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长沙的雨(散文)
听雨
通知我去长沙,很是惊喜,忙打开手机查看长沙天气,多是阴天,还有雨,更是喜上加喜。
很喜欢下雨。我小时候生长在黄河边,那里雨水天气不算多,但也丰富了我的童年,让我喜欢上淋雨。长大后,我到了新疆和田,一个雨少之又少的地方,这让我对雨有了心心之念,放不下了。这次要到长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雨中飞奔的情景,增加了我对早日到达长沙的期盼,除了参加在毛泽东文学院的学习,再就是淋场雨了。
来到长沙十多天,老天似乎考验我的耐心,太阳偶尔突破云层给长沙漏下一缕阳光外,阴沉的云总是作出一副下雨的样子,却始终没能落下我期盼已久的欣喜,这让我不得不时常抬头望天,希望有块雨云能够感受到我的真诚,满足我的心愿。
4月13日,我参加张战老师散文集《雨梯上》的研讨会,这本书收录了张战老师潜心创作的五十篇文章,也是她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
研讨会开得正酣,屋外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雨,砸了下来!一点风也没有。
我忍不住扭头望向窗外,想看窗外树的枝叶被雨打得东倒西歪的样子,遗憾,窗外是一棵针叶松树,反而让我的想法一地稀碎。
雨中狂奔是不可能了,那就听雨。
我安静下来,精彩的发言还在继续,我一边听湖南文学界精英们的发言,一边听屋外的雨点敲打屋顶声、敲打窗玻璃声、敲打地面声,心想,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的灵感之源,它或淅淅沥沥或争先恐后地落下,如同自然的旋律,总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雨,不仅净化了大地,也净化了人的心灵。它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生活就像这场雨,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大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生活的启示。听着雨,读张战老师的散文亦是这样的感觉。《雨梯下》这本书为何能够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作者内心的大爱,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和雨一样,任由雨水淋湿我的头发和衣服。这一刻,我仿佛与世界融为一体,所有的喧嚣和纷扰都消失不见,只剩下我和这场雨。
听着雨声,读着《雨梯下》,心里突然有些愤愤不平,心想长沙的雨还是偏爱长沙的人,我一个外来的,雨难道也欺生?
旁边的同事悄悄用手指捅了我一下,让我心神归位,认真阅读和听讲。毕竟精彩的文章难得,淋场痛快的雨,我还有机会。要么,为何?窗外的雨声如掌声!
在雨中
老天似乎听到了我的抱怨,雨来了。
长沙的雨就像个顽童,由着性子,就没了章法,这样也好,猝不及防中,对我来说,还有点惊喜。
既然要淋场雨,如今雨来了,我可不能爽约。在雨最急的时候,我走出院子,沿人行道缓慢地走。有风,雨迎面而来,拍打着我的脸,模糊着我的双眼,像羞涩一样,不想让我看清她的模样。
我努力着,避开风,看雨。雨如幕布,遮挡了远处山的绿;路上如蚂蚁行军般的车辆,尾灯在雨中模糊成两团红晕,车轮溅起雨水,蓬松成一团团水汽,还没等张扬,就被粗大的雨柱按到地上,汇成一处处急流,顺坡而下,急匆匆跑了。
路旁的树变得更绿了,油油地,泛着亮光,在雨的拍打下,拼命地护着下面的花草。一种粉红色不知名的花,在雨中暂时收起它的娇艳,摇摆着,想甩掉花瓣上的雨水。只有针叶松在雨中一动不动,和田碧玉一般的颜色,让一旁被雨水打落一地红叶的观赏树心生羡慕。
我缓步走到一处公交站台,坐下,安静地看雨。
雨如织,行人寥寥。一辆电瓶车从站台前疾驰而过,是外卖小哥。一件米黄色的简易塑料雨衣,不仅为小哥遮雨,小哥还把外卖箱放在雨衣下,怕是淋坏自己的生计。又一辆电瓶车疾驰而过,是一位中年人,车上吊着几根塑料管,脚踏板上有一个工具包,猜测是位水暖工。他雨中奔波,自然也是为生计。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麦季,那时我们村里的人是不喜欢雨的。那时候麦季长,若遇雨天,村民辛苦种的一茬麦子,淋雨损失严重。看眼前雨中路人,我意识到他们绝非像我一样,有如此闲情坐在街头看雨,在他们心里,这场雨没有给他们带来一丝一毫欣喜,而是生活的不易,在为生存而奔波的人眼里,也许对这场雨厌恶透了。
我瞬间没了看雨的兴致,就连空中突然掠过的一只云雀,在我眼里也显得那么孤独。
我无法阻止这场雨,而这场雨给每个人带来的心情也不一样。但是,我更希望雨顺民安,那时,雨成为我们生活的点缀、生活的色彩。而不是今天像我独自一人孤单看雨,至少,有很多很多人喜欢看雨。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