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冼花,冼花(随笔) ——读刘生库先生小说《冼花》有感
一口气读完刘生库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冼花》后,坐在椅子上,透过窗棂看向天空,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在小说主人公冼花的身上,让我看到中国底层劳动妇女的身影,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的身影,是很多。
小脚的冼花,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我非常熟悉的人,一个影响我一生的人,就是那个带我长大的我那小脚的奶奶。从民国走来,迈着粽子一样的三寸金莲,经历了战乱、饥荒、早年亡夫之痛,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那瘦弱的身躯、单薄的肩膀、咬碎的牙齿、吞下的血泪,是那一代女性的时代印记。
同为女性,我还在冼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以及身边众多姐妹的身影,即便她们从事的生存方式不同,但辛勤劳作、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的生命轨迹是一样的,尽管附加在每个人身上的磨难不同,但其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取向是一致的。这是一部赞美女性的小说,也是一部生命的赞歌!
感谢文字给我们记录了那样的时代,感谢刘生库先生的《冼花》让我们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通过文学的手段,《冼花》记录了一段历史,跨越时空,由一个女人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史。站在历史的方位看,小人物的命运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冼花悲惨抗争的一生,无疑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奋斗不息的赞歌;冼花幸福的晚年,无疑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亿万同胞共同的生命礼赞!
命硬的冼花,让我想到一个人的能量得有多大才能承受天磨。且不说小时候缠足之痛、误食野果险遭不测之劫、那十年戴高帽批斗之辱,但就说早年亡夫、中年丧子这两件事,放到一个小脚女人身上,是如何挺过来的?是常人能忍受的吗?
一个家族的崛起,需要文化的支撑。从冼花的原生家庭到冼花的后代子孙来看,在挑选媳妇这件事上注重文化品位,这对于西部山区的普通家庭来说,本就是一种格局的彰显。冼花的故事也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有这样的格局做基垫,在这样的传承下,其家族后代一定会越来越强。这是一个家族福报的显化,更是时代进步、社会进步的缩影。
冼花也是花。花有很多种,有的在温室雍容灿烂,有的在山谷幽兰独放,有的在荒野自生自灭。冼花是哪一种?我想到了苦菜花,开放在西北塬上的苦菜花。浓郁淳朴的民风造就了冼花勤劳善良的底色,厚重的黄土地造就了冼花刚直坚韧的品格,宽厚单纯的环境造就了冼花心灵手巧的本事,一朵苦菜花开放在黄土高原,自有她的苦、她的累、她的乐、她的美。这朵苦菜花用血汗来浇灌、用忍辱来喂养、用不屈来磨砺、用岁月来证明、用一生来积蓄,即便一生只绽放一次,也有她独自的芬芳。
冼花坚韧刚强的品格给我留下深刻的阅读印象。苦难的一生,晚年的幸福,让读者甚感欣慰。这是我读《冼花》所期待的结果,也是冼花先苦后甜的命运应有的福田。还是应了那句话:好人有好报。一个人要承受多大的福报就得忍受多大的痛苦,受多少虐就得多少福。一个人的一生,因果不虚。
刘生库先生在我入职之初有幸结识,并给予我写作和工作上的指导和引导,使我受益终身。
退休后的刘生库先生笔耕不辍,常在他建立的微信群中拜读他的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信手拈来,棋类球类样样精通,把“触类旁通”这个词演绎得玲珑尽致,将自己活成了大玩家,活成了我心目中的第二个“黄永玉”。
刘生库先生干什么成什么。他曾在微信群里透露说准备写小说的计划,我没在意。根据我有限的认知经验,怎么不得照着半年、一年准备,然后再慢慢一集、两集地细水长流着推出。可是,没过几天,不经意间翻看手机,竟然看到名为《冼花》的小说已经出炉,很多人给出了评论,让我非常诧异,惊叹“笔杆子就是不一样啊!”况且古稀之年的他,竟然是在手机上完成的,这让我更加不敢相信,因为也爱写点文字的我总是给自己写不出东西找客观理由,要么没时间、要么眼睛累、要么肩膀酸。看看人家这状态,不服不行,自愧不如:“老师就是老师!”
乘兴一首,以为贺——
闲云听晚霁,跨代冼花音。
幸儒文追忆,星天月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