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启航】 故乡的古井(散文)

精品 【金文·启航】 故乡的古井(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368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11发表时间:2024-05-17 20:24:15
摘要:对故乡古井的怀念

在我的故乡,有一口古井。
   古井的位置,在乡村的东头。
   古井旁边,有一棵桐树,桐树又粗又大,枝繁叶茂,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年纪。古井比桐树的年纪大多了。有人说古井已经五六百年,有人说古井已经一千多年。桐树像一位农民,深情地守卫着这口古井,就像孙子守护着奶奶。
   古井的周围,是几块不规则的青石板砌成的台阶,早已经被脚印打磨得又光又亮。石板缝隙间,青草依然生机勃勃。
   站在井口向下望去,古井的水距离井口只有三四米的距离,古井里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影子。
   看上去古井并不深,但古井里的水却总是源源不断。
   小时候,在故乡,全村几百口人家都是吃这古井里的水。
   古井里的水,清澈透明,如琼浆玉液,有淡淡的甜味。
   那时候,古井没有被污染。古井里的水不仅是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喂猪喂羊喂牛,都是靠这古井里的水。上世纪的农村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有时候口渴了,从井里打出一桶水来,趴在水桶边就是一顿狂饮,那气势就像喝酒,豪放而且潇洒,惬意而且自在,自信而且安逸,舒畅而且幸福。
   古井究竟有多少岁了,村里老人也不知道。古井究竟有多深,村里几个壮汉曾经下去过,说,并不太深。古井的源头通向哪里?村里的老人也不知道。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传递给我的信息是每一口古井里都住着一条龙。龙掌管着一个村的生命之源。他们说,龙的故乡是大海,因此他们会得出结论,说我们村的这口古井的源头应当是海洋。海洋的水取之不尽,我们村的这口古井里的水也就永远用之不竭。
   有一段时间,我跟着姥姥住在我的故乡。姥姥曾经告诉我,说这口井里的水可以延年益寿。姥姥说,曾经有一位白发老者,清早在这口井里打水,结果在水桶里飘着一根胡萝卜。这位老者就把这跟胡萝卜咔嚓咔嚓几口给吃了,后来这位老人没病没殃,一直活到一百二十岁,善终而去。
   小时候,我们对古井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长大后,再看那口古井,感觉它太普通了。不仅仅是普通得不引人注目,并且简单而且简陋,古朴而且落后。
   古井老了,就像一位极为孤独的老人。它从来也不张扬,总是默默无语。沉默,好像贯穿了古井的整个命运。
   在人们夸耀它的时候,它是静默的;在人们漠视它的时候,它依然是静默的。
   几百年了,也许比几百年还要古老。它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人世沧桑,它见证了太多太多的世道轮回,它看到了太多太多的血泪历史,它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命运沉浮,但是它永远沉默。在沉默里,它如最初一样的性格;在沉默里,它如开始时一样的情怀。对所有人都提供营养,对所有人都充满爱心,对花花草草满怀慈悲,对万事万物坦荡赤心。
   风风雨雨,古井波澜不惊;人事变迁,古井心如明镜。
   古井也是有生命的,有开始,有源头,有过去,也有将来。
   古井也是有命运的,因为某种缘分,它被挖掘在乡村东头。因为这种命运,它陪伴着我的故乡这个乡村很长很长岁月。
   在我的心中,古井是很神圣的,它就像一位老人,慈祥而且宽容,有爱而且温馨。
   古井既然像老人,它的命运也随着人世间的变化而风云变幻。
   随着大开发的铁蹄纵横,有好多年,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淹没了城市,淹没了乡村,浸湿了每一个农民的身心。人们为了发展而不惜牺牲,好多好多的树倒下了,好多好多的家畜都成了人们梦想里钱袋子的数字。不幸的是古井旁的那棵百年桐树,也被挖掉卖成了钱。这笔钱只能解一时之渴,却救不了永远的贫穷之急。钱花完了就会想别的办法,打别的主意。桐树倒了之后,有一段不能时间,古井已经被废弃。人们用上了机井和自来水,早已经把古井忘记。很多人们的眼里只有金钱和权力,却忘记了应有的感恩。
   古井四周的青石板也被人们拉走用作他用。
   古井四周的土地上长满了荒草。
   古井依然沉默,恰如一位曾经把爱和乳汁奉献给子女的老人。
   很多人忘记了过去,忘记了曾经的恩泽。
   古井依然沉默。在孤独里仰望天空,在寂寞里吟诵岁月。在沉默中追忆往昔,在沉默中孕育生机。
   终于,有人想到了古井那一小片土地。于是在一个黄昏,有人把几百年甚至更加古老的古井用碎石和泥块填平了。
   从此古井不复存在。
   多年后,我回到了故乡。我去寻觅古井的旧迹。
   古井的痕迹已经面目全非,在曾经存在古井的地方,被盖上了私人的一座高楼,成了家庭的住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古井,没有人再提及,也很少有人将它想起。
   我却难以忘记。
   这古井恰如命运中的一些人。他们曾经青春焕发,曾经豪情万丈,曾经热血沸腾,曾经全力以赴追求梦想。但岁月却把他们熬成青丝白发,熬成弯腰驼背,熬成满面风霜,熬成风烛残年,最后来自滚滚红尘,回归滚滚红尘。
   古井的水曾经养育全村人,全村人未必能保护一口古井。
   古井的水曾经那么清凉甘美,如今却全然消失痕迹全无。
   古井的生命源泉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所有人所有生物,它从来不求回报,也没有回报,很多人一生一世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
   古井来过,又去了。这正如天地间的英雄豪杰,不管过去曾经多么顶天立地灿烂辉煌,如今都化为烟云,无处寻觅。
   古井象征着一种精神,古井具有一种大爱。
   古井彰显着一种品德,古井具有慈悲情怀。
   古井蕴含着一种诗意,宁静而且悠远。
   古井洋溢着一种情操,博爱而且温馨。
   古井洋溢着一种深情,挚爱发自内心,品德来自本质。
   古井如我敬爱的一类人。他们虽然远去,他们的精神,却常常温暖我心。
   不回故乡的时候,时时刻刻牵挂于心的是乡音乡情与千丝万缕的乡愁;回到故乡的时候,看不到无数当年的亲人和旧物,心中免不了涌出无限新的思念、怀念和忧愁。故乡,不仅是我曾经成长的故地,更是在我心中播种爱恨情仇的发源地。我的思念正如沉埋于地下的古井,古往今来源源不断,沉埋千年依然源源不断。正如那些老人们说过的,每一口古井里都住着一条龙。龙的故乡是大海啊,辽阔无边包容万物的大海是不会枯竭的,更不会死亡。
   古井啊古井,难以忘怀的故乡古井,那早已不复存在的故乡古井!
  
   (原创首发)
  

共 24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金启社长的抒情散文《 故乡的古井》抒发了对故乡古井的怀念之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开篇回忆小时候记忆中古井的样貌,地点,历史,对乡亲们的贡献。姥姥说,井里的水可以延年益寿,有例为证:曾经有一位白发老者,吃了漂在水桶里的一根胡萝卜,活到120岁,寿终正寝。这个传说,给古井增添了深奥的神秘色彩,乡亲们更加珍惜这眼上天赐给的古井。接着左志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古井的沧桑变化,古井被废弃。古井四周的土地上长满了荒草,青石板也被人们拉走,古老的古井用碎石和泥块填平,上面盖上了私人的高楼。古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早被人们忘记了!她像把爱和乳汁奉献给子女的老妇人,被儿女抛弃。回到故乡,再也看不到古井了!作者用饱蘸着泪水的笔,用满腔激情写下这篇对故乡古井的怀念之情,令编者泪目。散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主题。画面感强,感染力强。一篇充满思乡之情的散文,力荐佳作共赏,期待夺冠。祝社长文乐!【金文编辑 晚池荷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18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池荷韵        2024-05-17 20:31:25
  王金启社长的抒情散文,情真意切,乡愁流淌在字里行间,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敬茶晚安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楼        文友:晚池荷韵        2024-05-17 20:38:57
  成功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中心突出。文思敏捷,功底深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情充沛,好文欣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复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17 22:36:40
  感谢老师,致敬老师
3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05-17 22:06:44
  王社长文思泉涌,情感丰富,对故乡的老井充满激情,运用神笔写下佳作,令我读后佩服不已!
回复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17 22:37:07
  致敬老师,祝福老师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17 22:34:27
  感谢晚池荷韵老师,致敬晚池荷韵老师
5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17 22:36:17
  感谢晚池荷韵老师勤劳敬业,恪尽职守,勇于奉献,有品德有情怀,文章写得好,做人有风骨,是我学习的榜样
6 楼        文友:人在楼上        2024-05-19 11:32:50
  老师这篇文章读着很大气,而且我能读出些许岁月凝重,甚至是沧桑感。有些东西读了心情喜悦,兴奋。这里,读了是沉默。
回复6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30 09:05:04
  感谢老师,致敬老师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