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读书(随笔)

精品 【晓荷】读书(随笔)


作者:清箫落梅 布衣,16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4发表时间:2024-05-21 09:47:04

与S君闲聊,聊到读书乐,这也是一种乐趣。知道她是东北人,我特意提到喜欢看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的文字平静,清丽,饱含深情。彼此有共鸣。于她也许还更多一份亲切感吧。说到首位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儿童作家--曹文轩,读后感则截然不同。即使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亦会因年龄、经历、地域、时代、文化、思想和感受力有所差异。她说很难明白曹文轩笔下的那种生活。而当她说起几位现代儿童作家,我也孤陋寡闻一无所知。
   说起读书,便记起第一次接触曹文轩的儿童文学,是某年偕同轩回乡探亲时,当时仍就读初中的姪女晓带给我一本《青铜葵花》,极力荐读。我和晓一样几乎也是一直流着泪读完此书。回港即扑进图书馆搜寻曹所有书籍并将之搬回家。曹的作品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再现了六七十年代苏北贫苦地区的苦难生活原风貌。读他的作品会情不自禁被他的文字所生发的久远却熟悉的生活气息所环绕,脑海会随即浮现出我和奶奶曾经度过的那段乡村田园生活,无限惆怅和想往。他的文字诗意如水,他的作品美丽哀伤。童年的苦难生活也许就是曹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正如作家莫言某次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也声称自己诸多作品的诞生,拜童年时极度饥饿催生的幻想所赐。被生活的苦水浸泡过的文字,感人至深。那是作者融入骨血、难以磨灭的童年苦难生活的印记,是生命的体验和成长所经历的阵痛。苦难生活是作者创作的礼物。而好的作品是读者精神的馈赠。所以让上小学已涉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轩也一起享受这一份盛宴。让他听到不同于这个时代,和自己童年不一样的声音。多年后,轩说起阅读曹文感受,却坦承:不习惯文章里修饰词的大量使用,优美的文字对他的思想不起作用。让他的思想起化学反应的是哲学,不知哲思的种子是何时植根于他的脑海的?他曾说:我钟情文学,他属意哲学,并用通俗的比喻为我解释加以区别:文学就像看女孩子很美丽,而哲学眼里没有美丽女孩,却是人体解剖。好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读川端康成的《少年》:少年宫本幼年父母双亡,少年又痛失相依为命的祖父。生活因年少力薄难支,仅靠祖父留下的五十元银行存款投靠舅父。书中十多岁的孤儿宫本习惯将凄苦孤寂的情绪在日记中宣泄,读来令人心酸。例如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当长假将近,孤儿的悲伤便一点一点渗出来……回到舅父家,照例向卧病的外祖母问安,总能从那里听到一家人对我的不满。我虽害怕却还是得知道。知道舅母头痛严重,帮她按摩,使出吃奶的力气……”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人这般讨好卑屈,如履薄冰,甚是凄凉。少年如是,但到底还有机会和能力走出这样的困境和窘境。若是老人,岂不更堪怜,毕竟因老迈已丧失了走出悲境的能力,不由得又想起奶奶(实则是外婆)。多年来,奶奶晚景的凄凉一直是我的隐痛,因此对狠心的小姨也一直不能原谅。川端康成的作品,文字简洁,清淡唯美,充满优雅,幽玄和哀伤,亦不乏禅宗虚无的况味。无意间因丰子恺先生的翻译,而读了日本古典文学巨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书中载有许多和歌与俳句,我不懂这些,却能感受到唐诗宋词般的朗朗上口和古雅婉约之美。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学其来有自,即传承于此。就像读慧姐的文字,活脱脱就是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味道和风格。
   手边暂无书可读,便怀着感激的心翻开轩同学Johnson送我的生日礼物--西西的《试写室》,第一次读她的文字,其实是有些失望的,很孩子气,用她自己后来的话是:活泼。《试写室》是她三十多岁写的,与川端康成十几岁写的日记相比,有不可同日而语之感。大量叠词有堆砌之虞。就像现在很多香港小学中文教育死板而僵化,规定孩子造句和作文的固定字数和格式,养成孩子凑字数的不良习惯,限制了孩子思想自由发挥的空间。S君直斥为八股文教育。
   除了很久以前看金庸全集和倪匡的《卫斯理》,几乎不看香港作家作品。没有理由,只是直觉不合自己的阅读口味吧。前不久,抱着尝试的心理借了一本《陶然小说选》,没看几页,已经产生阅读疲劳。毫无文字美感的地方语言取代书面语,让人阅读兴致顿失。千篇一律的人物对话及用语直接由生活搬进扉页。源于生活却不高于生活的文字,平淡无奇。粤语歌听着好听,而粤语化为文章文字感受则截然不同。不喜欢这样的行文方式。轩曾说过我:妳不喜欢读的文章,未必是写得不好,而是你的能力不足。好,我承认也接受批评,人应该谦虚,以上品评就文论文,虽然是我真实的阅读感受,但到底不厚道,应该尊重别人的写作成果。但我还是依心而行作出阅读选择,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喜好与否是伪装不来,勉强不得的。
   看老舍的作品,也是满纸地方语言特色,地地道道的京腔妙趣横生,不完全懂却让人喜欢,他写尽街巷里弄,市井小人物的生活百态,他刻画的人物形象独特鲜明活龙活现;他的文字朴实明快,他的语言或俏皮生动,或讽刺诙谐,如《老张的哲学》、《离婚》等,或凄苦沉重,如《骆驼祥子》、《月牙儿》等。生活的苦难造就了文学作品的厚重。这些是我喜欢的。
   读存在主义作家阿贝尔•加缪的作品,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了。《鼠疫》记叙1940年代阿尔及利亚的阿赫兰突然发生的鼠疫。其社会的混乱,人心的彷徨,与刚刚结束的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惊人的相似。赞叹作者笔力之雄厚,记叙平实却深邃。作者借助主人公表明,人生是虚无的,世间的混乱和荒谬是必然的,当人被逼入死角和荒漠的时候,是没有必然意义的。面对困境,如何思考、行动,如何为没有意义寻找意义?作者否定了“上帝是万能的”宗教意义,人应该靠自己,让友谊和仁爱充满心灵,以实现自由和生命尊严的价值。回到现实中,让人心有余悸的新冠疫情就像海啸般,卷走了一批人,劫后余生的人们心灵也经历了一场浩劫。当社会回归次序,人们的生活也步入常轨。看似一切如初。其实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已悄然改变,对健康和人生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读加缪的讽刺小说《堕落》,感觉很吃力,太形而上。看不懂文章,却可以欣赏精妙的语句。如写一个人的孤僻疏离,可以这样写:“我很少见人,只保持着一两个苟延残喘的疲沓的关系……”再如酗酒等放纵行为后的深刻体会可以这样表达:“疲倦噬咬着我的肉体,同时腐蚀了我内心许多活力,每一种过度行为都削弱了生命力……”
   读加缪的《局外人》则介于似懂非懂之间。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主人公默尔索参加母亲葬礼的经过表现,而后的庸常生活,及至陷于一场争端后杀死一个阿拉伯男人的事。第二部分讲述默尔索入狱的生活,及被判绞刑后对生活和荒谬世界的思考。篇幅不长,却难懂,所以我读了两遍。
   第一次读,最直观的感受是:默尔索对母亲离世的无感无视,葬礼上惊世骇俗的举动无不显示其冷漠无情。工作上,面对老板给予升迁机会却无动于衷,毫无进取心却也不会消极怠工,能做好本职工作。对交友和婚姻抱持无可无不可的淡漠疏离态度。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众人眼中的异类和怪胎。然而作者又不可能仅仅只纯粹为了塑造一个自我摈弃于社会、世界之外的局外人形象而已。毕竟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凭借的是作品阐明了当今时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二遍重读,对默尔索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二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人们压抑、无望而麻木地活着。默尔索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苟延残喘,勉强维持个人温饱,已无力赡养母亲,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生命只剩维持原始欲望的躯壳。以这样的视角看默尔索,他是母亲葬礼的局外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他的眼里:自己的内心是虚空的,这个世界又太满。他粗暴地将自己摒弃于世界之外,囚禁于虚空之内。他这种被俗世批判的冷漠,恰恰是对荒谬世界最强烈的反抗。是的,对荒谬的世界,他无能为力,只有在精神上战胜荒谬,获得自由。默尔索只是一位寻常的小职员,他心思细密,善于观察。对人还是温和的。别人说他沉默寡言,他说:不想说就不说。他表里如一,言语直白,不愿违心地取悦别人,容易得罪人。这样的默尔索不正是加缪借以指责世界的荒谬和虚伪,指出人应对本真追求的终极写作目标。正如加缪荒谬论中一个出名的论点: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默尔索的行为方式正是这一论点的有力证明。如果说默尔索在第一部分是自弃的局外人,以冷漠对抗荒谬。第二部分应该是被弃的局外人,更强烈揭露和讽刺了世界的荒谬性。文中多次提及铙钹般的骄阳,刀刃般的强光,不太容易理解,是不是某种象征意义?它们每每令默尔索脑袋发胀,眼睛刺痛,产生玄幻感,从而错手杀人。默尔索的那四枪是否代表他无意识地将自己弃于自身之外,陷入外部世界的囚笼之中,终致丧命。诚然,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法庭上,被告人默尔索却被排斥在外,仿佛可笑地成了旁听的局外人。检察官的咄咄逼人,得意洋洋,并搜集了一系列与案件无关的罪证给默尔索以莫须有的妖魔化罪名处以极刑。这不啻是个伪司法公正严明,世界荒谬的大特写。对默尔索来说,他否决了上帝的救赎。最终对死刑的释怀,是精神自由的自我完成,因为人有责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哪怕是无意识的错误行为……掩卷后,如此自言自语,盲人摸象自以为是的胡乱评论一气也不怕贻笑大方,聊以记录自己浅薄的阅读感受,倒也自得其乐。

共 37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开卷有益,读书是人最好的成长途径了。只要你愿意拿出时间,打开书本,沉浸在书中,和里面的人物邂逅,体味写作者将自己的人生见解感悟寄托在人物中的所思所想,自己从中获得开悟或者许多心灵相通的情感,实在是至乐。作者在此文主要讲叙阅读诸家文学作品带来的感受、感想。曹文轩的儿童文学,有现实主义色彩,可以看见他当初生活的时代和地域的影子,能够让人产生强烈共鸣。这一点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莫言。川端康成的作品文字简洁,清淡唯美,充满优雅,幽玄和哀伤,也有禅宗虚无的意蕴。香港作家的作品,多用粤语方言,作者很少看,觉得缺乏美感,不适合自己的口味。喜欢这东西真的没有道理可讲,许多作家的作品写的确实好,但是却不适合阅读者的口味,如是不看。但是象老舍的作品,也带着明显的地方色彩,浓重的京腔韵味,却妙趣横生,让人不忍掩卷。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作品感受又另有况味。他的代表作《鼠疫》讲叙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心理和当今新冠肆虐全球的情景何其相似!还有《局外人》里主人翁默尔索,他的行为性格恰恰是通过自身的虚空、冷漠对现实世界无情的批判。作者在一系列作家的的作品中浸润,通过书中人物故事的悲欢洞悉作者写作的深意,理解他们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意义,的确是读书有得的臻境了。感谢老师大力支持,佳作力荐赏阅。【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0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5-21 09:49:38
  问好老师,创作愉快!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阅读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清箫落梅        2024-05-21 18:19:42
  谢谢萧垦老师精彩编评,辛苦了,夏日安好!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6-06 15:28:37
  恭喜精品!感谢支持!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清箫落梅        2024-06-06 22:07:40
  謝謝江山,謝謝曉荷,謝謝社長支持!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6-06 18:11:2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3 楼        文友:清箫落梅        2024-06-06 22:08:47
  問好小雨老師,謝謝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