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小巷轶事(小说)

精品 【看点】小巷轶事(小说)


作者:秦豫 布衣,20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5发表时间:2024-05-28 10:44:49

【看点】小巷轶事(小说) 阳春四月,郑思山喝罢六十六岁寿宴酒,像对只剩归途的人生幡然醒悟似的,整个人沉闷起来。两天后,郑思山便向儿子老伴郑重其事地宣布,他要回一趟老县城。
   乡愁这东西犹如挥之不去的影子,郑思山就是在老县城古衙门旁的一条小巷里出生的。小巷的炊烟里郑思山度过了自己的儿时和青年时代,那些像炊烟般缥缈缠绵的旧时记忆里,藏着他心底的秘密。如今这苦涩般的秘密,却似电影镜头般在古稀之年的脑海穿梭,搅得郑思山神魂颠倒。
   人老念旧,凡人郑思山一样。那片古朴破落的老县城,如今却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念想,郑思山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看看那座古朴的县衙,近距离地感受那个曾令自己心动而魂牵梦绕,熟悉又陌生的气息。
   体弱的老伴和儿子、儿媳商量再三,决定满足郑思山的心愿。儿子郑鸿文乐呵呵地对郑思山说:“爸,我理解你的想法,这百花都开了,老爸的心花也该怒放了。老县城是老家可以回去,但你一个人回去,我们不放心,陪你,我们又没有这个条件。你说怎么解决?”
   “你的意思是你们表示不反对,让我把自己说的话再咽回去?”
   “有些自以为是。”郑鸿文依然乐呵呵地歪着脑袋看着郑思山。
   “我只负责提出想法,问题由你们解决。”
   “好,那就让郑淼周六休息陪着你去。摊开了说,你不能反对,这是我们答应你的底线。”
   郑鸿文的要求郑思山懂,自己已步入古稀之年,有小孙女陪着家里人安心,自己也高兴。郑淼是郑思山的孙女,正在上初中,小孙女长得娇小可爱,是郑思山的掌上明珠。对儿子的条件,郑思山没有理由拒绝,便点点头,算是与儿子达成了协议。
   这座古老历经岁月沧桑的老县城还是郑思山记忆里的模样。这些年县域经济发展很快,但老县城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需要,县城城市规模就要扩张。县里采取保护老县城历史古迹,不做大的拆迁,另辟新径,在县城东面开发新区的策略,让老县城的风貌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朝廷在这里设郡,即今天的老县城。因循“官不修衙”的惯例,老县衙规模不大,比起现在一些气派的县政府大楼,甚至可以说简陋的入不了眼。因其为郡,所以这里的县衙规格就高于一般县衙。衙署坐北向南,核心建筑主要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两侧有狱房、书房等。儿时的郑思山生活在这里时,县政府的一些办事机构在古县衙里面办公。郑思山家所处的小巷挨着古县衙,被称为县东巷。小巷的街道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路两旁是郁郁葱葱,苍劲挺拔的古槐,大树上方枝叶交叠,为小巷街道撑起了一把巨伞。窄窄的巷子两旁,是一排排低矮的瓦房。郑思山家里当年贫穷,除了一米来高的砖基外,墙体却是土坯砌垒的。父母带着他和两个妹子便生活在这里,一家人和和睦睦,清贫的日子倒也过的其乐融融。
   郑思山领着小孙女漫步在蔽天遮日的小巷里,闻着槐树散发的清香,心里却是百感交集。小巷两旁的房屋也长高了些,已多是两层砖瓦结构,披一身灰色外衣。几十年过去了,郑思山记忆里的景象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街坊邻居不见了身影。郑思山感叹着,时间真是把杀猪刀,一晃几十年就被晃过去了。人啊,一辈辈的就这么在世上晃着晃着,晃走了一批,再晃一批,当年的小孩子,现在已经晃成了爷爷。
   郑思山与孙女悠悠晃晃转到县衙前,郑淼看到县衙心觉好奇,丢下郑思山兴冲冲跑到大门前,片刻功夫却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回来了。
   “爷爷,都是你选的好时间,县衙维修不开放。”郑淼很懊恼,小嘴像吹喇叭似地鼓了起来。郑思山笑着安抚孙女,说:“别撅嘴,县衙这次不开放,你以后还有的是机会。这里是爷爷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别陪我了,你去老县城转转看看。放心,爷爷就在这里等你,爷爷不出这条街道。”
   “老头乖,别跑丢了。”郑淼乐了。
   “这应该是爷爷的台词,放心去吧。你就是给爷爷腰里别上一千元放到十字路口也没人要。”
   “钱拿走,人留下。嘿嘿。”郑淼高兴的像一只蝴蝶飞走了。
   老县城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陆陆续续搬迁到居住条件比较好的新城,这里除了一些恋旧的老人和来此旅游的旅客外,老城人流便稀疏了。郑思山看着郑淼渐渐远去的身影,便在县衙对面街道一座房前的一块石墩上坐下。
   被阳光亲密抚摸着的朱红色的县衙大门紧闭着,郑思山闭着眼就知道县衙院落内部的结构。小时候他常与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藏猫猫。进了衙门大门迎面就是一堵屏墙,也称之为照壁。郑思山清楚地记得屏墙上有一幅砖雕的怪兽图,这个怪兽形似麒麟,张着丑陋的大嘴,企图想吞掉头上方的一轮红日。小时候,他与小伙伴们常站在砖雕下饶有兴趣地对着砖雕相互扮着画上的模样嬉闹。这幅砖雕画也曾经让郑思山浮想联翩,几千年了,官场反腐,为什么却总是做足了样子,效果让老百姓失望。
   县衙大门的左侧,摆放着几个做饮食生意的摊点。低矮的桌子,围着一圈低矮的凳子,稀稀拉拉的几个客人坐在那里吃着胡辣汤、油条。这时,郑思山的眼光突然被卖胡辣汤摊点旁边的一个小推车吸引住了,准确地说是被小车后面的人牵住了眼珠子。
   小推车四个滑轮上面固定着一块木板,板上摆放着一个高高的白色箱子,白色箱子上面铺着厚厚的白色的小棉被。小推车后面站着一位上年纪的妇人。这妇人瘦瘦身材,有些佝偻的身躯却无法掩饰年轻时引以为傲的凹鼓身材。首先映入郑思山眼眸的是老妇人一头灰白相间的发髻。
   “包子,时辰三香热包子。”老妇人垂着头,不时习惯地吆喝两声,声音有些嘶哑和勉强。
   看看着妇人纤弱的身材,听到妇人卖包子的吆喝声,郑思山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盯着远处小推车后面站着的妇人,郑思山感到有些恍惚,脑海里清晰地浮出了一幅图像。
   时光倒回到四十多年前的一天,小巷清洁的青石板路上,郑思山往家走着。这时,迎面过来一对父女。男人拉着架子车,车上面摆着一副高高的蒸笼,空气中散发着包子悠悠的香气。车后跟着一个年轻的女子,乌黑油亮的长发,苗条窈窕的身材,端庄秀丽的脸庞上镶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这双明媚的眼睛令走过去的郑思山不由得回身多看几眼。那颗充满青春活力的心脏不由得砰砰慌了起来。像一只飞舞的蝴蝶遇到了一株娇艳欲滴的花枝。郑思山贪婪地嗅着包子与青春少女身上混合散发出来的香气,不由自主转过身子,像勾魂似的远远地跟随着车子。
   架子车吱吱咛咛地在老县衙大门左侧停下。父女两人刚做完卖包子前的杂事,女子的面前便突兀伸过来一张夹着钱的手。
   “给我来两个包子。”
   女子一愣,看着郑思山递过来的五元大钱支吾起来,俏丽的眉毛拧着,“这么大的钱!刚开张,我找不开。”女子像做错事般一脸的尴尬。“要么你先拿走包子吃,下次买包子一起算。”做生意的女子显得大度。
   “不怕我吃白食跑了?嘿嘿,不用找零,我提前预支一个月的包子钱。”
   五元钱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大钞了,面对今天的第一桩生意,姑娘想了想还是收了钱,“好吧,钱明天再算。”
   果然,第二天,郑思山又来到包子摊,取了两个包子。姑娘记下了郑思山,正要给他找零,郑思山却拿着包子扭身走了。接下来,几乎每天郑思山都要光顾包子摊,成了包子摊的铁杆粉丝。
   这天,郑思山欣喜地看到包子摊上只有姑娘一个人,便找话说,自己就住在县东巷,需要帮忙吗?
   姑娘羞答答地问,“你喜欢吃包子?”
   郑思山掂着一张厚脸皮说:“喜欢包子,更喜欢人。”
   一句话,姑娘的脸腾地染上了一片红晕。
   香喷喷的包子成了郑思山与姑娘相识的媒介。
   “我叫郑思山,你呢?”
   姑娘迟疑下,看着油嘴滑舌的郑思山却也不像坏人,又同在县东巷住着,邻里乡亲的,便放心地回道:“蓝梅。梅花的梅。”
   “就像梅花,好看。”
   郑思山说,社会上用来买卖的商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像什么“力士香皂”“大白兔奶糖”,你家的包子好吃,应该有自己的招牌。姑娘疑疑惑惑地,包子就是包子,还要什么招牌?郑思山坚持劝道,别说,包子有了招牌,兴许你家的包子还能传承下去,不知那天还成咱县城名牌包子呢。
   蓝梅盯着郑思山看,就是个包子叫什么呢?郑思山思索一会说,“你家的包子好吃,味道好,就叫三香包子吧。”
   “咋三香?还十八香呐。”姑娘不解地问道。除了皮和馅还能有什么香?
   “皮香、馅香,还有吃过后口齿留香。所以叫三香。”
   这个名字有点俗吧?郑思山说。好着呢,包子就不是什么高贵食品,就这了,姑娘点点头回道。
   从此,姑娘家的包子就有了自己的牌子,“三香包子。”
   “爷爷。”郑淼一声呼叫,惊醒了沉浸在梦境中的郑思山。郑淼走到郑思山的身旁,“爷爷,我的肚子叫唤了。”
   郑思山笑眯眯地对郑淼说,跑累了吧?这里的包子很有名气,你去买几个尝尝。说着,拿出五元钱交给郑淼。
   一会功夫,郑淼提着几个包子回来了。笑眯眯地说还剩一块钱,我收了。递给郑思山一个包子,郑思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嗯,还是那个味道。就是她。”
   郑思山确定了眼前卖包子的老妇人就是他日思夜想的蓝梅。
   “谁?”郑淼莫名其妙看着郑思山。
   郑思山也觉得自己唐突了,对郑淼,“走,跟爷爷看看去。”
   四十多年前,喷香的包子为媒,让一对正值青春年华的郑思山与蓝梅相识了。很快他们热恋了,爱的像三香包子般的香醇。一条清澈的小河温柔可人地围着精致的县城,夏天,小河岸边青草茵茵,像铺着一层软软的绿地毯,这里成了一对年轻人约会的地方,走进去,宛如掉进了甜蜜编织的温柔。月下记忆中的小河旁,浓密的树荫下留下了他们激情的吻和令人脸红心跳的爱情表白。郑思山拥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呐呐到:“我怎么没有早点见到你呢?”
   “傻子。我们才搬到县东巷一个多月,你咋早认识?”
   蓝梅的家原来在县城的南边山里的蓝寨,家里有三孔旧窑洞。一个多月前,山里下了一夜的雨,寨子里一户窑洞塌了。住在窑洞的一家人活生生被埋在里面。县领导害怕再出事,便组织住窑洞的几户人家临时分散搬了出去。蓝梅随着父母搬到了县城衙门旁边的县东巷。郑思山暗暗庆幸,多亏有这场雨,否则,一南一北猴年马月两人才能见面呐。
   四十多年了,小河的水还在流淌,他们的如火的爱情犹如这条小河水,却已经远远而去再不复返。
   郑思山与蓝梅相爱的事被蓝守泉发现了。母亲焦虑地拉着蓝梅的手,苦口婆心地劝道,“妮子长大了,男女交往可不能凭一时心热,你是女孩子可要守住自己,别图一时高兴快活,到时候吃亏的都是咱女人。”
   “为啥?”蓝梅不解地看着母亲,“男女平等,俺们都是成年人,你情我愿地在一起,咋能说女孩子吃亏。”
   “妮子现在还不懂。”
   “世上的人谁不经风雨,经过了不就懂了。与郑思山在一起我愿意,面前是火坑、泥坑我也绝不后悔。不行我会爬出来的。”看着母亲想说什么,蓝梅又嬉皮笑脸地说,“妈,我知道你要说,我会弄的遍体鳞伤的。没关系,万一受伤了,咱就疗伤,你妮子还是你妮子,还是贴心的小棉袄。放心,我不傻。”
   爱她的母亲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蓝守泉就不一样了,黑着脸,抽着呛人的烟卷,说着呛人的话。蓝守泉冷冰冰地指责道,你在老家是有婚约的人,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才出来几天就要悔婚,让我和你妈的脸往哪搁?郑思山这小子是城里人,你以为我们从山里搬到县城住,你就成城市人了!别做梦了,你骨子里还是山里人。县城咱是临时落脚,山里的蓝寨才是你家,咱们还是要回去的。再说了,你以为两个人在一起腻腻歪歪就行了!爱要有爱的能力,他郑思山连一份正式工作都没有,他拿什么养你?你俩在一起喝西北风活吗?
   对于父亲的训斥,蓝梅则用另一套办法,她垂着脑袋,不正眼看父亲,只是静静地听蓝守泉教训。心里却一百个不服地嘟囔着,有情人终要成爱人,你挡也白挡。我也长着一双手,凭啥要靠男人养活,老封建。但蓝梅不反驳,只是老老实实听着,她怕一开口嫩白的脸上就会多出几条鲜红的指印。本姑娘不傻,你愿意说就随便说,我有我的老主意。
   看着蓝梅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像一拳砸在棉花堆上。蓝守泉很生气,脸更黑了。从现在开始,不准出门,包子摊你也不要去了。
   “不要再给我丢人丧眼。”蓝守泉临走丢下这句话,气呼呼地关门而去。
   “小梅,真是你小梅。”当郑思山活生生的一个大活人站在蓝梅面前时,蓝梅整个人瞬间石化了。一时间世上所有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已步入晚年的蓝梅此刻看着突然出现的郑思山,却似少女般举止无措起来。蓝梅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慌乱之中,蓝梅收拾了包子摊,也收拢了躁动的心,平静而淡淡地说:“回来了。”

共 724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我题目虽然是《小巷轶事》,但是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反映出一代人的爱情悲剧。郑思山在感觉自己老了时,想要回到老家县城去看看,其实也是想找寻自己记忆中的那份情愫。还好,他找到了,虽然有些苦涩,但总算是找到了。蓝梅当年为了他,宁愿嫁给一纸婚约,也不愿出卖自己对郑思山的感情,而且独自将她和郑思山的儿子养大成人。郑思山最后作出的那个决定是对的,他要用仅存的光阴来弥补对蓝梅的亏欠,哪怕只是短暂的几年或十几年时光,他也要陪在蓝梅的身边。一篇动人心弦的爱情赞歌,极力推荐与广大文友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4-05-28 10:52:37
  一篇动人心弦的情感小说佳作!欣赏了,问候秦豫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4-06-04 05:09:23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秦豫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秦豫        2024-06-09 10:36:08
  谢谢编辑老师抬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