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朱海平(散文)

精品 【东篱】朱海平(散文)


作者:南沙潮 布衣,14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发表时间:2024-05-25 08:49:29

每天下午这个时候,我都要出去散步。
   途经原医保中心,总是涌起与不久前退休的医保中心主任、老朋友朱海平会面的冲动。虽然黄鹤一去不复返,我还是忍不住透过紧锁的玻璃大门朝里张望一番,希冀看到他来拿拉下的贵重物品,譬如银行卡、给老婆大人买的钻戒或爱马仕皮包什么的,可惜没有。大凡心细如发之徒,留给他人的往往是无尽的失望和惆怅。
   我眷念海平,在于他的品格和才华,尤其是前者,道不尽说不完。回忆的闸门,缓缓开启。
   那天,去医保中心办完事,顺便拜访他。推门而入,见他素颜毕露,口罩放在桌子上,便问:“疫情凶险,怎么不戴口罩?”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以为一个人不要紧,现在戴上。”他是最能听得进别人劝的人,从不剥人家的面子。
   他拉开抽屉,扔给我一包“玉溪牌”香烟:“你抽烟的吧?这是年前作客时,东家发的。”
   他站起身,烧水、洗涮茶杯、打开茶叶盒子,麻利地为我泡上一杯好茶。
   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想起去年秋天特意请我吃饭时殷勤有加的情形。他如此破费,不为别的,只为叙旧。我有点诚惶诚恐。退休多年,不中用了,但是海平仍然待我为上宾。至少,在他这里,我没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觉。当今社会,这样的人不多了。
   他是我遇见的不以利益权衡别人轻重的人,这样的品质,并非从他的表白听出来的,而是让我深切地感觉到的。
   海平慷慨且热心,而热心改变了他的命运。
   几十年前的一天,去公社办事,发现宣传栏破败不堪,他不声不响地予以修复。又利用自己的专长,几天里写啊画啊,更新了全部内容。
   领导欣赏他的才华和奉献精神,提拔他到公社上班。从此,毛头小伙海平走出田间,接着离开了农村。
   不过,热心有时也会招来麻烦。早先,一朋友向他借十万元钱,说有急事,他一口答应。可是家里只有七万元,准备买房子作为首付的,还缺三万元。咋办?向别人转借。几经周折,才凑齐十万元。没想到,借款到期后,朋友玩起了失踪。这笔钱,在当时可是巨款,一家人省吃俭用,要多少日子才能攒下。海平苦笑:“他肯定有难处,我不逼他。”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尚能如此淡定,也属不易。
   并非突发慈悲,海平本是重情重义之人,这从他和邬老师的关系中可见一斑。
   冬至这天,他照例来到陵园,祭拜去世多年的邬老师。他虔诚地献上鲜花,摆放供品,点烟、斟酒、燃香,含泪跪在墓碑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久久不愿离开。他以很传统的方式,生动地诠释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
   论渊源,他仅仅在年轻时就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请教过邬老师。虽是偶尔,海平却铭记于心,经常看望他,直至他生命尽头。邬老师弥留之际,海平彻夜守候,为他送终。自那以后,海平每年都要去扫墓,雷打不动。逢年过节,他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探视年迈的邬师母。
   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这,正是海平为人称道的地方。
   一声轻咳唤醒了我,那熟悉的一幕如期而至——“海派单口相声”上演了。
   话匣子打开,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焦点是这次疫情。为应对疫情,他退掉赴江西温汤的火车票、在社区冒着严寒当志愿者、辅导外孙做作业和玩游戏……
   谈起近况,海平难抑得意之色:“一个月里写了四十二篇文章,照这样下去,年底又可以出一本厚厚的书了。”
   的确,写作是他的强项。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的自称为豆腐干的文章。豆腐干虽小,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联系实际,很接地气,成色不是一般的高,耐品味。即便如此,他很低调。去年下半年,他发了篇《豆腐干286屁话》,检讨式的,大意是絮絮叨叨,不起路数,像碎嘴妇人惹人讨厌。很有意思,不乏自知之明。我题了首诗逗趣——
   海平一个屁,能顶万斛金。受益全天下,三贤尽汗颜。
   三贤,指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声调提高八度:“就是要继续减肥。”
   他撩起衣服,揉揉肚皮:“自从车祸发生后,停止骑行,胃口特别好,体重一下子飚升十几斤。有一天,突然觉得头晕,一量,高血压!嗨唷,这怎么行?所以我恢复锻练。不能骑行,就上跑步机,直到出一身大汗。结果呢,甩掉六斤膘……”
   说者神采飞扬,听者心潮澎湃,屋里又开着空调,顿觉阵阵燥热。我脱下外套:“摘掉口罩吧,闷气。”
   海平点点头,边“溜火车”边褪下口罩,忽然诡异地笑笑,目光透过镜片闪现一团纷呈:“行,你说怎么就怎么!”
   滑稽否?还有更滑稽的呢。
   邬老师逝世十周年前夕,亲朋好友相约去扫墓,海平让我坐他的车。我按时赶到指定地点,车内空荡荡的。四下张望间,听得前方有人叫道:“老X,我在这里!”
   是海平的声音。
   抬头看,十丈开外那个向我招手喊话的汉子并不是海平。他身穿灰色棉袄,头戴有舌的黑色瓜皮帽,这很平常。令我惊异的,此人国字脸,面容清癯,文质彬彬昂昂然,几寸长的三络胡须飘拂,特别醒目,颇有几分仙风道骨。配上寒光闪烁的眼镜,活脱脱戏文里的绍兴师爷,又有点像海平。这家伙什么来头,何以这般打扮?我犹犹豫豫走过去,满腹狐疑。他笑了:“咋啦?我是海平啊。”
   我不信。这个年头假货满天飞,包括万物之灵的人,也能狸猫换太子。为了避免误入歧途,必须验明正身。我不揣冒昧地伸出手,逐一拽拽胡须,确定是原装的。再细细端详,反复查看,果然是他。我大笑:“奶油小生英俊少年,怎么成了老学究?”
   他咧咧嘴:“出来匆忙,忘了修理。”
   曾经听人介绍,三络胡须是正宗男性汉人的标志,现在不多了。经过千百年来的民族大融合,纯血统汉人少而又少,如同珍稀的汗血宝马和大熊猫。海平有幸忝列,堪称国宝了。
   既是“国宝”,必有过人之处,想别人未曾想,知别人不能知,譬如当下。
   本轮疫情爆发前,他已有预感,大声疾呼。怎奈官微言轻,无力回天,索性赴温汤暂住,成功躲过“一劫”。在温汤,不废江河万古流,延续他的爱好——骑行和制作“豆腐干”。
   揣摩他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品读每天奉上的“豆腐干”,知道他的异乡生活很充实,也很独特。
   然而,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眼前的这张照片,我有点捉摸不透:蓝天白云,芳草萋萋,与碧水、远山、杨柳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他坐在湖边翠竹掩映下的长椅上,似心有戚戚,又像魂不守舍,为啥子呢?而这不啻神来之笔,给整个画面注入勃勃生机和想象空间。砸吧砸吧,其意蕴不亚于柳咏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美哉妙哉!我顿来灵感,题诗道:青峰照影水迢迢,妹子划船过矮桥。岸柳垂丝留不住,春情半与桨声消。
   与前首诗一样,调侃意味浓厚。他非但不生气,还点了个赞。他说过,他不轻易生气,能容常人难容之事。我暗笑,他这般度量,连同他的学识,在古代是当宰相的料吧,只可惜……因此,我喜欢和他开开玩笑,哪怕出格也无所顾忌。
   居官不傲,自信而又谦和,优雅而又豪爽,厚道而又大气,脱胎不换骨,始终散发着浓郁的泥巴味,实在难得。最难得的,他到哪里就把爱献到哪里,即前述的独特。
   早年,他在浙江一个叫山沟沟的地方,得知有户人家无以为继,孩子将要辍学。他二话不说,倾囊相助。打这起,他定期寄钱寄物,每隔一段时间前去探望,直到孩子完成全部学业。
   退休后的他,更是将大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困扶危。
   这天午后,他翻山越岭,骑行几十公里,专程前往偏僻处的一户穷愁潦倒的农家,带去一大包吃的用的。道路崎岖不平,蹬车格外费力,还背着那么多的东西。他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顾不上歇息,只要快点到达。他边骑行边思考,如何让他们走出困境。
   是的,这户农家很不辛,母亲服刑,父亲残疾,孩子们还小,日子异常艰难。尽管有心理准备,到达目的地,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房屋破败,家徒四壁,父亲半死不活地蜷缩着。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因失聪而不能正常读书,孤立无援地站在一旁。其他几个孩子,或坐或倚,头发蓬乱,眼神茫然,小脸小手黑乎乎的。衣服,褴褛肮脏,不忍直视。一只缺口的铁锅,歪放在地上,残存的菜汤散发着馊味……
   怎么会这样呢?他鼻子一酸,泪水喷涌而出:“孩子们,振作起来,爷爷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
   此刻,他已经有了扶持他们的计划。
   犹如漫长冬季后的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孩子们蜂拥而上,偎依着、牵拉着,嫩嫩地叫着:“爷爷……”
   一片抽泣声。他环抱孩子们,紧紧的,紧紧的,生怕失去他们似的。
   这个镜头,令人无法不为之动容。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凭一己之力,能包打“天下”吗?也许能。耳畔响起他的话:“找到生活的重点……专注一件事,不受影响……过程尽全力……”
   相信,海平的爱没有句号。
   俱往矣,糠箩跳到米箩里,岂是弯弓射大雕,土卵华丽转身足矣。他的处世为人,用心丈量的历程,高卧云林下的生活态度,值得借鉴,无论是谁。
   时间飞逝,晚霞满天。余晖洒向玻璃门,弹射出耀眼的绚烂。其中,一个人在迅跑,笑着向我招招手,一掠而过。他,就是朱海平。
   我常常想,应该怎样做人才不失败的问题。朱海平,没有过人之处,有的是好好做人的一颗心。
   朱海平走了,他成了我的做人榜样。我倒希望他别走,总是与我以朋友相称。
  

共 37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朱海平,一个普通的人,在作者笔下,出现的不仅仅的音容笑貌,还有他的最美品质。作者散步,每日经过医保中心,但再也看不到这个人了。作者想起和朱海平交往的一些片段来。疫情期间,见面看他未戴口罩,作者便来了命令,朱海平听命,并送烟沏茶,待客一般地招待。不由得让作者想起他的好客,作者退休,却朱海平就是要无事破费一次坐在一起吃一顿。想起朱海平的出道史,是从修整板报栏开始,学着写写画画,有了在公社干事的经历。朱海平的热心,有时候是“离谱”的,居然把自己买房子的首付款也借给朋友,朋友不还,他认为人家是有难言之隐。朱海平重情义,每年都为恩师邬老师祭拜扫墓,邬老师生前的日子还是朱海平照顾的。他平时就喜欢玩创作,以“豆腐干”文章见微信群,创作精神非常勤奋疯狂,还出版了文集。作者往往以诗和之,成为一段难忘的佳话。发生车祸以后,朱海平体重猛增,但他刻苦锻炼,硬生生撕下了6斤肥肉。还记得去祭扫邬老师墓地,朱海平那个样子,印象特别滑稽。朱海平也有闹心烦恼时,但多是自己消化,跟他开玩笑,用不着担心过分,随便说。朱海平有一颗扶贫济困之心,曾经帮助一家特贫的人家,做了一回好几个孩子的爷爷。朱海平的精神,尽是小事琐事堆积起来的,为人随和,不会世故,救危济困,勤于创作,散财扶贫,待人宽容随性,毫无心计。这些品质,在作者的简约文字里,非常生动,文章极富表现力,哪怕几句话,都是一个感动人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写人的笔法犀利和丰满。某件事是独立的,但衔接自然,天成一个优秀的人。力荐赏读,感受一位离开我们的好人的最美品德。【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0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5 08:54:48
  朱海平,一个很有个性,生性淡泊更有慈爱之心的好人。作者以精彩的细节故事,简约的文笔给以描绘,呼之欲出,生动感人。这篇散文,显示出作者的创作走进了快车道和充满境界的天地。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5 11:59:11
  老师辛苦了,谢谢。朱海平确实是个好人,写他,只是沧海一粟。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25 14:12:53
  文章写得很感人,一个平凡的人,确是一个善良的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好人。这样的人,并不多,感谢老师把他的事迹一一展现,弘扬社会正义,鼓舞人心。文笔沉稳,内容丰厚,拜读老师精彩大作,顺祝夏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5 17:04:01
  多谢韩老师鼓励。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25 15:31:44
  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眼前。好人!好文笔!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4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5 17:05:04
  多谢湘莉老师高评。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5-25 20:17:03
  好文章描写的细腻,朱海平是个有情有意敢担当的人,好文学习欣赏,祝好写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5 21:37:02
  多谢老师鼓励。
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25 22:05:31
  朱海平,这位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的普通人,以其平凡中的不平凡,深深打动了我。他虽身处日常琐事,却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他的热心、重情义、扶贫济困的品质,让人在细微之处感受到温暖与力量。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朱海平的音容笑貌和最美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些温馨的瞬间。
  
   朱海平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善良和无私。他的离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朱海平的深情缅怀,更是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力荐赏读此文,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好人的最美品德。祝南沙潮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6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6 04:48:22
  谢谢老师,辛苦了。朱海平,确实是个好人。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5-26 07:16:25
  语言灵动,细节描写深动感人,好人朱海平,善良、正直,人物形象逼真。好文拜读,问好老师,敬茶!
回复7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6 10:04:00
  谢谢吴老师美评。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03 18:03:57
  我还是特别喜欢南沙潮老师的这篇写人的散文,那些事,信手拈来,朱海平的品质,跃然纸上。功夫到家!
怀才抱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