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银杏树之觞(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银杏树之觞(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194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8发表时间:2024-05-16 09:58:14
摘要:五一节期间。从秦市,带回一株银杏树苗。这株树苗,是从2806年树龄的古树上落下的种子生长出来的。大家以无限的爱心、耐心,尽了全力但由于我的大意。小树没有成活。

2024年劳动节期间,我去了一趟秦皇岛,带回一棵银杏树,不不,准确地说,是一棵银杏树苗,和二哥一起,把它栽植在老家的宅院里。盼望它能成活。我觉得这是种下了我的一种敬畏,一番虔诚,一个心愿和祈祷。
   这株小苗,来自一个小山村,连根部,不过两虎口高。我亲自挖出来,坐汽车,乘高铁,它随我一路辗转,来到老家,实现了一株生命的位移。
   我是5月2日自驾去的,同去的六人,老伴和儿子一家四口。在秦工作,现在都已退休的三哥三嫂、妹妹妹夫早订好饭店,等候我们。上次还是春节在唐山见的,一晃又三个多月没见了,恰逢五一,都是劳动人民,自然是斛光交错,话语稠密,享受了一顿美美的午餐。唐秦两市相隔不足150公里,相见机会不少,但每次相逢,我们仍是分外亲热,分外兴奋,安排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11岁的孙女和6岁的孙子有自己的想法,儿子一家四口带车去了海边。我和老伴分乘三哥和妹夫的车,分两天,先后去了秦始皇入海求仙处和老龙头。入海求仙处,游客不多,看来,寻常百姓没有长生不老的奢望。老龙头,人山人海,恰恰迎合了“山海关”这壮阔的英名,游客们潮水般拥向这里,内心深处一定激荡着对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无限崇敬,游动着民族图腾蛟龙的闹海雄姿。
   “我带你们看看那棵银杏树吧!”妹夫东平生长在秦市,退休前为一家大型国企的高管,对秦市及周边区县,犹如一张活地图。从老龙头回来,午餐之后他说。
   立时得到响应,六人两车向北驱行约十公里,我们到了海港区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在村中心一家居民门口,一棵遮天蔽日的银杏树,充斥了我们的双眼。树干皴裂,如张开的虎口,七八根粗壮的树杈,巨伞的骨架一样直插云天。鸭掌样的叶片,细密娇绿,层层叠叠,染绿了半个村庄。我们六人展开双臂,手拉手围在四周,正好抱住树干。低矮的枝桠上,挂满了鲜红的绸布,映衬得树叶更加碧绿。树干东面的围栏上,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子。告诉我们,这棵银杏树,胸围744厘米,树高18米,树冠东西25.5米,南北19.1米。它在这里,已经站立了2805年。
   照相、录像、作揖、膜拜,一阵忙乎。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树龄最长、树干最粗的一棵树。老树的北面和东面,早有两个老乡站在门口,不无自豪地看着我们崇拜,欣赏这棵老树。
   “这个村子是哪年建设的?”我问老乡。
   老人说:“公元1406年,也就是明朝永乐年间,张、罗、程、宋四姓娃娃,由山东逃荒至此,看到这棵在风雪中昂然挺立的银杏树,觉得这里定是风水上乘之地,古老的神树,定会保佑勤劳善良的男女,就决定定居下来,埋锅午饭,繁衍生息,于是有了这个村庄。村民们果然在古树的庇护下生生不息,安居乐业,直至美好的今天!”
   掐指算起来,四姓娃娃定居建村时,这棵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1400年。它北瞰巍巍燕山的松柏,南听浩瀚渤海的涛声,任凭风霜雨雪的抽打,傲然枪林弹雨的袭击,百毒不侵,百折不挠。装点着这片土地,见证着沧海桑田,真乃神树,奇树!
   我的目光不由从树冠转身南面的大海,想起游览秦皇入海求仙处的情景。十几米高的秦皇大理石全身塑像,凌空而立,气势雄伟。他手持酒樽,昂首挺胸,目视大海,虔诚之态可掬。2200年前,这位开创大一统江山的第一个皇帝,在这里入海求仙的时候,知道不知道在他北面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株古银杏树已经在那里站立了600年,这时正在耻笑他这个天真的举动?求仙入海无消息,银杏无求春常在。人和自然,世间万物,哪个能改变天造地设的生命周期、运行轨迹?
   此时我又想到老龙头,这是长城唯一延伸到大海的一段,为明朝戚继光所建,集山、海、关、城为一体,顶端入海,如龙头一般。弄海舞浪,阅尽山海风光。巧巧的是,长城,滥觞于秦,结束于明,最后形成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同是为了保卫中原,抗击倭寇,秦和明在山海关达成了穿越时空的统一,秦始皇和戚继光同时被后人景仰。这些过往的一切,都被眼前这棵2805年的银杏树见证着,记录着。难怪它的树干是如此开阔,它的树冠是如此硕大,否则,怎能容下这日月的光辉、历史的灿烂和自然界的永恒。
   村庄里的太阳,是最真实的。土地,也最能映射出太阳的斑斓。已经可以平视的太阳,把我们完全掩映在古树的影子里。我们仍舍不得离开这里。我们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这时,我们终于发现,在老树北面一个老乡门口的花坛里,有两株小小的银杏树。树干灰褐色,和土地一样,比筷子要细,比筷子要短,五六片翠绿翠绿的叶片,在顶端摇曳着,和老树的叶片一样一样的。
   “这是去年落下来的银杏种子长出来的。”老乡看到我们拥向这几棵小树,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过来告诉我们。他说这棵老树,每年要结出100公斤左右的银杏,落在地上,周边,每年都会长出几棵。
   “可以挖走回去栽吗?”我弱弱地问老乡。
   “可以呀,每年都有客人挖走几棵。”老乡格外爽快。要知道这几棵小树,是长在他家宅院门口的,处置权应该属于他家。近三千年母树树龄的资质,完全可以想象这株小苗的价值。他说完,回家给我们拿出一个小铁铲,递给我们。我们连连道谢。这里的老乡,有着银杏树一样的纯朴品质和宽阔的胸怀。
   我们想挖走两棵,妹妹先挖。土质有些沙性,并不坚硬。她用小铁铲用力铲着土,往四周扒拉着,但小苗仍没有松动的迹象。根子太深了,小苗深深恋着这片土地。我上前拿过铁铲,开始从树苗远些的外围挖土,逐渐缩小“包围圈”。果然奏效,挖下半尺深后,小苗乘乘走上了我的手掌。妹夫早在旁边留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
   于是,银杏树苗,来自秦皇岛海港区(原抚宁县)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土地上的银杏树苗,承载着2806年母树的基因,饱含着浅水营中村老乡的爱意。携带着我们一行六人的祝福,随我踏上了回唐山的旅途。
   为方便携带,老乡给我们找来塑料袋子。怕把不太结实的树苗根部的土球折腾散,我把它放在后备箱的一个纸盒里。三哥是个老司机,开车一向稳当,遇有颠簸路面便减速慢行。回到三哥家,进入地下停车库后,我打开后备箱查看,小苗站在纸盒内,绿叶水灵如初。
   儿子开车提前返唐,给我们买了高铁车票。第二天,三哥三嫂送我们到车站。下了三哥的汽车,手捧裹着树苗的塑料袋,我立即觉察到一个可怕的问题,这么幼小娇嫩的树苗,在我手上拎着,极容易把树苗折断,土球也易散掉。必须找个盒子,把它装在盒子里。举目四周,没有发现目标。继续向前,见一小食品加工车辆,前面放货板上,有一个圆形小盒,里边盛着爆米花。主人是个高个小伙子,看上去很憨厚。
   “要或买个小盒子可以不?”我问。不爱吃这种带甜味的爆米花。
   “那不行,不给也不卖!”憨厚小伙说话也挺憨厚,但态度坚决。
   那就买一盒吧!老伴抢着问价,扫码10元。憨厚小伙知道我们的用意,多给了一个塑料袋子。我们把爆花装入塑料袋子,把小苗放在盒子里,心里踏实了许多。
   我们一人拿行李,一人专门捧树苗,胳膊、手酸了,换一下。时间尚早,我们担心候车室太热,不利树苗,就在外边露天候车场坐下,把树苗放在木椅下边的荫凉处。也象征性地吃了几个爆花。
   漂亮威武的女安检员很知性,示意我把树苗直接带进,只把行李放入安检机。我会心地一笑,伸下拇指表示赞叹。
   11时15分,车辆徐徐驶出秦市高铁站。行李上了货架,树苗放在水杯架上。几十米长的车厢,多了这一点绿色,平添了几分生机。附近的乘客,投来好奇的目光。窗外不断闪过群山,闪过绿色,和这棵树苗呼应着。生命相通,绿色相融。高铁限制携带宠物,不限制携带树苗,真好!我乘坐火车的记忆里,这是首次携带树苗。这有诗意,有远方,有生命的意动。我心里也充溢着生机。
   41分钟的旅行,我们回到唐山。饭后,立时和老家二哥联系,随后马不停蹄,我们开车来到老家。计算起来,树苗离开它发芽出土的土地已有20个小时,150公里。它能够如同它所在村庄张、罗、程、宋四姓娃娃一样,在异地他乡扎根成活吗?
   二哥建议,先栽在南院。成活后,适应两年,大一些,壮一些,再移植到院外街上。二哥从一个特大型国企退休,在老家居住。他自小喜欢树木,房前屋后,种植了诸如苹果、核桃、柿子、樱桃,海棠、紫叶李等各种果木花木。听了这株银杏的来历后,他同样兴致大增,提出稳妥建议。我当即同意。为防止暴晒,我们在两棵苹果树之间选了个地方,挖坑、浇水、把树苗根部的原土倒进小坑,放进树苗,用力压实树坑,再浇水。这株树苗,又回归到土地之上。几片叶子,虽有些垂首,但翠绿依然,在西斜的阳光下,怡人可爱。
   但从小盒子里拿出树苗的时候,我注意到,树苗中间处,还是折了一半,另一半连着。我的心狠狠地痛了一下。一定是在秦市车站,装进小盒子之前,由于我的大意,把它弄折了。我把这个情况也和二哥说了。
   他一拍大腿说道:“如果早说,在入土前,用塑料布把它好好缠一下,就好多了。”
   我连连点头:“真是呀,怎么就忘了这招儿呢?”
   我们同时沉浸在忏悔之中。我深深自责,这给顺利成活,打了一个大的折扣。同时生出一种负罪感,万一不能成活,我愧对了浅水营中村的老乡,愧对了三哥他们,更是对2806年古银杏的一种亵渎,这也激发我全力做好下一步守护工作的热情。
   第二天,我又去了老家,现场察看,有喜有忧。喜,叶片仍然翠绿,没有打蔫枯萎。忧,叶片没有伸展挺拔之迹象。三天之内,都是一个样子。我和二哥判断,叶片没有干枯,就有希望。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努力!
   在焦虑和担心中度过一分一秒,也许心事太重了,第三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银杏,彻底成活,长出新叶,转眼就半人高了。过度高兴,醒后方知是梦。就给二哥打电话,二哥告诉我,他还是把树苗起出,裹了一下,又栽上了。我感动异常。二哥1947年出生,如今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满头白发,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他为了这株银杏树的成活,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充满了爱心和耐心。这是以敬畏生命为动力,以祈祷幸福为初心,以家族兴旺为归宿的高境界的行为。难能可贵!
   事情与愿所违。不愿看到它枯萎的形象。想去看它,但没有勇气,就等二哥的电话。六天之后,二哥的电话来了,声音悲伤:“银杏还是没有成活,可惜!那边不是答应,随时可以挖树苗吗?”他在惋惜,在难受,也在劝我。
   良久,我说:“是的,夏日去秦皇岛时,再挖吧。这棵包括秦皇岛三哥和妹妹,大家都仁至义尽了!”
   虽是这样说,但我不能原谅自己。银杏树苗,它何尝不想留住生命,留住绿色。为爱它的人带来绿荫,带来欢快呢?是因为我的疏忽和失误,让它的愿望破灭了。
   “神奇的是,”二哥告诉我,“直到最后,它的几片叶子,也是翠绿的。以为没死,用手一摸,稀酥,已经干透了。”
   我仰天长叹:银杏树之殇,是我的罪责。我要弥补,我要救赎!
   (2024.5.15)

共 43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一次从唐山到秦皇岛市的旅途,亲人间重聚的欢愉,参观秦始皇入海求仙处及山海关老龙头的历史今夕的感悟,最让人难忘的是在秦皇岛海港区(原抚宁县)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参观一棵有着2806年树龄的银杏树。银杏的古老历史,悠久村落四姓人家辗转漂泊建村的传奇故事,似乎都让此次旅行增添了无穷魅力。最让人感动的是作者移栽那棵古老银杏种子长出的幼苗的过程。从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虔诚、爱惜和用心良苦。两千多年古老银杏生命所传承的基因,想想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生命厚重。也许,在一般人眼里,一棵银杏树的幼苗就是一棵幼苗而已,实在不值得大动干戈,煞费苦心,经过长途跋涉进行移栽。可作者的心思其实已经不是简单的移栽一棵小小的树苗,是在转移一段深厚的岁月感悟,栽种一种情怀。情怀不为常人所道,只有知者知之,会意者惜之。所以当寄托着作者无限心思的银杏幼苗最终没能栽种成活之后,伤痛、嗟叹之情令人深为惋惜!感谢赵老师大力支持,精彩佳作力荐赏阅。【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5-16 10:03:07
  小编我对文字中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悲悯情怀深为赞叹,致敬生命的力量,问好赵老师,佳作点赞!
2 楼        文友:赵声仁        2024-05-16 17:10:03
  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5-21 20:22:2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