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现代诗歌 >> 【绿野】油泼面(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油泼面(随笔)


作者:龙起风生 秀才,187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2发表时间:2024-05-28 07:38:31

油泼面,是陕西关中一带一种地道的面食吃法,也是传统特色的面饮食文化之一。
  
   油泼面吃法起源于明代,因其性劲道,更接近老秦人性格的憨直,遂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与文化。
  
   油泼棍棍面,油泼拉条子,油泼扯面,油泼biangbiang面,等等,形成了油泼系列,即油泼面种种特色风味儿。
  
   油泼面的制作方法,很有讲究,水、油和小麦面粉混揉,揉的过程还讲究三揉三醒,而且揉面时要力气到位,还须得决窍,将柔道功夫和巧劲要把握到位。
  
   揉好了的面,做到盆光、面光、手光,互不粘连,各显光色;而且,揉好的面还要软硬有度,覆盆里像卧蚕,更像一团丰腴的脂肪;触之有弹性,绵柔而温润,面相甚好。
  
   面和好后,再揉成条状,切段,刷油,用干净的湿绵纱布覆盖,让其安卧自饧,保持油润,以备食用。
  
   有客食用时,左右手捏住面段两端,扯、抖、转、甩、缠,功夫要老道、既要有太极之柔巧,又有要大刀阔斧之慷慨,动作全在一个巧和娴熟上。以此,方可扯出关中油泼面超越柔术的秉性。
  
   有心人,专以制作油泼面那种扯、拉、甩的功夫,在网红打卡的酒店作为演技来表演。出于俗,脱于俗,终成为盖世一绝。
  
   面扯好后,与青菜一笼、豆芽一把,一起入开水锅。面与菜在锅里几个鲤鱼翻滚,用凉水轻点三五遭,即可以笊篱捞出入碗。
  
   此时,以切碎的葱花、花椒粉、食盐等配料相佐,和厚厚一层红辣椒面一起铺于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凭空一泼,浇在调料上,顿时哧啦一声,青烟一道,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瞬间烫熟,而且炙泛红光满碗,顿觉满座香飘四溢。
  
   碗要大碗,粗磁雕花那种更好,粗壮而朴实。这种碗盛面,最彰显油泼面的个性与张扬。
  
   煮面的大锅,既囊括老陕人的家常味道,又是凝心聚气的象征,同时,也释放心境如高天厚土一般的厚实与敞亮。
  
   其时,油润的面肉,白里透着些许琥珀色,如素女之纤臂,薄厚匀称而柔长,丝毫无有硬实之骨感;熟菜油浇过了的青菜与豆芽,如翡翠,如凝脂,绿的、白的,晶莹剔透而爽脆;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色、香、味俱全。捧碗食用,再佐以紫皮大蒜几瓣,入口,劲道,刺激,麦里原香,也全然漾出。
  
   油泼面所用面粉,也颇讲究,尤以当年,或上一年的小麦为最好,麦香、面性,概为新鲜纯正,不以失却其真性。
  
   油泼面,火辣劲道,是陕西历代人的命根子,承世代延续,令岁月飘香。吃一碗油泼面,吼一嗓子秦腔,那心情,总是那么舒畅、亢奋。油泼面呈上,兵马俑都从千年土坑活了过来……
  
   陕西八大怪,有三大怪都与油泼面有关。“油泼辣子一道菜”,“面条就像裤腰带”,“凳子不坐蹲起来”,这几大怪,将面食的特色与吃面的动态,跃然入画,也道出了赳赳老秦人的性格特点,和关中人文文化的写照。
  
   吃毕,牛饮面汤一碗,即大汗淋漓。自古传言:原汤化原食。此说法,很有民间纯朴文化的特征,也很切中医美食之精髓!余总以为,面汤,可与茶道有一比。
  
   油泼面,是面典里的魂魄,也是关中人历久不衰的精神源头和力量源泉……
  
   陕西人吃面,也一地方特色称谓,叫作咥面,一个“咥”字,虎性十足,道尽了油泼面的劲道,与吃面人彪悍,和那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共 13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油泼面是陕西关中一带一种传统的特色美食,历史悠久,食材讲究,煮面用大锅,吃面用大碗。左右手捏住面条两端,扯、抖、转、甩、缠,功夫要老道、既要有太极之柔巧,又有要大刀阔斧之慷慨,动作全在一个巧和娴熟上。以切碎的葱花、花椒粉、食盐等配料相佐,和厚厚一层红辣椒面一起铺于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凭空一泼,浇在调料上,顿时哧啦一声,青烟一道,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瞬间烫熟,而且炙泛红光满碗,顿觉满座香飘四溢。作者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还原了油泼面的制作流程,同时又给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油泼面,火辣劲道,是陕西历代人的命根子,承世代延续,令岁月飘香。吃一碗油泼面,吼一嗓子秦腔,那心情,总是那么舒畅、亢奋。油泼面呈上,兵马俑都从千年土坑活了过来”。结构紧凑,主题集中。拜读美文后,令人垂涎欲滴,心向往之。荐阅,问好,祝福。【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剑杨帆        2024-06-01 15:03:53
  面的做法吃法特色突出,传人文精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