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两个粗瓷大碗(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两个粗瓷大碗(散文)


作者:十月枫叶 童生,50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6发表时间:2024-04-27 08:53:48

明天我就要起程去北京了!今天把院子外一垛柴火晒干了,又整整齐齐码到了柴房里,好让妈妈烧地锅不犯愁了。在家陪爸妈这么久,还是依依不舍,没住够。每次回家,都照例会帮妈妈把屋里屋外、角角落落都整理一遍,女儿回娘家不要把自己当成客,有活干活、有力出力,这是农村的古训。
   厨房是重头戏,锅碗瓢盆,零零碎碎,犄角旮旯总免不了藏污纳垢。农村老人们都不用抽油烟机,嫌吵,不习惯,大家还和以前一样都敞着门做饭,油污厚覆极其难搞。高大的厨柜里,一批批被弟弟淘汰了的碗碟,杯子盘子都在里面,长久未使用,但妈妈却不许丢弃。最下层的柜角,高高一摞的二号老蓝边碗,至少得十几年没用过了,但仍旧保留着。在底下还摞着两个更老的蓝边粗瓷大碗,我知道妈妈更不让扔。每次我就只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清洗两遍,等换了厨柜泛黄的白纸,再把它们首先物归原处放回就行。
   没有记错的话,这两个碗可算是我们家的“老古董”啦,至少也有着五十岁的“年纪”。于是,旧时岁月里与它们朝夕相处,唇齿相依的一幕幕又在突然间从记忆深处缓缓地流出。印象中,从我记事儿就有这俩碗,所以我断定它俩的年纪一定比我大。听妈妈说这是当年俺爷闹着要分家,并要求家中长子我的爸爸,带着老婆孩子净身出户。我爸就抱了床上唯一的一床铺盖卷,带着我和妈妈到生产队的牲口棚去住。当天借了队里一布袋麦子,妈妈去存奶奶家磨面。把有同样遭遇的存奶奶可怜得掉泪,急忙在家中搜寻,先抢当家给了我们一条板凳,又向她妯娌要了根多余的擀面杖,最后拿出自家七个碗中的两个二号粗瓷大碗,送到了牲口棚。
   妈妈至今还能绘声绘色地复述存奶奶当时说的一段话:”这人呀,常年睡在地上可会造病哩。去捡点破砖烂瓦的,用泥巴糊个台子,把被子铺在上边也像个床,至少下雨不潮。只要有人就会有一切,穷没根,富没苗。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妈妈每讲一次都是眼含泪花儿,我们也把这段话深深的刻在了脑子里。后来还经常听妈妈如数家珍地说那时侯的事:三翠大娘送的面盆,妮娃婶把女儿红美小时候用的小胶碗拿来给我用,桂英嫂送的水瓢。有了大家的鼓励,年纪轻轻的爸妈就特别争气能干,更会勤俭持家。
   那年月一家比一家穷,谁家几乎都没有多余的东西。乡下人家吃饭、盛菜,用的都是这种粗糙的大瓷碗,既当盆又当碗。这种碗,口大底小,一碗能装上差不多半斤多的米饭,碗边都印有两条蓝色的带子。好点儿的洁白而光滑,质量次的上面有黑点麻点等瑕疵,样子显得笨拙而土气。当年的农民劳动非常辛苦,体力消耗也大。常年不吃肉,又少油缺盐,所以,乡下人使用的饭碗都大。之所以叫它二号碗,是因为还有比它大一号的,那一般都是饭馆用。
   我们的三口之家,就这样有了床铺,一人有了一个碗,这家给个盆、那家送个瓢,借钱买口锅,上山砍捆柴。就在村头的西南角,在几十双牛马好奇的眼神中,过起了一年比一年富有的日子。
   妈妈是个最会过日子的女人,一粒麦子米籽都浪费不了,把俭省节约发挥到了极致,对这俩碗更是无比爱惜。小时候就常听妈妈提醒爸爸说:“把碗往里放,别碰掉了。”那时候,村里人家有红白喜事摆桌吃席,所用的桌子板凳,碗碟和筷子,都是要从村里的每家每户借来。要一个个给标上记号,或记住上面的某个豁口、某个裂纹、某个明显的瑕疵,到归还时就不易记错。我的妈妈总是毫不费力地就能从众多长得极像的大碗中,找出来我们家的这两个碗。
   日子虽穷,但如果爷爷不找茬儿耍脾气,我们也算是很幸福的。过日子该有的东西,爸爸能做的爸爸学做,妈妈能会做的妈妈做了,家里有了桌椅、案子、锅盖、扫把等物件。没过几年大集体解散分单干了,我们家居然盖起了三间新房。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几个姑姑相继出嫁,因为没了奶奶,她们都是住我们家。无论谁来了,妈妈不是杀鸡就是炸油条、包饺子、摊鸡蛋饼,而每次都会第一时间先用个粗瓷大碗给存奶奶和左邻右舍各端一碗。但是我看到妈妈自己每次都不吃,如果非让她吃不可,她就说做饭时被油熏的一点儿都吃不下。而存奶奶他们做了什么改样的饭菜,也总会给我们端来一大碗,就这种熟悉的粗瓷大碗,当时就好像是连接邻里之间的纽带。
   还记得那时村边晒谷场旁有一棵大枣树,树身弯曲成弓,像一位被岁月压弯了脊梁的沧桑老人。每年夏天它巨大的伞状树帽,茂盛就得遮天蔽日,可爱的小青枣也常把我们馋得直咽口水。有次几个小丫头一合计,就纷纷迫不及待地拣来小石头块使劲往树上投,试图砸下些枣儿解解馋,结果招来了路过的存奶奶一顿训斥。五六个小孩子一起不服地围攻她,她气得满脸通红,把我们臭骂了一顿。从那开始我就又怕她又有点儿讨厌她,每当她到我们家串门儿,我就不理她,嫌她嘴碎。妈妈为此还说了我一通,然后我更迁怒于她。
   在一个萤火虫比天上的繁星还要多的晚饭后,爸妈正摇着蒲扇在门口乘凉,我和弟弟妹妹在拿着玻璃瓶儿捉明虫。存奶奶笑呵呵地,给我们端来了堆尖一小盆的大红枣,我马上羞愧的低下头。看着我吃枣,她就说:“青枣一点都不好吃,万一那石子再弹过来,砸了你们的头或眼多可怕呀。”爸妈没有问,已经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过后对我说:“话多的人一般都是为人真诚的人,存奶奶说的话一定要听”。
   但我对存奶奶的印象不仅这些,还有一些事想起总有淡淡的苦涩。因为爸爸是长子、我是长孙,妈妈上去就生了个女孩儿,这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注定不受一大家子人待见。但是我心强好胜,勤奋好学,看爸妈天还没亮就起床上地干活,就想学做饭。存奶奶家和我们家各有一头驴,我跟着她一起放牲口时,她就一边纳又大又厚的男人鞋底儿,一边耐心地教我什么菜怎么切、怎么炒。我看到她的手勒出了血口子,嘴唇发白而干裂,腿上被老公打的有一个紫红的大包,然而她却不让我告诉任何人。我不明白看起来开朗乐观话又多的她,怎么还有隐忍的一面?我知道,那时在农村有一大半以上的男人都打女人,而女人们也只是哭一场或骂一架就默默忍下了!但是从那之后我和她便越来越亲,而她比我整整大了四十五岁,我们可真算是忘年之交。
   可能是因为爱屋及乌吧,八九岁的我常常给爸爸抢碗用,总爱用一只细瘦的小手,托着存奶奶送我们的粗瓷大碗吃饭。妈妈极担心怕摔了,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后来干脆就又买了一套细瓷的新碗,那两个大碗就光荣退休了。不过在家里来客或过年过节,碗不够用时还会把它们请出来。妇女们在我家串门时,不免还会说起当年的囧迫,我妈总不忘感激地说起存奶送碗。而存奶奶却轻描淡写地说:“只是俩不起眼的碗罢了,不值一提。”但是我却看到,我们那些年真离不了这俩碗。我们不止用它们盛饭,还用它喝水,盛药汤,拿碗买醋——酸甜苦辣,无所不盛。
   日子越来越好,但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农村人也会特别注重过节的仪式感,会想着法子把仅有的几种粮食做出不同的食品,每次做了新鲜的点心或饭菜,也总是忘不了与邻居们分享。拿上家里最大的碗,盛上满满一大碗,妈妈也会亲自送过去。邻里亲情也就在这大碗一来一往的传递中得到了延续和升华。我家这俩又大又厚的碗,二十年来一直这传递与升华友谊的使者。
   过年过节时,大碗的用处也远远大于其他碗碟,尤其是做红烧扣肉时,它们就是必备的专用碗。妈妈将煮好的猪肉块,一块块仔细地均匀抹上鲜艳酱红的浓色,再切成薄厚一致,大小一样的大肉片,而后整齐地码进早准备好的那俩大碗里,点上黄酒撒上白糖,再放上大料和桂皮等佐料,就放进蒸笼里上锅,蒸熟。趁其尚未冷却凝固时,把准备好盛扣肉的碟子倒扣在大碗的上面,再迅速侧翻过来,去掉大碗,一盘香气扑鼻,外表光滑红亮的扣肉,就这样做成了。我们家乡这样做法的红烧肉肥而不腻,而且红亮诱人,用大碗做出来显得鲜美又大气。
   然而到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都说吃肥肉不健康,过节就不再这样做了。那俩好像已经不能再登大雅之堂的大碗,似乎再已没有了出场的机会!这些年里,无数次收拾厨柜也都说留着那碗有什么用?但是谁也没有忍心说出扔了它们的话。而且每次看到,也都禁不住说起存奶奶的种种好。一个普通农妇,活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每天不是忙活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就是忙活在自家的屋子里,为儿女和媳妇孙子做吃做穿。给人留下的故事大多也都是碎片化的,而每每想起她却总是让人感慨和温暖。我记得出嫁后回村,别人看到我问候的话都是:你来了。而存奶奶却是用治愈的笑容迎着我说:小红回来啦。就这点区别,足以弥补了我那种被村人遗弃的感觉,让我立马热泪盈眶。
   前年,九十岁的存奶奶在疫情中驾鹤西去了!当我从妈妈哽咽的电话中得知这个噩耗,顿时泪流满面,她半生给我的印象,那些清晰的音容笑貌,还有我们家厨柜里那两个厚实的大碗,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存奶奶就像粗瓷大碗一样默默地退场了,我也更理解了妈妈精心收藏这俩大碗的意义!
   留着这俩质地实在的大碗,是我们的一份念想,一份感恩之情。我们懂得这碗里不仅盛满了过往岁月中的甜酸苦辣,也装满了小乡村里那浓浓的烟火气息和朴实无华的人情味。它也可能仅是两代人的记忆,过后就无人问津,但我们不会忘记它装过恩情,带着亲情,也盛满了那个艰难岁月中的风雨和阳光。
  

共 36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个粗瓷大碗,承载着我儿时的诸多记忆。那里有那个时代父母生活的艰辛,有邻里之间的敦睦友好,更有一位善良、隐忍、话多的存奶奶。存奶奶是这两个粗瓷大碗的前主人,也是在我父母“净身出户”后第一个向父母伸出援手的人。尽管母亲常常和我们念叨存奶奶的好,但“打枣事件”还是让我对存奶奶印象并不怎么好——“怕又有点讨厌”。可是存奶奶在那个晚饭后给我家端来一小盆大红枣时,我才真正明白存奶奶不让我们用石子砸枣的善意。我和存奶奶成了忘年交。在与存奶奶的相处中,我更是感受到她在那份不易的隐忍的婚姻生活中的善念的可贵。九十高龄的存奶奶去世后,我们全家都很悲痛。悲痛之余,在生活的锤炼中越发成熟的我也更能体会到母亲长留着那两个粗瓷大碗的良苦用心。那两个碗,不仅写满了往昔的既艰苦又不乏温情的岁月,而且还在告诉我们要永存感恩之心,要记得不似亲人胜过亲人的存奶奶。全篇文字紧扣“两个粗瓷大碗”徐徐展开,事例充分,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情感充沛。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好文,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2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4-27 08:57:40
  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问好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4-27 12:08:05
  谢谢至简至爱老师,大早上辛苦审核编辑出来【敬茶】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28 11:08:33
  极度美文,两个大碗装满了乡愁,装满恩情,装满了思念,装满了苦辣酸甜的人生。字字珠玑,别具匠心,耐人回味!
4 楼        文友:何叶        2024-04-29 20:18:22
  恭喜精品!姐真棒!
何叶
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4-30 06:48:30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5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5-02 16:47:02
  谢谢至简至爱老师支持
6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4-30 20:35:42
  谢谢老师们的鼓励,稍后回访。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5-02 12:40:4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7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5-02 16:46:27
  谢谢编辑老师支持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