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烙进骨子里的粘豆包(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烙进骨子里的粘豆包(散文)


作者:江南柳烟 秀才,147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发表时间:2024-05-18 09:16:49

四年前父亲患了胃癌,经哈肿瘤医院确诊,癌细胞转移到小肠。后又带着父亲去北京武警总医院确诊,已近晚期,经专家会诊,结合父亲的年龄和身体给出诊疗方案:建议回家保守治疗,老人还能多活一些时日,若是手术恐下不来手术台。
   这样历经一个月的求医保命,最后怀着遗憾把父亲带回老家,一边用抗癌药物,一边积极给父亲补充营养,让他能多抗一些时日。父亲爱吃的必须准备到位,父亲想吃的除了母亲常做的,就是从小吃到老吃习惯的食物。小豆腐,大豆腐,猪血肠,大黄米做的粘豆包等。
   父亲要吃粘豆包,我有些抗拒,父亲说服我:你知道个啥,大黄米健脾开胃,润肠通便,宁心安神,还清热去火,对我的身体大有益补。虽然离开父亲成家立业二十几年了,但是对父亲的惧怕还是留存,不敢太过干涉。自从父亲患了脑出血,损害了健康,他对普通人要多了解中医知识更加注重。父亲没事常看医书,看电视也是选择中医讲座频道看。吃大黄米做的粘豆包应该是没有问题,每次他也最多吃两个。
   难怪父亲到了边疆生活,还到处寻找大黄米做的粘豆包,本地没有种大黄米的,要吃大黄米豆包需要跟相熟的商家预定,商家才能从外地特意给父亲进来十板,取回来放进冰柜里冷冻,留着父亲慢慢吃。
   搬到边疆生活前,我也是有记忆的。父亲的老家在省城东,气温还算适合种植各种植物,我记得七十年代末期,父亲的老家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过着集体生活,队里的土地可以种玉米、黄豆、小麦、小米、大黄米,小黄米等。秋收后,家里的男人忙于把各种粮食磨成米,预备着一家人一冬天的嚼用。其中小黄米和大黄米磨成米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加工,磨成面做粘豆包。什么时候做粘豆包,要看老天爷,气温白天零下,河水也冻了,先把大黄米和大碴子分盆泡上一夜,第二天用温水淘洗两遍,控干水份后磨成面预备发面做豆包。
   现在想来过去吃豆包可真是麻烦,做豆包哪道工序都要亲历亲为。爷爷一家到了冬天可以随意安排时间过日子,父亲和母亲要忙着上班。要淘米得赶着父亲周末,才能腾出时间来和四叔结伴去磨。
   母亲周末前把要淘的大黄米称出来,还要留一些做大黄米饭。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大碴子称出来,分着用温水淘洗两遍,然后把吃饭用的炕桌放到厨房的地中间,后两条腿用砖块垫高,桌面的低处用几根筷子横截,避免大黄米和大碴子顺着水流淌下来。等控干水分后,再把淘洗好的大黄米分袋装起来,等着奔赴粉身碎骨做成美食。
   起初村子里没有磨米点,要磨米吃,还要靠队里一个大磨盘碾压才能吃到嘴。那磨磙子很沉很粗,男人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推得动,磨盘也很大。那时生产队养着牛、马和驴等牲畜,个人家是不允许养的。个人家怎么分配用,我不记得,只记得把驴先套上龙套,再带上眼罩,人一只手拿着鞭子吆喝着驴走,一只手牵引着驴拉着磙子一圈圈地走,米在石磙子的碾压下成了面。
   七十年代后期,农村有了电,不知道是个人家开的,还是生产队开的磨坊,父亲和四叔再磨面,就用父亲的自行车驮着去有磨坊的生产队磨,父亲和四叔再也不用那么挨累了。
   做粘豆包的面磨回来以后,就看各家女人的手艺了。那时候家家都有两个陶瓷做的二大盆用来发面,或者发豆芽等。发黄米面需要用开水烫一部分面,再往里面揣生面,直到揣成能揉起来,再把手纂成拳头,用手指节碓平,盖上木板做的盖等待发酵。发酵的过程,再把家里种出来的芸豆,或者是小豆,淘洗干净,用锅烀熟后,用杵子碓碎成泥,趁着温热攥成豆馅,有的发面前就备好了豆馅。
   记得小时候母亲忙着上班,她把豆馅烀好碓碎后,吩咐我把一二大盆的豆馅攥出来。这工程看似简单,架不住太耗时间,尤其是才几岁大的孩子,看着别的小朋友能玩,我当时十分着急。后来母亲再吩咐我攥豆馅,我有些阴影了,但又不能拒绝。
   母亲发面时会时不时用鼻子闻,用手挖出一块面看一看,再捏起一点用舌尖品一品,确定面发好了,这才决定包豆包。母亲白天没有多少时间来包,只能赶着晚上下班,点着煤油灯领着我包。母亲教我的包豆包手法是椭圆圆柱形的,蒸出来的黏豆包不塌窝,吃时夹着也好夹,吃进嘴里微酸里带着甜味。
   奶奶家除了上高中的老叔没有时间包,四叔、爷爷和奶一起包,他们很快就包好了。奶奶肺心病,冬天很少伸手干家务,多数时候是爷爷和四叔忙乎。他们家包出来的豆包是圆的,有时候兑的大碴子少了,蒸出来的豆包会塌窝,面有时候没等发好就包了,这样包出来的豆包,不算太好吃,没有微酸里带着甜好吃。
   每家蒸出来的豆包,要趁热把粘豆包,用干粮板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请出来。近边要放一碗冷水,水和干粮板要随时蘸水才能把粘豆包完整的起出来。不小心起坏的豆包,有的能补救的,就用干粮板把破肚的地方抹一抹又完整了,和好的放在一起,实在补救不了的就留着先吃掉,好的翻扣过来摆在用高粱秆穿的盖帘上,拿到外面冻实后,收到闲置的缸里备着冬天随时吃。
   七十年代家家户户过得勉强能果腹,没有多少余钱买奢侈品用。东北人吃豆包,喜欢自己熬制糖稀,豆包蘸糖稀吃,能用白糖蘸豆包吃的毕竟少数。
   东北到了冬天昼短夜长,为了省吃省柴火,只吃两顿饭。过去没有大米吃,除了吃大碴子就是小米干饭,偶尔做个玉米饼子吃。吃进肚子里不抗饿,大人忍一忍就过去了,小孩子贪玩,不到晚饭时间就饿了。小脑袋瓜也灵活,每天要是饿了,就钻进自家仓房里偷拿粘豆包,一边使出吃奶的劲啃食豆包,一边跟小朋友玩,凉气,带着冰碴子的豆包全灌进肚子里。疼了哭着喊着找妈妈,大人一边狠声骂:该,叫你吃凉豆包,还一边吃一边跑,凉气都灌进肚子了,肚子能不疼吗?大人一边骂着,一边心疼,叮嘱自家娃,松了裤腰带露出肚皮趴在自家炕头上烙一烙。还别说,这法子十分管用。你以为吃了凉豆包,肚子疼了就不吃了?第二天出去玩,饿了照常偷自家豆包吃,肚子疼了,也不哼唧了,回了自己家自动松了裤腰带趴着烙去了。
   后来举家搬到边疆,淘米包粘豆包的习俗自动取消了。边疆气温早晚温差大,多数地方是种植不了高桩作物的,只能种植小麦和大米。全家的户口已经变成非农业户口,靠着粮食供应本定量买粮食吃。粮食本大量供应的是大米和白面,杂粮有小米、小碴子、大碴子和玉米面等,全家人爱吃的大黄米没有供应。可能是记错了,也可能是小贵,母亲舍不得花钱买。
   等我成家后,和夫组合了小家庭,最多走动的是他族人和老家一些亲属。我们本家的大部分亲属,由于我多年生活在边疆,几乎没有来往过,等我再次重回故里生活,也是陌生的。
   没有想到他家很多亲属依然保留着,年年冬天淘米包粘豆包的习俗。可能是地方土地进行了规划,粮食种子也做了改良,当地大部分土地都种植黄豆和玉米,过去种的杂粮随着人们思想的改观,已经不种植了,想吃就去粮店买点吃感觉划算。
   更多的家庭选择用粘大米兑大米,或者是粘大米兑大碴子磨成面包豆包。吃过的人都感觉用粘大米做出的来的粘豆包口感清甜一些,凉了也不硬,吃着筋道。但是一些上岁的一些老人,还是喜欢吃大黄米磨出来的面包的豆包,比如父亲一直这样说,大黄米做出的来的粘豆包好吃。
   婆婆来我家一起生活,每年婆婆都要张罗淘米磨面包豆包吃。后来搬到县城生活,有一位亲属家里种了粘水稻,磨成米后给我们家送来了二十斤。婆婆照常淘洗出来,叮嘱我找一家磨米点。我为了找到磨面点,骑着自行车跑了整个县城,才在城西南找到一家磨面店,如愿把淘洗出来的粘大米磨成面。这磨是电磨,面磨起来快,也很细腻。
   夫看我和婆婆都爱吃粘豆包,就提议自家买了米送到农村亲属家顺带着磨了,把豆包包了冻好后再拿回来自己家蒸。后来我被查出来糖尿病,很多东西被忌口,凡是高糖、高盐、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我仅能浅尝辄止,或者不吃了。用粘大米包出来的粘豆包我就不能多吃。粘大米含淀粉高,豆馅也加了糖(不是自家做的,亲属家豆馅放糖,也不能因为我一个人不放糖做豆包),婆婆就叮嘱夫跟亲属说少给带出一些,够婆婆吃就可以了,夫和孩子吃得少。
   我大概快十年极少吃粘豆包了,为了身体健康,硬生生自断了了这口爱好。但是每年都要买上几斤大黄米,婆婆加了豆子熬成粘稠米饭吃。这时的大黄米价格与小米价格差不多,有些小贵。生活条件好了,也有余钱买一些口头好吃一吃,回忆过去,和婆婆说一说他们那个年代所经历的故事。我猜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用大黄米磨的面,包成粘豆包来吃,毕竟是吃了几十年的食物。
   史料记载: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宗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外出打猎要带的食物。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可以说,大清国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呢!
   也许是随着年岁渐长,饮食更倾向于软烂清淡的,想吃传统的做法食物。小时候常吃的粘豆包,时不时的蹦入脑海,撕咬着我的意志力。我忍不住上网查了一查黏大米和大黄米的作用和功效,看了之后,不仅咬牙狠拍几下自己的额头叹息,这粗条的神经,害得我将近十年没有放开口吃粘豆包呀!父亲去世前就爱吃大黄米粘豆包,他已经说了,他胃不好是可以吃的。而我仅是听了一耳朵就抛到脑后没有再去深究,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自认为大黄米是粘的,淀粉含量肯定很高,作为糖友的我是不能吃的。
   知道自己能吃了,急忙在拼多多选了两家链接,一家买了十斤,一家买了五斤。大黄米面到手后,急忙给大姑姐打电话,问发大黄米面的做法。记住方法后,我发了一次面,烀了一些红小豆碾碎成泥,没有放糖,直接攥成豆馅,用发好的黄米面包了豆馅做成粘饼,用电饼铛烙的两面金黄,咬一口酸里带着微甜,是小时候的味道,心中缺失的那一块瞬间填满。
   把大黄米面做的粘饼拿上桌,没有想到很少吃粘豆包的父女二人,居然大口吃上了我烙的大黄米面包的粘饼。从此以后,我隔三岔五的烙上一次,全家人都爱吃,我也满足了小时候的口欲,爱吃粘豆包的饮食习惯。
   东北粘豆包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我记事开始,走过了四十来年的人生经历,亲身见证了粘豆包在东北人饮食习惯上的地位。虽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农村人的后代陆续走出了农村,融入各大城市打拼安家落户。只有每年的春节才能拖家带口的返乡过年。到了家也是嚷嚷着吃北方常吃的食物,粘豆包蘸白糖狠狠咬一口,满口粘腻香甜之感,再喝上一碗酸菜汤送进胃里,哇,好吃的不得了。
   东北粘豆包已走向经济市场,走在大街上,无论哪个季节,只要想吃,都可以随时购买吃到嘴,不想自己做,就到超市购买也是可以的。但是我的饮食习惯,爱吃的食物习惯自己尝试着去做,不仅仅是不相信外面卖的不干净,更想把这种传统美食的做法学到手,将来哄孙子辈做出来吃,也是自豪的。
  

共 42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美食。比如文中的粘豆包,就是东北地区特有的美食。作者的父亲患有癌症,遵医嘱在家保守治疗,父亲想起了自己从小吃到老的食物粘豆包,顿时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以前作者生活在农村老家,虽然做粘豆包的食材不缺,可是因为条件简陋,加工起来很麻烦,但是这并不影响家人对粘豆包的喜爱。每年都要做很多粘豆包吃,粘豆包成为作者儿时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后来作者结了婚,搬了家,因为食材稀缺的缘故,再加上身体的原因,就很少再吃粘豆包。精通医理的父亲给作者讲述了粘豆包的好处,作者又查了相关资料,这才了解了家乡的粘豆包真的是好东西,粘豆包这才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家里的饭桌。现在,粘豆包作为东北美食已经走向经济市场,深受很多美食爱好者的喜欢。一篇讲述东北美食粘豆包的散文佳作,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9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18 09:18:1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大地,美食多种多样,风味各异,美不胜收。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5-18 09:54:47
  感谢碧柳精彩的编案,黄米面豆包是东北的特色小吃,吃习惯了,也就跟随了几十年。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18 09:19:08
  我们河南虽然没有粘豆包,可是我们的玉米面窝窝头,红薯面窝窝头也很好吃。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5-20 07:53:15
  我发现你们老家有太多美味特色小吃了,这些小吃也是一个地方的特色和文化。2643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5-20 10:16:34
  地方小吃没有南方多,但是有些小吃是北方人常吃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