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文璞】爱在草原(小说)

精品 【江山·根与魂】【文璞】爱在草原(小说)


作者:石寸雨 举人,3632.8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发表时间:2024-05-24 22:27:48
摘要:史棱花明白,自己是国家的孩子,是草原人民的大爱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是其其格阿妈诠释了一段超越血缘的爱,将她拉扯成人。她要用爱回报国家,回报草原,回报阿妈的养育之恩。因为,她的根在草原,魂在草原,爱在草原……

【江山·根与魂】【文璞】爱在草原(小说)
   七岁的女孩儿史棱花,拉着哥哥阿尔斯楞的手,奔跑在黎明前大草原的朦胧之中。那急促的脚步声,吵得绿草颤抖山丹花儿摇晃,吵得鸟儿展翅喜鹊扑楞翅膀,吵得野兔一跃而起,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奔向远方……那情景,像是为小兄妹的到来伴舞,也像是为小兄妹的到来加油,为草原的晨光增添了一道美丽而神秘的风景线。
   阿尔斯楞瞅了眼妹妹停下脚步,拉她坐下来:“累了吧?满头满脸全是汗,躺哥腿上歇会儿。”
   “大黑太不听话了,眼看要生小马驹儿,还敢出来乱跑。”气喘吁吁的史棱花,声音软绵绵的。
   “别担心,大黑可灵性了,也不是第一回当妈妈,不会有事的。说不定这会儿啊,它正住家走呢。”为达到星期天陪妹妹玩一整天的目标,二年级的阿尔斯楞昨晚完成了所有的作业,深夜才上床。谁料想天麻麻亮就被妹妹喊醒,出来寻找即将生产的马儿大黑。
   “常去喝水、吃草的地方都找遍了,到底跑哪儿了?”史棱花一着急,眼泪犹如珍珠一般,从她那双毛茸茸的大眼睛里滚出来,成双成双落下。
   “怪不得阿妈说你是水做的呢,动不动就流泪。放心吧,哥保管大黑没事儿。”比妹妹大两岁的阿尔斯楞,轻拭妹妹的眼泪,小大人般安慰着:“你看你,辫子都散了,吉刺儿(蒙语:沙蓬草)似的,来,哥给你扎上。”
   阿妈常说阿尔斯楞内秀,干啥都有模有样。只见他细心地用手指拢顺妹妹的头发,照着另一边没散开的牛角辫儿高低,脑海里浮现出阿妈辫三股花辫的动作来,左一下右一下,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接过妹妹递过来的红头绳,扎紧辫梢。
   东方的朝霞,宛如少女脸颊的红晕,红扑扑的。夏风凉爽而惬意,轻轻地,轻轻地吹抚着小兄妹。枕在哥哥腿上的史棱花,望着蓝天上漂浮不定的白云,由不得回想起刚来那天的路上,尽管阿妈为她裹了小毛毯,可无孔不入的春风还是刀刃般刺入她的身上脸上,冻得她“的的的”上牙直打下牙,筛糠般颤抖。
   “这闺女身子骨太弱,个头、体质不如四五岁的小娃娃。”阿妈叹息着停下勒勒车,解开自己身上的湖蓝蒙古棉袍的腰带,让史棱花钻进去爬在她的背上,再用腰带绑住,然后将毛毯给她披上,扬起鞭子,骆驼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搂住阿妈,好些没?”
   “好,好些,些了。”
   “坚持会儿,马上就到家了。”
   蒙古包前,阿妈停下勒勒车,将背上的史棱花放上铺,拉过厚棉被为她盖上,匆忙下地打开火炉,拿炉钩扒拉开灰,抓起一把准备好的短柳条棍儿,划火柴点燃放进去,随着“噼啪”燃起的火苗加牛粪,再将茶壶放在上面,边系腰带边问:“闺女,还冷吗?”
   “不冷了。”被窝里的史棱花,出神地打量着蒙古包,打量着忙碌的阿妈。
   “饿了吧?先喝碗热奶茶,阿妈这就做饭。”
   那天的半夜,史棱花被“呼呼——哗啦啦——”惊天动地,撕扯蒙古包的狂风惊醒,可她一点儿都不害怕,因为阿妈早将她拥进怀里,再次唱起蒙古族的摇篮曲:星空笼罩着大地,大地拥抱着安息,蒙古包里,只有阿妈的摇篮曲……宝贝宝贝你是阿妈的宝贝,宝贝宝贝大地是你我的宝贝……
   阿妈的嗓音柔柔的,轻轻的,可好听了,史棱花很快就进入梦乡。清晨,史棱花被鸡啼狗吠叫醒,发现阿妈还在煤油灯下缝衣服:“阿妈,你没睡吗?”
   “闺女醒了?噢,草原风硬,给你缝件棉袍。”阿妈答非所问。
   史棱花瞅了眼阿妈熬红的眼睛,心一酸,用被子使劲儿蒙住头。
  
   二
   有一天,史棱花从梦中醒来,听见煤油灯下的阿妈,边做针线边自问自答,与去世的阿爸说话:“巴图,这个月供应粮减了好几斤,老师说下星期起,孩子们饭也要减量,你说大人能忍,阿尔斯楞正在长身体……全国遭灾,没办法啊。”
   “不过,阿尔斯楞从小吃牛羊肉长大,身子骨儿壮实,不像咱闺女太瘦了,别饿着她就行。”
   “放心吧,饿不着。你是没看见,咱闺女小脸蛋儿红润润的,个子也高了,能跑能跳的,胳膊上都长肉肉了。下学期,闺女也该读一年级啰。”阿妈说着,亲呢地为史棱花掖掖被角。
   泪水,湿了史棱花的枕头,她生怕哭出声来,用牙齿紧紧咬住被角。
   第二天下午,哥哥又要上学去了。小兄妹手拉手出去找生产队骆驼的路上,史棱花将准备好的玉米饼递给哥哥,泪眼朦胧地说:“哥,我在家不用干粮,你要走一星期,把饼带上吧。”
   “不用不用,学校食堂有饭,管饱。”阿尔斯楞“嘻嘻”笑着答。
   “你不带,我不高兴了。”
   “好,哥带,哥带还不行?哈哈哈,你看你,嘴噘得那么高,”阿尔斯楞用手夸张地比划着,“都能,都能栓,栓……”
   “栓什么?”史棱花破涕为笑,对哥哥轮起了小拳头。
   “不栓,不栓,你要不哭就啥也不栓。”阿尔斯楞捂着肚子,使劲儿忍住笑:“记住,以后不准流泪听见没?哥告诉你个秘密,昨天,马群的大黑小腿受了伤,就栓在咱家马厩里。大黑特喜欢小孩子,再过几天它就产小马驹儿,有它陪你肯定不寂寞。等哥周末回来,喊上邻营子(村子)的同学,一起上最高的那个敖包玩儿!”
   功夫不大,兄妹就找到家里常用的那匹骆驼,阿尔斯楞为它戴上笼头,拉动缰绳指挥它卧下来,像平时那样妹妹坐前他坐后,右手搂妹妹腰左手拉缰绳,轻踢下骆驼的屁股,骆驼“鸣哇儿”叫着站立起来,驮着小兄妹迈开大步向家走去。
   正像哥哥所说,马儿大黑一看到史棱花,眼里就闪出温顺的光来,在阿妈和哥哥的示范下,史棱花抓住大黑的缰绳,小心翼翼地走出马厩,将一瘸一拐的大黑栓在蒙古包前的木桩上。阿妈哥哥让她和大黑交流,大黑似乎能听懂史棱花说话,尤其是儿歌,很认真很欣赏很投入的样子,时不时还“突——突——”作出回应。
   “闺女你看,天边生起了阴云,阿妈怕变天,今天就不领你了。你和大黑说会儿话,阿妈很快就回来,一个人不害怕吧?”套好的骆驼勒勒车后,阿妈说。
   “放心阿妈,有大黑呢,我不害怕。”
   “妹妹真勇敢,再见!”背书包的哥哥“蹭”地跳上勒勒车,阿妈扬起鞭子,骆驼拉上木头勒勒车“咯吱吱,咯吱吱……”向远方走去。
   “再见,哥哥!”
   从此,史棱花与大黑成了好朋友。每天早晨,都去马厩看大黑。期盼大黑顺利生下小马驹儿,更期盼它的奶水像泉水般旺盛,除去喂马驹,还能剩下许许多多的奶,那样,阿妈就可以多做奶豆腐,给哥哥带上。
   “巴图,三岁看大,十岁看老,咱闺女不止长相俊,心肠也好,特有爱心。她哥哥上学前,硬把干粮给哥哥。”阿妈又在自言自语,和阿爸说话了。
   “呵呵,你养活的闺女,自然像你。”
   “最后,阿尔斯楞把干粮又让我带回来了,真是好孩子。”
   “你养活的儿子,自然像你。”
   阿妈总说自己奔五十的人了,已经老了。可在史棱花的眼里,阿妈的眉毛像月牙儿,阿妈的眼睛像湖水,阿妈的牙齿像珍珠,她的阿妈是世上最年轻最漂亮的阿妈。
   “哥,这两天,大黑的腿完全好了,肚子可大可大了,万一在外面生小马驹儿,出事儿怎办?”
   “可是,这样胡乱寻找下去,犹如大海捞针。咱要仔细想想,大黑究竟能去哪了?”
   史棱花点头。
   “它会不会跟马群跑出去了?马群离咱家应该不远啊!”阿尔斯楞剑眉一挑,眸子里跳跃着智慧。
   “有道理。”
   兄妹向马群方向跑去。果不其然,在马群刚刚经过的芦苇边,发现了半卧在地上的大黑。望着大黑两腿间的鲜血,屁股下的脐带,史棱花迭声问道:“你的孩子呢?你肚子里的小马儿呢?哥你看,大黑的肚皮蔫了!”
   沿着脐带,阿尔斯楞小心翼翼地拨拉开大黑身后的芦苇,瞬间,就变魔术似的抱出一匹小马驹来!刚离母体的马驹儿,发出了清脆的嘶鸣声。大黑的眼里闪烁着欣喜的爱意,迎着小马驹站立起来,史棱花拍着小手,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笑着、跳着:“哇噻,太神奇啰,小马驹儿好可爱哟!”
   阿尔斯楞指了指蓝天白云下,隐隐约约的袅袅炊烟对妹妹说:“出来这长时间,阿妈一定非常着急,你先回去报个信。”然后,掏出随身小刀割断脐带,与大黑母子走走停停,慢慢往回走。
  
   三
   “阿尔斯楞,史棱花,这俩孩子,跑哪儿啦!”蒙古包前的其其格,双手合成喇叭形状,冲着辽阔的大草原,转圈儿大喊。
   “阿妈,大黑生小马驹了!哥哥带它们在后面呢!”史棱花边招手边向阿妈喊,她的声音,犹如琴键上跳动的音符,清脆而动听。
   “大黑生产了?”其其格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来,抱起了史棱花。在她那张细嫩的小脸蛋儿、脖子上亲啊亲啊:“这长时间不回来,原来是找大黑去了,小小年纪如此有担当有责任,不愧为国家的好孩子,草原的好孩子,阿妈的好孩子。”
   “阿妈,痒痒,嘻嘻,阿妈,咯咯,放我下来,我给阿妈背儿歌。”史棱花小脑袋摇来摆去,躲闪着阿妈雨点般的亲吻。
   “背哪首啊?”
   “小八腊子,白相石子,侬打弹子,我滚轮子,侬造房子,我顶柱子,侬跳绳子,我抽陀子,侬掼结子,我套圈子,侬……”
   “侬,侬是啥意思啊?”
   “阿妈,侬,就是你啊。”史棱花答。
   “噢,阿妈知道了。”
   “阿妈,我都这么大了,不用抱,快放我下来。”
   “等阿妈抱不动你的那天,你就壮实了!渴了吧?饿了吧?快进屋,阿妈给你泡炒米吃。”
   “哥哥也饿,我要接他回来一起吃。”史棱花说着,接过阿妈递过来的温水碗一饮而尽,背起墙上的水壶就向外跑去。望着史棱花的背影,其其格由衷地说:“草原上的娃娃,就应该这样!”
   夜深了,奔波了一天的小兄妹,进入甜甜的梦乡。其其格将马灯点燃,查看羊圈的小羊羔,又去马棚看了大黑和刚产的小马驹。其其格每天挣八分工,她的任务就是生产队分配的杂活儿。
   其其格迈着疲惫的步子回了家,瞅了眼东一个西一个熟睡的孩子,母性的柔情涌上心头,她微笑着,拉过被子盖上。虽然是夏天,可草原的夜风还是很凉的。
   “巴图,咱闺女跟她哥哥一样,生就热心肠,为找大黑天不亮起床,着急上火跑那么远的路,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儿责任心。”
   “是啊。她是国家的孩子,草原的孩子,也是咱俩的孩子,咱不止要做到: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还要让她懂得感恩与回报,有所作为。”
  
   四
   1959年至1961年,新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贫困、灾难、饥饿席卷了祖国大地,上海、常州等地孤儿院里,孩子们个个骨瘦如柴。在中央政府,内蒙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三千孤儿分批来到内蒙,交给牧民们来抚养。
   当时,领导考虑其其格情况特殊,没安排她领养孤儿,有缘千里来相会,碰巧其其格送儿子去学校,发现人们都往临时建起的保育院走去,有对夫妻对她说:“院长通知我们,领养最小那个孩子。”
   “多大了?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半岁多。女孩儿。其其格,听说这些国家的孩子,都得安排妥当。你也知道扎木苏嗓门大,脾气也不好,偏偏领养个女娃娃……”
   “扎木苏人不错,也勤快,等住在一起,慢慢就习惯了。”其其格说。
   “是啊,说不定有个孩子,还能改改他那臭脾气呢。”有人说。
   正议论呢,扎木苏两口子就带着个衣服上挂小布条的女孩儿走了出来,孩子怯生生的,蜷缩着猫娃儿般瘦小的身体,边走边抹泪。扎木苏老婆蹲下身子,轻声说:“想上厕所还是饿了?等阿妈回家就给你做饭。”
   “你不做饭谁做?尽他妈说些费话!”五大三粗的扎木苏,眼睛瞪成两只铃铛,喷着酒气骂老婆,女孩儿顿时抽泣起来。
   “别吓孩子,有你这样当阿爸的?”向来好性格的其其格,大声指责扎木苏。其实,扎木苏与其其格家间隔几里路,对于大草原的牧民来说,也算是邻居,多少年你来我往,相与帮衬,从没红过脸。
   “我骂我老婆,用得着你来管闲事?”
   “这是国家的孩子,你就不能这样!”
   “你好?领你家去!”
   “我领就我领!”
   女孩儿一头扑进其其格的怀里,马上停止哭泣。
   “其其格,女娃娃我们已经领养,手续也办完了。以后,扎木苏会注意的。宝贝过来,阿妈和院长打个招呼,咱回家吧。”扎木苏老婆微笑着打圆场。
   女孩儿瞅了眼不吱声的其其格,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其其格心一颤,泪條地滚出了眼眶,弯腰抱起女孩儿进了保育院。
   经过调解,院长答应了其其格的请求,让扎木苏夫妻领养了另外一名,稍大些的男孩子。
   就绪后,院长的心情异常激动,发表了讲话:“牧民同志们,连年的遭灾,威胁着我们的国家,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这些孩子虽然是孤儿,但是国家的孩子,人民的孩子!如今,他(她)们面临着饥饿、疾病、灾难,草原人民有责任为祖国分担!牧民同志们,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共 82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彰显人间大爱、民族团结、草原情深的小说。老师用凝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南方多地遭受了自然灾害,上海、常州保育院的孤儿被送上列车,辗转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也就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肺腑的民族故事。我的身边最真实的例子就是现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都贵玛老人,独自抚养了28个孤儿,被国家主席授予“人民楷模”的荣誉称号,她的那种民族情节、国家情怀、母爱无疆的精神感人至深。老师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蒙古族妇女其其格,像草原一样宽阔无边的大爱诠释了家国情怀,浓浓的母爱。小说从活蹦乱跳的小姑娘史棱花说起,追溯到六十年代初,一场自然灾害引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战胜困难。其实,遭遇丈夫早逝的不幸,家庭并不富裕的其其格不本在抚养孤儿的行列之内,本来扎木苏才是既定分配目标,结果其其格自告奋勇挑起了重任。这无疑令读者加深了对她的敬佩和仰慕之情,把国家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义不容辞为祖国分忧解难,那份慈祥的母爱也同样感染着史棱花,感染着草原上的每一位母亲,12个孤儿就这样成了草原的儿女。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没有豪言壮语,深耕着这份广袤的土地,言传身教给了儿子阿尔斯楞和女儿史棱花,儿子为了报效祖国,舍小家为大家,守卫边防,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还进了骑兵连;女儿史棱花传承了母亲的优秀品德,应了那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草原上发光发热,草原给了她爱和温暖,她要无私地回馈草原,她是妈妈的女儿,草原的女儿,国家的孩子,妈妈干的活,她更是样样精通。她自豪地成了一名辛勤的园丁,传道受业解惑,让每一位孩子茁壮成长,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之恩,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歌颂,对草原母亲的大爱无疆的赞美,对国家孩子的关爱和呵护之情,还有对广阔草原的深情眷恋。讴歌了那些在特殊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的草原英雄母亲,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从写法上有一明一暗两条线贯穿始终,明线就是大黑与黑马驹,大黑默默地守护着那份母爱,不惧风雨,与黑马驹相依相偎,为它撑起一片天,令人感动落泪。同时也深深感染着兄妹二人,让他们看到了母爱的力量,感受到了母爱的坚韧和顽强,爱会传递的,他们也是相互支撑,共同成长。暗线就是其其格和史棱花一对母女,没有亲生的血缘,民族的血脉却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母亲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不是亲生女儿胜似亲生,把她抚养成人。这种中华民族精神的魂,草原儿女的根深深镌刻上了时代的印记,系着每一位草原儿女的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不可摧,笑容无比灿烂。细节描写到位,其其格几次和逝去的丈夫诉说心里话,她报喜不报忧,表现出女性的坚强和伟大,那种发自肺腑的爱和思念,令人潸然泪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风趣幽默,接地气,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心理活动反衬人物性格。还运用对比的写法,将扎木苏的自私、狭隘与其其格的勇敢、无私、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了一位女性的自强与伟大。整体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层层推进。充分说明了老师的小说功底扎实,生活实践性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恢宏的主题与烟火气息恰到好处的融合,起到了文学与生活的水乳交融,非常符合征文主题,彰显根与魂的完美契合,一篇非常耐读又意义深远的小说。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欣赏。【文璞书苑编辑:优雅如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4-05-24 22:39:51
  欣赏寸雨老师的征文小说,是根与魂的高度契合,无论是立意方面,以母亲大爱、草原情结、家国情怀,层层递进,水乳交融,感人肺腑。深刻又深情地歌颂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伟大壮举,赞美了祖国母亲的大爱,草原儿女的深情,国家孩子的感恩。还是写法上的自成风格,明暗结合,详略得当,主题明朗,令读者眼前一亮,着实佩服。非常符合征文的主题,是一篇难得的美文。向老师学习,期待新作!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25 08:22:01
  老师深夜编文发表,精心改错,太辛苦了,实实感激不尽。敬茶,祝老师万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25 08:29:02
  老师的编按,对文章做了详细的总结,评论周到精致,令寸雨佩服。前段日子,孙女班升旗领读的内容就是:三千孤儿入内蒙。三千孤儿入内蒙,正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真实而感人,唤起许多回忆……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5-25 08:13:49
  非常感人的故事,不仅文字优美,文章主题更是大气,彰显的是那个时期的民族团结,热心的蒙族妇女,可爱的被收养小姑娘,让我们见证了人间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25 08:32:29
  谢谢社长的阅读、点评、鼓励与肯定,敬茶,祝老师工作顺利,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4-05-25 09:41:24
  有个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共和国的孩子》或者《中国孩子》。
回复3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25 09:58:10
  谢谢老师阅读点评,老师的文章不错,值得一读,学习。敬茶,再次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5-25 17:55:30
  读寸雨老师小说,真是一种享受。以草原为背景的一系列作品,仿佛是寸雨老师创作的源头活水,这也许就是文学的原乡吧。草原独特的壮美辽阔,草原人深厚的情谊和情怀,在寸雨老师的故事里,讲述得如此生动感人。大美草原,大爱无疆!佩服寸雨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25 20:19:10
  谢谢社长留评鼓励,寸雨文化底子浅,理应好好学习,刻苦写作,向老师学习。敬茶问好,祝老师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4-05-25 20:19:54
  确实写得真实感人
6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4-05-25 20:45:24
  爱在草原,这是一种大爱。经历不幸,还不顾自己去痛楚,把爱无私给予陌生人。真是那句话,天若无情天亦老,人间有情暖人心。美文欣赏,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5-25 21:00:23
  谢谢老师百忙之中点评阅读,老师文笔了得,望好文分享,参加征文。
7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6-01 12:32:38
  欣赏寸雨姐姐的文章,文章非常大气,充满满满的正能量,特别是对话,切合个人的性格,写出草原人的慈悲和大爱。
回复7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6-01 13:47:47
  谢谢总编老师鼓励,老师那么忙,还专门阅读小文留下精彩评论,寸雨感激不尽,敬茶,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