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四月又见桃花开(散文)

精品 【浪花】四月又见桃花开(散文)


作者:上大人孔乙己 童生,90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9发表时间:2024-05-09 21:16:45

今年,小区里的几株山桃花开的格外灿烂,远远望去像一团粉色的云,在几株雪白梨花的映衬下,更为漂亮。看着满树的桃花,不禁想起七年前的一件往事。
   七年前也是在四月的一天,参加了单位党员同志们组织的一个活动,就是去看望村里的留守老人,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个去的是柴登村(蒙语:低湿的草原)。汽车行驶在乡间的砂石路上,一路上的颠簸,让车窗外的景色活动了起来,近处的草地有了许多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天地交接之处。稀疏地泛着嫩绿的杨树、柳树、榆树点缀其间,让人的心情顿时愉悦了起来。偶尔闪过一两株山桃、山杏的粉红,点燃了人们心中对春天的渴望。
   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到了村里。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一位刘姓的老人,看到来了几辆汽车到了他们家门口,老人家显示出塞外人家特有的热情,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坐。当老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更是高兴,他一边拉着我们先进家,一边招呼老伴儿熬茶。我们谢绝了老人的邀请,领队把人分成了两组,一组收拾院子及屋内,另一组清理屋前屋后的垃圾。老人看着我们忙忙碌碌的,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年纪大了,手脚远不如从前利索,以前他们家都是乡里的五好人家。”领队在院子里看了看,又进了屋里,他看到水缸里没水,便拧了一下水龙头,水哗哗地流了出来。他有些疑惑地问老人:“水龙头里有水,为什么不放水?”老人歉意地笑了笑说:“政府给家家户户装了自来水,但我还是喜欢自己去前边的井里挑水,井里的水,吃起来甘甜。今天还没来得及挑水,你们就来了。”
   听完老人的话,领队熟练地拿起扁担,挂上水桶就去井里挑水。井离家不是很远,有电机抽水,不一会儿水缸被挑满了。领队擦了擦头上的汗说:“多少年没挑水了,真的感觉到有些累。”老人见领队挑水,一边阻止,一边说:“我们老两口使唤(方言,使用)不了多少水,有一两担就够了,你们城里的干部,没干过农活,小心闪了腰。”
   大约一个小时后,干完活的同事们集中到院子里,准备去下一家。当我们向老人家告辞的时候,老人明显地生气了。老人对我们说:“如果今天你们就这样走了,以后就再也别进我们的家。”看到老人的态度非常地坚决,领队说:“大家进家喝口水吧,别辜负了老人的热情。”
   老奶奶早就烧好了火炉,火炉上的茶壶咕嘟嘟地响着,壶里的砖茶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桌上早就摆好了饼子、炒米、水果,老奶奶从厨房里抱出一摞碗,非要亲自给每个人倒一碗茶。
   虽然已经是四月,但塞外依旧寒意深重,烤着温暖的火炉,喝着热热的茶水,心里突然生出了久违的暖意。老人甚是健谈,开始聊了会儿家常,知道老人有三个孩子,都在城里工作,两位老人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喜欢农村的恬静与闲适。老人说托党和政府的福气,赶上了好社会、好政策,家里衣食无忧,现在身体还算硬朗,养着七八只羊、两口猪,逢年过节,儿女们都开车回来,一家人杀猪宰羊,享受着天伦之乐,等儿女们回城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们带一些自己养的猪羊肉。
   说了一会儿话,老人突然话题一转,问我们同事里有没有解放军?大家有些奇怪老人为什么要这么问。有一个同事说他是部队转业的,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623部队服过役。老人激动地说出了一句只有在电影里听过的话,让我至今难忘。老人说:“你们一进门,我就知道,你们就是当年的解放军!因为你们和他们太像了!”
   我有些好奇,就问老人家:“您见过解放军?”老人顿时兴奋起来,有些浑浊的老眼里放出光芒,老人连忙说:“见过见过,那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情。”老人的语调顿时高了许多,那是在他七八岁时,大约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村里突然有人高喊:当兵的来啦!大人们在慌乱之中,带着老人、拉着孩子朝村外跑去,人们连家中灶里的火都没顾上扑灭。忐忑的乡亲们一直等到快吃下午饭的时候,没见有什么动静,村里有几个老人大着胆子回到了村里。不一会儿,老人们便高兴地回来招呼村民回家,说这次来的是解放军。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解放军,半信半疑地跟着老人回到了村子里,回到自己的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猪也喂了。
   我忍不住又问了老人:“以前当兵的是什么军?”老人气愤地说:“就是国民党的兵,他们进村和土匪没有什么区别,不是抢猪抢羊,就是拉年轻人当壮丁。”我又问:“那后来呢?”老人瞬间又兴奋起来:“解放军就不一样了,他们把院子打扫干净,猪喂了之后,就在村子的空地上休息,没有一个解放军进屋休息。”老人停顿了一下,补充说:“就像你们今天做的一样。老人继续讲着,村里的老人们组织起来,邀请解放军进屋休息,都被解放军婉言谢绝,说部队上有纪律,不能进老百姓的家,惊扰老百姓。”
   看着大家喝完了茶,领队说:“咱们走吧!再去下一家。”老人急着说:“我已经联系村里的人来我家,杀羊招待你们。我主要是年纪大了,不然我早就给你们杀好了羊。”老人补充说:“我不要镇里出钱,是我自己的羊,和公家没有关系。”领队对老人说:“我们还有任务,下次有机会再来。”老人一听“任务”两字,便没再阻拦我们,老人说:“我给你们唱一首歌,你们再走。”大家一起说好。老人庄严地站起身,右手握拳放在胸口,开口唱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那一刻,我真正感觉到一种穿越时空灵魂上的震撼,我真不敢相信,小说、电影里的事情会在现实里发生。这一幕,令我眼眶湿润,这首歌让我想起父亲讲述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里,他亲历过的一些故事。或许这首歌是老人小时候跟解放军战士学的歌,也许是老人后来学的,无论怎样,这首歌真正留在他的心底,是一个跨世纪老人对我们党的执着与向往,歌声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老人唱完歌后,又对我们说:“我种了四亩多桃树,你们明年在桃花开的时候再来我家,我一定提前杀羊招待大家。”
   路上领队和我们说:“你们看出来没有?老人真的要杀羊招待咱们。”他顿了一下又说:“咱们做农牧业工作的,不能因为做完了项目就是完成了工作,以后得多进进农牧民的门啊。”领队的话引起了我许多的思考,我知道,山桃在这里基本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老人肯定不知道“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相思,更不懂“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惆怅,他坚守着一树的桃花,很可能是他在山桃花开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解放军吧?他坚守的桃花,是老人对党的希望的坚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时候,常常被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张思德等无数革命先烈感动。和平年代的生活不可能每一天都是轰轰烈烈,这份少年时的感动,在平淡的生活之中,被慢慢地磨灭,面对老人感到了许多的羞愧。今天这份感动又被这位老人唤醒,被曾经的那些革命战士所感动。我们党走过百年历史,除了革命先烈轰轰烈烈的事迹,更有着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感动,正是这些真情感动,才把革命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里。
   思绪再次回到眼前的灿烂的山桃花上,我想,老人又在看他的山桃花了吧?
   (原创首发)2024年5月8日
  

共 27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生活工作在牧区,与他们打交道的都是蒙族牧民,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民族政策,所以每一次下乡活动,彰显着党群关系,是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践行。当单位组织党员同志们,去看望村里的留守老人时,我们便身体力行去贯彻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我们像当年的子弟兵走进牧民家庭那样,给他们扫院子挑水,不住在牧民家里,不打扰他们,不吃不拿,建立军民鱼水之情。新时代我们的党的形象,再一次唤起了牧民久远的回忆,牧民老阿爸深情地唱起了军队的歌曲,是当年党群关系深入人心的深情表现,是激越人心的感人场面,是让人无限向往的往昔岁月,我深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意义。作者通过叙述那次下乡深入牧区活动的经历,揭示了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新使命。文章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叙事生动简洁,再现了那一生动亲切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经常投稿支持平台,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作品丰硕,生活愉快,工作顺利!【浪花诗语编辑:美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1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24-05-10 04:28:37
  文章以一次去农村爱心奉献的经历,描述与留守老人的交流,既是打扫庭院,又是送来关心,一杯砖荼待客,一段回忆暖心。展现了军与民,公务人民与边塞牧民的深厚感情。由此,我们更应多一些这种活动,增进与农牧民沟通,共筑社会主义文明。文章中,山桃花的美丽,寄托了老人对未来的向往。也颂扬了我们的善行和义行,同时映射出新时代的风尚和美好。整篇文章纪实平和简朴,情感真诚流露,节奏紧致自然。笔法细腻娴熟。欣赏佳作,学习致意,浪花诗语,感谢有你。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0 21:34:09
  感谢社长留言跟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工作中有时候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工作与农牧民割裂开来,每一个基层公务员其实就是完成党和国家政策落实到人民中“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希望我们每一位国家公务员能把人民牢记心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
2 楼        文友:美蓉        2024-05-10 06:23:24
  老师工作生活俩不耽误,工作是那么有意义,身体力行,任劳任怨,业余时间不耽误对文学的爱好,是让人羡慕的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写文章也有了真实的底蕴,有感而发,内容有血有肉,具体感人。向老师学习,祝夏日安好!敬茶!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0 22:50:40
  感谢美蓉老师迅速、准确、精心的编按。写这篇文章就是在新时代要求下,人民公务员如何开展工作,如何继承我们的党优良传统,业务工作与党和国家政策宣传与执行可以很好地相容。人民是水,我们是鱼,新时代更应该做好这一切。
3 楼        文友:尹献君        2024-05-10 11:15:40
  拜读上大人孔乙己老师的文章。文笔细腻,情节焦灼。承载着人间烟火,接地气。实乃佳作也…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0 22:52:08
  每一次都能得到老师的美评,多谢老师。祝老师文丰体健,开心快乐!
4 楼        文友:巧眉        2024-05-10 11:29:51
  好文品读。上大人老师的笔锋细腻精湛,值得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回复4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0 22:54:32
  多谢巧眉老师的誉美之词,其实老师的作品才是真的称之为笔法细腻,构思精巧,祝老师生活快乐!开心写作,开心得奖。
5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5-10 23:41:2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里的这两句,表达了他在百花凋零的四月,意外发现古寺中的桃花的惊讶与欣喜。上大人的这篇散文《四月又见桃花开》,乍一看以为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可细细读来,若干年前一次下乡看望留守老人的经历,给与他的惊喜绝不亚于白居易出其不意地发现春景的喜悦。我们这代人已经无法去切身体会上一代人对解放军的崇拜与浓厚情感。一次寻常的下乡活动,勾起了老人对解放军的美好回忆,并且老人从我们身上也看到了当年解放军的影子,这对“我”而言,难道不是莫大的荣幸么?!文章主题鲜明,意在歌颂党和政府给与广大人民和谐、幸福,安定的生活。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小幸福!拜读佳作,向老师学习!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回复5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1 16:23:13
  多谢迪迪老师的精美留评。迪迪老师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文本以及文章的内涵三个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都予以了超出文章本身的高度。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感觉到了震撼,真的那些农牧民们,他们真的相信党,在期盼着党。感谢老师细心、用心的留评,同时也祝老师天天快乐!
6 楼        文友:墨香婉约        2024-05-11 04:33:20
  欣赏拜读上大人老师美篇,老师笔锋精湛,文章条理清晰,内容感人。欣赏学习了!祝老师笔丰文健!夏安快乐!敬茶!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自高。
回复6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5-11 21:06:56
  多谢墨香婉约老师跟评,每一篇文章老师都有认真跟评,并留有言简意赅的评论,多谢墨香婉约,祝老师创作愉快!得精品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