,如果是因为钱的问题,她可以资助我。我怎么能让她资助我呢!她家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好,儿子又有残疾,儿媳妇又怀有身孕需要她走街串巷卖包子养活。她似乎看出我的顾虑,她偷偷告诉我说她有钱,除了卖包子挣的钱,她两个闺女有时也会给她打钱的。虽然她这么说,我还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后来,邹娘还托了关系给哥找了份政府机关小车库的工作。哥有了固定工作,有了固定工资,我又能回学校上学了。哥开了第一份工资,给邹娘买了许多补血的补品,送到她家。邹娘刚开始说啥不收,问从哪买的要退回去。她说哥:“叶子正是上学用钱的时候,你怎么能随便花钱呢?”哥最后说尽了好话,她才不得不收下了。
我上大学那几年,邹娘一直在滦河街卖包子。我有时回承德,都会去她摊上坐坐,和她聊聊天。后来,我大学毕业,邹娘一家人去了深圳闺女家,据说闺女和男人开了一个包子铺,生意兴隆,让她过去帮忙。以后的几年里,就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想着那年的往事,我发了面,买了肉,韭菜,茴香,芹菜。包了三大锅包子。给邻居老两口各种馅的一样的送了几个,给楼里住户凡是能敲开门的也都送了几个,也让她们尝尝承德的包子的味道。其余的我留下几个,剩下的都拿去了医院。送了同事和一些住院的患者。晚上回家,老两口和几个邻居在门口拿了许多水果和吃的东西在等着我。他们夸我包的包子好吃。他们认可地说,我包的包子比他们吃了一辈子的天津包子毫不逊色。他们还说,我孤身在外,以后有啥需要帮助的尽管说话,他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助我的。
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让我想起了邹娘。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