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触痛深埋的岁月(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触痛深埋的岁月(散文)


作者:素心若雪 举人,524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53发表时间:2024-05-28 11:21:20

我们不是留恋过去,而是去寻找,追根溯源,没有过去的人没有根,没有历史的国家没有魂魄和底蕴。
  
   一
   到达若羌县的那天,西北的日头火辣辣的,这属典型的大陆腹地气候。一轮烈日,无遮无拦地炙烤着这一片广阔无垠的荒漠。当经历几千年风雨的古城城垣废墟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内心早已经惊恐莫名。千年前的城郭、黄泥垒起的高大房屋虽然多半已坍塌,屋梁上粗大的椽子,椽头那彩绘的龙头依然还栩栩如生,不得不为古人惊叹。遥想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楼兰,当时应该更庞大更辉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幸运的是滚到楼兰这里还留下来可以追溯的辙迹。它只存在了不过八百年,却成了人类永恒的梦幻。从张骞、班固到斯文、赫定、井上靖,发现楼兰、描绘楼兰,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又似杳渺的前尘记忆。原来这样浩瀚的沙海下,曾经也有鲜活的城邦。我突然想起央视文案的一句话,“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上”。
   在很多人心中,楼兰古城就是“神秘之都”的代名词。这座于公元4世纪突然销声匿迹的古城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还曾是汉朝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张骞通西域时,即已知道楼兰是个临近盐泽、邑有城郭的地方。
   如今放眼望去,那叠峦广布的新月形沙丘鳞次栉比地分布在纵向沙山上,串珠状的丘间洼地,点缀在沙山与沙山之间,仿佛波涛涌动。
   楼兰古城的准确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西部、孔雀河畔。中原地区对楼兰的了解源于西汉,当时的大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途经楼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除此之外,《史记》中还详细记载了楼兰的风土人情,这是中国历史文献相对楼兰最早的记载。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域大地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古老的绿洲王国。它就是古丝绸之路上古车师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就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北道,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东起敦煌玉门关,经楼兰,途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向吐鲁番西行经过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直至帕米尔高原山脚下的喀什,再西出到费尔干纳盆地。这条丝绸之路从长安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
   玉门关是中原西边的门户。可以想象,东西往来的商队仿佛从地底涌出的泉水,驮着货物,赶往西域的驼队马帮络绎不绝,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将关内的大小道路拥堵的水泄不通。这里是通往西域、西亚以及欧洲各国的必经关隘,中原的丝绸、陶瓷、茶叶,彩漆、纸张等物产源源不断的由此输向西方,而西域诸国的良马、骆驼、皮货、珍珠、玉器、玛瑙、鹿茸、葡萄、瓜果等也经此关传入中原,深度和广度远涉欧亚各国。
  
   二
   车师国吐火罗人的后代繁衍生息,慢慢散布在西域各地,并分部建立了几十个新的部落和国家。只是伴随着血缘的淡化,为了权力、利益,后人们早已经忘记了曾经同胞情,金兰义。于是,天地之间一片肃杀,生命就像空中暗淡的灰烬一样。这些游牧部落一代代更迭,合并又分裂、消亡又崛起。那个时期中原汉朝与匈奴在车师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史称“五争车师”。漫野横流的鲜血染红了沉郁的沙漠,染红了亘古的史册。
   这里就是孔雀河畔、塔里木河以及车尔臣河的终点。曾经的这里水域一望无垠,湖面雾气茫茫,岸边蒹葭苍苍,半空水鸟翱翔,看一眼面前的绿洲都会被美景所震撼。于是一个逃亡的族群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这族群就是大月氏族,也是最早的楼兰人,从此建立了王国。这个国家出了一位伟大英勇的国王,他娶了一位美丽的新娘叫楼兰。
   这位国王与他的子民与命运苦苦抗争搏斗,千方百计的驱逐威胁国家的匈奴人和扰乱族人生活的盗马贼。马贼是过往商队的大敌,数目不少,沙漠一带就有数万人马。还要抵御来自中原西汉王朝强悍的军队。长达数年的浴血奋战,到了最后的危急关头,国王毅然选择承担所有命运,敞开广阔的胸襟,以舍弃王位的代价来拯救他的大月氏族人,向曾经血脉相连的中原王朝束手就擒。这位国王的名字叫“安归”,这个国家的名字叫“楼兰”。此刻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愿将腰中剑,直为斩楼兰”。可以想象那样激愤的战争场面,是何等的悲壮。 
   历史往往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攒起来的。
   楼兰王希望他的妥协能像他的名字一样“安归”,归顺后能给他的族群换来安定富足的生活。然而,想象与现在总是差距太远。人类文明随着统治者欲望的不断膨胀而发展进步,必然,这个国度也会随着统治者欲望的无节制膨胀而走向衰败。
   楼兰就是一个戴着面纱的神秘美人,她有着令人神往的魅力,却也在劫难逃。
   “楼兰”,如诗一般的名字,可读起来总带着一声叹息。生存环境恶劣,偏偏又处在东西文明交汇的敏感位置。这里孕育出媚眼般的清泉幽潭,腰肢如水草般的芊秀美人,勾魂摄魄,却又如此脆弱。面对黄沙滚滚她只能退却,面对胡马弯刀她也只能选择退却……歌舞升平时,她这位美人可以锦上添花,但是刀光剑影中,她也只能香消玉殒。东西文明的滋养,让她风情万种,却又无力在夹缝之中自处保命,脆弱的令人叹息。其实,在人类历史亘古岁月的大自然环境下,脆弱的又何止是一个楼兰呢。
   许多年后,西域的人们仍在谈论墨山和楼兰边境发生的一场大战。在那场惨烈残酷的战役中,楼兰国王安归和于阗国王西顿并肩作战,两位国王最终战死沙场,大军就此溃败。这次保卫战,楼兰损失极为惨重,不仅国王阵亡,而且只有极少数兵士生还。由于长期夹在盗马贼、匈奴还有大汉王朝的争夺之中,弱小的楼兰就此衰落。然而楼兰王的名字却时常在大漠上被提起,他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着过往商队不受马贼侵犯,也为保卫家园续写着丝绸之路上的不朽传奇。
   楼兰古国只存在了不过八百年,却成了人类永恒的梦幻。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大自然的皱褶里,总是沉潜着若干神秘;历史最悲壮的笺页,往往匿藏得很深很深。
  
   三
   后来楼兰古城,改设为鄯善国故都护府,东汉时期,派到西域的官兵大兴土木,严重破坏了罗布泊附近流域的生态环境,孔雀河被拦,导致下游的楼兰故都水源断绝。魏晋时期西域设立长史府治所,建设新城大兴土木,使得大量树木被砍伐,罗布泊的生态灾难再次在屯田官兵的无意识中降临。孔雀河的流水越来越少,罗布泊的面积越来越小,楼兰古城周边的绿地、游鱼、飞鸟、老虎在慢慢消失。
   屯田士兵致使绿色生态崩坏,楼兰道的弃用,继塔里木河改道之后的孔雀河被拦,导致下游的楼兰故都水源断绝。罗布泊的移动,致使以往草青木荣,雀鸟翻飞的楼兰城就此失去了风光。失去水就是失去一切生命之源。
   长吏府从楼兰移至海头伊循古城,都护府的迁移让楼兰在失去丝路经济重要性同时,又失去了军事方面的保护,进而得不到更多朝廷资源投入来治理楼兰,楼兰陷入了凋零。到了这个地步,鄯善国王和西域屯田官兵才意识到保护生态的极端重要性,可是,已经太晚了。
   当人们意识到要生存下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时,大自然已经失去了耐心,楼兰被沙漠吞没的脚步已经无法停下。狂沙终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彻底吞噬了楼兰王国。世易时迁,光阴流逝中,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岁月,那段岁月渐渐消散在无边的红尘之中。
   神秘的楼兰古国,从中国的楼兰,到世界的楼兰,有太多未解之谜,也有太多启发。
   这是一个西域小国,在匈奴与大汉帝国夹缝中生存,并最终消失的悲伤故事,还杂糅着人类与环境,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西域胡琴的凄美音律和曼妙的楼兰美女也阻挡不了历史和岁月的残酷消磨。
   从前浓荫匝地、青色永驻的土地变成了沙漠,陈国荒芜,人烟断绝,黄沙满途,行旅裹足。
   孔雀河牢兰海渐渐干涸,胡杨不见新芽,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彻底沦为生命绝迹的死亡地带,这就是现代人所称的罗布泊。孔雀河的改道导致楼兰古城水源干涸,绿洲变成沙漠,牧民被迫另谋生路,最终导致楼兰古城的荒芜和被流沙吞噬。
   如今,我站在黄沙盖顶的楼兰遗址的废墟上,深切感受到了楼兰人苦难生活和迁徙的艰辛。回想这片焦土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曾经的鄯善是水草肥美的绿洲,曾经的罗布泊是水波浩渺的大泽,曾经的孔雀河、塔里木河是罗布泊的重要水源补给……这些都已成为过往云烟。可以说罗布泊沙漠化,是楼兰消失的前奏。
   后来据考证有一支游牧民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一个隐秘的绿洲附近聚居,隐居在绿洲上的人被称为克里雅人。他们究竟来自哪里,至今无解,有传说他们就是从楼兰国逃出来的分支。只是后来遭到沙暴侵袭,河道断绝,也因没有了生命之水而渐渐消亡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个终被掩埋在黄沙之下的小国,在汉与匈奴的夹缝里征战,生息,游移,这些城邦永远被淹没在了黄沙与历史的尘嚣之中。
   唐代圣僧玄奘西游归来,途经楼兰,发出“城郭岿然,人烟断绝”的感叹。
   时间是柔软的,而生命有它无可比拟的硬度。
   这些是汉朝的记载,匈奴人肯定也有记载,只是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这里周围没有树,没有动物,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板结的河床、沉重的脚步、无限的期待和悠远的思考。
   世界本该丰富多彩,但当人类成了主宰的时候忘记了敬畏之心,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消失殆尽。古城与濒临灭绝的生命本质上毫无差别,都需要我们去好好珍惜与保护的。
   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沙漠化的危害,坚持不懈地贯彻生态保护要重于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发展理念,沙漠才能得到真正的治理。不然,一个人种树,两个人砍树,沙漠的面积只会越来越大。
   大漠流沙,瀚海戈壁,莽莽苍穹,沧海沉寂。我感到一阵阵恍惚,我不时弯下腰,捡拾着一块土块、一片瓦块,甚至一根细细的麻绳。我知道,它们都是历史的碎片。抚摸着它们,便是触摸到了那段深埋着梦幻的岁月。
   梦与已逝,唯余叹息。唯有在风刀霜剑中残存下来的断垣夯墙和烽燧台,凝固住远去的时光,兀自矗立于天地之间,无声的诉说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超越历史,超越时空,展示着千古失落的梦想与辉煌。
   也许,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游走;如果它停滞,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也终会渐渐凋零。且行且珍惜!

共 41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怀古文章,作者用诗的语言写出了楼兰古国的兴衰。楼兰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周转站,它在大汉、匈奴和盗马贼的夹缝中生存,国王和臣民们励精图治,曾把楼兰治理成大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它必定太弱小了,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最后被强权所摧毁。楼兰古国被摧毁之后,楼兰古城并没有一时消失,都是后来的占领者不顾大自然环境的脆弱,砍伐树木,修建城堡,致使河流改道,草木萧疏,终被被黄沙所吞噬。作者以振聋发聩的警示语言提醒世人,只有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人类才能在这颗蓝色星球生存下去。作品中警句不断,如“时间是柔软的,而生命有它无可比拟的硬度”;“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游走;如果它停滞,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也终会渐渐凋零。且行且珍惜!”。现在旅游、怀古的文章汗牛充栋,能在文中给人敲响警钟的却不多,此文完全能与史上任何怀古文章相媲美,甚至已经超越了前人。作品语言优美,字句间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处处都是真情实意的表达。以文见人,作者胸怀若谷,忧国忧民,用历史去感念今朝,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流年倾情推荐。【编辑:秀针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5-28 11:28:39
  阅读老师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优美的文字,出人想象的比兴,可见老师文字功底的深厚。编辑老师的文章,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只是编按无法与老师的美文相匹配,还请老师多多海涵。祝老师夏季安好,美文丰茂!握手!
回复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29 07:04:36
  感谢秀珍河老师为拙文修正编排,编辑辛苦尽心尽责,编按非常扣题,深和我意。再次感谢!遥握,敬茶!
2 楼        文友:枫桦        2024-05-28 14:19:00
  老师能去大漠,能去楼兰古国,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文字详尽而细腻,边走边议,不时有美丽的风景从身边划过,读文有随之而行的感觉。孔雀河,罗布泊的水量的日益减少,在宣示着这里是生命禁区。历史总是在前边提醒我们,这里是曾经的……现实却好像在跟我们开着玩笑一样!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此时却灿然生辉!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29 07:16:53
  感谢枫桦老师阅读拙文并予鼓励。地处楼兰遗址的若羌离我所居的城市900公里,八小时车程。几年前团队进去过,很是震撼。只是现在楼兰古城遗址已经禁止団队和个人进入了。只能在楼兰遗址边缘,远远地观想,进不去腹地了。问候老师夏怡!敬茶!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8 22:51:5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29 07:17:25
  谢谢雪姐,祝福流年!
4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5-28 23:59:40
  《触动深埋的岁月》赏析
   读罢素心若雪老师的《触动深埋的岁月》,不由得掩卷深思。文章触动了深埋的岁月,也触动了历史长河中的痛点,人类发展史中的痛点。
   楼兰,曾经的历史古国,它处在丝绸之路的枢纽之地,为东西经济、人文交流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正是由于它地理位置重要,成了东西强权的必争之地,楼兰臣民能把荒漠中的绿洲建成繁华之所,却不能抵御大汉、匈奴和盗马贼们的侵袭,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应该感谢当年的老祖宗,把楼兰这块化外之地变成了我们中华家园的一块肌体。然而肌体健全了,却没有得到好好护理,让这块肌体长出了一片牛皮癣。
   开疆扩土,是历史上任何具有雄心壮志民族的梦想。疆土到手,就要保护好,不能再次丢失,这点无可谴责。然而保卫疆土却忘了保护环境,也许不是忘记,按当时的历史条件,是没有能力,终究让这块疆土出现了病态。
   历史是不能谴责的,不管对与错,都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正如一个幼儿学走路,尽管跌跌撞撞浑身是伤,必定学会了走路,这是个体和全人类的共同经验。后人的责任是总结过往,修正步伐,不在同一地方跌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项重要的消费内容,旅游文章也随之大量出现,然而能达到一定水平的却不多。这篇文章从组织架构上没有落入俗套。如果按照常规写法,开篇一定是沿途的景色描写,胡杨、雅丹地貌等都可以揽入文中,此文却是直接切入主题。很多游览古迹的文章都要详细介绍古迹历史,唯恐读者不明白,成了旅游点的讲解员。本文叙述楼兰兴衰,没有落入追根溯源的圈幛,楼兰历史一描而过,重点放在对环境历史的追溯之中,紧紧捆绑住欲想表达的主题。
   散文不同于小说。小说构思情节塑造人物,让读者从情节和人物中理解、体验作者想表达的内涵,所以写小说应该“无我”。试想,如果小说中满是作者的大段说教,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寡淡无味。而散文写作必须“有我”,这点和诗,尤其是古诗词有些相通之处,不管是写景还是溯史,都要把作者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抒情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忘我”。素心若雪老师利用楼兰这个笔下道具,演绎了让人震撼的由繁华变为荒漠的历史过程,写出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担忧,体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袤胸怀。
   素心若雪老师擅长古韵诗词,行文处处精湛,惜墨如金,没有一点反复、啰嗦之处,和写诗词同样进行了“炼字”。尤其是对“兴”的运用上,有许多过人之处,如“历史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攒起来的”,“时间是柔软的,而生命有它无可比拟的硬度”等等。不但此文,老师以前文章的这类奇文妙语比比皆是。
   苏东坡的诗词豪放洒脱,李清照的诗词婉约细腻,素心如雪老师的这篇文章兼而有之。文中既有金戈铁马,也有叹古幽思,更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忧患之虑。品读这样的文章,既能享受滋润心田的甘露,又能听到振聋发聩的警号,犹如欣赏妙曼的乐曲,音符休止,依然绕梁三日。
回复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29 07:40:01
  老师费心了。赏析写的深刻,哲思。楼兰古城的荒芜和被流沙吞,无论哪一种猜测,这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任何说法都没有切实的依据。但是在干旱的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支点城镇的布局完全得益于水源。可以说水资源决定了城镇的空间分布格局。气候变化,人为破坏,因该是主要原因。
   太感谢老师对拙字庖丁解牛解析,读来直抵项背,甚合我意。只是,我的文字还欠缺的很。向老师学习。抱拳,敬茶!
5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5-29 00:04:49
  上午编辑老师的美文,因为要给孙子们做午饭,急匆匆写了几句,总感到意犹未尽,再补写几句吧,请老师多多原谅,祝好!
回复5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29 07:44:06
  老师谦逊了,文按鞭辟入里,切重要害很是精彩。为拙文添色不少。深和我意。敬茶致谢!
6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5-29 15:12:39
  读老师的文章就如行走在一场历史画卷里,在这副画卷中,有人物,有典故,有细节,有情感,更重要的是思想独特,让读者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四字排比更是亮点,反映出作者超长的文字功底和文学底蕴。
   《触痛深埋的岁月》就但从这个题目来说,绝对是作者经过深入推敲,和发自肺腑的表达。
   作者的每一篇文章对我而言都是精品。向作致敬。
   好久未见亲爱的了,见字如见人,爱你哦!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30 07:18:29
  谢影儿姐美评,我知道姐姐是在鼓励我。文学是座雄阔的高山,而我还在山脚下蹒跚学步,还需努努力。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因为我离楼兰近点儿,听到的传说多,近距离地观想过,也感受那种苍桑的败落。楼兰神秘消亡是一个世界性的谜题。无论哪一种猜测,这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任何说法都没有切实的依据。唯有断壁残垣显露着他的过往。最近因各种各样的事,都没好好学习流年文章,向姐姐学习,笔耕不辍,且美评也不懈怠。再次致谢,敬茶!
7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5-30 08:32:42
  我在库尔勒期间,曾经想去楼兰。终归没有去成。只好去了若羌南边的米兰小镇,站在南部边缘,瞅了一眼。罗布泊的极速沙漠化,真的让人无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5-31 08:49:34
  感谢大哥百忙之中来读小文,大哥也算是半个新疆人了,去过不少地方。
   米兰小镇已经不远了,只是现在已经禁止入内了。一方面罗布泊进入很危险,一方面是国家核基地。很敏感的位置。问候夏怡!敬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