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背背系的年代(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背背系的年代(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发表时间:2024-04-23 15:36:42


   倘若要拧出一副背系来“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它既有“辫”、又有“搓”的两道工序。
   在“辫”的那头,是扁平的宽,还有一个小耳朵状的“扣”。而“搓”的那头呢,是绳儿样越来越往拢收的细,在向前有节制地延伸着——延伸的不过尺长。它的结合处,是一根更加细小的绳儿,将那圆柱体扎实地箍紧了。
   这样的一副背系,只有拴在背篼与背架子上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当我们用背系来“干活”的时候,它们是被安排到我们肩膀两边的。背上背的重东西也会牢牢地贴在我们的后背上,朝身体的全身挤压而来。
   我的整个童年与少年时光,常常都有这样的背与被背的时候——那是我最为真切的体验了。有时那背上背的重东西,压得我汗流浃背,眼冒金星。可一有凉风拂过,身上的汗水就会识趣地走开。要是还能歇上一会儿的话,那全身的疲劳就会不知不觉间减轻了不少。其实那拂动的凉风就是一种诱惑,它诱惑着我继续背下去、继续着往下去背呀!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那段山穷水尽的岁月,难道不是在这样延续着的吗?
   它如同一把套在我背上的枷锁,将我的小时候与那苦寒岁月紧紧地锁住,将我们有效地锁到了一起。
   这锁到一起的,对那个年代来说,锁的又岂止是我一人呢?应该还有我的父辈,以及那广大的乡邻。
  
   二
   我投胎来人间到达的是一处贫穷与偏僻的高山上。这也就决定了我要一辈子作为山的子民生活在那里了。
   连接山上山下、这山那山的路,其实本不是什么路——连所谓的路都说不上,它压根儿就不具备路的完整性,只是它沿着山的走向才赋予了路的含义。当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以那个时候的眼光看,定义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汽车,是很难抵达我们生活着的那处高山上的。
   事实也是如此。多年过去了,一直丈量着七弯八拐的山中小路的只是人的脚步,而非拖拉机、马车、小汽车之类省时省事的大块头。那凹凸不平、宽窄不匀的路啊,从没给过它们通行的机会。
   进山的东西和出山的东西,长年累月只有靠肩挑背驮去完成了。肩挑,不是川北人所擅长的本领,大概也只是在水井往家中的水缸挑水,以及从茅坑里挑粪水浇灌菜地等这些方面才用得上。除此之外,这个“挑”好像就不怎么适用了。倒是“背驼”这种苦行僧似的营生,就有点如驴子驮东西那样的屡见不鲜了。
   大人们背得最多也最普遍的是从水田里背一背的水谷子上田——那简直是“背得啃土”似的存在,平时背的东西是不会有这些的。即便你私心爆棚了,从田间地头往自家背回分的红苕白萝卜、恨不得很快就背完了,那一背所装的内容都不可能达到这个重量。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清楚——这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点,背上背着的重东西直接与背系的承受力休戚相关。像这样的事就很常见,比如某人恨不得展示一下自己背的实力——力大如牛的蛮力、气吞山河的勇气,结果或因背系材质不好、编得不够结实或因它用得过久、已不能再老当益壮了,出事时的地方在悬崖上、在深水边等等,重则会要了你的老命,轻则一头栽过去,还好只是个擦伤摔伤什么的,反正吓你一身冷汗出来是最合情合理的了。我本人就经历过在背得正起劲的时候,背系上面拴的一个“扣”突然被绷断了,幸好我什么都没发生,可就是把家里的大人吓得不轻了。父亲当即将所有背篼和背架子上的背系都检查了个遍,确认它们全都是安全无误的才放行。
   在农村,无处不在的安全隐患,背系这“货”自然也得算上。
   因此,这里就该说说背系的材质了。
  
   三
   早年间,听说大部分人在编就一副背系时,用的料全是稻谷打过之后,选取新鲜的、苗状结实的稻草编背系。用它来编背系柔软自不必说,它扁平的宽度,套在肩上,连双肩都会说好。可这样的背系不经背不说,就连背得稍重一点,心里也会打鼓——担心它说不行就不行了,它才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情况呢!要是雨天背出去,被雨水浇得个透心凉,还会一下子缩短它的使用年限。
   用稻草编的背系,我无福见过。只听得村里老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过。他们在说起它时,一脸的愁苦、一口的叹息。
   用棕叶编的背系,我是见到过的。棕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有时你根本不用劳心费神去栽它,它也会在房子的周围落地生根、长出苗来。人们杀的年猪,每块肉都要用它来挂着,所使用的“挽子”就是棕叶做的,它结实得很。
   但在村里,有几个年长的从年轻时起,就一直在用棕叶编背系,听说他们卖的棕背系只要在街头一经摆出,就会遭到哄抢。为此,像他们那些家,小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大的如娃娃读书、买课本作业本之类的开支,都寄托到了棕叶编的背系上。他们编的背系,一方面看不到接头、美观得很(其实,是他们私下已把它修剪好了的缘故),另一方面嘛——是这样的,你就听听他们怎么说了的。“你们编的棕背系怎么那么柔软,根本不勒肩膀”,“那你先看看我们这双手,或许就知道问题的所在了。”
   他们的手像干树皮那样有一层硬壳。冬天裂开的口子里,只要一用点小力,就有殷红的血从那里面冒出来。小时候我见了后,他们就逗我说,给我吹吹嘛!我便依次在他们的手上吹那么几下,其实,我连吹出的风都没有。他们却乐哈哈地告诉我,你吹过就不疼了……如果今天我能再次见到他们那裂开的口子,准会起鸡皮疙瘩,不得不说我那时还是蛮勇敢的。
  
   四
   用梭茅草编的背系,把棕背系给取代了——这就是后来新发展的走向。这事我全都晓得的。
   当梭茅草背系刚刚兴起时,村里的一个老人一开始接受不了这样的变迁——他的棕背系原本也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只因他把可用的资源利用得差不多了,眼看所编的棕背系逐日减少,可他毕竟是作了一番努力的。他号令家人在房前屋后凡是能利用的场地上广栽棕树,并且像拔苗助长那般随时施肥……眼见他辛苦编出的棕背系几乎无人问津时,他就悄悄落泪了。
   “雷昌爸,你也不要难过,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天夜里,他拿来一副自己编的棕背系,要换我们家作为新品种的梭茅草背系,直言说,你收藏一副嘛,以后像这样棕编的背系怕不会再有了。当即,父亲收下了他递来的棕背系,同时也把我们的梭茅草背系送给了他一副,像两国互换国书那样。
   他心满意足地走了。父亲望着他的背影说,他一时想不开也是正常的。我给他说的,你年纪也大了,去砍棕叶还是很危险的,不如停下来好好歇息一下了……他听进去了我说的话。
   用梭茅草去编背系的想法,听奶奶讲,父亲应该已经“蛰伏”好几十年了吧!十多岁的父亲,在他父亲——我的爷爷——早早过世以后,雪花飘落的冬天没有鞋穿,奶奶就把从山上扯回的梭茅草拿给他,说晚上就用它捂脚,兴许会好些。一堆的梭茅草也没把他的脚给捂热起来,睡到半夜脚还是冻得像冰棍一样,倒是有些麻木了。
   后来,父亲得知奶奶去扯悬崖边的一丛梭茅草,差点滚下万丈悬崖,好在她只是摔断了左手……父亲又把那捆茅草背回去还给了奶奶。
   奶奶在左手伤势好些了后,用那梭茅草辫了一副背系自己用。虽然有些粗糙,但令父亲喜出望外。
   后来,当村里第一副用梭茅草编的背系出来后,父亲遗憾地说,我接触它最早,怎么我就没想到这遍地黄金的发财路呢?
   第一个用梭茅草去编梭茅草背系的那个人,是个走南闯北在外面工作的人,他们家可以说是世代“穷得狗在锅里卧”——揭不开锅呗。他从外面带回来的新思维,是想拯救他的父亲出苦海——那个苦大仇深的老实农民,从而为家里脱贫致富。好像并没有如他所愿。想发财的人太多了。
   梭茅草是个大家都熟知的本地物种,山中到处都有野生,牛还不怎么喜——主要是嫌它豁口,牛最爱吃的是梭茅草。小时候,我们常常扯梭茅草回来等它干了后升火。
   父亲虽然也是个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干的活与农活无关,凭他的直觉,他一下子就认定梭茅草编的背系一定会取代其他材料编的背系,他要我早作打算,说不定以后可以靠它谋生。
   待我初中毕业、升学无望时,我曾想过父亲的谆谆教导,但我没走他给我指引的路。同样,我也去了外地。在外地工作,又在外地娶妻生子安了家。
   有年回到老家,我特意盯着一副背系看。那不用竹子作材质的背篼,以及它上面安好了的背系,对我都异常生疏起来了。
   “哥,你看那干啥?”留在老屋结了婚的大妹有些奇怪地问我。
   我也有些不解地问她,这是用编织袋编的背系嘛!这个好背吗?
   现在,公路都通到各家各户了,谁还靠人去背东西嘛。家里也只这一个背篼,拿来临时用一下而已。
   哦,家里就只这一个背篼,还被我一眼就看见了。我心里默默地想。

共 34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背系,通常指的是竹筐或竹背篓的背带,用于将竹筐或背篓固定在人的背上,方便人们用两肩背负东西。本文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背系的独特情感。背系有不同材质构成,从最初的稻草到棕叶,再到梭茅草,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文章也反映出时代变迁中和社会发展对农村的影响,背系也是时代的标签,随着经济的发展,背系的历史已远去,但它并没有消失,早已存于作者和许多经历者的心底,成为永久的回想。文章结构清晰,分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起承转合自然,从背系的制作工艺和作用,到农村生活中肩挑背驮的场景,再到背系的发展史,都是作者心底的回想,是极为真诚的感慨。文章内容真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背系的描写,让读者了解了一段历史,了解社会发展的一些细节,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一篇不可多得好文,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23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4-23 16:19:03
  散文取材新颖,读完不觉耳目一新。记得在一些集市或超市常见一些外地的妇女用背篓背孩子或者是蔬菜什么的,那时的感觉就是背篓是一个很便利的工具,也是地域的特产,我生活的北方从没人使用,祖国地大物博,文化色彩纷呈,这篇散文帮人们打开了视野,了解社会的多元化,很棒!祝贺足行兄又出佳作,感谢对流年的支持!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4-23 16:28:33
  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编文,实在辛苦了。感谢老师!问候春天的生活,祝一切皆好!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4-24 10:56:2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4-24 12:34:20
  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