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火与灯的乡村风情(散文)

精品 【流年】火与灯的乡村风情(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18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1发表时间:2024-05-17 14:56:49

“火”与“灯”有着密切的联系,却又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它们各有各的用场,都在我小时候的乡村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火”暖心
   话分两头来说,我们的乡村生活是由两个“实体”部分组成的。
   “平时”,在三百六十五天中占比最大,而“春节”的占比则要小得多。连同“小年”“大年”加在一起算,顶多也才十多天的耍期——往往耍得还没那么多。倘若真要让我们耍够这么多的天数,大人们肯定会说,想得美,那不把你们耍安逸了才怪?因此,我们一直都想耍够那段时间,却一直都没那么多的机会。这样算来,把“春节”的时间与“平时”的时间稍一对比,就少得有些可怜了。
   这靠盼星星盼月亮才终于盼来的春节,既带着暖暖的“火”意,也带着浓浓的“灯”意。
   我们住乡下房子的周围,要么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要么是错落有致的梯田。总之,那一举一动都带有浓重的乡村生活特点。
   有森林掩映的大山就有萤火虫的身影,有沃野平畴的良田就有萤火虫的光亮。那黑咕隆咚的夜晚,蛙声嘶鸣,“鬼火”似的萤火虫越是悄无声息地暴露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觉得它既神秘又有点可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奶奶却总爱叫它“黑衣主簿”。
   她说,在她们小时候,总是在萤火虫最多的晚上,去捉山坡上、田野里星罗棋布的萤火虫。当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时,别提那阵仗有多壮观了。奶奶还说,居然有人利用它们在一起发出的亮光,来做一些家务事,甚至看书学习。
   于是,我们也想去试一把。当我们好不容易把那些“黑衣主簿”从各地方捉来、并想办法把它们固定到一个小地方时,只觉得它们除了像天上眨眼的星星外,其它便一无是处了。至于能用它们发的光去做这做那,简直是异想天开,更不可能去看书学习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觉得那微弱的“火”,有一种从里到外的温暖——温暖了我们的童年!
   当然温暖我们童年的,更有那些明艳艳的“红火”,它常常让我们穿得单薄、有些冻僵了的身体透着一股暖流。春节去我死去母亲的娘家屋,舅舅们的家在河边,他们那里一年四季都缺烧柴。冬天的夜雨,透过灰蒙蒙屋子的门看出去,冷风冷雨在屋外长时间逗留,我们则在熏得黑乎乎的土墙下升起一小堆篝火,那里面只有一个,还没怎么点燃、正冒着青烟的柴薪——柴灰是热的、有个火种来熬这寒冷的冬夜就够了。为使火种能持续下来,有时也把水果糖的糖纸、零星的花生壳,还有一两个短截苞谷棒子放进去。
   没点灯的黑屋子里,仅凭这火塘里火的微光也能照见每个人清瘦的面庞。黑灯瞎火也无所谓,又不做什么事,仅仅是说个话、摆会儿龙门阵而已,出气是不需要灯的。
   你们山上好哇,烤个火不缺柴。舅舅的指向是我。
   也没柴,有时还烧地灰。我如实回答说。
   说话间,舅舅转身从黑屋子里摸出了几个比大拇指要粗壮些的一两个小红苕来——这样细长且不长多少肉在上面、在我们山里人的口中只能被叫作“一爪茎”的红苕——当丢进滚烫的灰烬里很快就耙了。“等耙了,自己夹出来,吃了早点去睡”,说罢,披着一件穿不上身的烂衣服,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又不放心地补充说,这火也烤不上身,不如早点去睡好,便自个儿先睡去了。我则在那儿苦等红苕烤耙,“马无夜草不肥”,谁叫我那时年轻、肚子饿得快呢?
   当红苕烤熟了时,带着滚烫的热度三下五除二就一下子肚,我便结束了那仅有的几个假期中的又一个晚上的时光。在微弱的油灯的引导下上床躺下了。就像舅舅对我说的那样,在他的心中许是也存在了这种想法——我们家是住在高山上的。但我们那万山丛中的高山上,又并不如舅舅设想的那样有柴。
   我们烧锅煮饭,以及冬夜烤火的柴,来得都不是那么容易。很早,我就晓得了柴一直是家里的老大难问题。夏天拔下的苞谷棒子晒干了堆在草楼上,冬天要烧的炭炉子先拿它来引火。在应急情况下,拉的风箱灶上,没柴烧时用它来解围。
   山上的柴砍了一茬又一茬,长出来的柴草应付不了快砍的速度。砍倒的树头,悬崖上也罢、石头缝里也罢,都必须把那树头、连同根须一股脑儿刨起来。刨出来的树头,小的就作为平时烧柴和烤火用。大的则放到屋檐下,等它干透了,除去它满身的泥土,大年三十晚上来用,越大越好。
   有段时间,我们家为应付那漫长冬夜,曾在烧火的材料上做过文章,一是自制蜂窝煤。屋后原本有一块小地方是长了有黏性的黄泥巴的,我们拿它作原料再辅以原煤,做成蜂窝煤烤火了——烤火的同时,上面放一口铝锅烧水炖菜。燃烧后的蜂窝煤全是黄泥巴的颜色,弄到菜地里去还可成肥料。二是四处托人,从外地买回一些焦炭烤火。
   大人小孩都围坐在火炉边,尽管火烤不上身,却能感受得到火的温度。
  
   二、“灯”逸情
   如果说作为发光体的萤火虫只把光星子散发到了野外,那小小煤油灯的光源则暴露了各家各户门洞所在的位置,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绘就了一副山乡夜晚的繁星图。
   听奶奶说,早年间是无煤油可卖的,点灯靠的是山上的松节油。山坡上松树倒是随处可见,就是难处理。得把它的杆砍倒,弄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木材,再等其干透,才划成如火柴梗粗的小梗,每晚点上那么两三根,以此照明,每到一处都用手举着。防火自然成了第一要务。
   等这麻烦的家伙用得过时了时,又时兴起了用桐油点灯。可桐油灯盏里的灯芯需剥一下才亮一下。不剥不亮。
   我们晚上围在光亮前做作业那阵,用的就是能把两个鼻孔熏黑的煤油灯——不,那自制的煤油灯里装的“油”是从外国舶来的“洋油”。虽然卖货的代销点是设在了我们村里的——走三四根田埂、花十多分钟时间就能买到洋油,但大部分人家都有借油点灯的历史。
   弄个玻璃罩就可以防风的“马灯”里装的也是洋油。对那玩意儿的喜好虽然家家都在望洋兴叹,但未必家家都有,它的出处同样是在国外。灯的前面就不得不加上个“洋”字以作区别。
   “洋灯”遇刮风下雨的夜晚,或者走夜路时,就得提上它,真如电影《红灯记》里歌词唱的那样:“手提红灯,四下看……”像墨染过的山村夜晚,即便手上提着一盏添了洋油的马灯,你也得四下里小心看,不然会跌进夜的“深渊”里。
   春节里的灯,应该说是一年四季中最能大放异彩的时候。那段时间,家里的煤油不用再捉襟见肘地去借来用了,大人们已作为年货,从年的经费开支中早把它储备下了。平时所有的黑屋子里,统统都要大方地放上一盏煤油灯。煤油灯的光亮再也不像我们平时挤到一起做作业时那种暗淡样子。也只有在过年时,这山那山的,甭管离得有多远,只要是眼睛能放眼望去的地方,都是一片光的世界——灯火的海洋。我喜欢在门外的黑暗里,久久地欣赏那难得一见的灯火。
   这时候的父亲,也会深有感触地说,这灯真希奇啊,什么时候将它换成了电灯,一定比这亮堂多了。
   正月里耍龙灯,初一更是如此。耍龙灯,也是那个时代最热闹的场面。它的喜庆,都映在大人小孩的心中了。我们早早穿好新衣服,侧耳倾听喧天的锣鼓声所在的地方,有时也大老远去迎接,有时则在家里等它的到来。反正它会来的,只是按捺不住的是激动的心情。
   它必是招招摇摇到来的。列队行进的队伍壮观宏大、拉了很长一路,每到一户都要“耍”上一会儿——龙灯、狮子都耍——管你喜欢不喜欢,反正既然来了,就要在你家的院坝里热闹好一阵子。那震天响的锣鼓准能把你脸上的愁云、心底的心事暂时荡去。每至此刻,好客的主人就会把储存的黑桃、花生之类的零食拿出来招待跟来的客人。有时也会把家里只为奢侈一回才肯买来的水果糖散发给大家。
   “龙灯”也罢,“狮子”也罢,杂耍的人,只图春节期间能挣几个喜钱的心愿,多少都能从家家户户那儿得到些快意的满足。
   村里通电的时间不算长,却让我们对“灯”的盼望等待了很多年。松节油当灯用,繁琐、麻烦;煤油灯倒是稍好些,但油价贵、买不起,那火苗儿怕风,遇风就熄。村里风风火火从外地学来的建沼气池的技术,倒先是悬乎了一阵子,后来才逐渐铺展开来。
   村领导给村民们宣传的是,建好的新池子,每天产生的沼气,不但能煮饭,而且还能照明。就是一次性投入有点大,村里有的人家望而却步了。作为新鲜事物,很快就被我们家采纳了,沼气池也很快就建成了。我们家人多,用沼气煮饭成问题,顶多在那上面去临时熬一下中药还是可以的,但照明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最高兴的是我们兄妹五个。每天做作业不用都挤在一起了——宣传的人说,每天产生的沼气节约也没用,必须把它用完,不然它会胀破沼气池。更关键的是我们不用再呼吸那有毒的煤油烟子了。那段时间,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往沼气池子里倒“垃圾”,像死鸡死狗之类的动物、像杂草之类的苗杆,都往里倒。后来出问题的原因不是沼气不足,而是它的软管经常坏,还有那沼气的专用灯,把我们更换得不堪重负。自然沼气在摇摇欲坠了几年之后完全报废了。
   等空中的电线在我们山村星罗棋布、织成电网的时候,电也就通达到了各家各户。平时一向节约的父亲,居然于一个春天的晚上,在我们人都到齐的时候,他让把各房间里的吊灯,以及室外的路灯统统拉亮。顿时,那映照出来的可是一片灯的海洋啊!它金碧辉煌的程度,简直与过年一样浓重。
   更关键的是,我们那建起来的乡村别墅,它匹配得起这样的美景!
  

共 36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散文情感真挚,极尽还原了儿时与“灯”与“火”的感人画面。萤火虫,篝火,煤油灯渲染出乡村生活独特的魅力,特别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快速把读者带入那个朴实美好的年代中。“灯”与“火”伴随作者度过无数美好的时光,并蛰伏心底,成为一生的温暖。在作者的描述中,感受时代的发展,感受乡村的巨变。围绕灯与火,依次描写它们在乡村生活中于人的意义,它们恰似一抹星光,照亮了黑夜中前行的人,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7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5-17 14:58:53
  读完这篇文,儿时的许多记忆便复活了,那时虽然贫穷,却是快乐的,因为萤火虫,因为篝火,因为那一份美好的期盼!祝贺足行兄又出佳作,顺祝愉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2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5-17 17:17:25
  该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根与魂】主题征文要求,改为非征文体裁。
江山编辑部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17 22:21:0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17 22:30:26
  谢谢雪社!
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17 22:29:45
  此篇文稿投出的时间比较晚,没想到清鸟妹妹很快就编好发出来了,真是辛苦了,在此表示真诚感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