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午后小憩(散文)

精品 【流年】午后小憩(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80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0发表时间:2024-05-27 14:21:32


   每天上午,在我居住的小区里,那些宽敞的水泥路面上,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大人小孩们走在一起的身影;林荫树下的长凳上,也坐满着吹牛聊天或者呼吸新鲜空气的人;绿草如茵、枝繁叶茂的花园里,更有无数的工人在那儿修枝剪叶、除草施肥……
   好一片繁忙与热闹的景象啊!
   但午饭后到两三点之前的这段时间,那些一道道好看的“风景”就消失得不见踪影了。小区的空地上异常的空旷起来,也异常冷清起来了。就连整个上午一直在空中飞来飞去、在头顶的树枝上闹个叽叽喳喳的鸟儿们,也把自己藏起来几乎都不见了。
   此时,太阳产生的热量升起来了,那些落到地面上的强光弄得人懒羊羊的没了精神,瞌睡不打招呼的就此来袭了。
   就在不久前,我回老家去照顾两位至亲老人起居的同样时间里,他们很自然地躺床上睡去,那份惬意感令我放心。但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们本来是眼睛嘴巴都闭合得好好的、我满以为已睡着了的神情里,却冒出了一句提醒的话:你也去躺会儿嘛,饭后大脑容易缺氧,睡一下下午才有精神……
   我说这事,不是我不知道天底下还有如此美妙的午休这回事。而是觉得像午饭后睡一下这种事,应该是天下人都有的共识吧!
  
   二
   像村里的渣渣娃儿——连站都站不稳的那种娃儿,大人们总会说让他多睡嘛,他睡觉睡多了才长得快,起码一天也得睡他个十小时以上才合适。那他白天睡觉的时间,又岂止仅涵盖了午休在内的那短暂的时间呢?
   我小时候——这里有必要把寒风瑟瑟冬天的午后除外,即便是烈焰升腾的夏日午后,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地面被晒得滚烫的时候,一开始都没心思主动去午睡的——即便大人们提醒也还是没那意识,都源自自个儿身上那点儿的玩兴占了上风。
   我记得那时的奶奶,在被亮晶晶的太阳照着的午后,她也从没午休过——对,这里说的不是午觉,而是午休——她没有这样多余的时间去午休,顶多坐在一道门的门槛上、靠在门房上,或找个地板凳坐着而靠在土墙上,打上几分钟的盹。但在打盹的时候,手上也是做着活儿的。要么做着像剪辣把儿,或是拈米里的谷子等这样的家庭活;要么做点像给自己的衣服或袜子补块疤这样的私活。总之她眼睛微闭时,手上也是拿着东西的。
   每次只要看到她那个有点搞笑的睡姿时,我都忍不住去弄醒她。我也不知道我那时怎么会那么调皮,反正我是没瞌睡的,精力很旺盛。我会拿个什么软东西在她的鼻子上或耳朵上去晃悠——我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很快把她弄清醒的。只要她一醒过来,我便迅即跑开,身后总能听到她说,我咋又睡着了嘛之类的话。不等自己有过多的清醒时间,她就很快投入到没完成的活儿中去了。
   瞌睡这东西,你说它有时与年龄有关吧,好像也不尽然。你说它与年龄无关吧,好像也并非如此。在整个读初中之前的年龄,我感觉我的午睡都没养成习惯。在没懂事前,完全是把那时间给糟蹋完了——这就是说那时间我是做了无用功的。
   川北的农村,即便在屋子里,也“享受”的仍是山野气息。周遭的环境决定了白天小“黑猫”多,夜里蚊子多。所以,我不睡午觉的中午,只要有片刻的功夫静下来,露在外面的手臂与腿杆上,就会落满黑压压的小黑猫——只要你一拍下去,准会有好多的为吸你一口血的小黑猫命丧于此。但那时只顾玩儿,哪有心思去跟它们计较的。大多时候,手上感兴趣玩儿的是些水、泥沙、小石子之类的就地取材之物。
   到了有点懂事时,或者知道钱为何物时,就在午休时间、大人们不管的那段时间内,这里那里的到处跑,去捡些牛骨头、猪骨头,或者废铁,或者爬上树去摘干了壳的蓖麻,或者在石头缝里、厚厚的土层中,寻着“麻芋子”的苗,去挖它豌豆米大的果实……这些都是我们那时获得分币、顶多也只是些小角币的途径。
   到了初中,情况有了些微的改变,但还是不肯用那有限的午休时间去睡个午觉的。老师说,你们学习任务重,尤其是毕业阶段,晚上各科作业要做到很晚,睡眠不够,只有靠白天午休来弥补一些了。便勒令班上的值日生把不睡午觉的人名字记下来,由他来修理我们……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拿出了各种应对之策来搪塞老师。
   老师,我利用午休的机会回家去拿粮,我没粮吃了。
   老师,我吃了午饭去买支笔用。
   老师……
   总之,只要心中没有睡午觉的打算,理由肯定多的是。于是下午上第一节课时,就会出现东倒西歪,或者不住的点头的情况。又为了证明自己不睡午觉也没瞌睡的理论,就偷偷用大拇指的指甲去刮鼻子的两边——瞌睡虫就潜藏到了那儿。每次刮它,准能刮出白白的、油油腻腻的一层东西来。这倒能把瞌睡赶跑,就是刮多了,鼻子两边会疼、那里也会被刮红。但第二天依然如故。不知这是不是人长大了、瞌睡就自然会多起来的缘故呢?
  
   三
   部队特殊就特殊在它与地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
   它的午睡贯穿一年四季,冬天午睡的时间稍短,夏天则要长些。总之你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睡午觉则是听指挥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希望官兵有足够多的休息时间,随时保持旺盛的精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意思。
   不管你在地方有多自由,自由到了何种程度,一旦到了部队就得与你的过去告别。它的严肃性,容不得你要拿多余的时间去慢慢收敛你的松松垮垮。改变是必须的,而且是强制性的。
   新兵连睡的第一个午觉让我记忆犹新,我睡午觉的习惯也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那天,一上午的齐步正步跑步的步行训练下来,我们都有些吃不消了。汗水很快湿透了衣衫不说,腿子累得摇摇晃晃的,军用胶鞋里沾济济的,估计脚是打泡了……要是在家里,亲人面前还有个撒娇的地方,可到了部队去哪儿撒娇呀?吃午饭时,连长队前训话说,吃了饭就睡午觉,不要耽误下午的训练时间。讲完这话后,他目光扫向大家,问道,有没有在家时不习惯睡午觉的?
   站在队伍前面的我,很快举了手。我以为可以搞一下特殊,或者开个小灶什么的?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想错了。包括陆陆续续有好几个新战友也举了手,他们全都像我一样想错了。
   只听连长大声说,这里是部队,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地方,你们不习惯也得习惯。习惯就得从今天养成。
   临到睡午觉的时候,一开始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我们训练的场地是当地的一所三四层楼的党校,门前是水库,真正依山傍水的地方。
   第一天中午,尽管我也和衣躺下、假装睡着,可就是瞌睡怎么也不来。大白天的,睡不着又动弹不得的感觉,就是那时候深刻体验到的。我只能静听屋里屋外的动静。屋外倒是相当地安静,屋内的呼噜声却此起彼伏。伴随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而来的,有梦话和呓语声。它们把我逗得想笑,又不敢笑出声来。不到起床,我只得耐心潜伏下去。
   终于谢天谢地,一阵急促的哨声响彻,伴随哨声的是值班人员的高声喊叫:起床了、起床了,大家动作要快!
   一阵窸窸窣窣零乱的响动之后,我们很快就集结到了操场上。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头昏得要命,再一看他们,个个却是生龙活虎的样子。
   中途休息的时候,班长悄悄问我,中午睡着了没?
   微闭了一会儿眼睛,现在头昏了。我如实回答说。
   你要尽快适应。眼下,你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个午觉关。
   随着训练的深入,以及身体困顿的增加,每天的午睡时,我的瞌睡都能如期到来,头昏脑胀的毛病在慢慢减弱了。也许是来不及慢条斯理地去感受那不适的一面吧,四十天的新兵训练后,我们顺利分到了老兵连,一切都按着部队的作息时间去执行,每天我都把睡午觉当成了一项任务去完成。
   在分下老兵连后,我也只待了四个多月的短暂时间,就在机会面前先调到了师机关、之后又调到了军机关。
   机关不比连队,连队讲究的是步调一致,干什么都是集体行动。而机关要的是自觉,你只需把你手上每天分内的任务完成,便不再有人跟踪你管你了。
   尽管自由些了,想到自己已养成的来之不易的习惯,加之我也真切地体验到了午觉是在为下午而加油的,所以哪怕再忙,一直都将它进行到底。
  
   四
   转业以后,“老转”们每每聚到一起都会发出一些意味深长的感叹,他们说,只有转了业以后,方知部队与地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以前在部队好不容易习惯了的那套作息时间,已不能再适用了。
   在我看来,这话说的有几分神似,比如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和上下班时间,都不再适应了,这完全是事实。但像午饭后的“小憇”,还是很好地得以保留了下来。
   我转业去的那家开始是国企,后来变成股份制企业,再后来被私企所收购。前后去的“老转”不下十余人——也只有国企这样的体量,才能容纳得下这些根红苗正的“老转”们。他们所在的都是相对正统、严肃、执行力比较强的机关,行为方式仍与部队时没什么区别。一句话说完,像一线的经营部门还暂时没有他们的身影。
   这样一来,就为他们的午睡时间提供了帮助。每天午饭后,在楼下不足十平米的值班室里,能抢占到有利位置打双扣的那些人员中,居然没一个是当过兵的人。即便坐在出差的小车上,他们也依然要将午睡进行到底。
   那时,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只要一吃完午饭,我都会寻着能午睡的地方去,尽管那不是能睡午觉的好地方——要是具备这样的条件,相信也会有不少的人愿意去一趟的——管它了,只要清静、有一个坐的地方,就算达成我的目的了。
   闭上眼睛,有意识决心要一睡时,外面那些打扑克的争执声,以及从其他地方临时传过来的吵闹声,在瞌睡的驱使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将它们置之度外,从而把我在午间要睡的瞌睡睡完。
   久而久之,公司里的人都掌握到了我这个特定的“爱好”而绕开我以免打扰。说真的,我的午睡之所以能进行下去的原因,也得益于我哪怕是坐在旁边有人放声说着话的凳子上,也能双手捂着肚子安心地进入到一种如入无人之境的养成中去。双手捂肚的目的,是怕睡着了而让肚子着了凉。
   周末,我回到家中,哪怕要做的事摆在眼前且非做不可,只要午饭一吃,即刻就“饭饱神虚”起来,我就义无反顾地睡去了。
  
   五
   得知我有个午后小憩的习惯,他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这个年龄,中午睡了,晚上还睡得着吗?有的说,我就没你们那个习惯。嗯,还睡个什么午觉,没听说过;有的则说那是你们城里人才有的讲究,我们农村人哪有那闲工夫哟……他们的羡慕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
   那你们每天午饭后都干啥了?我有些好奇地问。,的。
   他们都是些退了休的人。
   他们嘴里说的“这个年龄”,无非是说自己的年龄大呗!可我告诉他们的是,我从年轻时起就时兴睡午觉了。到时只要不睡上一会儿,脑子里就像缺氧似的难受。下午在一两个钟头内都头昏脑胀、云里雾里,做不成什么事。
   那你中午睡了,晚上还睡得着吗?一个人的瞌睡只有那么多,中午就睡了,晚上没得了吧……有人又提出了这样的担心。
   我睡的只是中午该睡的瞌睡,晚上的瞌睡没睡呢,我逗趣地说。故意把身子侧过去,算是对那个人的专门回答。我又补充说道,你也可以去这样做嘛!
   那怎么好分嘛!他有些尴尬地对我笑笑。
   我也有个睡午觉的习惯。旁边一个老者附和着说,不过,我每天睡的不长,只是小憩一下,顶多半小时而已。我儿子说,老年人午觉睡长了不好,容易痴呆。
   总算找到个志同道合之人了,我兴奋起来。自从退了休以后,我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们之中,有的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虽然年龄比我大些,可一分钱的退休金也没拿到过——估计这辈子是无法拿到了,要钱只能问自己的儿女们要。有的则是从企业退下来的——这类人比较多,平时一谈到退休金时,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锻炼身体的热情却很高。
   我退了休,也没因此而懒散下来,仍然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午后的小憩更没受到过影响。我们老年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仅是早上那有限的一个多小时的时光。每天早上大约七点多钟,我们就会自觉地聚到桥下——那儿有一大块空场地,我们要先小跑一会儿步,然后靠在大桥的石柱子上捶背,然后打半小时的羽毛球——我说的只是我们那个小圈子的人是这样的。至于其他人,有唱歌跳舞的,有打网球的,有练溜溜球的……总之晨练的人多的去了,之后才回家去吃早点。至于再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在做些啥,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是在边炒股、边看书写作中度过的。午饭后,有半个多小时是我睡午觉的时间,下午则出去走走。路上遇着他们时,便会像老朋友那样点个头,或是干脆打个招呼。
   只睡半小时的午觉,是我在退休后才改过来的。但也没像其他人说的那样,中午把瞌睡睡了,晚上就睡不着了的情况。
   晚上,我的瞌睡照样睡得香。我想,这应该源于我一直坚持的习惯吧!

共 50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午睡这种事,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奶奶虽然午后困乏,因为放不下手里的活儿,从来也不正式睡午觉,只是坐在墙边打个盹。小时候,中午大人们午睡,孩子们正好利用这段没人管的时光到处跑,懂一点事后,到处寻找能卖钱的东西。上学后,学校要求午睡,却总是找出各种理由搪塞老师,哪怕下午第一节课东倒西歪。“我”真正养成午睡习惯是参军以后,部队令行禁止,哪怕睡觉也要统一时间,睡觉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训练,所以睡觉也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转业后来到地方就业,单位里那些没当过兵的人中午聚在一起打扑克,而“我”在部队养成了习惯,每天依然要午睡一会。退休后和一群老年人聊天,发现很多人没有午睡习惯,怕是中午睡了晚上睡不着,“我”却依然坚持老习惯,不过睡的时间短了,每天午睡半小时,却从没出现中午睡觉晚上睡不着的情况,这是源于一种自然的坚持,形成一种自然习性,一种非常好的习惯。作品介绍了“我”午睡习惯的形成和坚持,是一种很好的老年养生方式。文章对一种生活习惯剖析得很深,值得细细品味,流年推荐阅读【编辑:秀针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7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5-27 14:42:31
  老师的习惯和我一样,“宁失千万钞,不丢一午觉”。我没当过兵,养成午睡习惯是当初工作时夜间设计图纸,每天要搞到深夜一两点,完全仗着午睡恢复一点精神,如果外出,就在车上睡觉,别人经常笑话我:“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现在退休了,午睡习惯依然没改。我认为午睡是一种很好的老年养生方式,而且午睡再长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夜间睡眠。让我们共同午睡下去吧。祝老师初夏安好,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27 18:01:20
  谢谢老师辛苦编文和热情点评。“宁失千万钞,不丢一午觉”这话说的很形象,瞌睡来了的确是那样。可一旦醒来,就有一种浑身轻松的感觉。感谢老师的互动。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7 22:12:0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27 22:29:32
  谢谢雪社,晚上好!
3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5-28 15:02:47
  多少年如一日的习惯不被任何事情破例,实属难得。正如作者文中“磨刀不误砍材工”道理一样,劳逸结合方能干大事。
   问好前辈,遥祝健康顺利遂。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5-28 20:34:41
  谢谢友友惠顾。正如文章写的那样,缘自小时养成,而今更是如此了。真是不睡不行啊!
4 楼        文友:战旗如画        2024-06-04 00:19:10
  读你的散文是一种享受,真心点赞,期待更多佳作!这篇散文完美地展现了你的文学素养,欣赏学习了。
战旗009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4-06-04 05:53:32
  谢谢友友跨“界”点赞————我一直以为文字是相通的,却在江山各自为阵。我写的文章都是一些小众文,喜欢者浏览一下,不喜欢者弃之。谢谢您的阅读,向您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