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东固丹青(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东固丹青(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92发表时间:2024-05-31 07:32:03
摘要:东固传统非遗造像馆,汇聚了刘氏家族的根雕艺术精华。刘氏根雕,以自然树根为材,巧夺天工,展现生动形态。馆内陈列着各式根雕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彰显了刘氏家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江山·根与魂】【东篱】东固丹青(散文) 东固,春秋名郡,庐陵之东,吉安明珠。东固,惟祈后辈日益兴旺发达,基地日益巩固而得名。如今东固有造像技艺,辗转传承,绵延日兴,丹青写真,历史悠久,蜚声天下。其中的“刘氏根雕”,于千奇百怪的根上神运刀笔,创造了雕刻大观,展现出东固的文化之魂,令人争相观瞻,多少人很想求得一两件,以为收藏。
  
   一
   走进东固非遗造像馆,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古朴而深沉的气息,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这里就像是一个历史的窗口,让人感受到刘氏家族世代传承的丹青与雕刻技艺的深厚底蕴。
   “固我之本”,这是刘氏雕刻的创作理念,也是东固文化的本土流派创作的主旨。一腔爱我东固的热情,弥漫在他们的根雕作品上,令我更加喜欢。
   刘氏家族的丹青技艺,已有数百年的传承历史。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雕刻技艺的精湛,还能看到从雕銮匠到丹青先生的历史变迁。刘氏家族的雕刻艺术始于明成祖时期。那时,刘氏受命于朝廷,专门从事木雕,并被授予“雕銮匠”的名号。明正统年间,他们回到故乡,将这门技艺带到了东固,与当地的宗教、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东固传统造像艺术。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像作品,有的庄严肃穆,有的生动活泼,每一件都凝聚着刘氏家族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用心雕刻,用情创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这古老的村子里,刘家人就像那山上的石头,朴实又坚韧。他们不仅仅是雕刻师傅,更是艺术家。每一刀、每一笔,都像是自家地里种的庄稼,用心呵护,才长得茂盛。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丹青师傅”,因为他们的作品,如同丹青妙笔,绘出了神像的灵动与神韵。
   雕刻之前,丹青师傅们会仔细挑选木材,就像挑媳妇一样,得合眼缘。然后,他们会根据东家的要求,对着家传的图纸,一点点琢磨木材的形状。开工前,还得举行个简单的仪式,拜拜神,求个平安。他们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一步步精雕细琢,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二
   岁月如梭,刘家的传统造像技艺在时间的洗礼下越发显得珍贵。如今,这手艺已经成了省里的非遗项目,还进了国家级的“非遗”名录。刘家三兄弟,作为第20代传承人,肩负着家族的荣誉和期望,他们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大哥刘节明,1965年生人,从小就跟着爷爷刘发招学手艺。那时候,爷爷手把手教他,一笔一划,一刀一斧,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技艺。节明哥悟性高,学得快,不仅雕刻、绘画样样精通,连那些复杂的仪式文本都了如指掌。他雕出来的神像,栩栩如生,仿佛能跟你说话似的。
   二哥刘节亮,比大哥节明就小两岁,也是从小跟着爷爷学。他学得更全面,不仅手艺活做得好,做开光仪式也是一把好手。他的作品里,既有传统的典雅和庄重,又带着些现代的味道,让人看了觉得新鲜又亲切。
   小弟刘节旺,是八零后,虽然年轻,但手艺可不差。他在两位哥哥的指导下,学得飞快。不仅如此,他还去江西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雕塑系深造过,把现代雕塑的技巧也学了个透。他把传统技艺和现代教育结合起来,让东固的丹青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兄弟从小就跟爷爷学手艺,那时候家里穷,就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前,手艺活儿不好混,但三兄弟没放弃。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艺术市场也慢慢热了起来。三兄弟凭借精湛的手艺,逐渐闯出了一片艺术天地,有了自己的名望。
   刘氏家族的丹青技艺不仅仅局限于雕刻和绘画,它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里,包括宗教法会、丧俗中的纸扎技艺,还有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装饰雕刻。尤其是他们的工笔绘画丹青技艺,更是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要赞叹。想象一下,在建筑上,那梁托、藻井、屋檐上,都绘有他们精心创作的图案,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庐陵民间雕刻匠和画师的独特韵味。
  
   三
   在东固非遗造像馆的展厅中央,有一件作品叫《盛世中华同心向党》,特别引人注目。这可是刘氏三兄弟的心血之作,他们不仅将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还融入了现代审美,让这座木雕作品既古朴又现代。
   这座长达三米的木雕,全身散发着庄重而古朴的气息。仔细看,那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和雕刻,能感觉到刘氏三兄弟在创作时那种投入和专注。雕像的主题是对祖国繁荣昌盛和人民团结一心的歌颂。主雕像上,那位手持旗帜的伟人,神情坚定,正引领着身后的各族人民向前迈进。而群像中的每一张面孔,都栩栩如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在雕像的底座上,那八个大字“盛世中华同心向党”格外醒目,字迹遒劲有力,仿佛能听见那坚定的声音在耳边回荡。2022年10月17日,当这个作品在北京展览馆亮相时,那场面可真是热闹极了!参观的人们都被它深深吸引,纷纷驻足欣赏,感叹不已。
   许多专家和艺术评论家也对它赞不绝口,说它不仅是东固传统造像技艺的代表作,更是中国木雕艺术的一次重要突破。展览期间,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称它为“新时代的艺术瑰宝”、“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刘氏三兄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他们希望通过这座木雕,传递出团结、奋进的精神。他们还说,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成品时,那种满足感就让他们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盛世中华同心向党》的成功展示,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东固的传统文化和刘氏家族的雕刻艺术,更让人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和重要性。
   《开光科书》也是刘氏家族发展、传承的见证,它像是一本家谱,记录着刘氏家族在开光仪式中的点点滴滴,从雕銮的细致到丹青的韵味,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
   说起这《开光科书》,就不得不提刘氏家族的转变。从最初的雕銮匠,到如今的丹青先生,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雕刻出了无数栩栩如生的神像。这本书,就像是他们转变的见证人,默默地守护着这些珍贵的记忆。
  
   四
   2014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一年,东固传统造像技艺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对于刘氏家族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对他们技艺的认可。这份荣誉,他们当之无愧。
   刘氏家族的雕刻技艺,就像东固的山水一样,有着独特的韵味。每一刀,每一刻,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为了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刘氏家族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让每一个子孙都能感受到这份技艺的魅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招收了外姓弟子和女弟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门技艺,学习和传承它。在东固非遗造像馆里,可以看到刘氏家族的弟子们正在认真地学习雕刻技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敬畏。
   刘氏家族的技艺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他们注重技艺的精湛,更注重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在雕刻神像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注重神像的形态和细节,更要注重神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这种对文化的敬畏和传承,让刘氏家族的作品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门技艺,东固非遗造像馆还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了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门技艺,也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刘节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江西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期间,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艺水平,还将学到的现代雕塑技法融入到传统造像中,让作品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性。
   如今,刘氏家族的雕刻技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刘氏家族的坚持和努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未来,刘氏家族将继续致力于非遗保护与技艺传承。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这门技艺,让它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学习和传承这门技艺,它就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刘氏家族的丹青世界里,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他们心血的结晶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他们希望这份坚守能像那棵古老而坚韧的老槐树,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能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在刘氏家族的坚持下,这门技艺定能在未来继续传承,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代岑参有诗句曰:“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在唐代,可能就是诗人的一种预言,而今成真。能够参透造化之功,非有灵魂加入而不能。丹青先生兄弟三人,将一生功力倾注木雕,木雕才有灵魂不息。
   2024年5月31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4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饱蘸浓墨,详细描述了东固刘氏家族木雕雕刻的精湛技艺,以及非遗文化所传承的精彩。刘氏家族因受命于朝廷,被授予雕銮匠之名。回到家乡,把这精湛的技艺带回,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造像艺术。他们丹青妙笔一笔一划,勾勒绘画出神像的灵动与神韵,而在雕刻前,他们会精心挑选木材,像挑媳妇一样,直到满意为止。然后琢磨、布局、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刘家三兄弟,是跟着爷爷学的手艺,彼时贫穷,靠此手艺养家糊口,随着岁月流逝,艺术市场日渐繁华,他们的技艺艺术更加发扬光大。东固非遗造像馆,陈列着一座“盛世中华同心向党”的木雕作品,许多专家艺术家对此作品赞不绝口,是中国木雕艺术的重要突破,是国之瑰宝。这样的作品,凝聚着刘家三兄弟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用精湛的技艺表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份技艺不能丢失,他们代代相传,还打破传统束缚,招收外姓男女弟子,让更多的人接触传承这门艺术文化。刘氏家族的木雕艺术,在这个新时代,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爱戴,也让艺术的魅力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木雕艺术是心血的结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作者用深情的笔,让刘氏家族的雕刻艺术跃然纸上,映入眼帘,生动而深刻,过目不忘,而非遗文化艺术的传承,就像那棵古老又坚韧的老槐树,屹立不倒,永远传承下去。我们希冀民间的非遗文化技艺,随着光阴的流失而不流失,它们是人间的瑰宝,精神的图腾,而这份美好的手艺,需要我们后人好好保护和传承。多元素文化,才是丰富我们人类精神的食粮。好文,问好作者,推荐赏阅。【东篱编辑:风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3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轩        2024-05-31 07:34:27
  问好老师,勤奋高产,文章优秀,有幸拜读,点赞学习了。
风轩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08:42:39
  谢谢风轩老师的精心编按和润色,给你敬茶,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枫桦        2024-05-31 08:20:00
  一门手艺人,传承下的技艺如此精湛,令人叹服!于木石之中雕刻出精神,真的是不易做到的!站在雕像前的感受,是让人无比赞叹的!我见过许多木雕和石雕作品,就有这种感受!老师的文笔精炼,才有如此传神的描写!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08:43:37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评论,东固根雕是非遗项目,每一件根雕都栩栩如生,祝你幸福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31 08:27:48
  刘氏家族,为东固的木雕丹青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能被列入国家非遗,是全体东固人的骄傲。老师用细腻温婉的文笔,记述了东固这一光荣历史,铺排有序,感悟独到,文采斐然。正能量好文,拜读学习,祝工作生活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08:46:12
  谢谢韩格老师抽空为我的拙作精彩评论,东固刘氏三兄弟是非遗传承人,根雕艺术很美!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5-31 09:11:00
  作者用深情的笔墨,艺术再现刘氏家族的雕刻艺术,每一刀,每一刻都凝聚心血和汗水。文笔精炼,描写传神,点赞问候!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09:51:15
  谢谢诚本真老师的美评,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31 10:05:42
  尽管东固处于庐陵之东,收到博大精深的庐陵文化的影响,毫无边陲末端之忧。东固丹青,传承木雕技艺,创造了时代的立体画作,引人注目。这篇散文,推介东固文化,描写丹青先生兄弟三人对非遗项目的倾心注力,令人敬佩。文法沉厚,书写精彩。符合征文要求,怀才抱器关注。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14:51:02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解读,东固根雕非常有名!祝你身体健康!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5-31 10:46:49
  一门技艺能传承至今,而且被列为非遗项目,除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外,还和刘氏三兄弟的努力,密不可分 。多年的坚持,即使在开放前的冷落期。仍不辍手,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令人钦佩。而善哉老师的文字亦値得点赞。行文如流水。文采烁烁!拜读佳作。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14:52:02
  谢谢郑老师的欣赏和评论,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5-31 11:12:36
  作者对东固非遗了然于胸,描叙了刘氏家族木雕雕刻的精湛技艺。这是东固人的骄傲。好文章,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14:52:29
  谢谢吴老师的欣赏和精彩评论,祝你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简柔        2024-05-31 13:34:22
  曾经见过根雕,小的玲珑,大的震撼,还见过一张巨大的茶桌就是在树兜上雕刻而出的,叹为观止。刘家三兄弟对根雕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弘扬,其精神令人赞叹。善斋老师文笔精湛,情感沉厚。拜读美文。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14:52:51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评论,给你敬茶,祝你生活愉快!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31 13:36:40
  刘家三兄弟,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种雕刻艺术,当好好保存下来,多培养传人,人,不单单只是要吃饭,还要有精神食粮。读老师的文,受益良多。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14:53:15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鼓励,祝你幸福快乐!
10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31 14:34:30
  感情深挚,打动人。文笔流畅,读之舒服。刘氏三兄弟,值得敬佩。向滴老师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31 14:53:35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生活愉快!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