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春】土(散文)

精品 【齐鲁·春】土(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1881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发表时间:2024-05-16 13:27:13

土,黄土,红土,黑土,一把土,成不了地,土多了,才成为地。村子里的孩子,一出生就和土相拥。我是在一铺土炕上出生的,父亲是,母亲也是,土可以孕育草木繁花,土在,植物们活得通透,扎实。在村庄,一棵草离不开土,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草离了土,就会枯萎,凋零。鱼没了水,干涸而死。有土的地方,不必撒一粒种子,鸟儿落下一颗麦穗,谷子,北风一吹,土里钻出一株苗,绿油油的,新鲜的,惊艳的。
   前几年,在《读者》杂志上,阅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即将去远方求学的人,临行前,蹲在院子里,撮一点土,盛在一个布袋内。背在包里坐火车,乘轮船,到了大学。大学校园的陌生感,以及学习的压力,令他失眠,望着窗前的白月光,思念老家和父母。突然,就想起包里的那袋土,翻出来,借着月光,凑在鼻子前,闻了又闻,不仅潸然泪下,胸中那股奔腾不息的乡愁,汹涌而至。闻着,想着,哭着,慢慢平静下来的心,睡了一个踏实的觉。后来的日子,只要遇到不开心的事儿,或者孤独,打开袋子,嗅一嗅土的味道,精神瞬间被治愈。
   父亲对土的感情,也是山海一般的炽烈,坚固。我乔迁新居,在庄河华宸澜庭安家落户后,父亲拎着一对蒸好的鲤鱼馒头,一捆粉丝,四斤黄米,两瓶西凤酒,坐车来我家,进门,拒绝拖鞋。他不习惯拖鞋,当时,穿的是解放胶鞋,脚底还沾着湿漉漉的泥土。地板是白色的,胶鞋所到之处,皆留下一道道黄色痕迹。我哪好意思,弯腰去擦?老刘递来一双拖鞋,父亲摆摆手,不用换。踩点泥土,算什么?你吃的米,面,蔬菜,水果,哪个不是土养出来的?父亲的话不无道理,我不敢反驳,城市租来的鸟笼,与土拉开距离。父亲建议,把土运到楼里,装在一只一只陶瓷的,泥瓦的盆盆罐罐里,捏一些菜籽,浇几遍水。青菜,花草,在阳台,走廊,在任何一个容得下一捧泥土的器皿里。土应运而生,让一棵棵生菜,大葱,黄瓜,芸豆,生长出村庄该有的勃勃生机,我有理由相信,土在,绿色生态在,向上的力量就在。
   岳飞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白:“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大才子,大诗人,对土的一番描写,刻骨铭心,入木难忘。这里的土,不是简单的土,人赋予它至高无上的情怀和存在的意义,价值。土,在诗人的字句中,形象高大,伟岸。是站着的民族,是一个人的山高水长,是一颗拳拳之心的真情告白。是一束光,一把火,一轮月牙,一银河的星辰。土,在很多年里,像一个离开老家的游子,在城市流浪。
   土既能生长绿色植物,也能给人,给世间万物一个归宿。牛马羊,猫狗,一只蚂蚁,一条青虫,最终都将被土收留。人像一棵稻草被土收割后,先生们对落土的棺木,说一句,入土为安。是,一生就这样结束。不管你在世上何等尊贵的地位,富可敌国,或者倾国倾城,风华绝代,一骑红尘妃子笑,贫民百姓。谁都逃不了一捧土的掩埋,帝王将相又怎样?驰骋疆场,百战百胜,也干不过一把土。
   我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每个月末搭返程车回家取下个月的学杂费,生活费。学校象牙塔式的学习环境,仿佛空中楼阁,没有烟火气息,空荡荡的,如一个稻草人。一回到屯子,脚踏上那片土,心灵一下子被荡涤的干干净净,尤其是闻着熟悉的泥土味,真过瘾。坐在大地上,随便靠近一垄大葱或者花生,拔一棵,撸吧撸吧,就吃。原生态的,纯天然的东西,远比经过雕琢的玉器和珠宝,来得珍贵。对土地的爱,我这一代人,以及我儿子那代人,简直是天壤之别,没有可比性。屯里的年轻人,一拨一拨走了出去,再回来,西装革履,时代潮流,领着一个城里媳妇,沾不得一星半点泥土,坐炕上,木椅上,先用纸巾擦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把沙发,椅子,炕面,舀一口井的水,冲洗干净。不就是泥土吗?又不是粑粑,犯得着一洗再洗吗?
   我前面的文章有记载,没离开村庄那些年,我们扣草莓蔬菜大棚,一天到晚,住在大棚里,活累,整个人疲乏缺觉,衣服上斑斑点点,基本是泥土,披星戴月的回到院子,身影印在月亮地上,非常立体的,几何图案。走到风门口,摘下墙上挂着的笤帚,拍打拍打尘土,来不及洗脸梳头,拱进被窝就打起呼噜。有时候,清扫炕面,一层泥沙。上帝泥土造人,他说,人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桥归桥,路归路。
   民间有先生说,休要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在辽南地区,谁家修房子,筑厦子,建桥梁,甚至一个猪舍,都请风水大师,看看,算算。地基了,有没有太岁了,是不是风水宝地了?父亲是不大信这个,架不住二伯再三劝说,盖房子不是小事,关系子孙后代的兴旺,不能含糊。所以,我家盖得二栋房子,全请了先生,看地基,天时地利等。另外,清明节,七月十五,活着的人,要为故去的人,房子上填土。修修补补又一年,表示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悼念,不会削弱和淡泊。有一个忧虑,若干年后,我入土为安,我的后人,还能不能如我等一样,经常扛一把铁锨,去祖宗们沉睡的地方,坐一坐,填一把土,说一说久违的话,诉一诉内心的委屈呢?其实,答案早就有了,不必言说,心知肚明。
   土也许永远不知道,它给人类,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的是怎样一场爱情。只有人和物,离不开土,土可以随时随地离开人。土去哪里,水土流失,或者土崩瓦解,不需要告诉人。火山,地震,这些土形成的物体,有着暴烈的性格,也有着人缺少的骨头。土在低处,孕育得则是众彩纷纭的生命。土的力量,可以敌国,金字塔,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黄土高坡等等,不都是一捧土,一点一点堆积而成的?土,冶炼成砖,瓦,陶瓷,房子,墙,有土的地方,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土让人间活了一座一座房子,马厩,猪舍,狗窝,活了一个一个村庄,一块一块田地。土被提炼成空心砖,花砖,在城市铺就一条一条路,盲人的路,车行的路,人行路。新华路,泰昌路,路也是土诞生的。
   黄天厚土,养育一方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国内还是国外,永远不能忘了,我们是黄皮肤,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走出来的中国人。祖宗不可忘,骨子里散发着黄土地的腥咸味儿。人在入土时,必有人跪下,跪在大地上,送她他一程。黄土埋忠骨,也埋奸臣。埋好人,也埋坏人。这是土的宿命和责任,土里埋人,也埋万物,土为大。我明白了,父辈为什么对土地,含情脉脉,至死不渝,土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一把土捂在心窝窝,那是一份极致的乡愁。
   半生归来,我步了父亲的后尘。喜欢席地而坐,在村庄与土亲近的日子,才是人生极品岁月。
  

共 25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惊叹作者的思路与文笔,能滔滔不绝地延伸和感悟出这么多关于“土”的话题。“土”在绝大多人眼里,可以说卑贱得不能再卑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以说弯腰伸手就唾手可得,如果尘土沾身,哪个人不会厌恶它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有像作者这样,对“土”有着如此深刻如此智慧的认识呢,又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与敬畏呢?“土”,小到一株草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一头牛一条青虫,都离不开它;“土”,大到对于我们个人到家庭甚至到国家,也都离不开它……万事万物,只有扎根土里才能生机勃勃生命焕发,万事万物的生命最后终结,也都尘归于土被收留。此文,作者对于“土”的论述极具参悟极具哲理极具感情,作者之所以对“土”有着如此刻骨铭心的参悟,小编觉得,是源于作者有一颗活着的拳拳之心,对于自己对于父母对于故土对于世间万物,都有一份深沉的爱与感恩。这篇作品,是非常具有灵性与哲学禅意的,细细去品,不仅仅体会到的是文学之美,更有深层次对生命的思考生活的思考。一篇美文佳作编辑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05-16 13:32:57
  从早晨家里的八点多到现在外面午后的一点多,兜兜转转大半天之后,终于陆陆续续完成了编按。这是一个像夏天的午后,有点热了,肚子也饿了,得找个地方吃饭去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16 13:52:54
  土,万物之源,人类之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别离土地之人,对土地的情感深之又深。嗅上一嗅,会泪流满面。这就是乡愁,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土地养育了百姓生命,土地也是希望之光。文短,意深。情感饱满,感人肺腹。强烈点赞!又一篇佳作。
用文学的眼睛看昨天和当下的生活
3 楼        文友:向往自由        2024-05-17 13:10:17
  构思新颖,作者对土的热爱,描写到位,对土的认识深沉而博大,点赞优秀的散文,祝文友文健笔丰,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文祺!
周卫平,笔名:向往自由,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全国各地已入会49家,作品入选诗词期刊杂志、入选百度搜索。
4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5-20 08:00:11
  思想深厚,笔意连绵。欣赏红叶佳作。
5 楼        文友:万重山        2024-05-28 17:54:58
  作品思想性和哲理性强,充满对人生的感悟。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