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母亲的缝纫机(散文)

精品 【心灵】母亲的缝纫机(散文)


作者:登影 白丁,1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6发表时间:2024-05-12 11:08:21
摘要:【原创首发】缝纫机,怀旧的经典,富足中的珍贵回忆。 在这个的时代,我们享受着科技和物质的纵容,但却常常忘记了曾经的艰辛岁月。缝纫机,这个看似过时的家具用品,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缝纫机,怀旧的经典,珍贵的回忆。今天,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不由想起了一段往事。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和物质给予的富足,但却常常忘记了曾经的艰辛岁月。譬如缝纫机,这个看似过时的家庭用品,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母亲的缝纫机是最古老的、最普通的,尽管已经陪伴母亲走过了40多年,但除了台面上的紫漆磨损得有些斑驳外,其他都很完好,仍然可以使用。可以说它为我家甚至为他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它既像老古董、又像一件旧家具摆放在母亲的卧室里,静静地注视着我家几十年的成长与变化。
   在那个物质匮乏且动荡的年月里,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6个。当我们还处于幼儿时,为了既能节省开支,又能让我们兄妹几人穿上美观得体的衣服,父亲省吃俭用攒了4个月的工资,花费150元,费尽周折托人在当地百货公司的库房里把仅有的一台缝纫机买了回家。母亲如获至宝,对父亲说,这回我们的孩子能穿上缝纫机轧的衣服,再也不用手工缝制了。就是这台普通的缝纫机,给母亲带来了快乐,同时也给母亲带来了劳累和艰辛。尽管母亲的左手小时候烧柴时被无情的柴火烫成了卷曲状,以致无法伸开,造成终生残疾,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她娴熟地使用缝纫机和手工活计。
   父亲不得已一个人留在了城镇工作。母亲受到牵连,带着年幼的我们举家迁到偏远的山区老家——门头沟区沿河城公社龙门口村安家落户,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母亲年轻时在缝纫机厂做过职工,带过徒弟,有着良好的缝纫技术,因此,到了偏远山区,母亲的缝纫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那时山里人如能穿上一件由缝纫机制作的衣服,还是非常时尚的事。当乡亲们看到我们兄妹总是穿得美丽、大方、干净、整齐,像个城里人似的,便称赞母亲是能工巧匠,里里外外一把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时乡亲们为了节省开销,美化自己,也不用那粗糙的双手缝制衣服了,只花几块钱买来布料到我家让母亲帮忙做活计。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我家简直成了裁缝店,门庭若市。远近亲戚,村里乡亲纷纷来到我家找母亲做衣服。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放下自家的活计,给来者细致的测量身体,很专业的画出衣服简图,并用笔一一记录下尺寸,依照顺序排列出来。等客人走后,母亲利用零碎的时间细心地、娴熟地进行设计、裁剪和缝纫。
   不多久,母亲制作的各种款式的服装和高超的缝纫技术便远近闻名,赢得了人们的啧啧赞叹。找母亲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有的乡亲们拿着全家人的布料从方圆几十里外找到我家要求母亲帮忙做活计。母亲是个热心人,每次来人都是热情招待,还要招待他们吃饭。
   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好像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头,有永不疲倦的身体。每当夜晚,总是那缝纫机转动的“咔咔”声伴着我们兄妹入眠。为了养家糊口,父亲那微薄的40多元工资也只能够给我们交学费,所以母亲白天还得下地挣工分贴补家用,业余时间几乎全用来为乡亲们义务服务了。母亲总是有做不完的活计,而自己儿女的衣服却腾不出功夫来做,实在是等着穿、不做不行了,也只能利用夜晚来赶制。
   在煤油灯下做活计,也是母亲多年养成的习惯。记得每到冬季,外面北风呼啸,我们兄妹几个依次排开各自睡在暖融融的被窝里,加上热土炕,感到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可是当我睡上一大觉醒来时,看见母亲仍独自坐在炕头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带着老花镜,哼着小曲,给我们纳鞋底,缝制棉衣,缝补衣服和袜子,很是惬意的样子。母亲究竟什么时间睡的,我从来都不知道。为了这个家,母亲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编制着她的希望,编制着我们的幸福,也编制着全家的未来。为了这个的家,母亲默默地承载着生活的艰难,承受着所有家务和养育儿女的重任。儿时的我难以深谙这纯净的亲情与关爱。
   直到上世纪的1973年,父亲落实政策,母亲才带着我们兄妹从山区老家再迁到城镇,户口由农民又转成居民,与父亲团聚在一起。尽管离开了农村,可是,我家仍然是人来人往,母亲的这台缝纫机并没有因此而闲置,仍然陪着母亲每天不辞辛苦的劳作。街坊、邻居、亲戚,甚至远在老家的乡亲们来城镇采购、办事时也不忘带上布料找到我家要求母亲做活计。母亲看到远道而来的亲戚和老乡倍感亲切,热情接待,以微薄之力服务大家。
   在我的记忆力,我们兄妹几个从幼儿时期,再到学生时代就没有穿过购买的衣服。我有几件时尚漂亮衣服,还是表姐、表妹穿剩下的。那时我多么羡慕女同学们穿着在商场购买的时尚服装呀!但每次穿着母亲用棉布缝纫的新衣服时,也会招来邻里和同学们的羡慕:“瞧人家穿的衣服多好看呀!”还有许多人问我是从哪买的。每当这时,我都自豪地说:“这是我妈妈用缝纫机轧的。”“你妈手真巧,做的衣服比我们买的还好看呢。”听到人们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几十年的制衣经历,让母亲积累了丰富的制衣经验。当我看到伙伴们穿的哪件衣服好看时,只要我借来让母亲看一下,她就会画出样子,用手掌衡量大概的尺寸,很快做出相同样子的衣服。记得上初中时,我的好同学特别羡慕母亲给我做的小衣服。为了显示妈妈的缝纫手艺,我热情地说:“让我妈也给你做一件吧。”于是,盛夏的一天,我俩一起去百货商店买来了一块纯棉粉花色布料,并找来一本服装样书,让妈妈为我们俩量体裁衣。没几天,两件相同的花色短袖衫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目瞪口呆,呀!妈妈缝纫出来的短袖衫新颖、别致、大方,竟然和服装书上的一模一样。当我俩一同穿着上学时,立刻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球。我心里沾沾自喜,同学也喜笑颜开。此时,我感到我有一位巧手妈妈是多么骄傲和自豪啊!我的这位好同学后来成了我的闺蜜,这件衬衣她也穿了很多年,直到衣服小了,颜色发白了,才依依不舍的存放起来。
   无论贫富,对于自己的财富,每一样东西都值得被珍惜,敝帚自珍。无论价值大小,只要是自己的,就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如今,用缝纫机自己来做活计的时代已经过去,母亲也已过鲐背之年,还患有老年痴呆症,几十年的往事都已忘记,但缝纫机的事还依稀记得。虽然这台缝纫机已经陈旧斑驳,但母亲仍然不舍得丢弃,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慢慢地拭去灰尘,静静地望着它沉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千古名诗那么准确地道出游子对母亲的爱。
   母亲的缝纫机伴随我们一起成长,它是母亲优良品德的见证;是母亲勤劳和坚韧的见证,更是母亲助人为乐的见证。母亲节,我要用这篇凝结着我心血的文字献给我亲爱的母亲!愿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
  

共 26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情意绵长的怀旧散文。作者用灵动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珍藏在心底的记忆,母亲的那台缝纫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那么的珍贵,它不仅让自己家里的孩子穿上了缝纫机轧的衣服,还给亲朋、邻居和乡亲带来的福音。作者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母亲起早摸黑为亲朋及乡亲缝制衣服的情形。一个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普通妇女的形象在小编的眼前高大起来。作品语言流畅,描述生动,充满了对母亲的热爱和生活的热爱。透过这篇散文,读者可以窥出过去生活的一角,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点赞,并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5-12 11:09:01
  拜读佳作,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5-12 11:09:43
  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推荐大家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5-12 11:10:01
  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05-13 09:47:51
  戴咸明的《母亲的缝纫机》通过回忆和描述母亲的缝纫机,展现了母亲勤劳、坚韧、助人为乐的品德,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这篇散文以缝纫机为线索,通过丰富的细节、优美的语言、清晰的结构,成功地塑造了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的优秀散文。
  
   1.情感真挚:散文以母亲节为背景,通过回忆母亲使用缝纫机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2.细节丰富: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如缝纫机的购买过程、母亲使用缝纫机的情景、母亲为他人缝制衣服的繁忙等,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缝纫机的重要性。
  
   3.语言优美:散文语言优美,如“母亲的缝纫机是最古老的、最普通的”、“母亲的缝纫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等,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4.结构清晰:散文结构清晰,先从缝纫机的购买写起,然后回忆母亲使用缝纫机的往事,最后以对母亲的赞美和祝福作为结尾,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5.主题鲜明:散文主题鲜明,通过缝纫机这一物件,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坚韧、助人为乐的品德,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6.意象生动:散文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缝纫机转动的‘咔咔’声伴着我们兄妹入眠”、“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带着老花镜”等,增强了散文的感染力。
  
   7.文化元素:散文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增强了散文的文化底蕴。
  
   8.情感共鸣:散文通过对母亲使用缝纫机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母亲、对家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怀念,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9.结尾有力:散文以对母亲的赞美和祝福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美好祝愿,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5 楼        文友:向往自由        2024-05-17 16:44:04
  欣赏佳作,点赞推荐!
周卫平,笔名:向往自由,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全国各地已入会107家,作品入选诗词期刊杂志、入选百度搜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