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走进红巷(散文)
一
红巷,是武昌黄鹤楼下、长江南岸的一条不寻常街巷;也是一个让人走进了,就难以忘怀的地方。
这里,青砖灰瓦的建筑、整洁干净的青石路面、随风摇曳的大树,环境宁静,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也是武汉革命博物馆所在地,在这个不足千米的巷里,有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见证了中国共产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有着“中国第一红街”的美称。
黄鹤楼头,晴空一鹤排云上;户部巷深,烟火人间味有香。
最初,位于黄鹤楼下,与户部巷相邻的红巷,被称为黉巷。其中“黉”字代表学校,表明这里曾是学校聚集和考生赶考的地方。
1927年,毛泽东从广州来到这里,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这里成为当时风云际会的全国“农民革命大本营”。青年毛泽东与爱人杨开慧并家人,在此度过了最后一段家庭团聚的美好生活。红色种子在这里播下,因此改名为红巷。
红巷,我又在走进你的路上了。
这也是我近年来的第四次与同学走进红巷了,走进红巷,是缘于个人对红色景区的情有独钟。我曾先后六次去韶山,游览伟人故里;二次赴延安,寻觅伟人走过的足迹;上庐山,观看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上井冈山,感受伟人的摇篮丰碑。
在武汉,我曾去黎黄陂路上参观八七会址,感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曾去东湖梅岭一号,体会伟人对东湖与黄鹤之乡的情感;去汉口江滩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馆,意想伟人“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
平时我也爱好吟诵毛泽东诗词,特别是《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在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著名的词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有“天下绝景”之称。伟人这首诗作,我认为比起当年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更胜一筹,触景生情,抒发了对“烟雨莽苍苍”的忧虑,同时,表达了伟人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候,仍然满腔热血,激情澎湃,执着地探寻着中国革命前进道路的信心。
特别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让整首词的境界达到了极致,足见伟人其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的革命家、政治家的品格。
二
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一;武昌城是武汉最早的城,有着近1800年的历史。东有大、小东门,南至起义门,西以长江为界,北以现在的中山路为界。以火炉著称的武汉,也造就了一座红色城市,毛泽东等革命家在武汉留下的红色足迹,也让武昌红巷成为了武汉著名的红色景区。
我与顺理同学在昙华林武胜门地铁C口出来,左拐前行,一会儿再左行便到了毛泽东题写校名“武昌实验中学”的学校校门,于是停下了脚步,用手机拍照打卡。武昌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后历经改名,1947年定名为“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名为毛泽东亲笔所写,这里曾走出了原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等著名大学校长。毛泽东注重实践,实事求是是他的思想精髓,贯穿了他的一生。
再前行右拐走入红巷石板路,不一会儿,前方路面一侧停靠了伟人题字“武汉大学”的四、五辆大巴旅行车,原来红巷快到了。可以看到,是来自武大的学生们先入为主了,石板路面右边,大门口两傍,“武汉革命博物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两块竖写白底蓝字,出现在我们面前。讲习所招牌蓝字傍,还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等9块小长方形银色招牌,3块一行、排列整齐。
我们走进红巷时,天空也慢慢有些阴沉;经工作人员验证后,我们首先进入了右手边“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观。
1927年,白色恐怖下的红巷,中央农民运动的革命热情不减。时年仅34岁的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农讲所也是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
这是一座十分精致的院落,进入院子大门,就是一排平房。大门正上方的红色额匾上是周恩来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在红色额匾下的场地上,不时有到来的团队或个体成员在此拍照。
这里最早是清初左卫衙门旧址,后来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时,把这里改做了北路小学堂。
大院从前到后,整齐排列着四栋晚清风格的,砖木结构高台式房屋,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
第一排房舍是当年的办公用房,中间里面的右边墙面上贴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繁体字有些泛黄,东头有间毛泽东的办公室。还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李达等都曾在农讲所任教。
第二排房屋都是教室,中部是大教室。毛泽东亲自授课,主讲《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课程;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出了第二教室,继续往后面走,就是大操场。是当年进行军事训练和举行集会的地方。大操场主席台上,“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的横幅仍在,主席台前,大型巨幅毛泽东站立挥手的银色雕像,仿佛在向参观者致意。
穿过大操场,是一栋二层青砖楼房,这里是学员寝室。走入一间寝室中,陈列有简朴的双层木床、卧具、军装、枪架等,学员们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
从学员寝室出来,再经过一处不宽的草木繁茂区,便是最后一栋膳房,里面排列整齐的餐桌板凳等,似乎有些当年学员们用餐时的印记。
从农讲所出来,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
距农讲所不远,就是位于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
这是一栋砖木结构、坐东朝西,青砖灰瓦的庭院式民居。大门前,总有参观者打卡。
房屋是古老式的三进三天井。走进大门,穿过一个小天井,左手便是当年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的卧室,同住在这里的还有他们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屋内陈设极其简朴,一张老式床是其主要配置,还有一张方桌,两个书箱等。
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指导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光辉著作,以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等金句,闪耀着伟人的智慧光芒和远见卓识。
这栋房子还有几间住室,革命先烈方志敏、毛泽覃、夏明翰等先后住在这里,与毛泽东共商革命大计。
次年,年仅28岁的夏明翰牺牲前即兴赋诗的豪情,流传至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革命诗作与故事,是夏明翰留给无数后来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用不杇灵魂谱写的革命之歌!
还有毛泽东全家为了中国革命,先后有杨开慧、毛岸英、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等六位亲人牺牲,其情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后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毛岸龙1931年也在上海地下党遭严重破坏时不幸失踪。
我们还参观了与41号相连接的“毛泽东在武汉的展览”,展厅通过百余幅历史照片及部分档案书信、书法作品等多种实物,展现一代伟人在武汉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坚实足迹。
在展厅里,我想起了自己2022年春,曾与殷同学去东湖梅岭一号参观时,梅岭上,伟人在巨石上写下的“梅岭”二字神奇飘逸、笔力无边;梅园、报春亭里花开正艳!春日里,在伟人来湖北曾48次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驻足游览,至今难忘。还有伟人曾关注光临过的“新中国钢铁长子”武钢的一号高炉,我与贵同学之前前去时,那里已建成了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伟人的功绩将与红色江城融为一体。
三
离开都府堤41号后,来到都府堤街20号。这里是中共“五大”开幕式纪念馆,也是中共创始人之一陈潭秋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会址原为1918年创办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
“五大”开幕式就是在学校小礼堂举行的,这是我们党唯一的一次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五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选举产生了中纪委的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将监督机制引入党内;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强调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杨家岭向毛泽东请教如何才能避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是呀,一个真正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会永远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我曾多次去过黎黄陂路,其独特的街景,八七会址建筑依然吸人眼球,前去参访者络绎不绝。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指明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基本方向,八七会议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之一。
在武汉,“八七会议”成了毛泽东作为一名卓越军事家的起点,一位成熟的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摇篮。
红巷给人的感觉深邃且神秘,它位于老城区,建筑密集,如果不是特意走进,很难发现这里闹中取静的革命遗迹。
四
参观行程结束后,阴沉的细雨天空又开始好转了。我们,沿户部巷方向走岀红巷,午餐后,来到长江大桥下的沿江大道上,只见长江边、桥墩傍,人流如潮,原来是江城因前期樱花季的原因,让游人来汉的热情似火,江城之美,不仅是黄鹤白云,更美在一江春水;美在一桥飞架;承载梦想与希望的长江大桥,桥面车流不息,火车在汽车下奔驰,船舶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航行,游人打卡抢景。
万里长江从武汉穿城而过。毛泽东曾在湖北18次畅游长江,最后一次已是73岁高龄。他在1956年首次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小时,看到当时报刊转发宣传毛泽东畅游长江一文中的画面“那一天,武汉三镇、晴空万里,万人空巷,伟大领袖毛主席神采奕奕、满面红光……”荆楚大地,处处都留下了他伟岸的身影与坚实的足迹。
从记忆与思绪中走来,离开沿江大道,我们也就在返程的路上了。
春天的雨,绵绵细雨,是有味道的,有淡淡的草香,还夹杂着浓浓的红巷的芬芳,在心田流淌!
红巷深深,宁静漫长。在人生漫漫的长路上,途经的风景、驻足的驿站,能留在记忆深处的,是一种幸福;作为生长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更是一种自豪;红巷,因为有你,闹中有静;因为有你,思绪自在;怀念伟人,是一种情怀!
走进红巷,就走进了历史;走进红巷,就敬拜了伟人;走进红巷,就融入了红色城市;走进了红巷,就激励了人生!
春暖四月天。这次,并不是我第一次走进红巷,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走进红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