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丹江大寺(故事)
信不信由你,反正丹江北岸的大山里有个法海寺,寺庙里烟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
顾名思义,这所寺庙与老法海有关,确实,他是在这里皈依佛门,后来又在这里圆寂,成为一代高僧,受后人敬仰。
当年,皇上为了宣扬佛法,决定在丹江流域建一所皇家寺院,就派钦差大臣和阴阳先生到处选址,所选地方必须山清水秀有名气。他们乘船沿丹江逆流而上,走一处,看一处,当来到猴山中峰山脚处,见这里林木葱茏,山竹叠翠,隆起处恰似莲花高台,林鸟声声,山花烁烁,松涛阵阵,白云飘飘,颇有气势,钦差大臣和阴阳先生都说这里是建寺的理想之地,就开始广招工匠,工匠们先挖了一口井,建成了八棱形状,井水清澈见底。
井建成后,工匠们开始通过丹江河道的航运朝这里运建庙材料,风浪急,船翻人亡,钦差大臣认为挖井断了龙脉,得罪了龙王,急忙命人用石块堵了水眼,用石板盖上了井口。改选他处建寺,吸取了这次教训,钦差大臣命人用了一千一百一十一斤铜,铸得一口大钟,以镇邪妖。十数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去搬那大铜钟,想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绳子断了,杠子也断了,铜钟却纹丝不动,正计划再增派人数,天边飘来浮云,下起一阵大雨,这一来,路滑,挪钟只得暂时停下。没想到隔了一夜,铜钟却不翼而飞,皇家之物岂容盗贼去偷,钦差大臣急忙分几路人马去查,最后又找到了猴山这里,见大钟稳稳当当落在莲花瓣上,正应了“神钟有灵找归宿,菩萨要来坐莲台”。于是钦差大臣再次决定在这里建寺庙。
经过能工巧匠三冬三夏的奋战,寺庙终于建成,皇上朝这里分派了方丈和僧人,但并无寺名,寺名要等皇上来提,人们私下里随口称其为莲花寺或大寺。
皇上没等来,却等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前来剃度,方丈见他眉清目秀,气度不凡,赐其名曰法海。
大寺建成后,香火并不旺盛,方丈摇头叹息:“何日香火能够鼎盛呢?”
方丈夜观天象,预感时日不多,有意把大寺大权交给法海,又恐众僧不服,就说:“你来寺不久,老衲却见你很有能力和魄力,老衲有意将方丈位子交由于你,希望你振作精神,振兴寺庙。要想香火旺盛,就要有水,咱寺无水,要下山担水上来,古人云:‘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我佛亦重五行,有水才能生木,有木才得火旺,火旺得以生土,有土才能生金。咱缺水,导致木弱火小,火小导致香火钱歉收。老衲留了一手,就是看了很多地方,发现咱寺外面水质挺好,在夜里三更时分,掘得水井一口,砌成八角,用石板盖着,老衲走后,你把石板盖揭开,捅开水眼,便有清流流出,自高而低形成瀑布。”
病槢前,法海双膝跪定,恭恭敬敬问:“若得井水,又如何着手吸引香客,请高僧明示。”
方丈说:“事在人为,成在佛化,实实虚虚,幻幻真真,方为佛道,老衲赐你法海之名,取自法海无边,你慢慢悟吧。”
老方丈的话正应了他的实实虚虚,幻幻真真,他发现了八棱井但却无动于衷,这就是他保留的一手。大凡高僧生前都要留一手,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向下传的。
方丈圆寂,得报朝廷,因这一寺院是皇家建筑,皇上驰派远处高僧,齐聚大寺,为方丈举行了高规格的超度,又派裴宰相亲自坐阵主祭。
该选方丈了,僧人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发表述职演说,大谈自己对大寺的贡献,大谈如果掌权后如何振作大寺,口若悬河,信誓旦旦。轮到法海了,他不慌不忙说:“看不如说,说不如做,小生夜游,掘得八棱井一口,为佛引水净身,为僧引水煮饭,为民引水灌溉。”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认为他吹牛吹得太离谱了。
法海也不辩解,领人直接到了石板处,揭开石板,一眼八角井露了出来,众人大惊之余,又见法海用青竹竿捅掉井底的机关,一汪清水汩汩而岀,水井溢满,形成水流,跌向悬崖,飞流直下,撒银溅玉,这就是大佛前面那个气势磅礴的瀑布,至今还在造福着当地人。
井边围了很多人,都称奇称赏,法海微微一笑,说:“此水名曰源头活水,莲花宝座有水才有灵性,倘若香客许愿,先掷一枚铜钱于水中,定会梦想成真。”
有一位青年和尚拿出一枚铜钱朝井里扔去,铜钱盘旋,落入井底,青年和尚闭目许愿,法海仔细观察,见一蜜蜂在青年和尚头顶盘旋后飞走了,就说:“莲花菩萨担心你受皮肉之苦,在你许愿期间使你逢凶化吉。”
青年和尚问:“什么意思?”
“倘若蜜蜂落在你头顶蜇你,你是佛家子弟,不杀生,打又打不得,撵又撵不走,只有受蜇的份儿。”法海说得很坦然。
不仅青年和尚服了,场上的人都傻眼了。
直到现在前来寺里烧香拜佛的人朝八棱井里扔硬币的不乏其人。
趁众人大赞法海法力的时候,裴宰相深情地看了法海一眼说:“法海佛法无边,掘得八棱井一口,大功一件。老臣来时偶听船家说,法海和丹江龙王是好朋友,夜里龙王常常来找法海谈经论道,龙王爱喝茶,法海说山上无水,龙王说我送你一股清流,你用竹尖为我烹茶。法海满口答应,龙王又说,你先掘井一口,日后我给你送水,今日水出,龙王兑现了承诺。能和龙王交上朋友,可见法海法力功底,寺里方丈非他莫属,这个寺庙就叫法海寺吧。”
这次为老方丈超度,惊动了很多地方的僧人,也惊动了很多香客,大家都亲眼领教了法海的法力,又听宰相这样一说,就更神化了,尤其是这地方是陕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处,一脚踏三省,传颂法海的地方就更广了,而且添油加醋,添枝加叶,甚至画龙点睛,越传越邪乎。
裴宰相提到了竹尖,法海听出来了,这是在暗示他引竹入山,于是就率众僧从数百里外的法源寺里抬回几株连土带根的毛竹,栽到了寺周围。其实,法海寺不远处就有竹,法海舍近求远兴师动众到远处去引竹,目的是想通过招摇过市的方法来扩大法海寺的影响。毛竹扎根落户,不几年就成了茂密的竹园,竹身供香客们题字留念。
法海一出名,法海寺跟着出名,寺里的香火旺了起来。法海寺一旺盛,其他面临衰败的寺院深恐神佛在自己那里受冷落,就纷纷到这里来给佛像求神位,以图佛在这里多享受香火,法海寺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寺院前方有一个陡崖,天工开物形成了洞,洞上面古木林立,还有不少多姿多彩的水锈石,有的豪迈昂扬,有的细腻润滑,有的像人,有的像兽,有的似跃龙,有的像猛虎,千姿百态,令人称奇。水锈石上又自然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被送来的大小佛像都在此安了身,这里就成了佛法大本营,这就有了千佛洞万佛洞。千佛洞万佛洞至今是香客们朝拜观赏的地方。
法海寺成了远近闻名的佛法圣地和旺地,连皇上也知道了。皇上是佛教徒,深信佛法是治国理政的法宝,所以十分重视寺院的建设和发展,当听说镇江的金山寺面临重重危机的时候,急调法海去打理,法海把法海寺的一应事务交由主持,就搭船过江,翻山越岭,餐风露宿,日行夜赶到了金山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内务混乱,皇家拨款和香客捐款被私人侵吞,大肆挥霍,法海从整理内务入手,整顿寺规,监院、知客、僧值、维纳、典座相互串通,沆瀣一气,榨干了寺内的应急款项,法海铁面无私,面对这些受皇帝大员庇护的贪僧,一律清理出门户。
法海对金山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金山寺慢慢走上正轨,然而,法海却断了这些贪僧的财路,贪僧们怀恨在心,密谋搞臭法海。要让他声名狼藉,就必须了解他的底细,贪僧们一打听吓了一跳,才知道他法力强大,人脉也强大。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一方面大肆神话法海,使其更加出名,他一出名再让他倒下来,影响会更大,按他们的话说就是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另一方面编排出白蛇白素贞的故事来,还有鼻子有眼儿说许仙和白娘子爱得死去活来,生下了活泼可爱的儿子起名许仕林,最后成了新科状元,老法海心术不正,千方百计棒打鸳鸯,白蛇和青蛇姐妹情深,联手和法海斗智斗勇斗法,最后又来个水漫金山,使镇江人遭受不必要的灾难,法海斗不过青、白二蛇,慌不择路钻入到了西湖里的河蚌内,不敢出来。这事儿虽然很离谱,但却越传越玄,越传越有许多版本问世,《白蛇传》影响很大,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神话故事之一。
法海究竟逃没逃往河蚌内先不说,当他垂垂老矣的时候,他回到了他皈依佛门的法海寺,最后在这里圆寂,当为他超度时人们才明白,他原名叫裴文秀,是裴宰相之子,也是皇上钦点的新科状元,难怪贪僧们编排的白素贞的故事里要安插出许仕林这个人来,让你老法海这个状元成为妖孽的儿子,让你成为世世代代的人饭后茶余的笑柄,看你还怎样正直?!
传说毕竟是传说,代替不了人们对法海的怀念,法海寺里钟声悠扬,大殿前烟雾缭绕,人们跪拜的还是中正无私的法海。
1.文中有句话:“让世世代代的人成为作饭后茶余的笑柄,看你还怎样正直?!”这句话应该改为:“让世世代代的人将你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柄,看你还怎样正直?!”
2.但有一情节设置却自相矛盾,即在老方丈圆寂后,关于竞选大寺新方丈一节时,法海以“善意的谎言”不慌不忙地说:“……小生夜游,掘得八棱井一口……。”随后他的父亲裴宰相进一步帮腔说:“法海佛法无边,掘得八棱井一口,大功一件。”而后却又说:“老臣来时偶听船家说,法海和丹江龙王是好朋友,夜里龙王常常来找法海谈经论道,龙王爱喝茶,法海说山上无水,龙王说我送你一眼水井,……”这两段对话,前者说是“法海掘得八楞井”,后者却又说是“龙王送水井”,二者明显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