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 周原一颗灿烂的明珠 ——一记陕甘豫晋鲁“周文化研究交流联谊会”会长、宝鸡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聂宗科
五月,是一个充满生机、繁花似锦的季节,“五一”节的到来,更是让陕西旅游大县扶风车水马龙、一片欢乐。
上午九时,我来到关中风情园西门外法门寺艺术馆,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拜访了法门寺艺术馆馆长,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陕甘豫晋鲁周文化研究会会长聂宗科先生。进了他的办公室,闪入我眼帘的是大屏幕上的文章,看来,“五一”节聂老师也没有休息,还在钻研中国古代历史。
看到我的到来他很高兴,又是倒茶又是让坐,还询问了我的近况。我跟聂馆长认识已经4年多了,他是我们县第一个把文化做成产业的文化企业家,由于热爱文化,他的企业办得有声有色,以企业打造文化,以文化发展企业,他的可贵之处是,把企业所得用于历史考查的奉献精神。他走遍全国26个省区,考查了3000年前的古人类遗址、遗迹上千处,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人类文化与文明》大作。这种热爱历史,钻研究历史、勇于奉献的精神,实难可贵。
2019年,我受扶风县周文化研究会邀请,参加协会宣传报道工作,在会上经有关人员介绍,认识了协会名誉会长聂宗科,在这次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他对周文化精辟的剖析、讲解,渊博的知识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不由打心眼感到敬佩,会后我第一时间加了他的微信。
2021年3月,我去市作协开会,秘书长让我把聂老师的会员证带回去。回来后我及时将证书送到他的办公室,并一起探讨扶风的周文化发展,在这次交谈中,我了解到聂老师是一位农民企业家,他是一个有大胸怀,大格局的文化传奇人物。2001年,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成人教育教学,招生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间他就很爱文化、很爱历史,凡是他走过的地方,博物馆里都有他的足迹。2005年,他在家乡创办了民办学校。2009年,扶风旅游业大发展,他创办了宝鸡法门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他创办了法门寺艺术馆,开启了他所挚爱的文化事业。因文创研究他与国内十多个省市博物馆建立了关系,长期的文化沉淀为他后来研究西周历史和古人类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他到台湾故宫博物馆考察学习,用十天时间对台湾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写的第一本书是《福田心耕》。我跟他接触的时候,他的第二本书《周原文明史论》初稿已经完成。那天,我们谈了整整一中午,也很投机,使我真正遇到了文化知音,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到了中午十二点,聂老师又请我去吃羊肉泡。在饭桌上,他讲述了《周原文明史论》的写作过程,让我感到震惊!历史书不同于文学作品,所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好多东西都需要求证。不由我抬头仔细打量他,他身材修长,肩宽体瘦,眉宇间充满了钢毅,仿佛是经过精心雕制的玉人,那魁梧的个头,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如果他再年轻二三十年,那绝对是美女们追求的偶像。这顿饭我们吃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聂老师有事,我们的交流不知啥时才能结束。从此,我很期待聂老师的《周原文明史论》问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24年元月,聂老师写的《周原文明史论》一书终于出版了,并在周原博物院举行了发行研讨会,听说有省市专家学者和市县领导参加,这次发行会由宝鸡市社科联、周原博物院、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县政协、宣传部、文化局承办,与会专家学者评价很高。可惜我身体欠佳未能参加。
后来,聂老师送了我一本30多万字的《周原文明史论》大作,我一看这书十分厚重、精装硬皮、印刷精致,使我爱不释手。晚上,细细品读,真不容易呀!我也相继出版了两本书,真正认识到出书的艰难和不易,更何况这本书是专门研究周文化的专著,就搜集资料这一项没有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我再一次对聂老师刮目相看,打心眼里敬佩他的坚毅执着和无私地奉献精神。
记得聂老师给我说过:“写《周原文明史论》这本书时,我实地考察了陕甘豫鲁晋5个省40多个县区,获得了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解析周人的思想源头又对周前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证。自己开车考查了国内26个省区博物院(馆)、包括国内3000多年前的遗址遗迹。为后来编写《人类文化与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一个文化企业之力,完成了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业。
我仔细翻阅《周原文明史论》,那文字加图片的成书过程实属不易。看完这本书,我认为,这书不是拿嘴说的,是聂老师用心血换来的,他是我们扶风人的骄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孔子学院院长、北京汉字研究会会长李敏生在评论中说:“由聂宗科先生编著的这本《周原文明史论》集结了周原志士以文记史,以笔抒怀的豪迈洒脱,读来不禁令人拍手称赞。有这样一位周原赤子著书立说,传承华夏文化,周原文明岂会声渐不闻影渐消。”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历史考古课题组副组长张天恩说:“聂宗科先生满怀对先祖文化的崇敬之意,拳拳乡土之情,给古都周原立传,为历史文化讴歌,书写出的《周原文明史论》,结合传统历史纪录,采撷考古发现精华,以聚落社会、文化成就为背景;以姓氏文化作辅翼,展示了周原文化的别样风采。”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孔润年说:“《周原文明史论》名符其实,视野开阔,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文字易懂,雅俗共赏,没有学究气,又不失专业水准。其功至伟,所得所获,绝不亚于经营一个成功企业!成了真正的专家,在此领域有了发言权,意义非常深远!”
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外表和言谈举止,更要注重他的涵养素质和业绩,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文化修养。聂老师满腹经纶,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讲周文化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到聂老师办公室去过多次,经常去都见他在学习,在研究历、研究周文化,难怪好多大学都聘他去讲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聂老师头衔多了,但他依然低调朴实,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架子。
最后,我用省市专家的一句话总结:“聂老师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是扶风人的骄傲,更是研究周文化方面一颗灿烂的明珠。”
《原创首发》
人类古迹两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