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水村秀千般风景(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水村秀千般风景(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827.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发表时间:2024-05-25 08:25:27
摘要:北方难见水乡水村,一提起“水”字,仿佛都归了江南。我在胶东半岛的桥头镇,找到一个水村,水秀出一个村落的繁华,秀出了精美的风景。


   真的不敢妄称“水乡”,水乡这样诗意的词,应该属于周庄、乌镇、南浔、西塘、同里……我就叫位居胶东半岛“信河北”村是“水村”吧,水做的村子,水秀了千般风景,水柔了我的情。水村,并非我的杜撰,是村人这样说,给我的感觉是在“村”字前加上任何一个字,都没有这个“水”生动而贴切,水,收束而又放纵着风景。
   河叫“信河”,村叫“信河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村“水灵灵”的,就像是从水中捞起的一幅浮雕。这个“信”字可能多解,看到或抱潭,或如飘带,或似眸子的水,我觉得这个“信”就像信马由缰的“信”,这里的河,是“信河由水”,不堵不拦,不人为滞留,不随便改道,任其舒展自流,这个水村人,多么随和,一水可见柔情。
   水村人的眼中,信河不仅仅是穿村而过的一条水,他们发现了这条水的灵魂,在河的一端,竖起了牌坊,叫“红色东南乡”,这个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东南乡的所在地,威海的抗日力量就深藏在这里。信河绿水,底色原来是红的。首先在信河上兴起的是“红色纪念馆”,黛瓦红墙,瓦耀青光,墙溢红晕。琉璃覆顶,巧砖绘壁,古韵典雅,光色迷离,为一条水留下倩影。
   水村的繁盛一点也不唐突。威海是革命老区,红色的情怀,早就融入村民百姓的心中,河,只是一种承载和表达。抗日的风采,也是一道来自遥远的风景,应该被这条水系铭记。如此说来,这条河就不是浅浅的了,尽管可见碎石游鱼,但有沉厚的历史和深切的情愫的注入,浅也深,流缓也是急湍。第一次站在这条河的边,就唤起了我对威海抗日故事的缅怀。“红色东南乡”这块最亮的牌匾,在近百年的此时,悬挂在河岸的一端,这条河也闪亮了这个牌子。当地人说,东南乡有一条河,曾经弥漫着抗日的硝烟。不忘历史,铭记初心,水村用情。有灵魂的东西,才有深度,不能只看水的深与浅,看的是人文气质的加入,否则景观再怎么漂亮,都只能是景观,给了眼缘,而不能走进我们的心中。
   信河,请你相信这条河。我又这样理解这个“信”字,我相信这条河的红色历史始终流淌着,是一行红色的诗歌。
  
   二
   信河,被水村村民视为最纯净的脸蛋,百般呵护,都不过分。北方人有句俗话说,有粉就搽脸上。并非虚荣,而是对自己形象的十分在乎在意。
   信河,是经过精心化妆的河。想起一个比喻,这条水就像待嫁的闺秀,把心思都用在了打扮上了,一点也不将就。这是初见的感觉。信河小景区开始引起人们注目,没多少日子,也是第一次走进我的视野。红黄紫三色马兰花,分布信河浅滩、石隙,仿佛就是为了列队欢迎水流的,花色沉河,钟情这般,让人也想把脸放进去,凑成一个镜头。我的想法有点不实际,古朴的原木插在河岸,随形就势,仿佛要拦住河水,却又是中有间隙。缱绻的蔷薇花,在用情地爬,缠住木桩,遮住了河流,河流闪着眼,就要和我的目光相触。这般的好,用“隐约”是不确切的形容,应该是逗着我的眼,青睐于我。
   怪石对着河水眨眼,嫩草从石缝探头与河水对话,乳色绣球花站在河岸招摇着,天蓝针叶绣球把河岸谱成了粉色,描成了红,点了蓝,河水呈着五彩。红叶石楠抱团看水,有细碎的白色小花涌出,是想把自己当作星星投在河水的样子,急不可耐。美枫闪着片片红,遥相呼应着博物馆的“红色”两个字。
   千万要赶快走出这段柔水的留恋,不然就对不起水村深处的风景了。
   小桥流水,这四个字,不仅仅属于江南的专属。我故意先放下“人家”,是想以特写镜头来表现。
   威尼斯有桥378座,我觉得有点背离了“宁缺毋滥”的审美文化法则。乌镇繁华时有120多座桥,素有“百步一桥”之称,但山村的桥则是“十步一桥”,甚至让人觉得没有必要置桥,而有桥突然跃入眼前,似乎每一处幽境都争相入眼,邀请我过桥以观。周庄有著名的桥10几座,历史的沉淀,让那些桥称不上是“小桥”了,桥的审美,我还是喜欢“小”,桥多大,来不及说出尺寸,皆为袖珍版,但有一种搭配关系,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水村信河也有10几座桥,几乎都是木桥。流动的水,若没有桥抓住水的影子,那水流得就无趣了,也不对,应该是流水要抓住桥的影子,桥下的游鱼懂得,始终在啄着桥影,啄碎了又合,合了再啄。从岸边伸进来的水草没有了诱惑力,成了看客。水是水村的灵魂,桥是放在这个灵魂上起舞的音符。这是我看了那些小桥涌出的第一诗意。
   一拱桥如耕犁架子的弯度,三步过桥就入了农户的街门。奔走之间,踏几块石头,就飞上了桥,又要踏石到一个洲头。有园林处,有拱桥如虹,踏桥飞声,花木摇曳,似有乐伴奏。根据一眼“古陶井”百年之久的历史可知,应该有桥来渡,深水静流,怎么能少了桥来看来听,真是珠联璧合。唯有古朴,才配得上信河的水,配得上水村的风韵。只有一桥是青石板搭建,石条是从旧屋撤下来的样子,已经有青苔恋着石板。
   我怀疑这些桥并非为了我们走的,是为了一条水而存在。水并非来自名山大川,山泉雨洪日久汇成。水是没有背景的水,或许才显得素雅青绿。很多村落的兴起是靠着有名气的山水,固然是得天独厚,但找不到“靠山靠水”,名气小点也不怕,丰润的历史可以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创造。这些小桥,充当了水的情侣,相依相恋,不离不弃,是否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觉得是。我发现,这些桥,都是特别有情调的,它们有意讨好信河的水,争相投影。这样的搭配和布局,显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关系,就像肤色与服装,色彩美学异常活跃,原木色的桥,绿的水,在梦幻的时空,悠然成趣。绿水绕着桥,古朴的桥恋着水,走成了一段水村“时光秀”。游人也走进了“秀”的舞台,站在桥上,迈不动步子,不走了,做一个永恒的造型,与桥下的水有了互动和抒情。争一座桥,站立几分钟,都成了难得。摄影的人,要选一个好的角度,一定要将人物和倒影一起抢在镜头里,抓住亦真亦幻的美。
  
   三
   如果说,流出村外的水如一袭飘逸的绿袖,那么被围在村中的那个“青莲湖”就是一面绿色的锦缎了。锦缎上,绣着水草的图案,更有锦麟出没浮潜。一湾温柔的水,才使那些点点着黄的鲤鱼那么安闲地依偎其中。用眼睛抓住一群鱼,添了多少童趣啊。
   即使没有了游人,水村的人还可以对着游鱼讨一个闲趣。我倒觉得,那些简单地刻在墙壁上的文字口号,对于村风村俗的形成和建设,没有这个风景有效。
   水村人在水岸最好的地方,修了好几处民宿,皆呈亭阁样子。从一岸树隙中,窜出一个个风亭,只见半个身子,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使足了情调,却不是扭捏。原木拼接的一个个木屋,就像出水做一个秀一样,水中不见檐角,只见涟漪波折了的亭阁,连那水中的柱子都晃悠起来,莫非要的就是这瑶池仙阙的意境?
   最多情的是曲柳,将嫩色的枝条当作了辫子,轻柔地拂水,仿佛要讨一个互动,此时真希望一阵山风吹来,逗一逗柳的柔情蜜意。
   据说,这么小巧的青莲湖,最好是夜色里欣赏。于是,订住亭阁的游客要提前网上预订。我未见夜色里的水,如何把水村风景秀起来的模样,但我陷入了想象。
   无论是半月,还是圆月,青莲湖绝不计较,也不会因半而生出缺憾的心情,也不会因为圆月而只能产生圆满一个意境。从斜柳中穿越而来,无论怎么低,都有天上来客的美妙感。看着,一定会担心那些游鱼会累死,围绕着月,做着“鱼啄月”的填词。
   如果我进驻,一定喜欢的是把自己放进湖中的美感。用不着斜着身子,探着头,做有意留影的动作,站在阁前的木廊上,水中就是剪影,是模糊了样子,但却收到了绰约的美,这种美,在别处很难获得。
   想起了那年在秦淮河的情景。我坐进秦淮岸边的水阁木廊里,讨一壶茶和小吃,就那样伴着秦淮的夜景。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一个偷看窃窥的角色。外面的秦淮花船的灯光不属于我,站在船头的汉子,倚在船舷划水的女子,只能是一幅画,我的投影被楼阁截住,我看不到自己了。并非秦淮不好,或许我没有准备好一些秦淮的情调,不能像杜牧带着“泊秦淮”的诗歌,没有王世贞“梦绕秦淮水上楼”的情怀,自身品味不足,令我只能留下一段经历,而不能有什么特别的呈现。
   那时我突然生出一份不应该有的伤感,很怕听到“后庭花”几个字。
   在水村,在夜色里的青莲湖,不会想偏了。还没有一首古人的咏诗填词,给我留下了可写的空间。长恨在秦淮,我不能把自己的诗句放进去,青莲湖空着一湾水,等着我放诗漾起一圈涟漪。就连那些楼阁也没有个名,更无楹联,似都在等着我运笔。
   湖小也揽一月暖怀抱
   夜静更得匹锦裹情思
  
   四
   白昼的水村那么喧闹,我并非不喜欢喧闹,村民忙着推窗给顾客递东西,吆喝威海锡镶紫砂茶壶的声音,随着风,顺着水,飘很远。“出锅了,大饽饽”的呼声,让游客的脚步匆匆,踏响了水村小巷。我来寻的就是这份热闹。如果给我一个住在亭阁的晚上,我可以静下来,一一把这些热闹,谱成风情的曲子,装进夜色。水,有意留住风光,夜晚也不歇息,静静地漾着乡愁,把水村的民生画面都缠绵在自己的怀里。
   沿岸人家“尽枕河”,我离河水更切近。哪怕是一个想法,一个梦。我恨信河村距我太近,如果一天不能打个来回,那一晚的夜色就属于我的了。
   与其说,是沿岸的木廊留住了行人的脚步,不如说是一条如丝带一样的河缠住了游人的梦。原木栏杆,缠上了稻草绳,不追浮华,打上的还是乡村的本色。长恨木头有节,少了光滑,而这里却有意保留着弯曲与枝杈的木栏,显示着个性特色,长廊圈起一眼古井,廊顶垂下几个葫芦,或者是花灯,花灯是山上的草木编织的,或是吊着几穗玉米,告诉我们农事之外,人们有了安抚情调的地方。在游人视觉里,是摄影的素材,而在水村人的心中,那是拿得出手的风景。
   乡村的本色是农耕,风景若脱离了农耕,就不属于这片土地,这处水村了。
   农耕的产品是水村的荣耀。对面就是水村商铺,一串烤肉,一瓶饮料,一袋小吃,一碗绿茶,一个饽饽,一盒炸鱼……将长廊的烟火气推向了高潮。找一个位子坐下,不必寒暄拉近关系,一抹微笑,欠一欠身子,我就加入进风景里了。
   北方人,曾经对“傍河而市”不敢抱有想法,原来风情的风也能够吹醒信河。那些村妇,只要有拿手的绝活,用不着办理个执照,拎上篓子,沿着河岸走一趟,就空篮而归。揭开篮子的盖布,尽管看。卖完了,人家绝不回应“没有”这个词,而是报之一抹微笑,这是歉意,也是水村人的礼貌。
   粉墙黛瓦退出了视野,小桥流水也不来抢占主题,绿柳红桃好像也让位于我们,茶烟氤氲,慢条斯理的样子,最配得上长廊的情境。不见弦索弹唱,少了吴侬软语,但锡镶茶具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一下子将我们的情绪拉进了古老的作坊,别担心空手而归,顺便就挑一件喜欢的锡镶茶壶,或者就买两个锡镶的茶杯。舍不得用,那就作为水村赠与的纪念,或者就用茶杯盛一杯信河的水,将柔情带走。
   是水“秀”了一岸的风景,润泽了这风情乡愁,还是风景有意靠近了水。水流动,谁说水无根,水村繁盛的根本是一河水。
  
   五
   水村起柔风,风是一种血液,我觉得血型是幸福型的,流淌在水村的灵魂里。烟雨迷蒙的水乡,或许会让我们的情思就停止在这个意境里,陶醉在自然的风味间。美丽乡村的风,带来的是一片晴明的风景,水跟着风醉着,摇着,摇着水村人的幸福生活,就像河岸那几挂秋千,悠闲地荡在春风里。
   看那些小桥,洲头,河曲,亭阁,木廊,绿植,皆因河水的灵气而生,仿若相约相会于此。漫步踱到东亭处,忽然觉得杜甫写的“春光澹沱秦东亭”,(《秦东亭》)是专门为此亭而题句,河水还依依,是躲在一片密匝的红叶石楠灌木之下,不见影子,唯闻轻吟声。一老者坐在河边石头上,享受春光,静听水潺。我凑过去看红叶石楠,居然第一次发现,火红似焰的叶子上飞出一团团白色的米粒大小的碎花。问老者,红叶石楠也开花?
   开啊,是树就开花。是啊,是水村就有水之韵。我突然觉得他的话是给水村一行做了小结。
   话犹未尽。他说,不叫这个红色东南乡,信河怎么能红起来。多么深刻啊!我总以为,红色,就是一种传统教育的资源,看看水村,因红色而生风景,因红色游人如织,因红色有了兴隆的生意。红色也是生产力。当下有个新词叫“新质生产力”,红色,应该是“新质”中最富活力的生产力。
   一开始看信河这个水村,还停在“秀”字上,水村秀着千般风景,我又找到这个“秀”字的源出——红色秀出一个精美的水村。
   这里的水,养着风景,滋生了乡愁,丰富了人文,注入了红色,红色给一条潺潺的河水以灵魂,僻村藏水韵,也胜江南一条溪。
  
   2024年5月2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0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胶东有信河北村,被水滋润着。河叫信河,作者对“信”有趣解,信河水不受拘束的,可以恣意流淌,这是信河村人对水的呵护。河边牌坊上“红色东南乡”五个字,表明此地曾有抗日历史。一座红色纪念馆,是红色情怀的传承。因为抗日故事,水给人感觉也深了,急了。有了人文景观,风景就容易打动人心,这是人文的魅力吧。因为一条信河,信河小景区也变得惹人注目了,河岸两边花木摇曳,各呈姿态和风情。不看人家,先看小桥。威尼斯的桥,乌镇,周庄的桥似乎都不如水村信河的木桥,因为桥小,不多不少吧。流水、鱼儿与桥影,很会制造诗意的。踏桥声与水韵那么合拍,小桥喜欢与流水相依,可见桥的情调。青莲湖让鲤鱼着迷,湖边树丛里的木屋,有特色,为民宿,因为水,有了仙境的感觉。曲柳多情,爱拂水。真想夜里赏湖,看看夜间的水边风景是怎样的秀。湖不计较月圆月缺,作者想把自己放入湖中,领略绰约之美。那年在秦淮河畔看夜景,作者有遗憾,只觉如看客,好像情调不够,因为伤感吧,难道是为“后庭花”?青莲湖在巴巴地等着作者的诗,一幅楹联送给湖吧,配得上。白日的水村很喧闹,市井声声声入耳,好想拥有一湖夜色。长廊有乡村本色,烟火气真浓,这样的风景,不舍错过,作者悠闲坐在长廊里,把自己变成风景的一部分。拎着篓子的村妇傍河而市,空篮而归,不断以微笑回应游人,可见信河村人多么有礼貌。袅袅茶烟配得上长廊。叮当茶具,带走几个,更想带走一杯水,只为不舍水的柔情。水村起柔风了,风景也变得晴明。老者一句话道出红色在水村的醒目存在。散文用曼妙灵动的笔墨展现了信河北村的风貌和优美风光,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有清新之美,有淡雅格调。作者对风景有着深度理解,对风景的捕捉新鲜,别致,敏锐,不是单纯的描述,而是赋予其生命力,让风景有了情态和情趣,给人生动活泼和情趣盎然的读感。散文佳词丽句信手拈来,亮目入心。推荐阅读,感受北方水乡特别风韵。【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5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5-25 08:31:53
  作者的文章,让人领略到北方水乡——信河北村的神韵,水构筑水乡的韵,秀是水乡的神,红色是水乡的魂。让人似走入水乡,看小桥流水人家,没有西风瘦马,但有柔风长廊,茶具叮当,柳丝萦绕,鱼儿跳跃。一篇潇洒,轻盈,漂亮的水乡美文。感谢怀才老师赐稿。祝夏日清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11:18:12
  谢谢“柔编”,谢谢美评鼓励!信河,北方小村,北方的村落难有水系,有也是细流歇流。能够像信河村子,精心打造,很具秀色,我十分喜欢。秀是水乡的神,红色是水乡的魂。简柔老师高度概括,非常精当。这个水村,景色这么丰富,在北方少见罕见,我更珍惜了。我觉得,没有这抹红色,还真的无法搞成这个样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信河崛起,红色给力。简柔老师的编按,唯美精彩,为小文添色,谢谢。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万事胜意!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25 09:45:35
  水村秀千景,名副其题。如果将这篇诗意散文数一数,恐怕上百个意象都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述,水村之美,溢于言表。老师工于营造情境,娓娓道来中,徐徐推拉镜头,将众多美景立体呈现,令人陶醉。有人将写文定义为凤头猪肚豹尾,我认为,尾更重要些,因为尾部离读者形成整体观感时间更近些,影响更大。该文尾段的深度,更见功夫,真心佩服。拜读学习老师大作,遥握,夏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11:26:40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美评。既然是千般风景,我就要写出各色风景的特色,往往容易流于风景的陈述,抓不住要害,好在这个“秀”有着底色,中国的村落文化,出名的,几乎都有着沉厚的历史,包括红色的底蕴。写出风景的独特,不易,我必须把自己代入其中,不是简单平面描述和展现,而是以我的观察来表现风景,风景的秀,实际上表达了我的观感。结尾,往往是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崇尚的写法,我觉得这是经典写法,想到当下的新质生产力,我觉得红色是新质的核心内容,也是灵魂。建设有风景的村落,建设有灵魂的村落,这是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的方向,我觉得信河北是能够代表这个方向的。遥握,期待韩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25 10:34:40
  这篇散文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细腻地描绘了信河北村的独特魅力。作者以“信”为线索,巧妙地将河流的灵动与村庄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尤为出色,无论是桥影与水韵的和谐相融,还是村妇微笑回应游人的温馨场景,都让人心生向往。作者的语言优美动人,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升华。此外,文章还巧妙地融入了红色文化元素,使得信河北村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总之,这篇散文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美文,值得细细品味与珍藏。祝怀才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11:33:38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如果一个村落,没有历史,一定是苍白的,单纯是整齐的屋舍,富裕的生活,可能只能是让人看看而已,是无法融入其中的。红色,是信河北这个水村的灵魂颜色,也只有在这个时代,红色才最近魅力,可以改变村貌,所以,在我眼中,这个水村是在秀,秀出的精彩值得我们入眼。可能泛泛描写介绍风景,就是平面的,我不敢那样按部就班写出,所以,我融入其中,寻找并表现那些细节,使这个“秀”真正秀一把,我也秀起来。遥握,问候夏祺,期待滴善斋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25 11:03:47
  此文用诗意反映人文,用诗意反映自然,用诗意展示人情美。总之,全文具有诗一样的旋律,诗一样的极致美感。令人读罢,进入纯洁与宁静的意境中。美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侯,谨祝夏祺!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11:29:58
  湘莉老师的概括力,令我惊叹。谢谢美评。诗意,可能是游览风景最需要的一个词语,无以表达其好其美,就归于诗意,笼统了往往成了空洞,去信河北这个村子,看见红色纪念馆就有了诗意,一直被缠绵着,所以,那些风景就开始“秀”起来了。我想写出这种红色魅力下的水村风情,努力为之。遥握,问候夏祺,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一切顺意!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5-25 18:24:57
  胶东的村中溪流潺潺,河道蜿蜒穿过村落,宛若一条玉带,轻轻环绕在这片土地上。两岸垂柳依依,碧波荡漾间,倒映出白墙青瓦的民居,仿佛置身于一幅静谧的山水画中。小桥流水,行人如织,孩童的嬉笑声与鸟鸣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
  
   虽然不敢妄称这里为“水乡”,但桥头镇的水村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这里的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去人们心中的尘埃;这里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心生诗意。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水与村落的深情,每一片波光都在闪耀着生活的美好。这就是桥头镇,一个别样的北方水村。好文章,欣赏学习,遥祝老师写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18:48:00
  谢谢蓝色老师的美评。北方水村,毕竟有着局限的,不如南国的水乡带着古老而生动的韵味,小舟浮水,桥涵如画,北方是有些生硬,但已经是一种对村落的最好装饰了。依靠水资源,依靠红色历史,信河北村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所以我要为之记。遥握,期待蓝色老师精彩佳作,谨祝创作快乐,走进创作佳境。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25 20:23:48
  老师最近几篇文章都是写具有江南特色的北方小地方,真是美到家了。水村,在北方也有这样柔软透气的名字,足可见其特色了。这里的红色基因,让人陶醉其中。美文佳作,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20:39:0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红色滋养了一方水村,我是比较喜欢的,北方的河北方的水,往往是粗野的,没有秀气可言,而在信河北这里,改变了形象,变得温婉秀美,颇有点南国的韵味。遥握,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5 20:46:25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在老师的笔下,水乡风光旖旎,如诗如画,意象丰满,美不胜收。笔触细腻,描述传神,引人入胜。行文自如,结构紧凑。遣词造句讲究,贴切到位,功夫了得,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20:49:24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美评。给与了我那么多的赞词,诚惶诚恐的。走进这个风景里,加上红色的底蕴,感觉很多东西有了灵魂,写起来就顺手。读了南沙潮老师的《朱海平》这篇,我觉得拿捏和表达,都很精彩,非常喜欢。遥握,问候夏祺,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玫伟        2024-05-25 21:53:06
  有水的地方就有美丽的风景,有水的地方,才有美丽的乡村。来拜读社长写的《水村》,社长笔下的水村就像一个水灵灵的丽人,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到过水村的人,都被迷住了,留恋不舍。水村不仅风光美,也有脍炙人口的故事。读了这篇美文,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起我曾经到过的水乡,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一条清澈的河流环绕其中,游客们乘坐兰舟从村头游玩到村尾,饱览整个水乡的风光。回来后,我也写了一篇游记,编入我的散文集中,那是八年前的事了。当然,社长写的水乡比我写好多了。我拜读,学习美文,感受栩栩如生的文风。谢谢分享!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21:56:17
  谢谢玫伟老师的精彩留墨。北方的水村,较之南方的水乡,可能不在一个档次,但北方出现这样的水村,完全是借助红色旅游,这个发展的确是令人惊喜的。玫伟老师的散文,也别有特色,情感充沛,而且有很美的诗歌意象。每个人笔下的东西可能很不一样,文学就是读出不同作者的个性。很期待玫伟老师积极创作,不断推出新作。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枫桦        2024-05-26 04:04:09
  因水生姿,因水生情。水是万物之本,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不是水乡胜似水乡,信河村的前世与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老师的文笔浪漫,所描绘出的水乡美景,让人觉得出神入化,跃然纸上。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6 08:29:20
  可能胶东半岛的水系和东北的差不多,都属于贫水的地方,好在东北有松花江黑龙江,作为一个村落,有一条河,那是天赐的条件,信河北村人努力打造这条河,用足了心思,也付出了财力,很值得。上善若水,水滋养了这个村,包括民生和经济。我觉得应该好好写出水村的生动,的确也是如此,我是喜欢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遥握,问候夏祺,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5-26 07:42:04
  洋洋洒洒几千字,全方位呈现水村,细而透、流畅,崇拜!此处有酒∽∽∽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6 08:32:19
  早就关注砍老师的作品了,尤其是诗歌,写得非常精彩,一直在读你的作品。我也崇拜你的作品。写这个北方的村子,完全是因为我喜欢南国的水乡,也为信河北村人对水有着深厚的情意而感动,所以就浪漫点描述。情况是符合的,没有添枝加叶。遥握,希望砍老师投稿东篱,怀才在期待,要,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