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走进赣江书画院(散文)
一
在夜色微凉的时刻,我们文青的美女和帅哥们相聚在赣江书画院。夜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赣江书画院,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仿佛有一种魔力,将我们这些热爱文化和艺术的人聚集在一起。
走进书画院,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画院内布置温馨,茶香袅袅,梁顺老师在一旁热情地招呼我们。他是非遗传承人,以烙画闻名,他的艺术造诣深厚,令我们这些书画爱好者既钦佩又敬仰。
赣江书画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墙上悬挂的书画作品,桌上摆放的艺术品,甚至连茶几上梁顺亲手绘制的景德镇茶具,都透出浓厚的文化韵味。这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殿堂,更是一个让人心灵沉静、感受艺术的地方。梁顺用他的智慧与才华,将这个书画院打造成了一个艺术的天堂。
在这个艺术殿堂里,梁顺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者,更是艺术的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感染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用自己的热情与才华,激励着更多的人去热爱艺术、追求艺术。无论是书法的刚劲之美,还是绘画的细腻之趣,在这里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赣江书画院,因为有了梁顺等各位老师的存在,才变得如此的生动与鲜活。
在这个夜晚,我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分享彼此的艺术见解和生活趣事。梁顺老师性格实在,风趣幽默,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不仅画得好,书法也是一绝。梁顺老师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力量,他的字体遒劲有力,刚柔并济。他为文青们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求字画的文青们络绎不绝,而梁顺老师总是满怀热情,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分享给大家。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在这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夜晚,我们不仅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还感受到了梁顺老师的热情与善良。书画院里,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大家在这里,不仅是朋友,更像是一家人,共同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彼此激励,共同进步。
梁顺老师的书法字体铿锵有力,行云流水,笔力遒劲。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源于他的深厚功底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从未停止过对各种书法流派的研究和实践。他将传统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正是这种独特风格,让他的书法作品在众多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书法在梁顺老师的手中,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他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他通过书法,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给人以巨大的精神享受。书法的魅力,在梁顺老师的艺术世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
梁顺的烙画作品在艺术界独树一帜,尤其是在各种展览和比赛中频频获奖,备受瞩目。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那幅荣获江西省美术展览一等奖的《井冈农人》。这幅作品以朴实无华的农民为题材,运用烙画特有的技法,生动地展现了井冈山地区农人的生活场景。画面中,老农戴着草笠,肩上扛着锄头,锄头与土地仿佛融为一体,下巴的胡须,层次分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炽热的阳光和泥土的芬芳。
梁顺的烙画不仅在技法上独具匠心,更在题材选择上有着独特的视角。他的作品常常以古村和乡村建筑为主,古南塔、棉庆楼、渼陂古街、明清老宅等都是他笔下的风景。这些看似平凡的景物,在梁顺的烙画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每一栋老宅,每一条古街,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故事。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他从小酷爱画画,天资聪颖,进步神速,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注重技法的锤炼,更注重内心的感悟和表达。烙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他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他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在多次的美术展览中,梁顺的瓷板画和烙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爱好书画的老师一致好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结晶,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使得他的烙画作品屡屡获奖,成为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三
梁顺的艺术之路,始于他那片宁静的农村土地。那里有着清晨的薄雾,傍晚的余晖,还有村头的小溪和田间的稻穗。在这片土地上,梁顺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父母给了他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希望他的人生少一些坎坷,多一些顺利。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这个名字而减少他奋斗的艰辛。
从小,梁顺就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邻居家的墙上、村里的小路边,常常可以看到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的各种形象。那些简单的线条,却能勾勒出他心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父母看在眼里,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仍然咬牙为他买了第一盒水彩颜料。那一刻,梁顺的艺术梦开始发芽。
在求学的道路上,梁顺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他一步步叩开艺术的大门,进的门内。在那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导师——程新坤大师,程老师对他的绘画有着重要影响。在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梁顺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国画领域,他展现出极高的天赋。无论是动物、花卉还是人物,他动作迅猛,一气呵成的作品,都透着一股灵气,仿佛那些神气的大公鸡、晶莹剔透的紫葡萄,都伸手可得——它们全都从纸上活了过来。
梁顺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离不开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始终没有忘记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每次回到家乡,他都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那些熟悉的景物,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却始终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回望着那片土地。正是这份情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温度和力量。
四
梁顺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心怀大爱的慈善家。多年来,他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活动,特别是那些与艺术相关的慈善事业。每当有献爱心捐画活动,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心爱的作品,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梁顺的创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土的深情。他笔下的动物、人物和建筑,都栩栩如生,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灵魂。在他的画中,庐陵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无论是古南塔的肃穆,还是棉庆楼的沧桑,都在他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的烙画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尤其是那些以古村和乡村建筑为主题的作品,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梁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土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也深深融入了他的创作中。他的烙画朴实无华,却富有质感,层次分明,每一笔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在梁顺的生活中,爱心与创作从未分离。他的善良和风趣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他的艺术作品则成为了他表达情感和传递爱心的载体。每当他提笔创作时,仿佛能看到他那颗纯真的心灵在画布上跳动。他用自己的方式,将爱心和创作交织在一起,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五
走进梁顺的画作,古南塔巍然耸立,高耸入云,塔身的每一层都透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塔下的街市熙熙攘攘,人们脸上洋溢着生活的满足与宁静。那幢幢古建筑,棉庆楼的雕梁画栋,渼陂古街的青石板路,无不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梁顺用他那独特的烙画技艺,将这些建筑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够触摸到它们的质感。
在他的画中,一幅幅乡村的画卷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耕作的老农,弯腰劳作,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掩不住他们脸上的笑意。那休憩的牛儿,缓缓地卧在田埂上,神态安详,仿佛在静静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他的笔触细腻,将这些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幅画都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梁顺老师用他的画笔,将庐陵大地的风情记录下来,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每一幅画作,都是他对庐陵大地最深情的告白。
庐陵大地,层峦叠翠,古风犹存,是梁顺老师创作的温床和灵感的源泉。在他的画作中,庐陵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仿佛每一笔墨都在述说这片土地的故事。
2024年5月21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