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河南行花絮(散文)

精品 【东篱】河南行花絮(散文)


作者:南沙潮 布衣,20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9发表时间:2024-05-19 04:54:17

◎胡永祥
   去河南旅行,首先要和老同学胡永祥碰头。
   上回见胡永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某个晚上,在六灶大礼堂不期相遇,此后几十年音信全无。经多方打听,才知道他顶替父亲入职去了郑州并扎根在那里。
   记忆中的胡永祥淳朴厚道,不善言辞,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中等身材,厚厚的嘴唇,皮肤黝黑,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貌不惊人而别具特色。因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自然多了几分关注。每当同学聚会,热热闹闹的时候,我总会生出一丝“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念叨:老同学,你过得好吗?
   到郑州东站了。出检票口,但见人头攒动,噪噪杂杂。我掏出手机,正要给他打电话,忽然听得前方有人叫我的名字。循声望去,胡永祥拿着手机朝我挥手,边上是他的夫人。原来,老俩口一起来迎接我了,大老远从市区转乘几辆公交车,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受此礼遇,我好生感动,使劲握手,拥抱再拥抱,尽情释放久别重逢的喜悦。
   我们入座站内一家热饮店,要了三杯奶茶,边喝边聊。
   从谈话中得知,他过得很滋润。退休前,夫妇俩都在物资系统工作,待遇不错,下岗潮没给他们什么大的影响。膝下一个女儿,外甥在读初中。老少同堂,和和睦睦。早先在海南买了套房子,用作休闲度假。最近又在郑州买了套房子,算是锦上添花。
   听他的口音,似乎不像正宗的河南话。他夫人笑了:“他呀,虽说在河南呆了几十年,不但河南话没学好,就连自己的家乡话也快要丢光了。”
   他夫人是杭州人,小时候随父母来郑州。尽管喝了几十年的黄河水,依然不改西子湖的特质——清秀、端庄与温婉。我和永祥滔滔不绝,她静静地听着,难得开口。偶尔说话,也是轻声细语。会心处,抿嘴一笑。她给我的感觉是,贤惠,而且颇有修养。永祥有此佳偶,真是福分。
   我们聊老师,聊同学,聊往事。聊到趣事、开心事,哈哈大笑。
   永祥将话题引向我。
   在他的印象中,我很新潮,也很能干。他回忆,文革前刚读初一,到我栖身之地船民子弟集体宿舍去玩。我给他展示自制的矿石收音机——一根细细的磁棒套着线圈,从火柴盒一端缓缓抽出,慢慢推进,借以搜索电台;天线,则是缠在屋顶垂下的裹着锡纸的电灯线上的铁丝。他这一说,我想起来了。当时,我把耳机戴在他的头上,让他试试鲜。他听了听,眼睛放光,异常兴奋:“灵格灵格,侬哪能弄出来的?咦,真稀奇!”
   这件事犹如催化剂,使得气氛更活跃了。
   他不时打听这个,打听那个:俞纪钧怎样了,李长连怎样了,陈火珍怎样了……殷殷同学情,溢于言表。提起陆老师,他神色黯然:“陆老师是个好人,可惜早早去世了。你写陆老师的那篇文章,我认真看了,很好,把陆老师写活了……”
   我突然问永祥:“同学微信群里怎么不见你冒泡,像个害羞的少女?”
   他苦笑:“我那个外甥,老是和我捣蛋,手机被他弄得乱糟糟的……不过,你们发的东西我都能看到。”
   虽属无奈之语,却是春风拂面,经久不息。
   时间飞逝,我还要赶往新乡,就此别过。
   永祥,希望你常来群里逛逛,哪怕潜水,也不要漏看了我的这篇小文哦。
  
   ◎河南人
   因在郑州东站会晤几十年未见的老同学胡永祥夫妇,我让驴友老秦他们先走。
   之后,我坐高铁到了目的地新乡。电话联系,得知他们入住长途客运站边上的某宾馆。于是,我上了开往那里的66路公交车,票价一元。没带现金,我掏出手机要扫码支付。
   不是吹嘘,我虽已跻身银发行列,却是不打折扣的新潮派,像QQ、微信、摄影、视频制作、办公自动化,包括网上购物和手机支付等,不比年轻人差。尤其是手机支付,方便、快捷、安全,取代了随身携带现金的习惯。哪知,车上没有常规的支付功能。打开背包,希望有以前落下的硬币。可是翻了个遍,枉然。
   驾驶员——一个瘦瘦的五十来岁的女人白了我一眼,指指钱箱一侧:“上面有APP,可以下载支付。”
   照她说的做。下载,打开APP,注册、登陆,页面上没有支付栏。怪了,这怎么办?女驾驶脸一沉:
   “你在这里下车,用手机购物兑换现金,坐下班车。”
   我看看窗外,很偏僻,根本没有店家,无法购物兑换。再说,天色将黑,66路车间隔一小时一班,漫长,况且一整天的跋涉很累人,亟需休息。为了一元钱而耽搁那么久,值得么?显然,这位女驾驶有点故意为难我了。我又急又窘,只怪自己太麻痹,忽视了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新潮玩意虽好,滥用会害人,经验主义休矣。
   这时,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和颜悦色地说:“我给你付吧。”边说边走向钱箱,投入一枚硬币。
   “哐当”一声,不啻最美的音符。我感动不已,连连道谢。在我的再三坚持下,年轻人打开手机微信收付款页面,扫一扫,收下一元钱。
   女驾驶与年轻人对待我这个外地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想起了和胡永祥的对话。闲聊中,他突然问道:“上海人对河南人的印象不太好吧?”
   我答:“那是部分人的夜郎自大和狭隘造成的偏见,不能当真。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的那块空间,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比他们好。可以理解。其实,无论在哪里,人都有高下之分,上海也是这样。”
   66路车上的遭遇,不是正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的观点吗?
  
   ◎弯路
   据新乡宾馆保安介绍,XX路上的葛记红焖羊肉店很有名,外地人、本地人都喜欢去。
   一行人分成两拨,欣然前往。
   我们顺着XX路,边走边打听,答曰:第二个红绿灯处。一眼望去,红绿灯遥不可及。由于这两天旅游很累,腿脚有点酸胀,怕远路,就招了辆出租车。开了一会儿,司机说:“这条路上没有葛记红焖羊肉店。你们弄错了,它在解放路上的第二个红绿灯那里。前面右拐弯,可以绕过去。我是本地人,熟悉。怎样,要不要拐弯?”
   我们想,保安哪有到处穿行的司机清楚。就说,好,拐弯吧。赶紧给另一拨人中的驴友老秦打电话,不接,估计路上噪声大,没听见。
   曲曲折折,绕了个大圈子,来到解放路那个店。
   下了车,又连着打几个电话,通了。我把情况一说,老秦急了:“我们已经在葛记了,就是保安介绍的那个,正宗的。”
   两个葛记,另一个是李鬼?我对老秦说:“过来吧,司机的话应该准确点。”
   半个小时后,他们匆匆赶到,步行,顶着凛冽的西北大风。老秦很生气:“我问过了,这两个店是一家的。近的不去……唉,司机给你们吃药了。”
   向店员求证,果然是一家的。
   无语。如直接去保安推荐的那个店,起步费就够了。到这里,车费超出了一大截不说,还耽误了很长时间,害得膝盖疼痛的老秦咬紧牙关走了那么多冤枉路。
   罪过罪过!也许,出租司机只记得一个店,我总这样想,因为店铺很多,谁会分出大哥二哥的。
  
   ◎变与不变
   到洛阳,照例先落实住处。
   很奇怪,这里的宾馆一天一个价,且波动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如今天158元,明天380元。问原因,是牡丹花会期间,视客流量随时调整,不论你入住几天。老秦叹道:“我走遍大半个中国,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有路人听见,半是同情半是埋怨地说:“宾馆业太乱,根本没有章法,外地人很有意见。政府想管,又管不了,唉。”
   “再找找吧,莫急,偌大的洛阳总有价格合适的宾馆,”我说。
   一行人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来到春晴路解放路上的速久宾馆。老板娘听说我们要住上一个星期,很是爽快:“今天周四,每间标房60元,周五、周六120元,其它日子和周四一样。”
   看了看房间,条件虽不咋样,与别的宾馆相较,性价比还说得过去。就这里吧,我们也不想折腾了。毕竟,连续几天的旅游,加上下车以来几个小时的奔波,大家都累坏了。于是,办理手续,预付三天的住宿费。
   第四天,该续费了。接待我们的是满脸肉疙瘩的老板,要求我们仍然按120元付费。老秦告诉他,老板娘说了,今天仍然是60元。他一拍胸脯,昂昂然:“我是老板,我说了算。”
   边上的驴友周女士很生气:“那老板娘的话不是放屁了吗?”
   “你说得对,她就是放屁!你们要是不愿意,退房吧,”老板唾沫横飞,肉疙瘩由深变紫,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老秦火了:“退就退,我还不想住呢。”
   私下里,老秦直摇头:“无赖,真是个无赖,和南京那个家伙是一票货!”
   我笑道:“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
   老秦说的南京那个家伙也是宾馆老板。
   前年深秋,我们入住秦淮河附近的一家宾馆。低档宾馆,每间标房140元,因南京物价高,我们也就忍了。三天后续费,准备多住一天再去趟秦淮河。孰料那个家伙蛮不讲理:“140元是伙计弄错了。继续住,180元。我是老板,我说了算。”与洛阳老板的口吻如出一辙。
   老秦不买账,毅然退房下扬州。为此,老秦一直耿耿于怀。
   很快,在不远处找到了一家宾馆,条件好很多,价格也算公道,标房每天固定98元。女驴友们调侃:“价廉物美,这得谢谢那位老板的霸道,谢谢老秦的冲冠一怒。”有时候,过多纠缠,反而脑子没有了缝隙,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不明白,洛阳,怎么会有这般乱象,是市场监管失控,还是当地的整体风气出了问题?这与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称号,实在联系不到一块去。可以肯定,这对旅游资源丰富的洛阳的形象和将来是极为不利的,多地已有的教训应当记取。
   路上,我们再谈这件事,我们统一了认识,毕竟这样的宾馆老板是少数,要价也不是很高。一个城市的风貌,文明程度,是需要不断努力改进的,我们对洛阳依然有着好感。旅游旺季,宾馆涨价,也可以理解,各地一样,这也给了我们多一份选择机会嘛,旅游也包括选住宾馆。
   彼此的语言发急了点,也冲动了。我们在一起检讨了我们。
  
   ◎福
   洛阳王城公园,牡丹怒放,美不胜收,携带的全画幅单反相机、摄像机大显神通。“收尽”南园,转战北园。
   从南园到北园要经过一座大桥。
   我背着旅行包,胸前上下挂着相机和摄影包,手执登山杖,悠哉悠哉,边走边捕捉镜头。
   我在桥上拍照,后面来了几位当地的老人。一老汉仔细打量我,翘起大拇指:“你真潇洒,一看就知道你是个有福之人。”
   我问:“这话怎讲?”
   “你精气神好哇,轻轻松松玩得动。还有这些装备,怎么着也要几万元吧?说明你不差钱。”
   我笑:“我和你一样,退休族。要说福,不当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葛朗台,不为儿孙做马牛,喜欢干啥就干啥,没有负担,随心所欲,这就是福。我们这代人吃了很多苦,现在老了,日子好过了,难道不应该享受享受,非得将来到天堂里后悔?”
   一位老太太听了,又是点头又是鼓掌:“对极了,对极了。俺们这代人大多想不开,老都老了,还想着挣钱、挣钱,为儿孙奉献、奉献。累死累活,没完没了,真是自作孽啊。老头子!”她转向那老汉,“好好向人家学学,出去走走,俺们也要快活快活,别老惦记你那个宝贝孙子,听见没?”
   老太太的话引起一片笑声。
   她说得没错。放眼社会,看看身边,“自作孽”的现象比比皆是。记得几年前在上海电视台《新老娘舅》节目中,主持人柏万青针对这一情况,呼吁老年人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潮流,善待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情深意切,言犹在耳。
   是的,转变观念,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有例为证。
   驴友老秦和小薛夫妇喜欢旅游,开销较大。小薛担忧,钱用完了,以后咋办。老秦说,等老了走不动了,钱自然会省出来。旅游烧点钱没啥,只要身体健康、开心,多活几年就够了,总比人在天堂,钱在银行里强。小薛释然,跟着老秦走南闯北,甚至跨出国门,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几年下来,精神状态好了,活力十足,人也显得年轻,与以前弱不禁风的“林妹妹”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行文至此,想起了一则微信帖子,虽有调侃意味,却不无道理,贴在下面:退休人员之等级——
   特等退休玩相机,到处咔嚓打游击。一等退休玩乐器,延年益寿百病去。二等退休无忧愁,天南地北去旅游。三等退休精神好,养鱼种菜溜溜鸟。四等退休好时尚,唱歌跳舞打麻将。五等退休没啥事,闷在家里练写字。六等退休挺可笑,无病花钱吃补药。七等退休也不闲,返聘回去挣点钱。八等退休最辛苦,甘为儿女当保姆。九等退休缺钱花,看门打更赚补差。十等退休心不宽,在家憋出脑血栓。
   无意让众人对号入座,只是祈望退休族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四周,牡丹千姿百态,随风摇曳,似乎催促老太太和她的老伴早日成为“福”中之人。
  
   ◎傲慢
   四月十九日下午,游完开封府,准备去包公祠,可是不知道路线,便向几个穿着宋代服装的“看门人”——检票员打听:“先生,到包公祠怎么走?”

共 84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胡永祥: 胡永祥,是作者的老同学,因顶替父亲,现在郑州工作。几十年未见,甚至惦念。车到郑州东站,同学老两口已来接站,握手拥抱,尽享重逢的喜悦。三人在站内一家热饮店,边喝边聊。得知老同学生活家庭幸福,非常开心。同时,大家谈起其他老同学,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时间飞逝,作者因要赶往新乡,就此挥别。◎河南人:作者到新乡后,乘66路公交车去驴友下榻的宾馆。因手机不能支付,身上又无现金,境地尴尬。女司机要求自己下车购物换现金的时候,一位年轻人帮助自己投了一元硬币。两个河南人的举动,反差很大。这这令作者感慨良多。◎弯路:一行人出去吃葛记红焖羊肉。保安和出租车司机各介绍了一个饭店,只是,前者近,后者远些。偏信了司机的话,去了远的,方知两家店是一家的。这个弯路转的,得不偿失,教训深刻。◎变与不变:作者到洛阳住宾馆,老板娘说的价钱,到了老板那里就变。想起在南京也发生过这样一幕。市场乱象,谁来管管?◎福:洛阳王城公园,牡丹怒放。作者与当地几位老人探讨晚年如何活得幸福。结论是,善待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傲慢:作者一行,要去包公祠,路线不熟,向几个检票员打听未果。其傲慢态度,亟需纠正。◎包公祠随想:开封包公祠三面临湖,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想必包公若在天有知,如此奢华,刮民脂民膏,好大的浪费。作者又联想到合肥的包公祠、成都的杜甫草堂,三相对比,谁是谁非,昭然若揭。 ◎无儿:作者在开封府遇到一扫地的老汉,经攀谈知其无儿子,只有三个女儿。女儿到了婆家就是泼出门的水,指望不上,每月60元养老金难以糊口。作者鼓励其拿起法律武器,讨要说法。◎耽搁:作者欲从开封返回上海,购票出现意外,一人成功,其他五人失败,只好在购票大厅买到次日中午的车票。如此耽搁,令人心情沉重。作者一行去河南郑州、新乡、洛阳、开封旅游,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细思量,其中都蕴藏着生活的哲理。入情入理入趣的好文,推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2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19 04:55:11
  老师是有心之人,出去游玩,不忘采撷旅途上的花絮,妙笔记之,现在回味起来,感慨良多。其中,不乏闪耀哲理光辉的片段,启人深思。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19 05:34:53
  多谢怀才老师美按,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19 08:04:27
  这篇游记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河南郑州、新乡、洛阳、开封等地的旅行经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从与老同学的久别重逢,到公交车上的暖心帮助,再到旅行中的小插曲,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这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时刻。文章不仅展示了河南的风土人情,更深入地探讨了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傲慢与谦逊、幸福与无奈。尤其是在描述包公祠和与扫地老汉的交流中,作者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此外,文章的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旅行的喜怒哀乐。是一篇入情入理入趣的好文,值得一读再读。祝南沙潮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19 08:54:23
  多谢滴老师高评。写作方面,还请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19 08:55:43
  多谢滴老师高评。写作方面,还请老师多多指教。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10:00:16
  南沙潮老师的河南行,很有味道,很接地气。旅游是去看风景,人文的风景也是最美的风景。很多事情,遇到的未必如意,但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本书,让我们读读。等着走如意的路线,那不叫旅游,而是瞎逛。这篇文章,真的是花絮,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怀才抱器拜读。问候南沙潮老师夏祺!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简柔        2024-05-19 16:15:26
  游记还可以这样写。包公祠那节写得深沉,耐人寻味。其它几部分写得情味盎然,有小小说的味道,侧面看到了河南人的个性和河南的部分风貌。别开生面的游记,点赞南沙老师美文。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