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柳岸】糖人,糖画(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柳岸】糖人,糖画(散文)


作者:林火杉 举人,367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发表时间:2024-05-16 14:40:17

【江山·根与魂】【柳岸】糖人,糖画(散文)
   每年秋后农闲之时,镇上就会开庙会。庙会期间有唱大戏、演杂技、放电影、说评书等节目,且会分开日场儿和夜场儿连续上演,每年这个时候,镇上的人家都会把姑奶奶们接回娘家“赶庙会”。在那十来天的日子里,整个镇子都在沸腾着。相比于那些大人喜欢看的节目,我们这些未及始龀的孩童则更青睐那些卖小吃和玩具的小地摊儿。在庙会上琳琅满目的小吃和玩具中,糖人绝对算是我童年记忆深处的亮点,至今仍留有回味。
   “手握丝竿吹糖人,色彩鲜艳美不言。裙带纹路妙无尽,奇巧如意艺人天。”这是写给吹糖人的诗,诗中对吹糖人这一民间技艺描绘得很是形象逼真。
   一个不大的方形木箱,箱子上放着一个小巧的炭火炉和铁勺,勺内熬着多半勺麦芽糖(当时唤作糖稀),木箱后的马扎上坐着一位看不出具体年纪的汉子,他泛红的脸庞上洋溢着笑容,额头上的皱纹比村头老榆树皮的裂纹还深。这个汉子我是见过的,因为他除了来庙会摆摊外,每年冬天也会用扁担担着这些家伙事儿走街串巷,一声吆喝就会把我们引到街头,或赶来买糖人,或蹲在他周围看他吹糖人,丝毫不在意天寒地冻。
   汉子不紧不慢地点燃木炭,把盛着糖稀的铁勺放到炭火炉上,然后坐在马扎上揣手一待,过一会儿就会用一根筷子翻动一下糖稀块儿,静等炭火把勺内的糖稀加热变软才堪使用。糖稀熬足了火候,他就用两根手指捏一小块到手中,在锅与手之间,黏黏的糖稀被拉扯得很细很长。指尖的这一小块糖稀就是做糖人的材料,汉子会将糖稀在指尖不停揉捏,直到整块都变得细腻绵软,接下来就到了“吹”的环节。先将糖稀揉成圆球状,接着用手指蘸一些淀粉在圆球上压出一个深坑,再迅速将外口收紧、一拉,当长度够了时指尖一动,把端头掰掉丢进锅里,这就做出来一根糖稀通气管。此时手间的糖稀还是软的,抿嘴对着糖管,鼓起两腮,瞪大眼睛,均匀地用力吹气,手指尖的糖稀就慢慢膨胀起来。汉子那双看似粗糙的手,现在变得异常灵活,左揪一下,右捏一下,转眼间一个小老鼠的形象就出来了,那根通气管稍一加工正好成了老鼠的长尾巴,找好位置插入竹签,一个糖人就做好了,不过细节部位如眼睛、胡须等处,还需要用他的特制工具稍微刻画下,这样糖人就更加活灵活现了。
   我所介绍的是最简单的款式,汉子还可以吹出仙女、龙虎等更加复杂的形状,不过那些比老鼠、葫芦之类卖得要贵些。买到糖孩子的喜笑颜开,没钱买的则只能围观到汉子收摊回家。买回家的糖人玩耍够了就会被吃掉,甜甜的、黏黏的、香香的,那种味道很容易被藏进记忆。记得我买过一个十分喜欢的美猴王,插在家里的茶缸内几天不舍得吃,直到有一天,被我家那只可恶的猫给碰到了地上摔得粉碎,为此我把它痛揍一顿,好几天见我都躲着走。
   还有一种利用模具吹糖人方式。模具是沿中线分开的两部分,内里就是凹凸不平的图案,除在一端有一个绿豆大的豁口外,其余边缘严丝合缝。把糖稀放入任一半模具内,把吹气管从豁口处拉出模具外,然后将另一半模具合拢,吹好后再将模具掰开,惟妙惟肖的糖人就好了。
   糖人,给我枯燥的童年点缀了靓丽的色彩,给我朴素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二
   与糖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另一种糖制品,糖画。
   糖画所用的糖就不那么拘束了,红糖、白糖、冰糖均可,只需稍加入一些饴糖增加其粘稠度即可。制作糖画比制作糖人需要更大的火候,把糖放到小勺里熔化成浆糊状,基本以糖泡由大变小,颜色呈现出微黄为最佳,千万不能熬焦。另外还需要一张光滑的大理石板或金属板,作为糖画的制作板。糖画一般没有固定底稿,但艺人脑海里早就有现成到的图案,从哪个部位开始,哪个细节需着重处理,早就烂熟于胸。
   制作糖画的勺子必须轻巧,且带有长柄,这样有利于艺人的微妙掌控。小勺内的糖不要放太多,基本就是一勺糖汁一幅画。在制作板上先刷上一层薄薄的油,以免糖画成型后粘连而导致破损。糖汁趁热还未凝固时,将勺子靠近制作板,稍一倾斜糖汁就会淌到上面,严格控制着糖线的粗细,迅速地按照脑中所想的步骤浇着图形。随着糖汁丝丝缕缕地落到板上,糖画很快就会显露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这一步骤的要点就是迅捷,必须一气呵成才能保证成品效果,不然糖汁变稠后就不好控制糖线了。或连、或掠、或点、或顿,经验丰富的艺人胸有成竹,也就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一幅糖画就做好了。把一根竹签压在糖画上,待糖汁冷却凝固后,就可以轻松地拿起竹签,糖画也就固定到了竹签之上。
   “半两饴糖柳市西,匠人巧手和成鸡。昂冠锦羽形神备,且祭饥肠莫使啼。”诗中生动描述了糖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了糖画逼真的形象,表现了匠人高超的技艺。糖画题材和糖人类似,多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及各种人物为主,同样的可观可食,同样能引起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当时来村里做糖画的汉子除了现金售卖外,还可以用金属牙膏皮交换,所以那个时候每个小伙伴都会把家中用完的牙膏皮收集起来,等攒够十个就可以去换一幅糖画。那年冬天,做糖画的汉子在大街上摇响拨浪鼓的时候,我只攒够了九个牙膏皮,本想跟母亲要钱去买,又怕挨训,因为前几天我刚刚为买一支糖葫芦撒泼打滚,被狠狠教训了一顿。思来想去,还是没忍住糖画的诱惑,便偷偷将姐姐还没用完的牙膏挤到了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并掩上了一层细土。吃着牙膏皮换来的糖画甭提多甜了,可是不知怎么就被母亲发现了我的伎俩,结果可想而知,但即使屁股上挨了几巴掌,心里依然是美滋滋的。
   现在我岁已中年,每当看到做糖画的摊位我还是会驻足观看一番,久久不愿离开。现在已不再是贪婪它的甘甜,而是欣赏它的艺术底蕴,留恋它的美好回忆。
  
   三
   糖人糖画,不仅有着精巧的外形与甜美的味道,关于它们来历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得也很广泛。
   据说糖人的祖师爷是明朝的刘伯温。当初他和李善长、徐达等人帮助朱元璋登上了皇位后,受到朱皇帝的猜忌,甚至威胁到了性命,好在以智谋著称的刘伯温死里逃生。在逃亡到乡下时,他发现自己的衣带穿着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便想进村借身农夫的衣服换上,又担心被认出报官。正当踌躇之际,恰好在村口遇到一个挑着担子卖糖的商贩,刘伯温便上前与商贩商议互换一下衣服。商贩见面前老者气度非凡、雍容华贵,仅帽子上的一块美玉就价值连城,便很愉快的答应下来,并把糖担子送给了刘伯温,说让他尝尝味道。刘伯温突然计上心来,与其盲目地逃亡,不如伪装成卖糖的小商贩,那样更不容易被官府发现。于是他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后来用自己的智慧把糖加热变软后做成各式糖人,很快受到了小孩子们的喜爱,生意越来越红火。这时便有人求刘伯温教他这种技艺,为了掩人耳目,刘伯温也毫无保留地把技艺教给了他们。就这样,吹糖人的技艺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几百年经久不衰。
   至于糖画,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唐朝大诗人陈子昂,就是写《幽州台歌》那位,他在四川家乡时很喜欢吃当地的黄糖,不过毕竟是一代才子,吃法自然与众不同。每次吃糖前,他都会先将糖熔化,然后在桌面上淋出各种图案,待冷却凝固后拿在手中,边赏玩边食用。他去长安做吏期间,依旧保留着原有的吃法,并自以为乐。后来恰巧被路过的小太子发现了,便跟太监吵着要陈子昂手里的糖画,此事还惊动了当时的皇上。皇上宣陈子昂入宫欲亲自验证他的糖画技艺,皇上见到他制作的糖画也很是喜欢,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其才华横溢,于是便委以重任。等到他解甲归田后,为了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糖画技艺,多以祥物瑞兽为主题,以祈国家兴旺。自此,糖画在民间流传下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实传说也好,故事也罢,糖人也好,糖画也罢,这些糖的艺术源于民间,是古代民间智慧的瑰丽结晶,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改进,糖人与糖画从国内慢慢走向了全世界,得到了外国人的拍手称赞,而无论传到哪里,它们的根就在中国,它们的魂就在华夏。
   如今,糖人与糖画均被收入非物质遗产行列,这是对它们的工艺、内涵的认可,也是对它们最高的褒奖。糖人与糖画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财富,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历史的文明和文化辉煌。
   每当在脑海里挖掘回忆的时候,糖人糖画就会浮现在眼前,它们就像晚秋田野里的金黄,一直闪耀在我的心头……
   2024.5.15廊坊

共 3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对糖制品民间技艺的印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对糖人的印象记忆犹新,因为那栩栩如生的糖人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小时候庙会上那卖糖人的汉子精湛的制作手艺,娴熟的制作工序,活灵活现制作出来的糖人令“我”印象深刻,至今回忆起来历历在目。“我”也曾经从他的手中买过一个十分喜欢的美猴王,把玩在手中几天不舍得吃,可惜,最后被家中可恶的猫摔得粉碎,猫因此招致一顿毒打,见了“我”几天躲着走。在童年的记忆中,糖画同样令人喜爱。糖画和与糖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起糖人来,糖画的制作原料广泛,艺人还要掌控好火候,制作力度,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艺;十个牙膏皮就可以换得一幅糖画,因此,“我”想方设法偷来姐姐的牙膏皮,换来心仪的糖画,即使招致来妈妈的几巴掌,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关于糖人和糖画,民间还有美丽的传说,传说虽是美好的,但如果没有民间艺人的世代传承改进,发扬光大,再好的技艺 也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糖人与糖画从国内走向了全世界,得到了外国人的拍手称赞,可它们的根就在中国,魂就在华夏。散文语言朴实,文笔细腻,描述的场景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用生动的内容宣传民间传统手工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充满正能量,给人向上的力量!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5-16 14:41:16
  问候林社,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16 15:04:28
  感谢刘社百忙之中编辑小文,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5-16 14:42:01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16 15:04:48
  谢谢老师鼓励!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5-16 17:06:44
  拜读林社新作,为读者带来民间手工艺传统,糖人和糖画,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传说。结合老师自己儿时的回忆,让文章更接地气,真实有趣。好文佳作,欣赏学习。祝老师佳作频传,精彩继续。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16 17:51:29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留评小文,孩童时期的农村物质匮乏,糖人糖画的确能吸引人,所以印象深刻,现在看到那些匠人也愿意驻足欣赏。顺祝老师夏安,佳作连连!
4 楼        文友:雁南        2024-05-16 17:58:40
  欣赏林火衫老师的文章,眼前顿时出现了童年的时光,在我们山东菏泽地区,每到赶大集的时候,也见过吹糖人的匠人,但很少品尝过,因为我不贪吃,只贪玩,眼睛始终盯着玩具,比如那些小汽车,小手枪……
回复4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17 08:40:05
  哈哈,看来那个年代的童年都很类似,雁南老师。
5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4-05-16 21:09:23
  这种回味其实就是一种幸福!文章独到之处就是质朴!新思想,老传承!
李春胜,教师
回复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17 08:44:23
  感谢李春胜老师关注留言,一些民间艺术是社会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有必要发扬光大!祝老师夏安!
6 楼        文友:因为有你        2024-05-17 07:32:57
  欣赏美文,遥祝快乐!
因为有你,娱乐自己!
回复6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17 08:44:42
  谢谢因为有你老师,遥祝夏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