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母亲(散文)

精品 【流年】母亲(散文)


作者:婉清扬兮 白丁,9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41发表时间:2024-05-28 15:36:37

一、外婆
   听妈妈说,外婆山生在一个山坳里,山坳里只有她家一户人家。外婆从小就是一瘦高个的黄毛丫头,颧骨有点高,小眼睛,眉毛淡淡的。在那个以乌黑油亮头发浓眉大眼为美的年代,外婆算较丑的了。16岁那年她嫁给了大她10岁的外公,终于离开了山坳。大家都说她挺幸运的,因为外公可是长得玉树临风哦。外婆没有自己的名字。外公姓吴,人家就叫她吴嫂。
   结婚后,由于那个年代没有避孕措施,外婆不停地生孩子,生了十几个,可活下来的却只有我的三个舅舅、我的阿姨和我妈。据说我妈刚生下来时,外婆一看我妈是个女孩,就想把我妈淹死。旁边的邻居说了句:吴嫂,还是养着吧,孩子们谁命好还不知道呢。我妈这样才活了下来。后来果然我妈的命最好,这是后话。
   外公当年是生产队的羊倌,并不富裕,所以才娶了不太好看的外婆。俗话说:丑妻是个宝。果然不假。
   外婆勤俭持家。由于家里穷,外婆便东家借西家凑,养活了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婆的手很巧,纳的鞋底结实漂亮,做的衣服式样好且贴身,手艺远近闻名。在最困难的时候,五个孩子也从来没有缺衣少食。
   外公的脾气很差,一不顺心就打外婆,而且下手很重。据妈妈说有一次外公在砍柴,埋怨外婆没事先把柴刀磨好,翻过柴刀,用柴刀的背就狠狠地往外婆背上砍去。外婆没有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抹了抹眼泪走了。倒把妈妈给吓哭了。嗨,谁叫外婆生活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呢?
   好不容易孩子们都快长大了,该给孩子准备亲事了。外婆是个深谋远虑的母亲。三个舅舅都像外公,长得玉树临风的,考虑到自己家里比较穷,找的三个舅妈的条件都不太高,而且看准了就下手。结果大舅妈是大舅舅的亲表妹,还好大舅妈生的几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二舅妈家里比较富,但长像就有点对不住二舅舅了。三舅妈和三舅舅比较相配。至于阿姨嘛,个子挺小的,外婆就把她嫁到山里去。姨夫是个老实本份的农民,阿姨自然没苦过。最传奇的要算我爸妈的婚姻了。爸爸当年的脾气在村里是有名的坏,全村人都不敢把女儿嫁给她。只有外婆慧眼识珠。她见爸爸有两间比较像样的房子,而且没有母亲(我奶奶老早和我爷爷离婚了),妈妈嫁过去就当家,便拍板把妈妈嫁给爸爸。哪里知道一物降一物,妈妈是个厉害的角色,把爸爸管得服服帖帖的。外婆的几个孩子中,妈妈的婚姻是最好的,妈妈的命也最好。
   三十几年前,外公去世后,外婆彻底解脱了,不用被外公打了。但外婆就是操心的命。给这家带带孩子,给那家带带孩子,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奔波。但我想外婆是心花怒放的,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在我的印象中,外婆到我家来从来不是空手的,不是拎着一只鸡,就是提着一只鸭……我和弟弟到外婆家里去,外婆总会烧一大碗点心给我们,每人碗里卧两个荷包蛋还不算,还有熏鸡腿呢。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的调动,只能带一个孩子到鳌江。于是我便跟外婆生活了几年。此时外婆也有六七十岁了。每天天不亮,外婆就起床拔兔草喂兔子,我总是提着小篮子跟在外婆后面,说拔兔草,其实是采野花,挖野菜。外婆知道的野菜可多了:黄鹌菜、阿拉伯婆婆那、苦菜、荠菜、清明草……拔完兔草又烧猪食……外婆永远那么忙忙碌碌……我是个怕上火的孩子,外婆总是抓一把草药(大部分是金银花)就把我治好了,俨然一个医生。
   后来,我也到鳌江读书了,一年顶多就去看一两次外婆。有时间爸爸妈妈把外婆接到城里住,但她最多住10天就打道回府了……因为她牵挂着家里的鸡鸭鹅,牵挂着家里的野菜们……
   外婆的寿命很长,生命质量也很好。80岁的时候还耳聪目明的。后来90岁以上就有点耳背了。终于在她98岁时,她走了,无疾而终,走得很安详。我们都祝愿她在阴间不要碰到外公,否则又要挨打了。
   愿天堂里的外婆永远开心快乐!
  
   二、妈妈
   我七岁之前生活在老家水头镇南湖乡下坑头村。那时候妈妈像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养猪,养兔子、养鸡、养鸭……由于妈妈持家有方,别的小朋友难得吃一次的豆腐,我和弟弟能当饭吃。别的小朋友难得吃一次的鸡蛋我和弟弟都吃腻了。由于妈妈手巧,我们两姐弟总有穿不完的有美丽图案的衣服。   
   七岁以后,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全家搬到了鳌江镇下厂乡塘外村。当时父亲在他们的砖瓦厂里当车间主任,妈妈便在食堂里工作。当时我和弟弟上小学。为了让我和弟弟能够生活得更好一点,母亲除了在食堂工作以外,还去搬砖头翻砖,赚点外快补贴家用。即使工作这么辛苦,她也从来没说过一声累一声苦。
   后来我读初中啦。为了让我能安心地在鳌江镇上读书,在姑婆的资助下东拼西凑地在鳌江镇站后街建了一间三层楼房。哪里知道房子的债还没还完,爸爸和妈妈却下岗了。怎么办呢?我和弟弟要读书,家里生活也要钱,靠父亲一个人去打工显然不够家里开支。于是妈妈就想做点小生意。她虽然不识字,但是人却很聪明,能够察言观色,有生意头脑。于是她就租了一个小摊位卖内衣,卖鞋子……小摊位只是用一层帆布遮着,夏天要顶着烈日,冬天要吹着寒风,下雨天还要被雨淋湿,城管来了还要拼命收摊。
   妈妈从来也没有叫过一声苦。除了做过这些小生意,妈妈还在菜场里卖过腌菜。卖腌菜很辛苦,纯粹赚的是手工钱。但妈妈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由于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妈妈每天都是笑逐颜开。靠着妈妈做生意赚的钱,爸爸打工挣的钱,我们家不但还完了建房子的欠款而且还积攒了一大笔钱。刚好父亲以前厂里的老朋友要在梅源乡办一个砖瓦厂,于是就用这笔钱入股了。幸运总是会降临在辛勤的人们身上。父亲和朋友办的厂子赚钱啦!于是我们家又在鳌江鹤翔路建了一间房子。我们的家庭生活已经很宽裕了,而妈妈还是闲不住,还是要去做小生意,被我们硬拦了下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国家落实政策,他们都有了退休金。妈妈本来应该享清福了。可是由于我经历坎坷,母亲的脸上又布满了愁云。父亲告诉我,母亲经常晚上一个人在那里哭,有时候一直哭到天亮。也许是母亲的哭声感动了上天,我终于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后来我又有了清扬。妈妈又开始变得开朗了起来。她把清扬当成了至宝。为了让我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妈妈便担起了抚养清扬的任务,爱屋及乌呀。
   现在,妈妈也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看到清扬一天天长大,看到我一家平平安安,她的脸上总是布满笑容。
   清扬读一年级下册时,我单枪匹马带清扬到温大附属学校求学,妈妈总是盼着周末到,因为一到周末她就可以看到我和清扬胖了还是瘦了……清扬读二年级时干脆和父亲两人收拾行囊到温州帮我带清扬了。
   转眼清扬要小学毕业了,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我和丈夫决定给孩子上“二外”,住校,让他们回鳌江享享清福。可是他们就是舍不得给孩子住校,说是女孩子太早住校不好,还是要在茶山陪清扬初中毕业。
   今日得空,陪妈妈到超市买菜,偷拍了两张照片,发现妈妈脸上已布满皱纹,背也驼了……不禁鼻子一酸……
  
   三、婆婆
   结婚后,我拥有了一位特殊的母亲——婆婆。
   结婚前,偶尔也听到一些婆婆和大儿媳妇不和的消息,所以心里有点忐忑不安。
   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结婚十几年,我和婆婆从来也没红过脸,甚至走路也会手拉手。
   婆婆身材矮小,只有1米45左右,长相一般,但公公却长得一表人材。不过据说他们俩非常恩爱。婆婆属于“不出门”类型的,公公一大早便会出门买菜,然后烧菜,婆婆可享福了。
   我结婚不到半年,公公便生重病了,婆婆日夜守在病床前,日夜抹着眼泪,以至于公公去世时火化和公公的葬礼她都虚弱得无法参加。
   公公去世后,婆婆怕睹物思人,坚决不住和公公一起住过的老房子,搬到老房子边上的寺庙里住,长年吃斋念佛,为我们祈福。
   婆婆养育了两男两女,可以说子孙满堂了,但清扬的出世也给她带来无限的喜悦。不过由于她已经快80岁高龄了,身上小毛病不断,已没有能力帮我们抚养清扬了。但她经常会在我面前念叨:要是你公公还在就好了,能搭把手帮你们带清扬,然后眼神一阵落寞……我想她又在想公公了……我总是说:妈,带不带清扬都没关系,有这份心就够了。听到这话,婆婆又咧嘴笑了起来……
   由于平时工作忙,除了平时打几个电话,我们一家三口很少去看望婆婆。但逢年过节的我们是一定会去老家看望婆婆的。每次到婆婆家,她最关心的便是小清扬长高了没有,总是像个孩子似的跟清扬比起了身高。也许是隔代亲吧,清扬到老家晚上总是跟婆婆一起睡。
   跟婆婆相处十几年了,有一个问题也纠结了十几年。那就是婆婆总是希望除夕晚上我们一家要住在老家守岁,然后正月在老家玩几天。而我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虽然老家也是家,但毕竟没在那儿生活过,还是回鳌江家睡比较舒服。而且我“东家长西家短”的也不会,在老家也是玩玩手机,不如回鳌江玩。所以每年除夕总是过得有点磕磕碰碰。所以我总是怕过年。
   去年去老家过年,忽然发现婆婆不知何时已是满头白发,身体越发瘦小了,而我自己也老了。忽然间想起“陪伴”两个字对老人的意义。我便乖乖地留在老家守岁。正月也在老家玩了一两天手机,陪婆婆聊聊天,婆婆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个年过得挺顺畅。
   我想,以后每个年都陪婆婆好好过吧。因为我也会老的,到时候我也需要陪伴……
  
   如今,外婆已长眠地下。妈妈和婆婆尚在人世,希望她们能活到清扬有能力买冬虫夏草给她们吃的时候吧!

共 37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外婆、母亲和婆婆,都是好母亲,她们爱孩子,热爱家庭,为家庭无私地付出,辛辛苦苦一辈子,值到生命终结。外婆一生生了五个孩子,过日子精打细算,也很精明,却因为长得丑,经常被外公打骂。外婆寿命极长,活了九十多岁,而且生活质量也高。妈妈也是一个勤劳的女人,处处为儿女着想,做生意贴补家用,照顾孙子,为儿女减轻负担,一直在为家庭无私地付出着。婆婆有公公疼爱,是个有福气的女人,公公去世后,婆婆住进了寺庙。然而,婆婆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过春节时儿女能回家多住几天,陪陪她。而这个心愿,也有作为儿媳的作者,在满足着婆婆。文章描述细腻,语句优美,情谊浓浓,写出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8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05-28 15:39:08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好,祝夏安!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杨敏        2024-05-28 16:07:17
  “母亲”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生动地描述了外婆和母亲为了家庭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也突显了传统妇女特有的美德,字句优美,亲情浓浓,给作者点赞!!!
看世间繁华,写人间沧桑!--杨观达
3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5-28 17:13:25
  新人,请大家多多关照!谢谢大家的评价!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8 22:52: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5-29 10:16:30
  朴实的文字,散发着浓浓地爱意。这才是散文该有的样子。
   整篇文章没有提一个情字,爱字,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大爱无疆。作者观察细微,文笔细腻。一句“在超市,偷拍了妈妈一张照片,发现 突然发现妈妈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背也驼了,不经潸然泪下……”这个偷字用的恰到好处。把我的眼泪也偷走了。
   问好老师,遥祝佳作连连。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