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相遇】那年冬天炉火暖(散文)

精品 【文韵•相遇】那年冬天炉火暖(散文)


作者:秦雨阳 秀才,190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发表时间:2024-05-18 10:07:37
摘要:砖砌的火炉宛如一颗温暖的心脏,它紧紧抱成一团,散发出源源不断的暖意。每当炉火燃起,那辣眼呛鼻的烟火味,虽然浓烈,却成为了冬日里孩子们最温暖的记忆。今天,我用一行行充满温度的文字,记录这火炉的存在,铭记它曾陪伴我们走过那些寒冷的日子,共同见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美好时光。

我钟爱冬季,雪花飘洒,屋外一片银装素裹。步入老屋,那台砖砌的火炉格外引人注目,房间暖意融融。哔哔叭叭的火苗跳跃着,映照出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一
   我家的日子在炊烟的升起中开始。
   每当一座火炉在清晨被点燃,带着家的温暖与希望。白日里,一家人忙碌于烧锅做饭,夜晚则围坐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那份家的温馨。
   清晨,炊烟袅袅升起,我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的一天。大院里,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公鸡高亢的打鸣声交织在一起,引得树枝上的小鸟也跟着欢快地歌唱,为这新的一天增添了几分热闹与生机。
   大雪的覆盖下,世界呈现出一片洁白。树枝上的鸟儿,或许它们不明白,为何一夜之间,自己的家就变得如此洁白,但它们依然乐在其中,用歌声表达内心的喜悦。
   屋外冰天雪地,但屋内却温暖如春。为了家人的温饱,家中必不可少地有了火炉。烧火做饭成为家中最为重要的事务之一,而火炉则是家的核心,为家人带来无尽的温暖。
   记得那天,父亲用一辆满载旧砖的架子车回到家中,开始了砌火炉的工程。他手持一把锈迹斑斑的瓦刀,既是匠人又是小工,认真地砌着每一块砖。每一块砖都被他精心地安排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仿佛在建造一个宏伟的项目。
   砌火炉的过程就像是给每块砖都分配了一个任务。底层的砖坚韧有力,支撑起整个火炉的重量;炉膛内的砖则耐得住高温的考验,聚集着火苗向上燃烧。烤馍洞是火炉上的一处温馨所在,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温室。而那些包围着温水缸的砖则相互挽手抱团,共同为家带来温暖。
   父亲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砌好了这台火炉。他时而停下手中的工作,抽几口工字牌卷烟,或喝几口茉莉花茶,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火炉下方的出渣炉门酷似一座庄严的城门,透出一股威严的气息。这台火炉不仅是取暖的工具,更是家庭的象征。
   火炉上的每项功能都蕴含着父亲的爱意。温水缸配上手工制作的木缸盖,清晨起来时水温适中,非常适合洗漱;烤馍洞里,馒头烤得外焦里嫩非常美味;而锅圈则是用黄土硬泥做成的像一条长虫,盘卧在火口周围,聚拢火苗,减少热损耗。
   火炉左侧是和煤池,无烟面煤要用水和黄土掺和在一起才能使用。比例很重要,黄土少了会屙煤,多了则火力不旺。一般是两锨煤一锨土,添水和煤软硬适中,做成一块块煤饼。
   冬夜睡觉前,我们都会把炉火封好,让它进入“睡眠”状态。虽然它不再燃烧,但余温仍然能够温暖整个房间,让我们安心入睡。
   放学回家后,我总是第一时间跑到火炉旁抱着锅圈取暖,直到双手变得通红发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条“蟒蛇”则白天守护着火苗,看着它把水烧开,饭做熟,菜炒香;夜里则静静地躺在火炉怀里,进入梦乡。
   那天夜晚我做了一个梦,口水打湿了枕头:我第一次把葱花炒米饭捧在手心里……
  
   二
   炉火,开启美好生活。
   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星期天的早晨,漫步在北平街,那家独特的日用品店总是吸引着我。北街,这条狭长的南北街道,藏着无尽的日常与温暖。
   那家日用品店坐落在路东,店面虽小,但走进店内却仿佛走进了一个深邃的世界。各种日常用品琳琅满目,春节期间更是人潮涌动,人们纷纷挑选着碗筷等日用品,寓意着家庭的和睦与兴旺。
   某个周日,父亲独自前往北街。他这家店里,父亲发现了一款腰鼓形状的水缸,缸口小巧如盆,高度适中,釉面光滑亮丽。父亲对它一见倾心。
   回家后,父亲巧妙地用废木料为水缸制作了盖子,精心地安装在了火炉上。这个火炉,成了我们家的中心,不仅用于烹饪,更承载着家庭的温暖与回忆。
   火炉设计独特,宽体而敦实,宛如一件板柜般稳重。左侧下方是煤池,右侧上方则是一个精致的温水缸,仿佛是丰腴女人肩上扛着的浴缸。炉边还连着一个烤馍洞,仿佛一个溶洞,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这个火炉,占据了家中不小的空间,但它的重要性却远非空间所能衡量。
   每当夜幕降临,炉火便燃烧起来,温暖了整个屋子。温水缸里的水被烤得温温的,馍片在烤馍洞里变得焦脆可口。这是那个年代我们最珍贵的早餐之一。
   冬天,我们喜欢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寒冷的天气也让我的双手冻得红肿、皴裂。自从家里装上了温水缸,我便能在晚上用热水烫手,缓解那份疼痛与不适。那种电流般的舒适感涌上心头,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安宁。
   夜晚的路灯下,我们玩着斗鸡游戏。这种充满力量与智慧的游戏,需要我们全神贯注、斗智斗勇。虽然我年纪小、赢的次数不多,但那份纯真的快乐却让我难以忘怀。
   晚上洗完衣服后,我们会用铁丝编织的腾笼将衣服挂在火炉上烘干。那是一种独特而实用的方法,让我们在没有烘干机的情况下也能穿上干爽的衣服。
   火炉的温暖中,我逐渐长大。那份温暖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灵。它让我学会了珍惜、感恩与付出。离开老屋后,那段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每当想起那些温暖时光,我便会感到无比幸福与满足。
  
   三
   泗水城与河津城,是中原的中心地带,两城东西紧邻相依,南北依偎并肩。那块中原土地有我的老家,叫张常村的地方。
   父亲自幼便跟随爷爷在集市中穿梭,以炸油条为生。每当炉火熊熊燃起,新的一天便在这欢唱中开始,直到集市散去,人群渐空,他们才收拾起摊位,满载而归。砌火炉,对于父亲而言,早已是轻车熟路,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那些年,世道艰难,食不果腹,匪患频发。然而,父亲和爷爷总是勇敢面对,一次次地翻山越岭,穿越崎岖的山路。记得一次雪夜,夜色深沉,寒风凛冽,爷爷在前,父亲在后,拉着满载麦子的架子车,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突然,两个身影从黑暗中闪出,父亲见状,迅速将身上的十多元钱藏好,心中却涌起一股寒意。幸运的是,那次他们躲过了一劫,但这件事却深深烙印在父亲的心中,让他萌生了离开这片土地,寻求新生活的念头。
   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父亲追随三哥的脚步,踏上了前往西北的征途。在陕西的古城里,他找到了一份火车站会计的工作。虽然远离了故乡,但父亲依旧保持着那份勤劳和坚韧。他亲手垒起了房间的砖炉,在寒冷的冬日里为同事们提供温暖的茶水。而那台火炉,也成为了他们工作之余的温馨小聚之地。
   在咸阳,父亲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一座土木结构的瓦房。虽然简陋,但在我心中,它却是最温暖的存在。墙体由土坯和少量砖组成,门窗框也用砖砌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拱力美感。这座老屋见证了父亲的辛勤付出和不断努力,也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幸福回忆。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与砖块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砌火炉还是翻修房屋,他始终坚守着那一块砖的执念。这些砖块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的姿态努力生存着,就像父亲一样,始终保持着坚韧和勤劳的品质。他们共同装点着人们的生活,让日子变得更加美好和舒心。
  
   四
   烟火,守候最温暖的家。
   在破晓前的寂静中,星辰仍沉浸在梦乡。家中的煤油灯已早早亮起,母亲忙碌的身影开始准备清晨的餐食。水在火炉上咕嘟咕嘟地沸腾,面条在其中翻滚,她轻声念叨:“剩面条易说‘瞎话’,得热透了,免得家人吃了肚子疼。”
   一台火炉撑起一个家的半边天。每天烧火做饭,炊烟在屋檐下缭绕袅袅升到半空,在空气里染出一道彩色,也充满了家的烟火味。做完午饭,给孩子把牛奶在火上热,结果煤乏火灭,惹了一场风波,平时和睦的婆媳间陡生嫌隙隔阂。
   每天下班回到家,走进一个烟火味的房间。烟火,家庭里充满温暖。一台炉火,就是开启一个美好生活。
   那时,我家孩子尚在哺乳期。做饭后,本该要给孩子热奶,之后封火。做完饭,我妈还特意交代我,用闲下来的火给孩子把奶热了。不巧的是,转身我把热奶的事忘到脑后,炉火着灭了。重新生炉子,又要遭受呛人的烟尘灌满房子。我妈一脸不悦,一句气话顺口说出唇,气话也不会好听。其间,话没落地儿,小妹在旁边也插了一言。我妈的话和小妹接过的一句附和话,不巧被风传到我媳妇的耳朵里。
   她正在厢房忙着给孩子换尿垫,夹杂着孩子的哭闹,不清晰的话音飘过来,话听着刺耳,有着强烈的数落味道。媳妇不悦了,心里烧起了怒火。
   那些天成了最难熬的日子,我夹在了中间,好像老鼠进了风箱。一连几天,媳妇嘴噘脸丧,在房间不愿多待一分钟,吃饭也端回自己房间吃。我成了里外难做的人,惹不起,可又躲不开。
   那几天,我两条腿闲不下来,一连几天我成了一只“听筒”,这边听讲述,那边听唠叨,终于找到了“锁”的钥匙。原来话音听走样了,闹出一场误会。老娘说“一个个都是倒油瓶不扶”,小妹接一句“不扶,那就让它流去”。飘进另一间屋里,妻耳朵听成了“一个个都不服一个”,“不服,让她牛去”。
   ……
   最后一笑解心结。
  
   五
   严冬中,煤炉的心里,充满着对家人无尽的关怀与呵护。
   飘雪的世界里,火炉如同明灯,照亮了家每一个角落,浓浓的烟火味,最能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父亲,默默砌起火炉的人,平日里,他或许并不常下厨,但每到年节,他总是挽起衣袖,亲自动手,无论是白案还是红案,都能显露出大厨的风范。他的双眼,总能捕捉到家中那些看似琐碎却不可或缺的小事。每当他下班回家,总有一些等待他解决的“小任务”。他总能把这些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展现出他的细心与耐心。
   父亲不仅是一位工匠,更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他擅长用铁丝编织笊篱,为铁锅贴上补丁,甚至在飘雪的季节里安装一道防风门。他用废旧木料制作风门,为家遮挡刺骨的北风;在房顶上安装天窗,让阳光洒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他还会爬上房顶,更换漏雨的瓦片。他是一位真正的居家工匠,用双手为家增添温暖与美好。
   在家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父亲在,就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常说:“家中无难事,只要肯上心。”他的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对家的照顾上,更体现在他的生活哲学中。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随着时代的变迁,火炉逐渐被蜂窝煤炉所取代。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寒冬的砖头,也被整齐地码放在屋后的墙角处,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派上新的用场。记得那年家中翻盖新房时,这些砖头成为了新房的根基,它们被深深地埋入泥土中,呼吸着泥土的芬芳,向往着阳光和彩虹。
   大院里,也曾有过雨天路滑的烦恼,但父亲总是能想出办法来解决。他用炉渣垫在水坑里,防滑又不湿鞋,让行人们能够安全地走过。那些被踩烂的砖头,最终汇成了一条坚实的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
   虽然炉子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父亲带给我们的温暖和记忆却永远留在了心中。每当我想起那熊熊燃烧的炉火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父亲的生命依然在燃烧。他就像一块块普通的砖头一样,平凡而伟大,用一生时光温暖着家人和身边的人。
   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我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我心中的火炉也未曾熄灭过。岁月的长河中,依然保持着温暖和光亮。我会将这份温暖和光亮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六
   人生就是一台火炉。火炉旺,人生辉煌;火炉灭,人生归零。人和砖块或多或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火炉,燃烧,一日三餐,散发热,给予温暖。煤炉最后变成一块块砖头,完成了在岁月里的磨练和辛劳,也算寿终正寝。
   人,最终化成一捧骨灰,载入精致的盒中,砖块们手挽手,包裹起精致的盒子。
   父亲一生垒灶台无数,末了这些砖又拿来用作“守墓”的基座,这些砖不但包裹起来墓穴,还用一页一块砖撑起了石栏、石碑和一对石狮。昨天,砖块包裹着火膛,今天砖块包裹着父母。人生的终场,就是再不能相见的陪伴。
   清明,我们兄弟姊妹来到父母坟前。墓穴上布满岁月的痕迹,沉默的砖基托举着墓碑。它或许也在忆想着当年的往事,从中原来到秦地的脚步似乎还在昨天。父亲一腔热血青年,加夜班核发工资,在风中又高歌一声迈向明天。
   今年的清明,是我母亲走后的第一个春暖花开。父亲走后20年,我们一家人对亲人的祭拜,从未间断过。
   走进五陵园,在父母墓碑前摆放着五束菊花,三朵白色,雪一样,两朵黄色,桔一般,五株菊并肩站立着。手机靠墓碑站立在父母身边,手机里循环放着琐呐大悲调。墓穴的盖板上,整齐排列着五样糕点四样水果。墓穴中父母安睡在小盒子里,周围冰冷的砖块包裹着,依偎着,陪伴着,父母也一定幸福着,还是寂寞着呢。我再也看不见了,父母在那个世界慈祥的模样。愿二老在那个世界里,依然幸福着。
   两支蜡烛“焊”在香炉一双耳朵上,分列左右两旁,火苗跳着,像大门上悬挂的灯笼。香炉上飘袅的青烟与晨辉融为一体。
   今天,做饭、洗澡用上了天然气,火炉告别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天然气炉,火旺,清洁,方便。这些砖炉,蜂窝炉,天然气炉,都是家里的一把火,火推动人们日子的进步,生活甜美幸福。每个人心中都应当有一团燃烧的火。
   砖火炉今天退出了历史舞台,厨房都用上了天然气,做饭时间,厨房里烹饪的香气随风飘散。
   人生是一场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过程,第一个离不开的就是火炉。如今,烧煤已从厨房退出,告别了家居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做饭只需要用手指拧一下旋钮。我有时也在傻傻地想,人要是不长大多好,生活里就有一台砖砌的火炉相伴。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定稿于2024年5月18日。
  

共 53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情感真挚、意象鲜明、细节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节奏感强、情感表达准确的优秀散文。通过对火炉这一意象的深入描绘和与家庭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此外,通过火炉的表述,也展现出父亲发光发热的一生。文章中几个火炉的诞生,也见证了父亲一生的足迹,展现了父亲的巧手与智慧,展现了家庭的责任与担当,父亲的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爱意,充满生活的热爱,也释放出对世界对社会的善意。父亲正像火炉一样,燃尽一生,照亮和温暖他人。起于尘土,也归于尘土。而他的精神与光辉,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被后人珍藏。散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结构清晰紧凑,思想性艺术性融合的佳作,力推共赏!【文韵编辑:绿叶红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18 10:09:40
  欣赏老师又一篇力作!作者在叙述中注重节奏感的把握,通过适当的停顿和转折,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一些短句的运用也使得文章更加简洁明快。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18 10:10:07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准确地传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引发了读者对家庭生活的共鸣和思考。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4-05-18 10:33:07
  本文是一篇好散文,内在地将“有物”“有情”“有思”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有温度,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欣赏佳作,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18 10:40:44
  感谢老师留评支持鼓励!您的支持是我以后的动力,感谢。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18 10:38:28
  辛苦社长了!感谢老师深刻要旨分明的编辑,精彩的编按给文章增色了。特别是老师斧正之后,文章顺了许多。诚挚感谢。
用文学的眼睛看昨天和当下的生活
5 楼        文友:檀文炼冰        2024-05-18 11:25:54
  喜欢这样暖暖的烟火气,好文章不是炫技,而是缓缓????流露心声。佳作共赏,遥握作者
回复5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18 11:30:13
  感谢老师的支持鼓励!我的水平有限,写得也不好,欢迎多批评指正。向您学习,老师的小说写的非常棒!
6 楼        文友:宇蓝        2024-05-18 14:42:16
  拜读老师佳作,领略文章真挚的情感,语言表达流畅干练,文字干净利落,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复6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18 14:47:52
  谢谢宇蓝老师支持鼓励!我的水平差很远,只能写点散文和自己曾经的事,应该虚心向老师们学习。以老师们为榜样,今后我会努力写点像样的东西。
7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5-21 10:26:07
  人间烟火,写得透!
回复7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5-21 20:30:29
  谢谢老师留评支持!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