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茅草地弯弯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茅草地弯弯田(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22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发表时间:2024-05-22 15:38:29


   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就赶上了一场有板有眼的雨。不大一会工夫,原本起灰的路面,在风的作用下,很快就有夹杂着泥沙的雨水在恣意畅流。它们随随便便就汇聚成溪,没规矩地朝那些地势低凹处淌去。遗憾的是,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雨很快走远了。
   邻居们说,这雨已有大半年没下过了。尤其在整个冬天,天干旱得不成样子。说不定,这一直下不下来的雨,是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的呢!它迟不下、早不下,偏偏在我回家立足未稳时,就可着劲儿地来了这么一场——不是这,那是啥呢?
   也有人说,这及时雨是专门奔我而来的——雨储存了那么久,还不是为迎接我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目的自然是要帮我洗去一身的尘埃了。
   这些初听上去尽是赞美之词的话,其实这话中之话的意思,令我有些刺耳。我的心酸酸的,脸上随之也尴尬起来。
   我十九岁为奔前程离家,把家安在了外地后就很少回来了。
   什么叫家?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呗,那里储存着我太多的记忆,是一辈子的回想!刚开始作为单身汉回去,倒也有些轻松,尽管有一两千公里路程,坐了高铁又坐汽车,最终还得靠一双脚的力量,才把那段不通车的路程给丈量完,当时好像也没什么顾忌。可自从有了这三口人的小家后,回家就变得有些麻烦了,既要遵从我和妻子工作上的安排,又要兼顾儿子的放学时间。这不,这次是左等右等也没能等到一块儿,今年又是只我一人回老家陪父母过春节了。
   乡亲们一下子围了不少的人,他们应该是赶来拿我当“西洋镜”看的。却意外收获了一场雨,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谈论起它来。不知不觉间天黑下来了,而且黑得很坚决。邻居们都逐渐散了去。
   晚上,我有些急不可待地向大妹打听村里的一些情况——我自从外出以后,大妹作为“儿子”留了下来以继承家业。早在城里的时候,我就听人说起农村有很多人进了城,为的是去挣几个现成钱而让大片的土地撂了荒。
   我便向她求证这方面的情况。
   大妹说,比起以前,村里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大变化:一是大片的农田的确早就荒废了,熟土变成了生土;二是凡是有点劳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在留下来的人里面,要么是些渣渣大的娃儿,要么是些得了各种病的老人,他们都是些没用的“簸箩货”。平时,哪家死了人,连个抬棺的人都找不到。有些人甚至已在屋里死几天了,却还没人发现……
   我将信将疑,怎么会呢,应该不至于吧……但在那一刻,我想好了,等没事可干的明天,就出去到处转转,毕竟我与那些土地是打过交道的。几十年没见了,再看看它们应该还很眼熟——亲热着啦!
  
   二
   第二天早饭一下肚,我就自觉没事可干了。一方面是自己找不到事做,另一方面我是远方的“客人”,他们也不让我做。
   我站在院坝边,背着手,心情很是惬意,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我深知这都是老天爷带给我的。天空已放晴——红日在天边露出了笑脸,头顶上的祥云自由自在地飘浮着。昨天的骤雨经过一夜的浸润与风的洗礼之后,除了空气中留有湿润的成分外,路上差不多已看不到有下过雨的痕迹了。
   这一切,都证明了正是出去走走的大好时机。
   大妹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动走过来说,你出去转转嘛!只是你得拿个棒在手上,也好探个路,不然不好找路呢!路都不见了,还怎么去地里干活呢?我心中虽有些迟疑,但还是选择了听从。
   我到的第一站是“坪上”——那里对我来说完全是“故乡”的存在。我们的老屋原来在坪上,兄妹也都出生在那里。虽然我们后来搬到“山上”去居住了,但我们童年的时光是在坪上度过的,那里留着我们最初,也是最多的记忆。
   一条明晃晃、中间顶多四五米宽的水泥路面,从一个小水坑旁边经过。我一下子纳闷了起来,这是哪里呀?怎么在此地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水塘呢?我大脑里开始仔细收缩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方位。它离老屋不算远,是我们常常活动的范围。对,它应该就是“龙王堰”。我打量了一下它的周围,其变化令我吃惊。原本它的面积至少有两三亩水面,放水的涵洞有三四个石级,堰界的斜坡上栽有大拇指粗的桉树,林下兼有黄豆、苞谷、红苕之类的作物。往外走,是一条通到另一个生产队去的泥巴路。路的旁边是一个落差达二三十米高的陡坡。正是这个原因,让这个想扩大而不得的堰塘受到了限制。堰塘的另一边是邻居的自留地,竹子成了堰塘与自留地的分界线。
   坪上不大的范围内,紧凑地住着十多户人家。人们生活用水,像淘菜和洗衣服,以及牲畜用水全仰仗这一年四季都不见干涸的龙王堰。每年春耕时节,龙王堰里的水就会被抽水机抽走,抽到远处和近处的旱地里去收水栽秧。堰塘底下的浅水里就有躲藏不及的鱼儿,被我们一股脑儿地抓走。但奇怪的是,龙王堰里的水每至快要干时,老天爷都会有一场痛痛快快的雨降落,从各处流来的洪水很快又把龙王堰给灌满了……有一次,我们从隔壁的伧边田打完谷子,趁半桶是空着的时候,我们就把半桶当船用,在注满了水的龙王堰里划船。半桶倒翻了,我们四个压在了它的下面。那一次,我们四个差点呜呼哀哉了。
   想到这里,我有些不寒而栗。
   朝相邻的大脑壳田和农王地走去时,许是头天下的那场雨,损坏了太阳的“阳气”吧,太阳只在天边泛出道道金光,却仍没把头探出来。我记忆中,大脑壳田之所以叫这名字,与它的自身的大有一定关联,由于它储存水,哪怕遇到再天旱,它都会给全队交出谷子丰收的成绩单。有年——那时我大概只有五六岁吧,却想给家里多挣些工分以便能多分些口粮回家,我去抱把时,遭到了其他孩子的欺凌,他们不让我抱把,急得我哭了……而今的大脑壳田只用三分之一的地方栽了些零星的萝卜。旁边的土地则在没人管的状态下自个儿长满了野草——野草已经枯黄,都扒地上了。看这样子,它应该已被废掉了种稻谷的武功了;农王地已无法辨认得出来了,但我知道它大体的位置,它已与周围曾经的良田打成了一片,都被野草覆盖。
  
   三
   我手上拿着的那根竹棒,以后它会是多余的,或者是大妹怕我这个城里人走路不稳而摔倒,可接下来它就派上用场了。
   我转身朝“湾里”走去。
   以前,住在坪上时,湾里在我印象中一直都很神秘。不但是因为它只容纳了两户人家的规模——其实它面积大到可以用辽阔概括了,那两户人家又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显得有些神秘。我们每次去湾里挣工分时,我都以羡慕的眼神欣赏着那里的一切。层层梯田直达坡脚的美景、敞着放养的鸡鸭牛猪们、挂满枝头的李杏桃梨……但它又必要经过一片无人居住的、有神鬼出没的二娘岩。当想起大人常摆的龙门阵里,那个在雨天被一道闪电从石头底下收走的蛇精的故事时,便会心虚地从那地段上飞奔——越早逃离越好。
   已经长起来的黑压压的森林,把山坡上原有的荒芜都覆盖完了。这应该是一条少有人走动的小路——两边伸过来的枝枝蔓蔓,以及地面上嫩绿的浅草,都说明了这一点。曾经,从湾里背苞谷到晒场上,又从湾里的地里背一背红苕回家,路都相当宽敞,还有不少的石凳支起背篼可以歇歇气……
   我用竹棒朝路两边的枝枝梢梢上拍打——倒不是怕潜藏着的蛇伤及到我,这个时候还没开雷,地底下的蛇还在沉睡之中,我是想以此给自己壮胆,长得这样绵密的森林难说不会跳出些动物来惊吓我的。正这样想的时候,突然咯咯咯地窜出两只长尾巴的野鸡从我头顶飞过。看来我是惊动了它们,这不由得使我加快了脚步。离开那一公里多路段的时候,我的额头上、背上就有汗珠子不停地往外冒了。衣裤上也沾上了草籽和灰尘。
   挡弯田就在眼前,它扼守着湾里的咽喉,它也是这一带最大的一个大田。不管栽秧也罢、还是打谷子、掰苞谷也罢,它都是一块难啃的谷头,大人们要么先去“招惹”它——只要拿下它、其它的就不在话下了,要么等收拾了它周围的一众小家伙,把它作为压轴戏留待最后才去打理。但从它那儿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周围那十几个小田小地加起来也抵不上它。它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眼前我看到的却是湾里很多的良田均已荒芜,野蛮生长的草丛高高低低极不规则。
   我几乎无心再往前走了,我在那草丛缭绕的地方待了很久。
   还有一个原因,使我茫然地站在那里,是原来那些如血管一样通到田间地头去的土路,全被野草缝合拢了。
   忽然,我想起前面还住着一户人家——那应该是邓家婶的家,听说他们一家人是从南部县迁来的,由于住得远,平时与大家打交道的时候要少些。我既然来了,就该也去看看才是。于是我又发挥起了手上竹棒的作用,我用它探路,当探到可以踩脚时才把脚搭上去。
   终于走到了,我的心情却变得异常沉重起来。土墙青瓦的房子虽在,却已是人去楼空,它的残垣断壁让我不敢走近。石板平铺的小院坝里,根本想不到求生的野草是怎么长出来的,它们倒像是长在贫瘠土壤里的一些弱苗——细长地长着。杂乱的品种中,有高秆的蒿草,矮小的铁漩草,大拇指粗的黄荆树……我环视了一圈,有几处的土墙因屋顶渗雨而坍塌了。
   每年全队人到湾里做庄稼,都免不了要来他们这儿讨水喝,以此歇息一下。每次来,好客的邓家婶就会从屋里取出一把葫芦瓢来,问我们,是喝她石缸里的水,还是直接去井里喝?有人还斯文地接过瓢来,到井边去舀水喝,有人则干脆到井边用手捧来喝。当然,也有人从桐麻树上摘几片桐麻叶,折成一个壳状,将舀来的水嘿哧嘿哧灌进肚里。
   对了,那口水井,它还在吗?立时我来了兴趣,朝水井走去。顺便看了一眼他们房前屋后的桐麻树——那个时候,桐麻树是很好的经济作物,谁都舍不得砍它。我渴望的眼神在空中凌乱,却连桐麻树的影子也没能找到。
   水井还在,落满了树叶。溢出来的井水,静静地流淌着。它的归宿地应该是旁边一年四季都不断水的樟木树田和瓦窑田——它们似一对兄弟,紧紧挨在一起。也就是靠它俩的齐心合力,才使得周围好几个旱地,每年都能栽上秧苗,有好几千斤稻谷入库。
   我的脚踩在已成旱地的樟木树田里,眼睛却望向相邻的瓦窑田,这对难兄难弟现在的模样让我颇感陌生。好像我的童年与它们无关、我从来就没来它们这儿挣过工分似的。
  
   四
   我到的第三站是梁上。从湾里到梁上路程不算远,它们的位置是一个在高处,一个在低处,中间的落差大约有几十米。是一面长柴的山坡把它们分融开来了。
   在以前要走这条路不用吹灰之力,而且很快就能走到——毕竟眼睛目测的距离就近,可在多年之后,我的这次有意为之的行走,就变得异常艰难了。
   问题的关键是,我脑子里的那条老路,已在我时下的眼前不存在了。手中拿着的竹竿也不能再当“枪”使唤了,但我没想就此丢掉它,就像我不能丢掉童年的梦一样。
   我站在茂密森林的山脚下向山上张望,我得凭着树的稀疏度找到下脚的位置,从而走到梁上去。小时候我尽管年幼,也算是集体中的一员,来这山上砍烧柴时,就跟给羊剪毛一样要从头剪到脚,砍过柴的山坡又跟剪过毛的羊一样,从上到下都是光溜溜的。因此,路也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了。那鹅卵石光滑的泛着白光的路面,不但白天好找,就是晚上也能摸黑走下去。
   我的手紧紧抓住树身、身体悬空着向上爬。身上的衣服已被山上的刺藤和树枝拉扯得不成样子了。在我心中一切都可以不在乎,只要从这山上穿过去就算达到目的了。
   我终于弯弯绕绕地走出了那片山坡,来到山顶时已是汗流浃背。简直不可思议,我在心里对自己疯狂的行为是这样评论的。
   它的名字叫“梁上大田”——这是与其他地方的大田区别开来的一个代号,此刻它并不因我的到来而显得格外精神十足。草是它这儿的主角。所不同的是,它比起其他地方来,这地方已经栽上了稀稀拉拉的油橄榄。也许是油橄榄栽的时间有些长久了,也许是这土里的肥分在催促油橄榄快快长大吧,树已有手腕那么粗壮了,树干上面的枝丫以及枝条都在空中朝开里扩散,像一把把伞似的。可惜那上面除了茂密的叶子外,再没什么了。
   由于大田过于辽阔,在土地分户种植那阵子,大田被瓜分成了好几块,由几家人栽种。原本好好的一个大田,弄得像和尚穿的百衲衣似的。我们家分的那块土地,每年冬天收水季节,都要先加好边——防止水漏水跑。下大雨时,也要把其他地方的雨水设法引到田里来。开春时节,母亲都要叫我把牛圈里的粪草均匀地倒到田里去,在耕作之前作为底肥施到下面。它也还算争气,我们每年从这里收获的稻谷总是最多的,颗粒也饱满。
   微风吹拂,四下灵动。在这高处不胜寒的大田里,一眼望去,粮作物已不复存在了,要么是橄榄树在风中凌乱,要么是葳蕤野草沙沙作响。
   往下走经过大堰沟时,我特地留意了它一眼。每当从梁上大田旁边的那个小堰塘里往外放水时,水都急促地从大堰沟里流过,流到山下那些良田里。多数时候水里都带有不少的小鲫鱼和红红的小鲤鱼。有些游得慢的,或者贪玩的鱼们,就想在大堰沟的一些水坑里逗留不走了,结果被我们捉住拿回家去,煮了汤吃或是晒成干鱼吃。

共 65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离乡多年,再次回归故里,已物是人非。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我回到故乡后的经历与感受。曾经熟悉的龙王堰和大片的土地都已荒芜,不禁感慨万千。在坪上,在湾里都承载着作者的美好回忆,但因村庄人口的减少,房屋的倒塌,以及田地的荒芜,这让作者感到无比沉重;在梁上,大部分田地被分割,种上了油橄榄,心中充满了无奈;在山上,看到麦苗和油菜,心中虽有了一丝欣慰,却因枣林和竹林的颓败又有了遗憾。通过这一系列所见所闻,写出了心中的痛与热爱,也反映出时代变迁中,村庄的发展与去向。通过村庄的现状和变化,引发深刻的思考,一篇较有社会意义的作品,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5-22 15:40:16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乡,那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使我们梦魂牵绕的地方,是我们的根,汲取生命养分的发源地。佳作,学习了!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24 10:09:35
  谢谢清妹辛勤编文。祝安好!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3 10:25:1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24 10:10:47
  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