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天马山访庙,布鸽洞探奇(散文)

精品 【天涯】天马山访庙,布鸽洞探奇(散文)


作者:馨语馨愿 举人,553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6发表时间:2024-05-06 20:46:35
摘要:记天马山寻访文化符号

【天涯】天马山访庙,布鸽洞探奇(散文) 早就听说马头崮是蒙阴的文化名山。二零二四年五月四日,中国崮文化网齐鲁寻崮行的十位作家在几位当地村民的陪同下,登上了蒙阴县界牌镇的马头崮,希望捡拾几枚文化符号。
  
   一
   马头崮,又称天马山,海拔328.5米。关于它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是二郎神所骑的神马所化。传说当年二郎神胯下骑一匹神马,肩担中山和蛤蟆崮,结果行到此处扁担断了,两山滚落人间,而所骑神马就变成了今日之天马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后羿所骑之马。传说当年后羿射日归来,发现嫦娥偷吃了仙丹向月宫飞去,他赶忙骑上神马追赶,结果神马累倒在此处化为天马山。故当地还有二月十五庙会月圆之夜天马望月的说法。
   之前去临沂也曾远望过它,但并不知道马头崮从哪个角度看像马头或者天马,也不知它因何而得名?听同行的赵圣才老师如此说,真是令我大长见识。赵老师的家就在天马山脚下,一路同行的他给我讲了不少民间故事,包括天马山的传说,还包括当地名吃马蹄子烧饼的传说,真是太有趣了。说话之间马头崮已经进入眼帘,经赵老师指点,我从远处观看它山体的形态,真像一匹俯卧于界牌大地上的神马,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那似乎轻微转头,挺直脖颈望着天空,是在月圆之夜看月宫的嫦娥吗?马头后方可以清楚地看出扁平的马腹部和稍微丰满一些的马臀。它的腹部扁平是因为当年没吃饱所以才倒下的吗?
  
   二
   又不多时,我们到达马头崮脚下。几位社区干部早已等在那里,简单寒暄几句便同行。我们先来到山脚的一处庙宇。庙宇依照地势分前下和后上两层,是两处院落,分别供奉的是火神和龙王。怀着十分虔诚和尊敬的心情我们磕头参拜了两位神圣,然后又毕恭毕敬地考察和研究院里的石碑。在火神庙院里有一块石碑很完好,戴着完整的碑帽,其主题从右往左书:重修火神龙王庙碑记。落款文字从上往下书:中崋民国玖年小陽月上瀚(瀚,又作浣。在唐宋时期,官员们每工作九日就会休息一日,用来进行洗涤等个人清洁活动,因此被称为旬休或瀚日。根据这个习惯,上瀚就用来指代上旬的休息日,进而泛指上旬)。内容:重修缘由及集资或捐赠人名。在此碑文中,同行的刘发厚老师兴奋和激动地于建碑领袖栏中找到了他外公的名字:王裕芬。
   在后院龙王庙院内,有一块和重修火神龙王庙碑记同样大小和材质的石碑,亦戴着精美雕花碑帽,但碑文内容看不十分清楚,大致能看到“龙神、天马山”等字样,猜测是修建或重修龙王庙的碑记。其落款为:大清光绪叁拾叁年桃月上瀚。
   其侧相依而立有一块稍微残缺,但还能十分清楚显示碑文内容的青石碑。主题横排从右向左书:鋳锺碑記。落款文字:清光绪十六年荷月立。中间碑文大致是周围村庄和富户捐物的斤数。据三块残碑碑文内容推测,此火神和龙王庙最晚也建成于光绪十六年之前,而于民国玖年重修过。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两座神庙是二零二一年五月重建的。而修建的始末及公德这一块被现代化的崭新的黑色大理石碑记所记。
   考察过两座庙宇的碑刻,感受到这里厚重的道教文化,不觉信服其文化名山的称谓。又继续抬步上山,司掌庙宇的一位杨大哥继续引领我们上行,沿着一级一级石阶攀升,他指点我们看早年山寨的寨门以及山寨的戏台原址。我才猛然知觉,原来早先年人们为了躲避匪患,真的会生活在崮顶,拉起寨墙来抵御匪兵。而寨墙多半就依托陡峭的悬崖绝壁。没有绝壁的地方就用石头垒墙。我询问人民生活在山上,吃水如何解决。杨大哥说在马鞍部的山腰有一口甘冽无比的水井,人们便从井中汲水上山,储存足够的水,以备不时之需。
   当我的双脚跨过寨门遗址的台阶,再蜿蜒而至一座更加恢弘的红色庙宇时,杨大哥告诉我们,这是泰山奶奶的行宫。哦,原来这座神山供奉的主神依然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和其他地方的泰山奶奶庙一样,红墙、灰瓦、立柱、斗拱、飞檐、翘角,彰显着泰山奶奶宽厚、仁慈、庄重、典雅和济世、普度众生的品德。
   泰山奶奶,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全称为东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其道场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道教认为,她是“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女神。中国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据传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叶。她相貌端庄,聪颖过人。三岁懂人事,七岁学道,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入天空山(泰山)黄花洞(泰山顶石室)修炼。三年乃修炼丹成,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传说她有多处行宫,在很多名山之地都有她的行宫,供奉着她的神像。而据同行的杨大哥说,天马山上泰山奶奶行宫的建成比泰山处泰山奶奶庙建成的时间更早,这大概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当地传说认为,泰山奶奶的老家就在我们蒙阴的常路镇,是石姓家的女儿。因她当年和鬼谷子斗法没占上风,所以才西去泰山修炼。如此在天马山有她的行宫便不足为奇了!我们再次怀着万分虔诚和尊敬在泰山奶奶神像的脚下行了跪拜之礼,然后又在行宫前的大香炉中烧了三柱高香,以祈平安和瑞祥。
   最后,在泰山奶奶行宫的院子里,我们同样考证了一块历史遗存下来的古碑,碑身同样为文革时期所破坏严重,上部一角和碑身残缺不全,但主题清晰可辨:万古流芳。其中万和芳都残缺不全了。落款是:咸丰十一年立寨。这是此行考察最古老的一块石碑,说明在咸丰年间当地的村民就在崮顶立寨生活了。
   泰山奶奶的行宫所在为天马山崮顶的中部,大致在马鞍部位。我们意犹未尽地从泰山奶奶行宫中出来,沿着庙宇右侧院墙去天马山马尾考察了一番自然景观,又原路返回继续向东方马头部位而去,那里是天马山最高峻和陡峭的地方。
  
   三
   当我沿着崮顶小路,翻过无数荆棘和矮松等丛生的灌木林;当我涉过无数杂草蔓延和疯长的草滩与草甸;当我一袭红裙攀上天马山的主峰神马的马鼻处;当我扛着猎猎迎风的崮文化网会旗在马头崮山巅欢呼胜利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孟良崮战役期间天马山阻击战胜利的红旗也是插在这里。看哪,当年插旗杆的三个旗窝还静默无言地躺在这里。那时候,打了胜仗的战士们也是在此处大声呼喊着“胜利了,胜利了!”吧?哦,天马山,和孟良崮一样,您也是一座英雄的崮,镌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悲壮的史册之上。
   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地位。此战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27万人对战国民党精锐部队45万人,力量相当悬殊。但却以三天的神速全歼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并击毙了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一举扭转了山东战局。而天马山阻击战则是其中一场有力地支援和保证孟良崮战役全胜的重要战役。在这里要讲一下天降神兵和临机借兵的故事。
   话说当时张灵甫的74师因贪功冒进,先于其他友军孤军深入占领了我孟良崮阵地,可是也陷入了我华东野战军5纵的包围圈中。但同时我五纵也陷入74师和他友军25军和65军的反包围圈中,所以华东野战军除了要集中兵力对战孟良崮的74师之外,还要阻击其外援军队。当时距离张灵甫部队最近的是黄百韬率领的25师,距孟良崮仅有十多里。而负责在天马山阻击敌人的是我华东野战军一纵一师的廖政国。当时在16日上午,战役双方作战比较胶着,都损失惨重。而廖政国的阻击部队几乎已经打完,只剩下不到一个班的警卫兵力。当时敌军已经将我军阵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已经攻打到天马山的山腰。如果让敌军占领天马山高地,那么敌军将会长驱直入孟良崮战区,有效增援张灵甫军。正是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他通过望远镜突然发现有一对自己人出现在山谷中,这就是天降神兵——我华东野战军四纵的一个营,他们是奉命火速增援孟良崮主战场的队伍。廖政国看到机会和希望,他二话不说骑上战马,赶上领头的营长,说明了战争形势,这就是临机借兵的故事。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这里失守了,后果可想而知”又问:“你能不能顶上去?”而对方想了想说:“我听你的指挥,只要对战局有利!”
   站在马头崮顶上,遥想那些战争的事。我将崮文化网大旗插在原来我解放军插红旗的旗窝中。然后在经过了亿万年风吹雨打的干净的白色石头的崮顶坐下来,聆听李秀福老师、刘发厚老师、赵圣才老师等激动昂扬地讲起那段难忘的战争岁月。试想,在那次战争中,有多少沂蒙儿女献出了鲜血乃至生命啊!其中也有天马山周围村庄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
   听着故事,放眼远处的孟良崮、富家寨、望海楼子等周围那一圈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崮和山;还有近处那层层已经耕耘过的梯田;还有那些鳞次栉比的美丽可爱的村庄,真是令人心潮澎湃!
  
   四
   听着老师们讲那些从前的战事,也讲再早那些闹匪患的事,当讲到这个山中有洞时,赵圣才老师说在天马山马头部位的悬崖下有个黑老鸹洞,洞很深也很宽敞,他小时候曾经进去过,而且他还给我们讲了当地的很多谚语。黑老鸹一出,准没好天气;黑老鸹一叫,大雨必来到。还有马头崮带帽(云遮崮),不是拉(下雪)就是尿(下雨)。我觉得这些谚语,有的虽然粗俗一点,但也很有意思。
   提到马头崮的洞,赵圣中老师和带路的杨大哥也为我们讲了一个神奇的他们亲历的事。说,在马头崮的马胯部位悬崖上也有一个神奇的洞,此洞横穿山崖,在南面的小洞口点一把柴草,那烟可以从北面大点的洞口冒出来。因这个洞里住着布鸽(灰鸽子),所以叫布鸽洞。二十多年前,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青年因为和父母吵架拌嘴,结果想不开在洞里寻了短见。村里人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最后是被一只布鸽引路,才找到了上吊的男孩。从那以后,大家都觉得布鸽是有灵性的鸟。听了这么神奇的故事,看看时间还早,大家都想去探访一下两个洞,两个洞在不同方向,都去肯定时间不够,就选择相对较近的布鸽洞。
   于是在赵老师和杨大哥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后坡陡峭而曲折的小路,在蜿蜒的峭壁上行走找寻洞口。因为鲜有人来,也因为快到夏天了草木相对茂盛,山路和洞口都被覆盖住,要想在长满灌木的悬崖壁上找到并不是很大的洞口,实在是太难了。
   我们拽着荆树、楮树、软枣树等灌木枝条,弓腰侧背前行,来来回回好几趟路,发现了好几处石缝洞,大家戏说是狐狸洞,懂行的杨大哥说是獾(据说状如小狗)洞。千寻万寻寻不见洞,中途好几个人原路返回了。只有李老师、两位赵老师、丁会长、杨大哥和我坚持了下来。最后还是我眼尖,指着高处一处貌似洞口的地方,让杨大哥和丁会长在去哨探,果然最终我们发现了真正的布鸽洞。洞在高高的二层悬崖上,距离我们站立的脚下有五六米高,而且是呈90度的直角,他们沿着石壁和洞口的桑树和楮树枝到达应该不算太难,我毕竟穿着裙子应该不太行,但是为了看看洞到底长啥样,我可是豁出去了。别说,仗着人多,我竟大着胆子攀,感觉没费多少力气就上去了。
   仔细观瞻这个洞口,事实上也算一个比较宽敞和高深一点的石缝棚洞。宽度可容一人直行,高度大约十米左右,深度大概三四米。在石缝中间位置有一块没有完全风化的石头,大概六七十公分厚度,夹在缝隙中间,把石缝分为了上下两部分。据说那些布鸽就生活在这个石头高台上,而当年那青年也是吊在这块石头上的。大家再次议论:是布鸽不想让死人占了自己的府邸,所以才带人找来的。我深以为然。看完洞,我们互相扶持着爬下悬崖回程。
   在回程中,又路过那片庞大斜坡的野生杏林,再看那黑黑壮壮的粗树干顶着的茂密树冠上结满的小小的青青的野山杏,心里无比兴奋,我们相约杏熟了的时候再来摘杏。杨大哥告诉我们,这野杏子特别好吃,等到麦黄的时候,它就熟了!
   是啊,下次再来!再来吃杏,也来寻另一个山洞和天马山更多更厚更重的文化符号!
  

共 47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大手笔访山美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探访蒙阴文化名山天马山的过程。文章开门见山,渲染了此山是有文化内涵的,然后从山名的传说入手,具有了一定的神话色彩,然后详实地记叙了参拜火神庙、龙王庙和泰山奶奶行宫和考察庙宇石碑的过程,证实了这确实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道教名山;作者一行登上山顶,畅怀孟良崮战役阻击名战——天马山阻击战,再现了红色沂蒙精神,突出了天马山的红色文化之底色;文章还简叙了布鸽洞探奇,突出了天马山的奇。总之,文章融记事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好文章倾情推荐阅读欣赏。感谢来稿,祝创作愉快。【编辑:栀子芬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24-05-07 08:45:30
  近来馨儿社长文思泉涌,欣赏又一篇写故乡的美文。大力推荐!
栀子芬芳
回复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24-05-07 10:04:55
  谢谢栀子辛苦编辑和鼓励,共同进步。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4-05-07 08:53:59
  活动和实践,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祝贺馨儿又一篇佳作亮相!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24-05-07 10:05:38
  谢谢老师鼓励,向您学习,一起努力。
3 楼        文友:丙凡        2024-05-10 19:15:58
  欣赏馨儿美文佳作,学习了。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24-05-11 11:21:24
  谢谢蓝格格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