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金文】巍巍芒砀山(散文)
紫气东来,旭日东升。当清晨第一缕曙光初照神州大地的时候,我们由东向西极目远眺,在曲折绵延的浩荡黄河故道岸边,在一望无际的辽阔的大平原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座神奇壮美的山峰,就是突兀挺拔巍然屹立的芒砀山。
千古流传至今依然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苟富贵,无相望”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我们想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我们想起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魂归何处?汉朝刘邦斩蛇起义在哪里?孔子讲学途中避雨的夫子山在何方?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发现地是哪里?还有中国最大的汉墓群,还有中国最古老的庙会,还有无数的风景,无数的名胜,所有这些历史名胜、文化遗迹,都在芒砀山。
芒砀山既是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安葬之处,也是是汉朝开过皇帝刘邦兴汉之地。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是矗立于豫东平原商丘市永城的一处群山,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面积为14平方公里,群峰争秀,风光旖旎,历史厚重,文化古朴。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西汉王陵墓群、汉高祖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景区、芒砀山地质公园、僖山景区、陈胜王陵、孔夫子避雨处等景点。西汉王陵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珍存至今,精彩绝伦。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名胜;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坐落此处,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长盛不衰,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沿着历史的足迹,寻找汉朝兴起的源头,登临芒砀山、探寻芒砀山、了解芒砀山是必经之路。
芒砀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把神州大地黄河流域比作一条东方巨龙,那么芒砀山就是这条巨龙的龙头。如果把汉朝的兴起比作一条历史长河,那么芒砀山就是这条历史长河的发源地。
一部历史,风云变幻。经过沉浮沧桑,江山依旧巍然屹立。山有根,水有源,我们寻根溯源,探寻芒砀山的历史,更让我们对芒砀山充满敬畏之心。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古代的芒砀山地区原是一片泽国,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东边是沙泽、余泽,砀水、获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穿越,西边是孟渚泽流淌,南边有薛湖和滦湖荡漾,北边有丰西泽和沛泽环绕。芒砀山周边的原始森林因为水源充沛,所以郁郁葱葱,碧绿叠翠,芒砀山也因此显得更加秀丽而神奇,成为农业、渔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
大河奔流,泥沙俱下。古往今来,留下多少不解之谜。一层层拨开迷雾,渐渐显露真迹。古时候,由于芒砀山水量丰沛,大泽环绕,而且林木茂盛,因此这里长期生存着巨大的蟒蛇,当地人称大蛇为“蟒”,所以芒砀山又叫“蟒山”或“蟒砀山”。由于“蟒”字不吉利的原因,所以改称“芒山”或“芒砀山”“。芒砀山自古为华夏名山,犹如一幅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一座金碧辉煌的历史丰碑矗立于辽阔壮美的豫东平原。芒砀山处处镶嵌着美丽的珍珠,流传着神奇的故事。
芒砀山的历史,也是英雄的历史;芒砀山的文化,是深厚的汉民族文化。
那些被湮灭的历史,那些被毁掉的文物,我们都再也无法寻觅。唯有从残留的古书记载中,寻找一些有价值的文史。根据《砀山县志》的记载,遥远而古老的上古时期,芒砀山就是著名的采石场,我们的氏族祖先黄帝曾经到达芒砀山巡视,氏族部落首领蚩尤曾经在芒砀山从事狩猎和农业活动。
几千年如过眼云烟,几千年红尘滚滚。
第一个极权专制王朝的建立,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而且两千多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被打上了它的烙印,这个朝代就是秦朝。秦朝东征西站,穷兵黩武,非常残暴。秦朝建立之后, 秦始皇设立砀郡,治所在砀县,位于现在的芒砀山麓,至今有砀郡遗址尚存。短命的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即使如此,天下百姓却“苦秦久矣!”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虽然推行秦制,但没有人真正歌颂秦朝,而且秦朝也根本不值得称颂。秦朝末年,陈胜首先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随之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所向披靡。汉高祖刘邦隐于芒砀山紫气岩,斩白蛇起义。刘邦率兵与秦军在芒砀山大战三日,收复砀城。陈胜起义之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后来却被车夫庄贾杀害,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目前该处存有陈胜的墓冢并有郭沫若手书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正是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刘邦受命西进,直取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建立大汉王朝。
走进芒砀山,就像走进一条历史文化的隧道,穿越两千年的历史,走进神奇而深厚的汉朝文化之源。当我们浏览在芒砀山的名胜古迹,当我们徜徉在厚重的历史典籍,依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芒砀山长期以来带给人类的深远影响和深深烙印。特别是它周身充溢的秦风汉韵,更是长久地弥散着不尽的氤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定法律、整顿吏治、整合土地,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开启了大一统极权统治的先河。但由于秦朝残暴无情,残害百姓,对外毫无信义,对内残酷镇压,无法形成有信仰有凝聚力的国家机器,导致所谓的大秦帝国短短十五年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朝代。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吸取秦始皇统治的经验教训,在“汉承秦制”的同时,锐意革新,“反其道而行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了一套治理国家模式,为后来历代封建王朝建立政权治理国家奠定了主要基础。
汉朝的龙兴之地,就是黄河岸边豫东平原的芒砀山。秦朝末年,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不堪折磨,有的死了,有的逃走。刘邦看到这种局面,认为无法向上级交差。走到芒砀山的一天,刘邦召集他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刘邦说:“反正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不如我们大家各自逃生去吧!”大部分劳工逃走了,只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夜里,刘邦他们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往前赶路。月色朦胧,山路崎岖。突然,走到前面的人惊叫一声,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条巨大的蟒蛇挡住道路,咱们还是绕道而行吧!”刘邦大笑道:“英雄豪杰所向披靡,一条蟒蛇,竟敢阻挡我们前进。看我的!”刘邦拔出宝剑,就向蟒蛇斩去。只听那白蛇说:“我也是贵为天子的命,现在遨游四海,希望咱们一起消灭秦朝,然后一起平分天下,你看怎么样?”刘邦听不进去,继续挥剑向蟒蛇斩去。白蛇说:“你今天斩断我的头,我将来就斩断你的头;你今天斩断我的尾,我将来就斩断你的尾。”刘邦并不畏惧,说:“我今天不斩你的头,也不断你的尾,我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罢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色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时一定还你的命。”古人认为刘邦既然贵为天子,金口玉言,说出话来必须讲求诚信一定会应验。后来在汉朝中间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人们都说王莽乃是蟒蛇投世,至此也算报了被杀之仇。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了踪影。这人把他这件事一讲,刘邦听后心中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的决心。后人为了纪念刘邦斩蛇起义,就建立了刘邦斩蛇碑。刘邦斩蛇碑位于芒砀山主峰南麓,六角小亭,上覆黄色琉璃瓦,亭下有一巨型石龟,龟背上立着一幢两米多高的石碑。当夜幕降临时,如果用灯光直射碑体,石碑倏忽不见,只见一尊金光闪闪的古代帝王形象矗立眼前。他头戴金冠,身穿盔甲,腰系玉带,脚蹬高靴,二目炯炯,直视前方。被视为芒砀山一大奇观。这些都给芒砀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人们在浏览芒砀山时增添了无尽的回味。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优良传统的民族。对于汉朝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古往今来,始终如一。所谓的大汉雄风,就是对外不屈服,对内敬百姓,做人讲道德有风骨。
推翻残暴无情的秦朝,建立百废待兴的汉朝,不仅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的王朝更替,更重要的是汉朝构建了华夏文明的主体框架。也就是从汉朝开始,华夏大地上的中国人开始称作汉人,我们所用的文字称为汉字,我们所穿的衣服称为汉服,汉朝对中国人的影响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所以,著名作家二月河说:“到中国不到河南,等于没来过中国;到河南而不到商丘,你不是汉族人!”商丘一带,春秋时期称为宋国,芒砀脚下曾经是孔子的故乡,他曾经多次到宋国讲学,传道授业,宣传自己的见解。尽管当时人们还对他的学说不是十分认可,但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就已经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方略,从而使孔子的思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同时,芒砀山四周还相继产生了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大家,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头脑。可以这样说,当时的芒砀山一隅,不仅盛产物质产品,而且盛产精神产品。
芒砀山的庙会从唐朝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庙会每年举办四次,每次会期十天左右。庙会上各种传统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土特产品、民间特色小吃、民间绝活等古汉文化性质的娱乐活动,庙会期间推出各种汉文化礼仪展演活动。芒砀山庙会是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民间艺术节。
芒砀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积淀、古朴的人文风俗,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汉粱文化,更重要的是那源源不绝、延亘数千年的大汉雄风,让我们更有走向文明进步的内涵和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信仰更加坚定,更能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让我们深情地缅怀历史,淡定地深思当今。
巍巍芒砀山,历尽沧桑,风骨未改,内涵丰厚,让人深思,激人奋进,让人留恋。她是一部感情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长卷,绵绵不断,世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