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盐椒煮炸豆腐(散文)

精品 【文韵】盐椒煮炸豆腐(散文)


作者:杨帆 白丁,4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发表时间:2024-05-23 12:13:52

常常记起,去年冬天将近,走在小巷里。“卖炸豆腐,卖炸豆腐,木子店盐椒煮炸豆腐!”一个老人深沉而厚重的叫卖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停下来,看到老人坐在路边上,面前一个大竹篮。竹篮里,一头堆着炸的黄灿灿的厚厚的豆腐,一头是色泽金黄气味芳香的盐辣椒。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一下子令人垂涎欲滴。
   味蕾引领着我的思绪飞回到在东山木子店工作的日子。
   那里的人们一到冬天,桌子上经常有道富裕当地特色的菜——盐椒煮炸豆腐。或许正应了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他们做这个菜程序很简单。炸豆腐加盐辣椒加水和适量的油,放在火山煮沸,就变成了舌尖上的美味。
   煮成菜简单。可是准备这盐辣椒和炸豆腐这两种食材,可是不简单。
   首先,食材的产生,是离不开得天独厚的的自然环境。木子店这个地方,山高林密,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当地人对于生态环境的爱护,得到的是大自然优厚的回馈。能够加入食谱的食材都因为没有收到环境污染,呈现出原生态,保持着一种“原味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炸豆腐所需要的豆子,颗粒饱满,营养丰富,食用起来,口感纯正。而那个山地出产的辣椒,形体细而且长,表皮薄而多肉,辣味绵厚而不灼口。
   然后,是加工。先说豆腐加工。东山人家家户户每年都会在自留地里种上几分黄豆,每家几乎都有一个标配:一台直径一尺两寸左右的小石磨。浸黄豆、磨豆子、做豆腐、炸豆腐,是逢年过节的必备。豆腐的制作工艺:石磨磨豆、铁锅煮浆、石膏点浆。首先,要精心挑选颗粒饱满、光泽度高的豆子。接着是浸泡豆子、磨豆子,烧豆浆。然后进入最关键的点豆腐。所谓点豆腐,即给豆浆加入凝固剂。俗话说:“点得好,豆腐脑;点不好,黄浆水。”东山人固守传统,多用石膏点豆腐。先把石膏水分四次倒入豆浆盆里搅匀,盖上锅盖,几分钟之后一大盆水豆腐就做好了。随后用洁白的纱布把水豆腐包裹进专用的方形木框里,压上石头成形。一块块洁白的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豆腐压成之后,就要开始炸。一般来说,一架子豆腐经常是12块。每块又切成三块备好。铁锅烧新鲜菜籽油,到油热。将豆腐炸得两面金黄,出锅。
   至于盐辣椒的制作,就相对简单许多。我曾经看到东家老李的老婆制作盐辣椒的全过程。因为老李是我们东家的缘故,他家的菜园,是我们经常光顾,偶尔我们还同他一起开展劳动实践。“深栽葱,浅种蒜”,“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等种菜经验,就是在同他一起整理菜地的时候学到的。夏天里,天旱,我们还帮忙他给菜地浇水,他家每年种植当地原种辣椒面积比较大,夕阳西下的时候,少不了挑起水桶给辣椒们浇水。蓝天、夕阳、火烧云、清凉的山风,是会给人很多的惬意。人勤地不懒,秋天里辣椒总是大丰收。选择比较老辣的山地辣椒,带辣椒蒂洗干净,拌上食盐,装入瓦缸之中,压实,然后辣椒上面压上大磨片。用木质的盖子盖上。过两天加上山泉水,没过大磨片。静待辣椒在盐水中慢慢滋生各种有益的菌类,过个半个月,就可以开缸食用。老李的老婆自然是制作盐辣椒的高手。制作好的腌辣椒在重压之下,形体已经变成长而且扁平,颜色金黄金黄的,浑身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吃这种开缸没有经过炒制的辣椒。拿一枚到嘴里,香香的咸咸的直接激活了味蕾,满嘴生津,回味绵长。
   需要解释的是,无论是炸豆腐还是盐辣椒,在制作工程中,都离不开水。这里的人们制作这两种食材的用水都是选用巴水源头优质山泉水。当地海拔较高,山泉水清澈甘甜,纯天然无污染,也许正因为如此,食材的口感则与众不同。也有人说,离开木子店,炸豆腐盐辣椒就不是那个味了。
   再说成菜。木子店人到了冬天,都习惯吃吊锅。简单地说,就是在伙房的房梁上用一个“罐钩”将一口铁锅吊起来。铁锅下面有火塘,火塘里常常燃烧着劈柴。主妇们将各种食材分层在锅中摆好,好客人家,一般要摆六层以上的菜肴。各种山野菜、土猪腊肉,牛羊肉,鸡蛋丝等此地登场。中间就少不了的是盐辣椒和炸豆腐同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食材丰富多了。为什么以往人们热衷于盐辣椒煮炸豆腐。道理很简单,在贫困时代,肉类少见。常见补充蛋白质最便于就地取材的就是豆腐,至于热衷于辣椒,因为山高,天寒,吃掉辣椒可以发热御寒。曾经冬天是没有新鲜辣椒的,最方便的储存办法就是腌制。这些也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吧。足见当地人生存智慧。
   那些年的冬天,淳朴厚道的东山人,没少让我品尝各种山肴野蔌。至今还时不时有朋友打我电话,说,笋子煮好了,来尝尝;香椿鸡蛋饼煎好了,来品品;豆腐炸好了,来搓一顿;天热了,观音豆腐做好,来降降火……特别是长岭关吊桥沟景区的负责人老熊,每当有应季的东山美食出现的时候,断不会忘记我的。他的电话,不能不让我无限神往。
   这些年,随着社会变革,农旅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很多城里人走进东山木子店,特别是在那鄂皖交界的吊桥沟景区,常常是游人如织,那里已经是被打造成麻城吊锅第一村,很多人到此一游,都是冲着吊锅里盐椒煮炸豆腐而来。当然山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也走向了城里。他们也将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带进了城市的餐桌。如今走进麻城城区或者更远的更大的城市,时不时就有美食餐厅,打出了“吊锅”的品牌。心灵手巧的东山厨师们精心加工的吊锅,深得人们的喜爱,盐椒煮炸豆腐,这道东山美食也愈来愈收到人们欢迎和认同。
   而对于我,实际上,每到辣椒丰收时节,在东山的朋友们都少不了,给我邮寄或者亲自送给我一两壶盐辣椒,他们知道,那是我所喜好的舌尖上的美味。
   一壶壶盐辣椒,一块块炸豆腐,不仅仅是激发了我舌尖对美食的体验,也时时激发着我浓浓的乡情!
  

共 22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老师在去年冬日的某一天,在街头碰到一位老者挑副扁担,一头是盐椒,一头是炸豆腐,随着老者的吆喝叫卖,使他想起在东山木子店工作时,曾经吃过的盐椒煮炸豆腐,这道菜是当地极富特色的一道美食。接下来作者老师十分详尽的分别叙写出它们各自的制作手法,它们都是采用当地的新鲜食材,当地人用心与智慧制作而成。这两种美食煮在一起,不只是一种满足,它是情感,是生活。在舌尖上品尝到的盐椒煮炸豆腐,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流畅,人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佳作推荐赏读,感谢老师赐稿文韵,期待精彩继续。【文韵编辑:宇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2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宇蓝        2024-05-23 12:18:44
  从挑选食材到制作成成品,无不体现出制作者的智慧,一道美食离不开制作者的辛劳,一道美食传递包含着浓浓的深情厚谊。拜读佳作,点赞老师。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23 12:27:21
  散文,语言流畅优美,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木子店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盐椒煮炸豆腐,让我感受到了这道菜的独特风味,更深入地体验到了当地人对食材的珍视、对传统的坚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欣赏好文!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杨帆        2024-05-23 14:53:3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像这种原生态的美食,没有东山人的坚守和执着,还是难以走上城市的美食餐厅的。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23 15:38:19
  这篇散文,显示出老师的文字功底,我通篇读完,几乎没有什么瑕疵。这种回归本真的美文,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就能打动人心。品一道美食,也是呼吸家乡的气息。饱藏着浓浓的乡情。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5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5-23 15:39:06
  佳作,强烈推荐,已申报精品组审核。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5 楼        文友:杨帆        2024-05-23 17:15:44
  谢谢
6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5-24 10:10:59
  虽然也在山东待过几年,但是老师文中提及的美食第一次听说,有机会再去尝尝!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7 楼        文友:笔名木子青        2024-05-28 12:44:41
  味蕾的感觉实际是对一个地方深切的怀念,从种,制作到烹饪都用心书写,看似书写一种食物,其实是抒发一种情感。对故地的思恋寄托在味蕾上,味蕾的感觉我们永远不能忘,就像小时候妈妈做饭的味道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