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黄河,一首奔腾狂放的歌(散文)
一
黄河,宛若一条游龙,绵延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它越高山,穿滩涂,曲里拐弯,跌跌撞撞,一路奔腾一路欢歌,冲向浩瀚无际的海洋。
它来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从碗口大的源头,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路上,黄河长途跋涉,接纳了不少河流,像渭河、沁河、汾河、洛河等,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份,最后汇入渤海。
黄河,是一条生命的河。它滋润万物,养育生命,让黄河儿女生生不息。黄河又是无情的,它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它也曾咆哮过、泛滥过,伤害过无辜的黎民百姓,弄得民不聊生,让人们不得不逃离家园,远走他乡。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开封临近黄河,历史上黄河水曾数次决堤,淹没庄稼良田,吞噬生命。开封城内有一座高五十多米的铁塔,最严重的一次,黄河水淹没了铁塔顶。黄河水淹开封,有人为的原因,如秦始皇手下王贲用黄河水淹魏国的大梁城,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城。也有自然的力量,泥少俱下,造成严重的水患,凶险无比,形成了开封特有的“城摞城”的奇观,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对黄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之心。每一次靠近黄河,看着那飘带一样的滔滔翻涌的黄河水,心情是复杂的,既为它感到骄傲,也为它的狂放不羁而心生畏惧。
黄河像条巨大的变色龙,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开封虽然离黄河近在咫尺,但开封的水流都向南流,进入淮河,只因开封黄河的河床高出开封城地面十多米。从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道中,造成了河床不断升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抵御洪水,开封人民不断地修筑加固河堤,试图与黄河抗衡。在开封地段,黄河便成了地上河,像一条悬在开封人民头上的天河,也称为悬河。
历史上,治理黄河的名人故事,数不胜数。在开封的禹王台公园,至今还保留着大禹治水时用的物品,还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贾鲁是元代的河防大臣、水利学家,他利用“石船大堤”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贾鲁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河流。明代的政治家于谦,是治水的能手,他让人铸造“铁犀”,以镇压黄河水患,被后人尊称为“水神”。清代的林则徐曾临危受命,在开封主持治理黄河,修复黄河大堤,同河工同吃同住,后人称“林公堤”。
如今,高高的黄河大堤,已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堤下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挡住了肆意暴虐的黄河水,让它造福一方,成为了开封人生命的保障线。
二
春日里,随着气温的回升,黄河上游的冰雪融化,一河春水向东流。水中时常夹杂着上游带来的冰凌,它们有时激烈地碰撞,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有时会悄无声息,顺水东流,一日千里,不见踪影。
黄河永远不会寂寞,时有飞鸟相伴,动静皆宜,画面和谐。河边湿地是各种鸟儿生活的天堂,成群结队的鸟儿在草丛中,嬉戏、玩闹。不时有飞鸟停留在河滩上,站在树枝上,有的还能立在水面上,随波逐浪,自由自在。白色的大鸟就是白鹭,它张开有力的翅膀,在河面上飞行,像一架小型的直升机,灵活轻便。黄河是白鹭的家,它们有时停在岸边逗留,有时停在河中央捉鱼虾,来去随缘,无牵无挂。
黄河水在这里永远是黄色的,泥沙和着黄河水一起裹挟着向东流,有时打个旋涡,有时横冲直撞,勇往直前。静水湾,是钓鱼人最喜欢的地方,他们有时一待就是一天,多数时候,会满载而归。“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黄河鲤鱼是最受喜欢的一种鱼,体型修长,样子似纺锤,赤尾金鳞,头顶的触须飘洒俊俏,又称黄河金丝鲤鱼。《诗经》曾言:“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指的就是黄河大鲤鱼,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它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开封人用它做成糖醋软溜鱼焙面,也叫鲤鱼焙面,是饭桌上一道美味佳肴,让人百吃不厌,据说清光绪帝曾到过开封,吃过鲤鱼焙面后赞不绝口,称它为“古都一佳肴”。
黄河大堤两旁,是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云集,缤纷多姿,争奇斗艳,春天的黄河边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它们簇拥着黄河,犹如众星捧月一般,让黄河变得格外壮观,非常有气势。
河岸边,桃花朵朵,娇艳生姿;梨花簇簇,洁白如雪;油菜花开的时候,那一片片的黄,像铺了满地的金子;月季花,色彩艳丽,朵大花美,花香扑鼻……各色的花草树木把黄河水映照得更加灵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大堤两旁,风光旖旎,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美如画卷。春日的黄河,宛如一条闪闪发光的翡翠项链,镶嵌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三
夏日的黄河更是风情万种。在不同的地方,我看到了黄河夏日不同的模样。
我曾到宁夏游玩,黄河在这里呈“几”字形,黄河水把银川打扮成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这里水肥稻美,物产丰富,景美如画,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尤其是“沙湖”,一边是沙漠,一边是长满芦苇的湖水,水天一色,黄沙遍野,有一种霸气而温柔的气势,让人心潮澎湃。
几年前的夏天,我们也曾驱车到位于洛阳的小浪底水库,去看黄河调沙放水的壮观景象。大老远,就看到几个黄色的水柱,从水库的孔洞中喷泄而下,犹如巨龙戏水,又像万马奔腾,扬起滚滚黄沙。站在黄河岸边,能闻到一股泥沙的腥味。几十斤重的黄河大鲤鱼,不知道在水库中生存了多少年,也被沙水翻了出来,有的被重重地甩到水里,也有的被甩到岸边的石头上,有人不顾凶险,翻越栏杆去捡拾被摔晕了的大鱼,得来全不费工夫。
夏日里,时常下暴雨,黄河水更是滔滔不绝,滚滚东流,气势磅礴,一发不可收。人站在黄河边,都有一种畏惧感。每到夏日雨季,都是我们这儿比较紧张的时候,特别是暴雨如注,担心黄河水暴涨,各个单位都会有防汛人员,随时听侯调遣。人们在黄河边上放上沙袋和巨型的石块,就是堵黄河水用的,以备不时之需。小浪底建成之后,能够控制下游黄河的水量,水多的时候,就闸住一些,水少的时候,水库就会放水。人们终于用自己的智慧,缚住了苍龙,让黄河不再危害人类。
黄河水量夏日里特别大,宽阔的水面一眼望不到边,水势汹汹,我时常为它磅礴的气势所震撼。站在黄河岸边,我觉得自己是那样渺小,就像沧海一粟,水里的一朵浪花,瞬间被滔天的巨浪所淹没。
四
秋日里的黄河是温柔的,像一个娴静的黄皮肤少女。
这时的黄河水减少大半,河中央的土地就会露出来,原来,这河底是平的,踩上去,软软的,像是用拳头打在了松软的棉花袋上。用脚在地上使劲踩,还能够看到水从地表的深处渗出来。在水中央的沙洲上,偶有小草露出地面,那应该是鸟儿啄食遗落的草籽发芽了。大片的空地上,人们在上面骑摩托,开心地玩沙汀车。
黄河边,人们种的花生、玉米、红薯都成熟了,人们收割着丰收的喜悦,这也有黄河水的功劳,沾染了黄河水的味道。
傍晚,黄河岸边又是一番美妙的景象。长河落日,挂在河面上,那太阳圆圆的、大大的,映衬着平静安详的水面,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冬日的黄河水,有一种空旷萧条之美。天气严寒时会结冰,水流较深,一半冰封,一半流水。远远地看,黄河化身为像一条长长的银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那气势,那场面,怎一个壮观了得?
迎着刺骨的寒风,看到周围的土地,和黄河一个颜色。黄河水流湍急,水面上冰块漂浮,犹如盛开的雪莲花,白花花,亮晶晶的,时隐时现。黄河的冰,有着不同的形状,有的像骏马,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杈,它们顺着水势向东流,你碰我撞,不断地旋转舞蹈,更像是胡乱堆积的石块,横七竖八,没有什么固定的形状。冰河奇观,是冬日黄河才有的样子,让人见识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黄河不断变化它的样子,在时光里书写属于它的壮丽诗篇。
五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小时候我一直不太明白它的含义。这是水的大智慧,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水,作为自然界最为普遍存在的一分子,拥有许多宝贵的品质,它是道家思想中的至高德行。
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给养生命。水从不居功自傲,不与他人争高下。水,顺应自然,流向最低处,即使面前有障碍,也会绕道而行,趋利避害。水柔软,却能滴水穿石,聚少成多。善于利用,水就能很好地为人服务,如果任其发展,不加约束,它可能会为害人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河水,被开封人引黄河水进柳池,经过沉淀,净化,流进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黄河边上,杜良人喜欢种植稻田,那用黄河水浇灌的水稻,杜良大米粒大饱满,晶莹透亮,吃起来格外软糯香甜。人们用黄河水养鱼虾螃蟹,那味道纯正,娇嫩鲜美,让人吃不够。
开封地处于中原腹地,北临天堑黄河,水系发达,漕运便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从古至今,开封一直致力于治理黄河,让它成为造福开封人的生命河。引黄蓄水,引水入城,形成“一湖两区三纵四横”的水系网络格局,以水润城,再现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繁荣景象。
八朝古都开封,从黄河生发的苦难和历史的辉煌中走来,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历史的使命。它几经沉浮,兴盛过,衰败过,有过繁华盛世,也有过沉寂落寞。但它始终如铁塔般屹立存在,它因河而兴,是黄河岸边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黄河文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黄河,大气磅礴,洋洋洒洒,无人能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精神图腾,它像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深深地刻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