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英雄,从未走远(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英雄,从未走远(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33.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3发表时间:2024-05-06 06:54:54


   去年中秋,回老家探亲,我抽出两天时间,去了佳木斯。想它,念它,三十年前,我曾在那里生活工作过四年。
   我谢绝了朋友的陪伴,一个人在城里兜着。曾经是这座城的主人,如今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心绪复杂。去佳西,想看看我居住过的糖厂小区有什么变化。结果是变化太大,小区已经由一片平房,翻建成为一座座楼房。别后音讯杳杳,还到哪里去相认1994年那方红墙绿瓦,还有我可敬可爱的房东大哥大嫂。
   只好拍了几张照片,便折身而归。走在平坦宽阔的马路上,几多感慨。我出生的村庄,生活过乡镇,一直隶属于佳木斯市(合江地区),1991年划归双鸭山市管辖。但地理的划分无法切割我对它的感情,土地相邻,道路相通,风俗习惯相同,我一直还把它当作故乡,从未动摇。身为游子,希望它不改容颜,等自己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只是,归期遥遥。但这样,何其自私?它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间的脚步啊!就拿我脚下这条友谊路来说,曾经破烂不堪似根烂绳,现在早已变成双向四车道的通衢。路两旁的行道树,垂柳、云杉、榆树、紫叶李、丁香密密匝匝,尤其两旁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间或出现一段段浓荫如毯的绿廊。这条友谊路,从市区红旗路到远郊敖其村的笔直大道,全长约20公里,当年,路两边分布着佳市主要的工业企业,厂房林立,机声轰鸣。
   但如今,路上车流喧嚣,路旁多变成居民小区,变得相对安静。走了大概不到一刻钟,直觉就到了原来的佳木斯纺织厂(简称佳纺)附近,这个距离我太熟悉,和我以前住的小区其实只隔着一条铁轨。以往,将货运列车开进厂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厂。铁道口的栏杆,起起落落几十年,拦住了人们的脚步,却没有拦住岁月。那些行人走远了,那些岁月也不知去向。佳纺是东北第二大纺织厂,员工一万多人。在佳西,佳纺就是中心,一个小社会,医院、学校、商店应有尽有。我们平时理发、洗澡都愿意去佳纺,那里选择多,价格实惠。
   过了铁路不远,不经意间,往路的对面看过去,惊见刘英俊烈士陵园的大门牌匾。忽然,我的心扑通了一下。刘英俊,这是我从小学课本里就熟知的名字,英雄,并没走远,他还在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淡忘了这个名字,但这座城市记着他,我还记着他。我激动地从马路直接穿过去,顾不得违章,也顾不得车来车往。只觉得,刘英俊跑了过来,在搀扶着我,我心里踏实。如今,我老了,他依然年轻。
  
   二
   时间正好,才下午两点钟,不需买票,我径直走进了刘英俊烈士陵园。看介绍,我三岁的时候,这座陵园就已经建成了。第一次来这里时,我二十六岁。当时,我调进佳市工作不久,正高兴着呢。我是打着饱嗝,饭后散步,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只把英雄当成了普通人,当成了自己的邻家兄弟。
   走进陵园,迎面是2002年新建的刘英俊勇拦惊马的铜像。忆那时,那是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早晨啊!?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所在连队到佳市市郊执行训练任务,拉重炮的炮车走到佳纺这里,有公交车摁喇叭,辕马受到惊吓,径直奔向前面不远的6名儿童,千均一发之际,刘英俊奋力将缰绳猛向后拉,同时,用双脚绊住马的后腿。6名儿童获救,刘英俊却被炮车压在下面,光荣牺牲。为此,当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人民的好儿子》,高度评价刘英俊同志的英勇行为,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
   向前走到底,是新修葺的烈士之墓,墓后是一块仿棺形背景墙,红色底座,黑色幕屏上,“人民的好儿子”五个鎏金大字金光熠熠。这份荣誉,质朴无比,像乡亲们夸奖自己的孩子;这个称号,沉甸甸的,因为它是以人民名誉颁发的。烈士墓左侧,是1966年4月立下的一块石碑,此处是英雄牺牲之地,曾经,这里天倾地摇,此刻,惟余一丝风声。右侧则有一座“刘英俊同志永垂不朽”纪念碑,是佳市轧钢厂1987年树立的。碑顶是刘英俊铸铁塑像,造型和刚进来时遇到那座铜像一样,是个微缩版。非铜是铁,正好象征,一个年轻的军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我在墓碑前徘徊了一会儿,脑海里,涛起云涌。那时,人们以在国营厂上班为荣,每天以厂为家,甘于为国做贡献。就看这块轧钢厂制作的墓碑,就知道大家有劲往一处使,这方耸立的墓碑,仿佛一股团结的力量从大地深处喷涌而出。那时,正是佳木斯各大企业效益不错的时候,人们的心劲心气十足。我不知道后来这些工厂的现状,包括这个陵园对面的佳纺。几年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它们漂向了何方?还有那些老员工,他们“分流”到了哪里?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举家南下的。为刚才在外面的时候,没有找到佳纺的大门有点遗憾。我凝视着刘英俊塑像良久,他的表情里似在流露几分凝重。那时,连名气响当当的佳造纸、佳纺、佳发电、佳电机、佳糖、佳联合收割机、佳中药、佳肉联,这八驾马车都觉行进艰难,同样需要有人站出来,救工厂于低谷,岂止是“黄了”两个字了事,时代呼唤英雄辈出。
   至今记得,当时有一期《三江晚报》,头版发表了一个记者的调查长文《拯救佳木斯》,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以为,家“丑”不可外扬,文章说得太尖锐了,捅了政府职能、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痛点、淤点。我一直将这位记者当成英雄,英雄不问出处,是他的挺身而出,敢说真话,唤醒了一座沉睡的城。
  
   三
   最后,我来到西侧的刘英俊烈士纪念馆,改扩建后,又增加了一块牌匾,上刻“佳木斯革命烈士纪念馆”。原来,政府及民政部门,已将两座纪念馆进行了整合,将这里打造成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据说,在清明节、以及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五四青年节参观的人比较多。有些企事业单位搞团建,也会来到这里。的确,当时人很少,这样适合我,可以静静地看。刘英俊的事迹,我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但我还是浏览了一遍。我想,一个英雄的诞生不是偶然的,他平时就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做校外辅导员、用津贴给学校买书,当“业余修理员”,出差途中,好事做一路。平时就是个无名英雄。
   我的目光,久久的在一张照片上停留。那是他救下的六个孩子的一张合影,我想,那应该是被救下后记者为他们拍的。他们表情平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没人会责怪这些孩子,他们还不懂死亡的含义。如果英雄还活着,他也一定希望看到孩子们的天真,天真得像白云,无忧无虑。为纪念刘英俊,六个孩子中的四个孩子改名字为刘继英、赵继、赵英、赵俊。他们非但每年在英雄牺牲这天去墓前祭拜,还为英雄的父母养老送终。他们都很平凡,只知道尽“儿子”的责任,只懂得这么朴素的报答。
   接着,我看了其他几个展区。这还是2018年新布展的展区。展出佳市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英烈的事迹。其中两个名字引起我特别注意。
   孙西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转为中共党员,后随第一批干部由延安奔赴东北,被任命为中共合江省(合江地区前身)委委员,佳木斯市副市长。1946年1月31日,正在市长办公室开会的孙西林,被冲进来的特务杀害。为纪念他的光辉业绩,佳木斯人民将其葬于西林公园(公园因他改名)西园内,并命名一条主要街道为“西林大街”,惯称西林路。是一条繁花的商业街,几个小时前,为辨别去老单位的路线,我还在西林路和解放路的路口停留了几分钟呢。
   另一位是邵云环,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女记者,1999年5月8日晚,在北约野蛮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不幸遇难。由于她在佳木斯纺织厂小学读过小学,为纪念她,佳纺小学更名为云环小学。此刻,云环小学里书声朗朗,和纪念馆只隔着一条荣歌巷。恍惚觉得,童年的她,正坐在教室里读书呢。
   看了他们的事迹,我做起假设。假设那天早晨,孙副市长把警卫员留在身边,没让他去护送省工委李书记去北满分局开会;假设1999年3月,邵云环安于现状,在《参考消息》工作下去,不再主动请缨到南斯拉夫去做常驻记者。他们都可能还活着,活得好好的,活得心安理得。但没有,因此,他们有幸成了英雄。只是,这两个字,是用鲜血写成。他们的事迹,或许不够惊天动地,他们都是“小”英雄,容易被红尘埋没。家乡人直率,怕忘记,不只是树碑立传,还干脆就把他们的名字刻在路牌上,刻在公园门口,刻在母校门口。
   还是一位记者说得好:“只要我们记着,他们就还活着。”是的,记住他们,无需千言万语,我也是他们一块移动的墓碑。
  
   四
   时针指向三点,我从纪念馆中出来。这时,我一眼看见,对面数十米外,是刘英俊烈士的另一尊雕像。他左手高举毛泽东选集,高举一颗炽热的红心,身背钢枪,右手紧握着枪筒,枪筒里是待发的铮铮誓言——扎根边疆,保卫边疆。
   再靠近些,我停下瞭望,仿佛看见英雄脸上闪过一丝微笑。他看见,有几个老人,在纪念馆前甬道旁,围拢在一起下象棋,他们有时会争执起来,有时还发出阵阵笑声。尽管入园须知上有许多条“严禁”,但并不具体,我看见,在烈士馆四周有些场地,很适合跳广场舞,那些大妈们一定不会放弃这些地方。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公园。老百姓开开心心,想必是烈士们乐见的吧。有的市民累了,索性就坐在雕像底座的台阶上。英雄无语,市民们从没觉得他离去,把他当成外人,他或许更喜欢这样,和老百姓离得近,每天在一起。
   出了陵园,我又站在友谊路上,因为刘英俊陵园和云环小学,市民们亲切地称之为“英雄路”。忽然好生感动和自豪,我曾是英雄路上的居民。
   叫了出租,打算返回宾馆休息。路上,我的眼前,烈士们的面庞和林立的高楼交替闪过。我的城市,变得熟悉而陌生。由于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国企多,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遇到了不少经营困难,比如刚刚路过的佳纺。但这座城市,遗传了英雄们不放弃、不逃避,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基因,它不会就此一蹶不振的。过了友谊路立交桥,车右转弯,右侧就是一片蓊蓊郁郁的园林,这就是佳木斯西浦植物园。植物园的南端,余晖晚照中,气氛有几分肃穆。果然,是佳木斯烈士陵园,刚才看过的孙西林、邵云环等58位烈士就安息在这里。
   车子驶上的这条路,地图上标注为圃东街,符合人们的称呼习惯。但叫我睁大眼睛的是,一块路牌写着浦东路,蓝底白字,清清楚楚。不管是本意,是笔误还是巧合,这路牌立马温暖了我。我现在的家就在上海浦东,而佳木斯,是我的故乡,冥冥之中,都拉着我的衣襟,都是我的不舍。或许,佳市在有意向浦东学习,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经济发展走在中国前列。这样想着,很美好。
   再向前走一点路,路左侧,就是市政府大楼。市政府,将市中心地块腾出,给投资商使用,造了一座购物中心。因此,市政府于2005年搬迁至此,离烈士陵园很近。莫非父母官们想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先烈的遗志,用榜样的精神激励自己。利用党中央振兴东北的大好机遇,自我加压,借势发力,勇毅前行。我仔细阅读了佳木斯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它没叫苦,只是默默实干。面对东北冬季漫长,企业投资成本高,2023年省市重点项目仍开复工200项,完成投资228.8亿元,投资完成率129.5%。实干加巧干,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0.1亿元,同比增长3.6%,列全省第4位。一直引以为傲的全市农业,粮食总产量达到228.6亿斤,实现“二十连丰”,真正成为全国粮食压舱石中至关重要的一块。等等,成绩喜人,可圈可点。再展望2024年的工作目标,没列举一条客观不利条件为自己谋取资本,处处是扩大、培育、推进、提升、壮大、激活、坚持等积极昂扬向上的字眼,令人鼓舞,令人振奋。崭新的友谊路,通往城市几个主要经济技术开发区去,里面包括众多外地、外资企业,它名副其实,真正地成了一条共享繁荣传递友谊的纽带。
   一座崇尚英雄的城市,永远充满希望。和平的年代,每个奋斗者都是英雄。现在,我虽然远在他乡,做不了什么,但我愿把我的祝福留下。祝愿英雄城佳木斯,越来越好。假以时日,不久的将来,一个文明、富强、繁荣、美丽的佳木斯必将在黑土地上重新崛起。
   忘了交代,佳木斯,满语,原名为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它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现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写罢,难掩激动,我的耳边响起一首歌:“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进梦乡……”
  

共 49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佳木斯,让作者魂牵梦绕。尤其是佳西,那里曾留下工作的足迹,还有可爱的大哥大嫂。如今作者出生的村庄的归属不断在变化,不管怎么变,依然认得出这个故乡。尤其是那条友谊路,见证着这里的变化和繁荣。现在的佳西居民小区,曾经是佳纺的繁华地,这几十年,那些在这里的工人走远了,留下一段繁华的历史。过铁路,遇到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英雄刘英俊,穿过马路的一刻,尤其能感觉到这个英雄跑过来,一下子就有了安全感。他是拦马救人的英雄,是那个时代教育的典型。走进陵园,拜谒他的雕塑,想起他的英雄事迹。烈士墓是新修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送给他最光荣的称号。英雄脚下的佳纺,人们为了事业而奋斗,但如今,这里的样子荡然无存了,这里的产品去了哪里,这里的人分流到何方,于是有了《拯救佳木斯》的惊人发问,这是找回曾经的声音。刘英俊终于走进了“佳木斯革命烈士纪念馆”,重大的节日,接受着佳木斯人的礼敬。作者百感交集,想到英雄成长的逻辑。刘英俊的事迹的影响力巨大,那六个被救的孩子,那些根据英雄改的名字,都在表达着对英雄的崇拜。当然,纪念馆还有更多的英雄的佳木斯人,孙西林,邵云环……他们继续着英雄的足迹,成为佳木斯人的骄傲。走出纪念馆,突然觉得自己看见了英雄的微笑,于是,那些大爷大妈们出现在眼前,他们在微笑里,快乐地生活着。为了纪念英雄,那条路已经成了“英雄路”,经过西浦植物园,找到了58位烈士的安息地。一路走过,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变,一条追赶时代的浦东路,和英雄相伴的市政大楼,家乡的人们正在以英雄的精神振兴东北,尤其是那取得的工农业生产的成就,令人瞩目,也足以让英雄欣慰。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一个从未离开英雄激励的城市,如今的人们也成为这个城市的新的英雄,在创造着城市的繁荣和文明。这篇文章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从介绍佳木斯的英雄写起,展现佳木斯这个城市的灵魂人物。从今昔对比看作者生活地方的变化,从佳纺人的去向,想到城市的发展,感觉那种英雄精神才是佳木斯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底气。一个个英雄走来,不是幻觉,又是一群佳木斯英雄在筑起崭新的佳木斯城。这种境界的扩展,符合英雄的逻辑,符合这个城市的逻辑。文章内容沉厚丰富,写出了时代下的英雄精神,这种精神和那些英雄一脉相承,成为这个城市生生不息不断繁荣的灵魂。运笔怀思,精巧构文,以英雄为主题,从个人到集体到城市,一步步扩展加深,使文章有了大气特色,也写出了时代的风貌。读后,给我们的感觉是,英雄之城日新,不断蝶变。作者对江山“根与魂”征文主题的把握非常精致深刻,写出了这么有份量有波澜色彩的作品,可敬。【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6 07:33:44
  曾经的时代,是有英雄的时代,我记得刘英俊,王杰,欧阳海,杨水才……都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如今的时代,更不少英雄的样子,形成了巨大的英雄力量,改变的是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城市,一个时代。作者这篇写佳市的文章,题材正能,视野开阔,格局博大,表达精彩,值得好好欣赏。感谢通过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0:45:42
  谢谢老师一大早编辑拙文!我有幸沿着马路走,又遇到刘英俊烈士陵园,看来,喜欢散步是个好习惯。如果乘车,这机会就闪过了。刘英俊,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但佳木斯人非常尊崇英雄,将陵园扩大,又财政拨款修建了铜像等,这点,很令我感动。最初,我有点犹豫,觉得佳木斯知名度差些,但后来还是逼着自己写下去,毕竟我生活工作了四年的城市,感情上难以割舍。谢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直觉有些地方没写好,只能待以后弥补了。祝老师体健,笔丰!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6 09:07:55
  真正有意义的时代,一定要有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城市,是苍白的,精神和灵魂,不是地域风景可以充当的,就像我的城市,我们一直以这个城市涌现出150多位将军而自豪。所以,我为了表达这份感情,就在给我的城市街道命名的时候,在城市的外围就起了个“将军路”的名字,每次都那,我都在脑海里想起几个将军,包括我们村的,临近村的,我见过的。他们对于我,可能生活的意义并不大,但对于这个城市,对于整个中国革命,是一股澎湃的力量。韩老师的文章的深刻,在于相处佳市的英雄灵魂的传承,英雄可以的个体的,也可以是整体的,在这个时代,一个团队,一个城市的崛起,英雄的精神更重要。一个英雄,不足以改变更多,但一个城市的英雄精神可以引领这个城市的未来。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0:58:45
  其实我挺怵写这类文章,怕对英雄的尺度拿捏不准,怕语言的风格不适合对英雄的描绘。说浅了,觉得浮光掠影,文章味同嚼蜡,说深了,又怕说错,怕伤害家乡人民的感情,不说,那些又都是事实的存在。为此,我纠结一番,睡觉做梦都惊醒过,哈哈。其实,东北振兴,包括佳木斯以及辽吉黑多地,是一个大命题,我怕触及了又收不回来,所以,这个文,一直在别别扭扭中写完。老师的家乡,可是名气不小,鱼米之乡,水果蔬菜等等,在全国都叫得响。相比之下,佳木斯是老工业基地,知名度不高(有网友说是内蒙的),转型困难,一度沉寂、冷落,这些年,在中央的扶持下,终于又回血满满,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老师说得好,英雄改变不了太多,但英雄精神可以引领城市的未来。如此,我的小文还算把到了佳木斯时代的脉搏,很是高兴。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夏爽!
3 楼        文友:简柔        2024-05-06 09:51:57
  刘英俊的事迹令人震撼而感动。英雄的出现不是偶然,是一个城市的成就,也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那个记者,还有孙西林,邵云环,都有着令人感动的地方,他们浓缩一个城市的风貌和魅力。文章凝重而丰厚,呈现了佳木斯的过去和现在,真情跃动,思考理性。简柔拜读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1:02:34
  这些名字,按照老师的年龄,可能在一些书刊和影视中见过,但他们的确是一个城市的英雄。我试图将英雄精神和一座城市的振兴联系起来,但感觉做得不够好。谢谢老师鼓励,问候老师,夏安!
4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5-06 12:14:45
  刘英俊,我也听说过,一个有英雄的城市,一个工发达城市,代表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我们何曾忘记。英雄的城市,拥有英雄的精神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祝福作者故乡和亲人越来越好!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7:11:55
  谢谢老师关注拙文!佳木斯工业基础很好,可惜,转型期没跟上,一度沉寂,不过,现在有些起色。谢谢老师的祝福,夏安!
5 楼        文友:枫桦        2024-05-06 13:58:37
  那个需要英雄的时代,是让人无限缅怀的。刘英俊这个名字,相信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是耳熟能详的。佳木斯市也因为英雄的出处,而令人万分的敬仰!老师的文章非常的接地气,以一个城市为起点,目光开阔。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有着非常高的起点的,展望与期待并存,读来让人激情万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7:17:15
  是的,这个名字,对于现代人有些陌生了,我有幸重新提起,也算是为家乡,做番宣传。一座城市,只要崇尚英雄,就会展望与期待并存,未来可期。英雄伟大,我的解读还有欠缺,想起来,有点不安。谢谢老师的鼓励,祝夏安,笔健!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06 15:40:12
  我对佳木斯的了解只限于佳木斯体操,因为有一段时间跟跳广场舞大妈练过。今日拜读韩老师的文,让我对佳木斯有了崭新的印象,一个个英雄人物让我感动、钦佩!怀才老师说得对,是英雄改变了一座城,改变一个时代,人们理应铭记!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夏祺精彩纷呈!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7:22:12
  佳木斯,在松花江边,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也算一座美丽的城市。工业基础很好,但九十年代后,由于国企多,在市场竞争中慢慢落伍。但它是一座崇尚英雄的城市,所以,充满希望。那个佳木斯体操,我好像在网上见过视频,有点意思。感谢老师鼓励,顺祝夏日安好,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5-06 16:10:53
  佳木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灵魂不灭,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在关注着家乡,他们的目光化作了满天繁星,他们的热血化作了漫山杜鹃。文中提到的刘英俊,勇救六位儿童,其壮举太震撼,惊天动地,他以鲜活的生命换来了六个稚嫩的生命,天地有大爱,动人心魄,催人泪下!那么多英雄的名字,英雄的事迹,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佳市的发展。英雄层出不穷,英雄的基因代代传承。该文写得质朴而深沉,情感迸溅,字字厚重,深切感人的文章,荡气回肠。感佩才情,问候韩格老师,浅夏大吉!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7:28:41
  刘英俊这个名字,按照老师的年龄,可能不是很熟悉。他属于六十年代的英雄,雷锋式的好战士。红尘滚滚,他的名字可能已被淡忘,今天再提起,有着另一层含义。就是新时代依然需要英雄精神。城市发展,离不开红色基因的传承。我是想将两者联系起来,回头看,做的并不好。写英雄,不好把握,也容易重复,我尽了最大努力。谢谢老师百忙中关注这个拙文,谢谢一如既往的鼓励。祝夏日安好,期待佳作!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06 17:49:27
  英雄,当永远铭记,永远传颂,这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情感真挚、意义非凡的美文,正能量满满,点赞学习!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6 19:23:54
  英雄的精神,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与魂,崇尚英雄的城市,注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也是拙文的写作目的。谢谢老师的鼓励,问候老师,夏安!
9 楼        文友:风轩        2024-05-06 20:14:58
  当我看到刘英俊因勇拦烈马牺牲时,不由心里即刻想到了欧阳海,因为欧阳海也是一位战士,也是勇拦烈马而牺牲的,这难道是欧阳海的另一个名字?以前家里唯一的一本小说,就是《欧阳海之歌》,当时看得泪流满面,感动得稀里哗啦~感觉当然不是一个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不问出处,向英雄致敬!问好老师,文章写的激情澎湃,底蕴深厚,大气超凡,拜读好文,美文美按,相得益彰,点赞学习。
风轩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7 05:20:13
  欧阳海,与刘英俊的牺牲都和惊马有关,但我记得,欧阳海的马是卡在了铁道上,列车来了,他去推马,壮烈牺牲。不是一个人,但同样伟大。我写刘英俊等,实际是要弘扬一种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不能缺少英雄红色基因的遗传,所以,有了拙文。感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祝夏安,笔健!
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06 20:16:23
  这篇文章深情地描绘了佳木斯这座城市的变迁与灵魂,通过英雄刘英俊等人的事迹,展现了佳木斯人民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文章巧妙地结合了个人记忆、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让读者感受到佳木斯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同时,作者通过描绘英雄的成长逻辑和城市的发展轨迹,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生动的描绘,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祝韩格老师生活愉快!五一出去玩没及时欣赏美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7 05:30:59
  谢谢老师精彩的解读!佳木斯,是一座中等城市,但和南方城市相比,不够繁荣。因为国企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有些落伍了,步履维艰。但它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崇尚英雄,热爱英雄,所以,它有一股不屈服的城市精神。这些年,加之中央振兴东北政策的扶持,全体佳木斯人的拼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市面貌等大有起色,这也是我为之骄傲的地方。当然,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显然挖掘不够,作为我的家乡,有些惭愧。五一只在周边转了转,人多,没走远。期待看到老师出行的美文。谢谢鼓励和鞭策,顺祝,夏安,笔丰!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