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郭有才现象的马后炮(散文随笔)

精品 【流年】郭有才现象的马后炮(散文随笔)


作者:红彤彤 布衣,42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发表时间:2024-05-24 21:26:03

5月22号火啦近半个多月的郭有才很诚恳很谦和他在直播现场向围观他直播的观众,向关爱鼓励支持他的万千粉丝们宣布了他将暂停现场直播的决定。他要好好休息一下自己疲劳的喉嗓,要好好将息这段时日的热嚣,再以一个全新菏泽树哥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这之前的一段时日,郭有才一首撕心裂肺,满是沧凉韵味的《诺言》火啦,被他真情诠释的这首歌还带火了虽历史悠久但却并不特别出名的牡丹之城菏泽。如同一颗冲破雾霾的闪亮星星,一下子把抖音天空照耀得熠熠生辉,曾已废弃的菏泽南站,也被这个地道的,朴实的,谦恭的山东草根歌手的直播带到了一个空前繁华的境地。5月19号这天,这个身着复古衬衣,梳着大背头,厚嘴唇留着一圈小胡子,腰间挂着BB机的小伙,他的现场直播竟上演了中国民间一场秉烛天地的巨幕,他的粉丝窜出了1000万,郭有才成了又一个被全网所追棒的草根逆袭的范本,一个被流量砸中的幸运儿。菏泽南站也成了全国各地网红趋之若鹜才艺展现的前沿阵地,菏泽南站广场也成了从全国各地汹涌而至的各路人群炙手可热的怀旧主题音乐广场的街区,文旅的消费热潮与互联网流量的加持,让菏泽这个往日仅靠推介富贵牡丹之花的戚戚小城,成为了一个新的破圈城市。
   于是评论区一时间甚嚣尘上,各种评说纷至沓来,叫好声、欢呼声、批评声、斥骂声还有杞人忧天的戚戚声沸沸扬扬,不绝于耳。但无论哪种声音,我们都不得不冷静下来,客观而公正地看待这场郭有才现象的繁华和喧嚣。首先这种现象的火爆前提是这个社会的浮华和空虚,是这个社会的负面和无奈所交织的一种共情。正如同《诺言》歌曲高潮所唱的那样:“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你我不能从头,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运的左右……”一首近三十年前的旧歌,为何一下子能够带来数千万众的共情,为何能够激起70、80后一代人整体的青春回忆,为何能够切中碌碌人群心底最脆弱最敏感的神情?原因无非就是现实生活的不易,无处安放的怨忿所催生的忧伤在郭有才倾情演绎的沧桑无奈的歌声中找到了寄生,找到了宣泄,找到了共鸣。对比三十年前原唱李翊君的《诺言》和其他歌手翻唱的《诺言》,客观地说郭有才的《诺言》其音色的沧凉与厚重,其叙事抒情的情感爆发与情绪宣泄,其怀旧著装的神态演绎与现场观众的虔诚互动,其歌声与歌词所要表达出来的酸楚情感和人生无奈的艺术联想,契合度与贴切感都交融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原唱和翻唱的其他歌手所无法企及的郭氏独有的艺术审美力量,这种艺术爆发的冲击波,一下子敲中了广大观众和听众心底的生活共鸣腔,郭有才的歌声如同纤纤十指,它在深情拨动着人们自己心路历程的审美琴弦。从这个意义来照观郭有才因《诺言》所点燃的人气峰值,因《诺言》热播所带来审美效应的群体性也就不难理解啦。
   孔子早就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即审美价值从诗歌的角度提出了最权威的的理论概括。他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兴"即是奋发,产生,创始等义,即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明白历史兴衰存亡的规律和教训,从而加强个人修养,陶冶性情。“观”就是观察思考之意,即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审美,了解时代兴衰之由,认识现实社会问题产生变化发展的现象和本质。“群”很好理解,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做过最通俗的诠释,即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审美,团结广大的群众,同心同德进行自我的教化和完善,一言以蔽之,群就是照观文学艺术之后个人的闻见思行,以及在群体中的彼此激励与协调。“怨”即是忿,即是怒,是文学艺术批评的作用,是我们从艺术作品中获取的一种批判现实的力量和情绪。郭有才的歌,郭有才的励志故事,郭有才在直播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和对受众群体朴素的人文关怀都无不彰显出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一个不屈服命运而不息奋斗的草根歌手,他借歌声表达出艺术审美强劲的动能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量。正因于此,他一曲撕心裂肺的《诺言》,他真挚情感在歌声中的表达,他酸楚的心路历程与歌词互为交融的倾诉才打动了万千听众,触及了千万粉丝们的共情。比无数逆袭成功的草根不同,郭有才走红之前的故事背景也似乎更真切更丰满更感人,更能获得万千网友最热心的解读。
   当然,透过郭有才的现象,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解读,郭有才的逆袭成功它触破了一个社会的创面。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工作的的空前压力,生活的艰难苦恨,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戾气等等都让当今部分人染上了一种社会的病态,一种潜滋暗长的负能量时刻左右着他们的生活。躺平、内卷、职业疲劳、啃老、校园霸凌此消彼长,无休无止地侵袭着社会的肌体,危害着人的身心健康。于是人们要么是怀旧情绪的共融,尽管旧日的生活也未见其有多好多惬意;要么就热衷于寻找一种能触及他们心灵的媒介,得以酣畅淋漓地宣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以说郭有才《诺言》的现场直播及通过媒体的宣传造势而造成的万人空巷,人头攒头及流量的狂飙,粉丝的暴涨都与上述的社会现实不无关联。郭有才唱起的《诺言》,郭有才的妆著,郭有才的表演按网友的评论,他正是契合了70、80后对他们终已逝去了的青葱岁月最动情的怀念和回味,是对他们心酸的爱情婚姻家庭等现实的经历最共情的诠释。虽然郭有才只有25岁,但他的受众却几乎全是30岁到40岁的群体,尤其是现场直播的观众几乎清一色,全是中年人。如今无论是工作的重重压力还是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这个年龄层面的人都首当其冲,然而他们又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群体,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中坚力量。这个最应引起社会直面的问题,由郭有才一首撕心裂肺演绎的歌再次推到了国人面前,这应该为我们正阔步前进的社会敲起了一记响亮的警钟。从这个意义层面,郭有才现象无疑助推了我们加快廓清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紧迫性。
   郭有才一人一首歌,带火的还有山东的菏泽文旅。现如今全国各地的网红正一窝蜂地涌入菏泽南站直播,直播形式也花样百出,令人目不暇接。但鱼龙混杂,混乱不堪的情形也令人大跌眼镜。还有郭有才一夜窜红,瞬间暴富也让有些评论大有杞人忧天之论。他们认为郭有才现象会导引一些年轻人不安心于学习和工作而一门心思妄想走捷径,也想一夜暴富云云。当然这些幼稚的评论是以偏概全,以小放大站不住脚的。之所以郭有才能走红,他的逆袭并不类似于其他逆袭的草根。我们看到这次的郭有才现象的美学价值和正面意义远大于郭有才逆袭成功的夲身和这一现象衍生的负面。即便是直播时郭有才岳母娘和恋人的出现也有其实在的意义。在农村彩礼攀升导致的社会问题频出的今天,郭有才的岳母和他未婚妻对他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郭有才这对恋人近五年风雨无阻摆摊烧烤和挣脱命运桎梏的努力,更为当前无数年轻人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和婚姻做出了优秀的榜样。在直播现场,我们还看到了郭有才这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小伙身上彰显出的真挚动情的人文情怀和传统文化在他骨子里深沉积淀的美感。他伴随歌声的无数“谢谢,感谢,家人们,哥哥姐姐们”的真心互动和他在烈日下卖力倾情的歌声演绎也同样在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懂得感恩,不弄虚作假,不故弄玄虚,凭借并不完美的实力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这都是当前文艺界极为难能可贵的艺术品格,也是一些艺人们身上所缺少的闪光点。郭有才在直播现场并不刻意的而是率真的艺术表现,这也正是万千观众和粉丝们喜爱他的又一原因。当然还有郭有才这个朴素而又励志的山东小伙,他的成长背景,他白天直播,夜晚努力经营自己的烧烤摊,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个草根能逆袭成功,冲上顶流而破圈的良好基础。
   诚然郭有才现象还有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作为草根艺人的他也亟待进一步夯实和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修养。当这一波的流量巅峰过去之后,郭有才你还能在不期而至的舆论漩涡中勇立潮头,华丽转身吗,你还能延续咋日的热度,创造新的繁华吗,你还能把照亮咋夜星辰的光辉,秉烛成一个更加光彩夺目的今夜星辰吗?

共 31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同意红彤彤老师的观点。郭有才作为一个草根艺人能够一夜爆红,他个人的原因不说,其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在“后疫情时代”,人们走不出彷徨,社会整体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心态。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套马车,外贸、基建、消费都不是很乐观,外贸受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的掣肘,大型基建项目基本完成,消费更是不容乐观。据报,中国的个人存款增长很快,说明老百姓不敢再随意花钱,不敢花钱的原因不外乎挣钱不容易了。郭有才的《诺言》能引起中年人的共鸣,无非是现实生存压力太大。人的思维有时候很怀旧,七八十岁的退休人员总是念念不忘大集体时代,怀念的都是当时的美好,“从厂里拿一张三联单就可以去医院看病,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却不会记得当时医院最好的药物是四环素,更不会记得攒下一年工资才能买上一辆自行车,还要到处踅摸“自行车票”。还有一种现象,现在很多网络直播,不发达地区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尤其以东北人居多,更印证了经济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冰雪节,大小城市都在深挖自己的旅游项目。旅游固然可以带来一时的繁华,然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计民生,若想让老百姓的心真正踏实下来,还要发展真正的实体经济,钱好挣了,心自然可以安定。当然,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草根能够考虑的。老师的结束语最有哲理,“你还能把照亮咋夜星辰的光辉,秉烛成一个更加光彩夺目的今夜星辰吗?”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流年倾情推荐。【编辑:秀针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528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5-24 21:37:43
  老师的文章十分有深度,读起来犹如一记重鼓,能把当前浮躁的社会思潮深刻剖析,可以看到老师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之心。“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老师的“蜡烛”固然火苗很小,依然可以照进人的心灵深处。好作品,读后受益匪浅,望以后多多赐教。祝写作愉快,握手!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9 07:20:0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周仓        2024-05-31 10:31:29
  文章写得真好,能看得出来,老师是个博览群书的人。“网红”反映出的,实际是当下社会的浮华和空虚这一观点可谓一语中的。更反映了生活不易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的文章是写不出来的,向老师学习。编者编语更是显文学水平,羡慕各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