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幸福(杂谈)
什么是幸福,这很难确定。如同问什么是美,你很难回答。
“吃饱了,喝胀了,和皇上他大一样了。”看看,这就是幸福。心满意足,老百姓的自我的感觉。吃饱喝足,蹲在南墙根下眯起眼晒晒太阳,他会觉得很幸福。老了的我常这样,带着我的狗。
民以食为天。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后话,是御民者的总结。
饱暖思淫欲,却是另一种结论。或是,要不怎会有哲人去探索概括人性,如马斯洛的人的五种需求层次:生理需求(食色),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他,后来延伸为七种需求,比如自尊和他尊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
其实,人的欲望何止这五种七种,这种不断的需求是层层递增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不满足,贪婪,这是人性。
所以说,幸福是很难界定的。
明,有人写了《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雇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是篇十足的警世文,纯属鸡汤,鸡汤让我们知足、放弃或看透,试问,天下几人逍遥的如庄子,甘做泥淖里快乐打滚的猪?痛苦并快乐着。
比如我的外孙麦稻,我一边想让他做个快乐的放牛娃,蓝天白云下无忧无虑的活着,一边逼着他刷题到深夜,备中考,一天一天在焦虑和期待中煎熬着。
前些年,闹新冠,时不时封街封路,天天核算,出门口罩,大家喊憋屈,不自由。疫情过去了,这两年,遇到春节五一国庆小长假,大家自驾外出旅游,处处人头攒动,上了山下不来,高速路上堵得回不了家,累的跟狗似的,心身俱疲,大家又骂娘。
嫌短慕长,你觉得幸福吗?
人总是要伸长脖子去活,去看别人怎样活着。没有欲望就没有进取,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总是要有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着你,泥里水里,九九六,让你奋力躬行。于此,大家都很郁郁不乐,内卷得很痛苦。
如是,孔子说“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
快乐是幸福的基础。我只是弄不明白,什么是快乐?
生活没有压力就是快乐。卡夫卡有句名言,“我最大的能耐就是躺着不动”,连卡夫卡都想躺着不动,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更不想动了,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这也是人性,人的本性就是这样。
躺平是快乐的,饿肚子却不行,所以,总做梦,梦见天上掉馅饼,而且是肉馅的。
总说人生就是修行,我不明白是修行奋斗呢,还是修行躺平。我却是有牙时没锅盔,如今有了锅盔没了牙。
这是悖论。
梵高,奋斗了一辈子,挣扎了一辈子,却在贫穷的困顿中死去。
民国时富二代大才子李叔同,拋家舍业,离妻别子,跑到杭州虎跑寺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弘一法师,而且修行的是佛家最清苦的律宗,临终的绝笔却是“悲欣交集”。我曾写文问:何悲?何欣?悲何?欣何?“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我以为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是他临终前对自己一生的审视的感言。
或是,有那么两句话能让我睡醒了去想,去心静,一句是不辞当下,随遇而安。一句是,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毕竟,我,七十岁的人了。
不想了。
2024。05。15。浐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