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野藤中的明珠(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野藤中的明珠(随笔)


作者:南沙潮 布衣,20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0发表时间:2024-05-29 07:23:13

黑漆大门内,一条鹅卵石小路逶迤西去。两侧,分别是浓荫蔽日的大树和在微风中摇曳的成片修竹。小路尽头,便是向往已久、翠绿掩映的小天井角落里的青藤和因之命名的青藤书屋。
   踩着枝叶间洒下的碎金般的阳光,我走进了这里曾经的主人——徐渭出生和读书的空间。
   徐渭,字文长,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他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给当时及后世以深远影响。
   徐渭熟悉兵法,好用奇计。他给总督胡宗宪出谋划策,擒获海盗,大破倭寇,为平定东南做出了贡献。这,也是青藤书屋作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原因。
   然而,不世之才并没给徐渭带来好运。他郁郁不得志,晚年更是饥寒交迫,靠卖字画糊口,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徐渭事迹陈列室里有一幅图,画的正是那时的情形:破败的草屋和衣衫褴褛的老者,上题徐渭诗“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句诗反映了徐渭的穷困潦倒,也道出了他为世所不容的缘由。
   徐渭生性耿介,刚正不阿,不喜结交权贵,后者向他讨幅画也被拒绝。他视根深蒂固的潜规则为无物,自然得不到重用,更甭说破格提拔了。为了表明不流于俗的心迹,写了块“一尘不到”的书法,至今仍悬挂于书房,以为匾。最要命的,是他不拘礼法,与朝廷的取士政策和舆论导向对着干。
   他参加科举考试,却讨厌规行矩步而阴沉死板的八股文,只管显露个性,张扬情感。对一些从科举出身而无真才实学的官僚嗤之以鼻。凡此种种,结果可想而知。换言之,他堵死了这条像他这样的文人在政治上的唯一出路。终于,他受迫成狂,坐牢七年,九次自杀,风烛残年,十分凄惨。
   可悲的是,这绝非个案。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哪朝哪代,不合时宜的人永远入不了主流社会。本事再大,也难逃被埋没被遗弃的命运。所以,东晋的左思叹道: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人才与庸才,君子与小人,淑女与娼妓,统治者宁要后者,也不要前者。谁能说,绝顶聪明的他不懂这个道理?
   屡试不售,前途无望,对孤傲自许、雄心勃勃的徐渭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暮年写《自作畸谱》,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读的杜甫《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
   徐渭一生坎坷,非一般落魄文人可比。不过,徐渭身后,他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其《墨葡萄图》等画作被当作国宝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同样的,居以人贵。当年破败的草屋鸟枪换炮,变成了粉墙黛瓦、宽敞明亮的华堂。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主人身价不下于千万元级,哪里犯得着靠卖字画糊口。
   获此殊荣,且“被”富得流油,再瞧瞧“被”习以为常甚而麻木不仁的芸芸众生来观看,徐渭若泉下有知,将作何感想?所幸,青藤书屋历经四百多年,数度变迁,虽曾荒芜,但方池、石栏、题刻、楹联,徐渭亲笔所题“一尘不到”匾,名士陈洪绶书写的“青藤书屋”匾,都保存了下来,不至于完全忽悠在当下愈演愈烈的假古董的风潮里。
   的确是留住了古董之灵魂,也是最富魅力之所在。
   我宁愿呆在破败不堪的草屋里,闻着湿湿的霉味,在冥冥中与徐渭海阔天空,把酒言欢,零距离体会他原本的生活。
   生前身后两重天,不是徐渭的专利。翻开历史,相同或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扭曲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岂止是统治者的昏聩,它更多的折射出封建专制制度与生俱来的野蛮和反动。哪一天,徐渭式的悲剧少而又少,乃至完全消失,社会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伫立于小天井角落里的青藤之前,一任思绪飞扬。
   风来有声,虬枝微颤,我仿佛听到徐渭醉后无奈而愤恨地喊叫:“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复旧,而不粉饰,这是我们最正确的对待古人的态度,我喜欢从古朴的颜色里,找到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共 15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他是生前身后两重天的旷世奇才,他是坎坷落魄不逢时的野藤明珠,他是聪明绝顶不低头的一身傲骨。王长安先生曾为他作歌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概括了他特立独行,笑傲江湖的人生经历,字字珠玑,斑斑血泪。他就是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诗文、戏剧、书画三绝的徐文长先生。他被称为“中国式梵高”,生活的苦难与性格的狂狷,让他迸发出无奈而愤恨的呐喊。破败的草屋,褴褛的衣衫,“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道出了他一生的穷困潦倒,也道出了他不为世人所融的缘由。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哪朝哪代,不合时宜的人永远入不了主流社会。冯唐易老,白首不召,无论你学富五车,还是才高八斗,也难逃被埋没被遗弃的命运。徐谓是这样,解缙是这样,杨慎是这样,唐寅、纪晓岚又何尝不是这样!好在时代不同了,真性情留下了真古董,快跟着南沙潮老师一起去绍兴徐文长的故居去看一看吧。随笔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于一根青藤前,任由思绪飞扬,深刻地揭露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根源,让读者在长吁短叹中,感受当今时代的美好!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5-29 08:02:52
  徐渭是与解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词的原作者)齐名的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文、戏剧、书画三绝,还熟悉兵法,擅长谋略,为抗倭平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因为性格耿直,一身傲骨,不为世人所融,只能发出“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拋闲掷野藤中”的无声呐喊。作品思想深刻,言简意赅,于一根青藤前,任由思绪飞,深刻地揭露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根源,让读者在唏嘘感叹中,感受当今时代的美好。真性情留下了真古董,快跟着南沙潮老师,去绍兴的徐文长故居去看一看吧。点赞美文,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9 10:54:30
  多谢,梅先生辛苦了。梅先生的按、评,本身就是上乘作品。绝非奉承,梅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纵横捭阖,文笔老辣,如八月十五钱塘江潮,气势磅礴,一往无前。佩服佩服!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29 08:15:38
  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徐文长先生的传奇人生,以生动笔触展现了其坎坷经历与独特个性。文笔流畅,情感真挚,令人读后深感震撼。强烈推荐此文,让我们一起在品味历史的同时,珍惜当下,感恩时代的美好。祝南沙潮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9 10:57:24
  多谢滴先生美评。滴先生大笔如椽,佳作迭出,向你学习!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5-29 14:54:06
  徐渭,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诗文、戏剧、书画造诣很深,还深谙兵法,却终身不得志,晚景凄凉,为何?性耿介,刚直不阿,不喜欢结交权贵,这样的人,自然得不到重用。讨厌八股取士,看不起科举庸才。一身傲气,却成为落魄文人,给人以思考。好文章,百度学习,问好老师,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9 18:58:41
  谢谢吴老师高评。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9 16:17:02
  野藤不掩明珠之光辉,留下的是光鲜,表达的可是落魄。生前身后各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许我们已经不敢也不愿让我们崇拜的先人那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给与无尽的关怀与呵护。我们如今能够从野藤中窥见徐渭的曾经片段,也是万幸。为南沙潮老师的美文大作。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29 18:59:33
  谢谢怀才老师。
5 楼        文友:简柔        2024-05-29 19:12:03
  徐渭的悲剧是个性的悲剧。不管在任何时代,若他与时代的规章制度逆向而行,定会命运跌宕。我欣赏他的真性情,却又同情他人生的苦难。南沙老师文笔好,见解精到。拜读美文。
回复5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01 11:50:50
  简柔老师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