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家的寿命(散文)

精品 【书香】家的寿命(散文)


作者:雪凌文字 举人,5245.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0发表时间:2024-05-15 10:53:02
摘要:家,不是一座屋子,也不是那棵门前的老树;家是有生命的,家也是有寿命的,家,就是父亲母亲。

再次临近年关,一排排灰白而萧瑟的树枝和街道上缩手缩脚的行人,都在证明着一个季节进入了鼎盛期,而另一个季节也不再遥远。
   不出意外,到这个时候,不论营生是好是坏,也不管距离是远是近,不论面容是否沧桑,也不管钱包是否饱满,大家都不约而同打点行李,趋向各个城市的车站或者机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跋涉千里,奔向一个叫家的地方。年,快到了,年的到来或者结束,造就了华夏大地上的一种特有活动,这个活动叫春运;这如洋流一般的春运两端,一头拴着家,另一头拴着游子。
   或许是年逾不惑而略有不惑吧,近年来我一直在失眠的夜里,忍不住会思考一个略有痛感的问题:家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家”何来寿命之说?其实家,是有寿命的。
   家,到底是什么?家,是一座房子,或是一排老树,是一条乡间小路,或是一方温热的土炕……是的,在我走过的前三十多年里,特别是离开家后的这近二十年中,我也一直觉得,家,就是家,是那座老房子,老院墙,门前的老榆树,母亲的热炕头,这就是我的家,一直都是,理所当然,更毋庸置疑。但就在近三四年中,我突然觉得不是这么回事,相反,错得一塌糊涂。我搞错了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人在少年时,家是一种约束,酷似那四方形的老院墙,我生怕它们把我圈在里面而阻挡我无时不刻想要出逃的脚步,所以,离开家,就是离开那座老院子,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摆脱黄土高原的底色,进而用彩虹般的绸缎装点自己的前程。那年我二十岁,我的行李只有一个手提包,包里只有几件并不是时尚的衣物。出行前夜,我憧憬看到明天的火车,更向往着想象中的都市,那一夜我几乎未睡,整夜都是彩色的梦在裹着我。清晨洗漱完毕,刚进堂屋,母亲就端来了一大碗荷包蛋。母亲一边放下碗,一边念叨:“多吃点,路上别慌,稳当点……”坐在堂屋椅子上抽烟的父亲捏掉了手里的烟头,看着屋外问我:“那边都联系好了没?给你的钱装在哪里了?哦,对了,把这个带着,你能用到。”父亲说着,递给我一个用半片报纸抱着的小包,拳头大小,说重不重,但分量似乎超出了它的体积所该有的重量。我问父亲这是啥,父亲再一次点着了手里的半截烟,吸了一口烟,低声回答道“院墙根儿上刨来的土”。
   那天我拎着手提包,包里装着一包父亲从院墙敲下来的土疙瘩研碎的黄土。父亲说,这是家里的土,你第一次出远门,要是吃不惯外地的水,会闹肚子,到时候捏点家里的土放在水里喝了就好了。或许是我的身子骨皮实,所以那包土我终是没用上,但我即使后来辗转好多地方,但那包父亲给我的黄土,我一直没丢,一直跟着我,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是隐约觉得,带着这包土,我好像带着我的家在游走江湖,我深知这想法或多或少有些矫情。
   我求生的城市,距离我的家有足足一千六百公里,家在祖国西北的山坳里,而我远在东海之滨,我在想,假如我是一只每小时能飞两百公里的猎鹰,此时,若要回去看看我家乡的父亲母亲,我需要不停不歇地朝着正西飞行八个小时才能飞进那座村子,何况,我根本算不上猎鹰,最多算是一只麻雀。所以在那些年里,每当春运来临,春节将至,我都会提前抢票,座二十多小时的火车回到我的家。在此期间,我的意识中,过年就要回家,回家就可以见到父亲母亲,这些都如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一样理所当然,不论我走出多远,多久,家,永远在那个地方候着我,那个地方永远有我的家。那时候在我的认知中,家,似乎是一个青春永驻的汉子,它不会变老,不会陌生,恰如我始终固执地以为我父母一直就是那个样子,不会变老,甚至连容颜都不会变。
   农历乙亥年四月,庙庄山洼上的草刚刚探出地面不到一寸,草尖儿的鹅黄尚未褪去,清晨和夜晚的温度与正午好似两个季节,春天明显早已到来,但春的到来并没有带来春天该有的温度和颜色。夜色刚刚降临,白天稍稍有点升高的气温瞬间又回到了冰点。平日里的此刻,一家人围炉夜话,似乎是忙碌一天后,在准备睡前的一种固定的流程,朱红的火焰映照着每个人的额头,父亲弹下的烟灰掉进炉膛,飘起星星点点的烟灰飘摇起来,落到母亲的肩头、我的头发上,这是一天中最为祥和的时刻,也是最为温暖的时刻。然而十五这天的此刻,却显得异常冰冷。
   火炉被早早挪出了屋子,原本放着炉子的地方显得苍白而空旷,此刻的屋子里,闻声赶来的乡亲们围着我和哥哥姐姐,而我和哥哥姐姐则紧紧围着躺在床上艰难呼吸的父亲,似乎父亲是我们此刻的一堆火,一堆即将在寒夜里要熄灭的火焰。是的,我的父亲就在这个夜里,如一团燃烧了七十九年的炉火,终于燃烧完了自己斑驳而跌宕的一生。
   父亲走得太突然,以至于母亲压根就没反应过来,当晚辈们都成片地跪在院子里哭的时候,母亲则一个人端坐在侧屋的炕头上,茫然地眼神来来回回扫着院子里熙熙攘攘的来人,她一声都没哭,一滴泪都没流出来。而我,也是直到父亲的头七过后,才略微相信,父亲似乎真的不在了。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父亲如太阳,母亲如月亮,他们一定是永恒的,永远那个样子,永远挡在我的前面。父亲的离开带给母亲的伤痛是有滞后性的,这点我是从父亲百日祭那天,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里看到的,这也是我四十年来第一次见到母亲的哭,那样子让人抓心挠肺,又无所适从。而父亲的离开带给我的,是更加滞后,但又如切肤之痛的感受——我在茫然中失去的不仅仅是父亲,还有我的大半个家。是的,我原本完整而温暖的一个家,被活生生撕成了两半,一半在炕头哭,而另一半被父亲带走了。
   是啊,那座院子还在,院子前的榆树还在,热炕头也依旧在,一切看似没变,但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个囫囵的家,在我幡然醒悟的时候,才发现硬是少去了一半儿。起初我心有不甘,我以为是我的错觉,或者是我的多心,但一次次的尝试与触摸之后,我确信了,这绝不是假象,而是事实。
   父亲在我毫无准备下带走了我一半的家,如今我仅剩的半个家里,住着我八十多岁的母亲,母亲“拿捏”着我的半个家,母亲,就是我的半个家,也是我当下拥有的仅有的家了。从此每当想起家,心理便泛起无限莫名的不安,我深知这是一种对深爱之物将要失去且必然失去的一种焦躁和无奈,那便是有朝一日我仅剩的半个家,也会被我的母亲带走,待那时,我将彻底变成无家可归的浪人。我祈愿母亲可以长命百岁,但纵然如愿,我的这个家,还有仅仅不到二十年的寿命,这就是我的家的寿命。
   有人说,家是游子的灵魂得以安放的地方,也有人说,家是给迷雾中的航船永远闪亮的灯塔,实际上在我如今看来,家是一个老者,是一个虚幻中的完整、而现实中的残缺的存在,但这已经是家的所有,不能奢求太多的完美,拥有、哪怕只是一半也好过没有,毕竟总有一天,我可能会失去家的全部。
   “成长,是有代价的。”这句话常出现在各种文字中,但如若不经历,可能很难感悟。其实成长的代价绝非,或者绝不仅仅是碰壁,或者挫折,甚至一次次的失败,这些充其量只是成长路上的一处风景而已,并非真正的代价。我们或许该明白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时间在推着我们成长的同时,也在推着我们的父母变老,而我们的父母每变老一天,我们的家便随之而变得沧桑斑驳一截,这一切似乎是同步的,恰似一条波浪线,我们一天天被推到了峰值,而我们的父母和家则一天天被扯到了低谷,甚至被拉到了地下,这是生命的曲线,也是家的固定走向。
   常年在外打拼,有时候会在失眠的夜里,思念我记忆中的家。那门前的榆树,屋后的杏子,村口的路,河滩的泉,以及上树林里那一簇簇繁茂的、红彤彤的沙棘子……这一切都是我多年来思念家乡时,反复“揉捏”的最好素材。我深爱那种久别后跨进家门的感觉,母亲总会第一个迎出来,搓着带着面粉的手拉着我,摸摸我的脸,父亲会掀起门帘,笑着问我,笑着帮我拎进行李。这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熟悉,本该如此,永远如此,因为我到家了嘛。翌日清晨,趁着父母还没起床,早早穿好衣服,跑出家门,去看看我思念的那些高高矮矮的物儿,纵然只是看看,并无言语,但这似乎都是回家的仪式感,也是回到家的证明。这一切的一切,不论父母以及父母的一举一动,还是房前屋后的一物一品,都是我四十年来早就习惯了的,更是被我视为本该并永恒存在的。
   此刻的申城,天空细雨蒙蒙,地上车流滚滚,站在八楼的窗前,隔着玻璃窗我望向遥远的北方,目之所及,皆为虚无,纵然高楼林立,偶有飞机掠过,但他们都和我并无关系。鳞次栉比的楼宇没有寸土是我的家,铁鸟飞过的天空皆是他乡的风景,我深知我是这座城市的过客,这座城市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而已,遥远的北方某个村落里藏着我最不想碰触的故事,还住着我的母亲,我的家在那里,起码还在那里。
   出神中顿生伤感,漠然回头想要落座,想以茶代酒,微醺片刻,谁知女儿从身后搂住了我的腰,将两只脚悬起来缠在了我的身上,嘴里似有不满地念叨:“爸爸,你难得周末在家里,别发呆,陪我玩啊……”
   扭头看着满脸稚气的女儿,我含笑发愣。哦?我在家、家里?呃,是啊,我在家里,这是我和妻子一手给女儿打造的家啊,没错啊!是啊,属于我的家,在遥远的北方,它已然苍老而残缺;但属于女儿的家却捏在我和妻子的手里,女儿的家,恰如我和妻子一样,年华正好,风华正茂。
   家,不是一座屋子,也不是那棵门前的老树;家是有生命的,家也是有寿命的,家,就是父亲母亲。
   腊八已过,年已到,我该打点行装了,带着女儿和女儿的“家”,回到我的家去,回到母亲的身边去,我深爱这种感觉……
  

共 37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到底是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但读此文,跟着作者的思路,细细思考后不禁让人生出十分伤感。家,并非仅仅是具象意义上的一座院子,或者院子前的一草一木,纵然它们都是构成“家”的重要素材,但终究不是真正的家,家实际就是父母,所谓“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则不在。”便是这个道理了。回首岁月,念及当下,曾经的或者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已然垂垂老矣,更多的可能仅仅存留在记忆深处。而与之相对的,是我们又承担起了给自己的子女充当家的角色,这像极了一场接力赛,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沿袭。作品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以一种最温情的口吻,写出了颇有深度的文字,引人思考,引人共鸣。佳作,推荐共赏。【书香编辑:西贝木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贝木卯        2024-05-15 10:55:56
  再次读到雪社散文,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情感,更让人深有感触,感同身受。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必然要接受某种原本习以为常的,却早已悄然失去的东西,与之同时,还要承担起一些新的角色,可能这就是人生吧。问候!
回复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5 10:59:33
  谢谢老友如此快速的审核编发,实在意外。
   深有感触,所以唠唠叨叨写了出来,似有几分矫情,但也是真情实感了。
   问候!
2 楼        文友:梦姑        2024-05-15 13:55:30
  家是有寿命的,她不是无休止存在或翻转轮回的。当家里的台柱子倒下时,家就开始破败了,甚至衰落或了无痕迹。台柱子就是父母,我们则是观众,围着台柱子演绎人生。好怀念有家的时光,我现在连翻着看的地方都没了,何况家。
回复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5 16:59:59
  是啊是啊,所以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恋家念家,就是恋父母,想父母。人一生好像真的很快,来不及长大。
3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4-05-15 15:13:18
  雪凌兄的文章很多时候都会让人伤感。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没了,我们就成了浪人,多么无奈又悲哀。
   辈辈如此,该经历该承受的唯有硬着头皮去面对,珍惜当下,唯有用心守护父母在的家,守护我们要为孩子撑起的家。
   谢谢你,问候!
回复3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5 17:02:16
  很早以前,追着看别人家办白事,可以蹭一顿好吃的
   后来到自己家爷爷奶奶,那饭就没那么香了,
   再后来,自己亲手给自己的父亲办,那饭,怎么吃都是酸的;
   直面人生,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生与死的直面,很冰冷。
4 楼        文友:德生        2024-05-15 16:45:44
  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父母在的家终有故去的那天,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才是人生的意义。问候雪社!
回复4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5 17:04:27
  是啊,一个大家,洒落成多个小家,我们由孩子变成孩子的天,真是一种更迭和轮回。问候德生兄!
5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4-05-15 19:05:11
  深度好文,拜读,相信会勾起每个游子那颗漂泊的心,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家乡,而不论走多远,心中的那个家始终伴随着你我,愈来愈浓地印在心灵深处。好文欣赏!赞。
回复5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6 09:08:01
  谢谢老友,送去最真诚的祝福!
6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4-05-15 20:35:56
  远行千里常思家,梦里高堂添华发。追风逐月几十载,老归空见蒿莱花。“家的寿命”,随父母离去而消散,也许是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轮回,也许家在另一个地方重生。但“老家”无不融进过渡人的骨子里,注定一生中魂牵梦萦,心心念念。文章纸透伤感味,字字乡愁言,佳作、感人。
回复6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6 09:08:44
  感谢天马老师褒奖!也祝福老师康健如意!
7 楼        文友:紫枫梦蝶        2024-05-15 23:52:25
  父亲走了八个月了,这撕心裂肺的疼痛在老师的这篇文章里又将我的想念扯开,看老师的文章时我领着快八旬的老母亲奔往四川弟弟家,当列车离故乡越来越远时,我泪流不止,很遗憾没能在父亲有生之年带他出来走走。父亲在时,那个不起眼的老家总是充满温暖,当父亲的家变为一坡黄土时,我更依恋那堆黄土。问候老师,用沉重的心情读完您的《家的寿命》时,我已泪流满面。
回复7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6 09:11:48
  老师节哀,作为经历过的人,这种感觉我深知,而且疼痛感短期内只会更深,前段时间家父五年祭,当唢呐声响起的瞬间,当看到桌子上父亲的遗像的瞬间,我依旧忍不住泪如雨下,这是一种慢性且不可治愈的疼痛,或许只因有痛感,才会长久的思念!问候并祝吉祥!
8 楼        文友:向往自由        2024-05-16 16:06:04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父母就是咱们的家,言有尽而意无穷,为佳作点赞!
周卫平,笔名:向往自由,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全国各地已入会49家,作品入选诗词期刊杂志、入选百度搜索。
回复8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5-16 17:00:56
  谢谢老师赏评,问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